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又是一年“寒衣节”,天气渐冷,你有给先人烧去御冬的衣物吗?:代烧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2-01-21 741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又是一年“寒衣节”代烧,天气渐冷,你有给先人烧去御冬的衣物吗?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在道教中有三大“鬼节”,其一是初春的清明节,其二是仲夏的中元节,其三便是秋末冬初的寒衣节代烧。虽然都是祭奠亡灵的日子,但三个节日所蕴含的深意却是不相同的。

  清明节因在天气生发的时节,虽与寒食相近,却多了一层游悦万物景色的氛围;中元节时值农历七月鬼门大开,因天尊慈悲,便倡导人们为诸多魂众施食超拔代烧。而寒衣节到来之际,天气已经逐渐转凉,阳世的人们有寒衣保暖,同时也会想到自己故去的祖先在九泉之下是否受冻,所以会在寒衣节这天为先人烧去一些过冬的衣服。相比起另外两个“鬼节”,寒衣节更充满了慎终追远的味道。

  从根底上讲,中华文化其实是一种血源文明,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当世的人们,身上都流淌着先祖的血液代烧。即便是离开了红尘俗世而一心修道,道教也从不使人们改变自己的姓氏,因为姓氏正是我们从哪里来的象征。不仅如此,在道教的神仙信仰对象中,也有许多是在历史上为百姓做出过真功实行的伟人。在道教看来,信仰不应该是与神进行物质利益交换的手段,而是更应该强调传承的意义,即是把我们从父辈、祖辈身上学习来的东西继承下去。于普罗大众而言,传承的可能是某一种技术和手艺;于士人学者而言,传承的则是一种学问和精神;于宗教和修行者来说,传承的便是先人们行道立德的情怀和功行。因为先祖曾对后人有诸多功德,所以才更需要祭奠、怀念和敬仰。

  中国人向来讲究慎终追远代烧。《论语·学而篇》中提到:“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之所以慎终,是指在面对至亲之人的离去时,人们不应该只是毫无意义地哀伤,而更要谨慎地思考人生于天地之间的意义是什么;追远,则是在自己上下求索而不能明白的时候,要回头去看看祖先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踪迹,在自身和先祖之间做出对比,从而可以更加明白自我的不足所在。

  祭奠祖先,首先是生人对亡者的一种凭吊,这是情之所至;其次,则要关注到生死之大意义所在代烧。亡者即去,生者或是以其为榜样、或是以其为警戒,目的都是在于如何过好现世的人生。曾子说,如果每个人在追思祖先的时候都能够这样去思考,那么人们的道德自然也就敦厚无暇了。

  正所谓凡人怕果,圣人怕因代烧。我们无法在自身的生活中看得到因果迷途,那么便应该请先祖作为照鉴我们内心品格的镜子。对神仙的信仰,是如此;对已经故去的先祖的信奉,意义也在于此。慎终追远虽然是儒家曾子所提出,但其普世之教化意义却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如果世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动机和初衷,并且能想到这样做的后果,那么自然就会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能够知因而照果,那么民风自然就能厚淳,由此才是“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教所言“自然”,涉及到很多层面的理解,人伦中的纲常、孝道、追思等等内容,其实都是为人之自然代烧。道教之音高璟十月初一为先人送寒衣,因自身感知到了寒冷而不舍九泉之下的先祖也受寒受冻,这种感同身受的情绪表达的正是人间的拳拳孝道。不论是儒还是道,都讲究孝道文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所以不敢有所损伤,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父精母血的阴阳交合化生,珍爱自己的身体发肤,亦等同于对父母的孝养。当我们在敬念先亡之人的时候,由此而更加懂得此生为人的道理,这当是孝之大也。

  寒衣节虽然称为“鬼节”,但在道教的观念中,不论是神仙、凡人还是鬼怪,皆是大道精气所化,鬼的存在并不是影视作品中呈现出的凶恶的模样代烧。《说文》中对“鬼”字解释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鬼,乃是归的一个谐音,是我们每一个人终将走向的一个归处。知其来处,不惧归处,方能做好一世的人间道。

  时值秋凉冬寒,当我们在念及先祖是否无衣而受冻时,也请把同样的心肠给予身边更多的众生代烧。大道慈悲,若以此心换彼心,又何惧岁月更迭、人间冷暖呢!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