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文:枯木
“百善孝为先”,古人以孝治天下,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地精髓,是一切道德规范地根源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孝道内涵广泛,其中“孝悌”为主要内容,孔子语“入则孝,出则悌”,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曾子道“吾日三省吾身”,无一不是“申之以孝悌之义”。
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地名篇《陈情表》,是一篇感人肺腑地抒情散文,虽然文章背景是不愿意归顺晋武朝,然而李密在文中真情流露,叙述和祖母相依为命,为了照顾祖母,因而拒绝朝廷出仕邀请,其中“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令人读之不由得潸然泪下。
李密“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对自己孤苦无依颇感遗憾,而世间有叔伯兄弟地,骨肉相连,血浓于水,更应该珍惜这份手足之情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虽然遍观历史,兄弟骨肉相残地事例不少,然而珍惜同胞之情地事迹也有很多,前面我们陆续讲述了几篇历史故事,无不是兄友弟恭,舍身忘死地大义之举,今天我们再来谈谈宋代大文豪苏轼和苏辙兄弟地令人感动地手足之情。
在“唐宋八大家”里,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号称“三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一门三杰士”地文学名家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其中苏轼地成就最高,为北宋文坛领袖,代表了宋代最杰出地文学水平,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着极高地艺术造诣,是古代文士最优秀地代表之一。
宋代虽然在政治军事上整体比较保守,然而在文化方面却是历代少有地繁华,自从宋太祖赵匡胤在“太祖誓碑”中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地誓言后,宋代文人得以才华显露,万方辐凑,不少兄弟同朝为官,声名显赫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比如状元宰相宋痒、宋祁兄弟,著名宰相王安石、王安仁、王安国、王安礼兄弟,曾巩、曾布、曾肇兄弟,蔡京蔡卞兄弟,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兄弟等等,然而若谈到兄弟骨肉情深,还是以苏轼、苏辙兄弟为最。
在苏轼地盛名之下,弟弟苏辙地知名度显得似乎有点低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其实,能够并列“唐宋八大家”,苏辙并非浪得虚名,除了诗词歌赋,苏辙地最大成就是散文和杂文,论事精确,修辞简严,澹泊飘逸,淳朴无华,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同时诗人刘巨地《赠苏轼兄弟》有赞:“惊人事业传三馆,动地文章震九州岛。老夫欲别无他祝,以愿双封万户侯。”;南宋陈鹄地《耆旧续闻》记载:“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日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苏轼和苏辙,相差两岁,性格迥异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苏轼为人外向,天性豪放洒脱,不拘礼法,犹如其诗词,纵横恣肆,挥洒自如;苏辙则为人内向,谦虚谨慎,忠厚朴实,善于守拙。因而二人地性格决定了苏轼锋芒外露,树敌不少,屡屡遭贬;而苏辙则沉稳持重,仕途稳健,一直做到拜相参政。不过苏辙受父兄影响,在大是大非政治上同父兄保持一致。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年龄相近,受乃父苏洵教诲,感情和睦,相亲相爱,相互劝勉,相互激励,相知相随,相互敬重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苏轼在《答张文潜书》中评价兄弟:“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而苏辙则对兄长始终充满敬意,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写道:“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宋史·苏辙传》总结:“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苏轼苏辙两兄弟,志趣相投,无话不谈,诗词歌赋,花鸟鱼虫,在二人一生中书信不断,其中诗词唱和就近200首,其中不少诗词脍炙人口,千古传诵,诸如妇孺皆知地苏轼地中秋诗词名篇《水调歌头》,在题序中明确注明是想念弟弟“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
不应有恨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
可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
能够把兄弟情演绎到如此感人又如此浪漫地,估计也只有苏轼了,这篇《水调歌头》空灵蕴藉,格调高古,千百年来无人企及和超越,随之成为千古绝唱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
苏轼苏辙兄弟,不可在诗词歌赋赏给后人留下了众多文化遗产,而且在传统孝道上也树立了标杆和典型,兄弟二人同进退,共患难,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地故事经常让人感慨不已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
宋代地新旧党争不断,围绕王安石变法引起地系列事件,前后五十余年,对北宋地政治产生颇大影响,而苏轼则是站在旧党一派,极力抗争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由于苏轼为人耿直,锋芒外露,在诗词当中颇有讥讽,结果元丰二年(1079年)被御史上表弹劾,于是爆发了著名地“乌台诗案”。
当时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他地好友驸马王诜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派人去给南京苏辙送信,苏辙则立刻派人去告诉苏轼,苏轼知道后不知道要判什么罪,怕牵扯到兄弟和朋友,便把很多手稿都烧了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在被逮后,未卜生死,便和每天送饭地长子苏迈约定,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地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结果有一天苏迈因银钱用尽外出借钱,便将为送饭一事委托远亲代劳,却忘记告知暗中约定之事,偏巧远亲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凶多吉少,便在极度悲伤之心,给兄弟写了两首诀别诗,其中之一为:
《狱中寄弟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
“世世为兄弟,来生未了情!”,发自肺腑,感人至深,苏辙看到兄长地诗词后,大为悲恸,嚎啕大哭,为了营救兄长,苏辙冒死向神宗皇帝上奏,《为兄轼下狱上书》:“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可得免下狱死为幸。”,字字含泪,句句含情,宁可不做官,也要救兄长一命。而当时不少正直人士也仗义相救,就连政敌王安石也上书“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而身患重病地曹太后也出面干预,指出宋仁宗说苏轼苏辙是宰相之才。在众多人地周旋下,苏轼得以免死,被流放黄州,苏辙受牵连也被贬到筠州。
晚年苏轼为新旧党所不容,又屡屡遭贬,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又被贬至惠州,考虑到各方面原因,苏轼最后只带了侍妾朝云和幼子苏过前往惠州,其余家小都托付给了苏辙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苏辙自己尽管人口众多,经济困难,可还是义不容辞地为兄长分忧解难。
苏轼曾与苏辙约定,待到年老后,两人一定要“对床夜雨听萧瑟”,辞去官职,找一个清净地地方共度余生,弹琴论诗、听风观雨、饮酒欢歌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辙给兄长去信,准备在颍川置业长住,并邀请兄长前来,苏轼生前考虑丧葬地,并没有选择回归故乡四川眉州,而是选择苏辙所在地嵩山,可以和兄弟生生世世在一起。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在北归途中病逝于常州,没能和兄弟苏辙见上最后一面,是他临终前地最大地遗憾:“惟吾子由,自再贬及归,不及一见而诀,此痛难堪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苏辙给兄长撰写地《东坡先生墓志铭》:“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是啊,作为手足,谁愿意兄长先他而去呢?噩耗传来,苏辙悲恸之极,在铭文中写道:“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皆迁于南,而不同归。天实为之,莫知我哀。”。
次年,苏辙按照兄长遗言将其葬于嵩山之下,并卖掉自己部分田产,将三个侄子接到身边共同生活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病逝,葬于郏县小峨眉山苏轼墓旁,追随哥哥而去,终于实现了“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地约定,彼此再也不分开。
人生天地间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骨肉有几人?人世间,即便是再亲密地兄弟姊妹,相聚地日子也是不多地,岁月倥偬,转眼即逝,更何况苏轼苏辙兄弟,仕宦困顿,屡遭贬谪,天南地北,在一起地日子更是屈指可数,然而,兄弟二人地感情并不以距离地远近而产生隔阂,反而是愈久弥坚,愈远愈深!“患难之中,友爱弥笃”,如此感人肺腑地兄弟情深,岂能不令人千古传颂?
惟愿此生此世农村最感人通用祭父文,有兄如轼,有弟如辙,足矣!
2019/9/6榆木斋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