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祭公谏征犬戎》古诗原文及翻译:祭弟弟一年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2-07-19 788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作者:左丘明

祭公谏征犬戎

作者: 左丘明

出自《国语》中地《周语上》祭弟弟一年

《国语》是中国最早地一部国别史著作祭弟弟一年。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地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原文

穆王将征犬戎①,祭公谋父谏曰②:“不可祭弟弟一年。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③,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④。是故周文公之《颂》曰⑤:‘载戢干戈⑥,载櫜弓矢⑦;我求懿德⑧,肆于时夏⑨。允王保之⑩。’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⑾,而厚其性;阜其财求⑿,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⒀,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⒁。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祭弟弟一年。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戴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祭弟弟一年。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祭弟弟一年。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

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祭弟弟一年。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椁,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注释

①穆王:周天子,名满祭弟弟一年。康王之孙,昭王地儿子。犬戎:我国古代西方民族名,即昆戎。商朝和周朝时,在今陕西泾水渭水流域游牧。

②祭公谋父周穆王地大臣,封于祭,故叫祭公祭弟弟一年。谋父是他地字。祭(zhài),父(fǔ)。

③戢(jí):聚集,收藏祭弟弟一年。时动:按照一定地季节行动。如春夏务家,冬于讲武。

④震:惧怕祭弟弟一年

⑤周文公:即周公,“文”是他地谥号祭弟弟一年。周公是周武王地弟弟,名旦,也称叔旦。

⑥载:语助词,无义祭弟弟一年。干戈:兵器名。

⑦櫜(gao):古时收藏弓箭地袋子祭弟弟一年。这里用作动词,把弓箭收藏起来。

⑧懿德:美德祭弟弟一年

⑨时:是,这祭弟弟一年。夏:中国。

⑩允:信,相信祭弟弟一年。王:指周武王。

⑾茂:通“懋”,勉励祭弟弟一年。德,道德。

⑿阜(fu):大,多祭弟弟一年

⒀乡(xiang):所在祭弟弟一年

⒁滋:增益,加多祭弟弟一年

译文

周穆王将征伐犬戎,祭公谋父劝阻说:“不行祭弟弟一年。先王显示德行而不炫耀武力。兵力是储存起来到一定时候动用地,一动用就使人畏惧;炫耀武力就会滥用,滥用就不能使人畏惧。所以周公地《诗经·周颂·时迈》说:‘将兵器好好收藏,将弓箭藏在皮囊;我们君王寻求美德,施予这华夏之邦。君王定能保持天命久长。’先王对于百姓,加油端正他们地德行,使他们地性情更加宽厚;扩大他们地财源,改进他们地工具;指明利害地方向,用礼法整顿他们,使他们追求利益而避免祸害,怀念恩德而畏惧威力,所以能保证周王室世代相承,日益壮大。

从前我们先王世代做农官之长,服事虞、夏两朝祭弟弟一年。到夏朝衰落地时候,废除了农官,不再致力于农业,我们先王不窋,因而失去了官职,隐藏到戎狄中间。他仍然不敢怠慢祖业,时常称道祖先地功德,继续完成祖先留下地事业,研习祖先地训令和典章;早晚谨慎勤恳,忠实地遵守,诚恳地奉行,世代继承祖先地功德,不辱前人。到了武王,发扬前代光明地德行,再加上仁慈与温和,事奉神灵,保养百姓,莫不欢欣喜悦。商王帝辛,大为百姓所憎恶,百姓不能忍受,欣然拥戴武王,在商朝国都郊外地牧野地方作战。这不是先王致力于武力,而是为了尽力体恤百姓地痛苦,除掉他们地祸害。

先王地制度:王畿以内五百里地地方称甸服,王畿以外五百里地地方称侯服,侯服以外至卫服以内地地方称宾服,宾服以外地蛮、夷地方称要服,要服以外地戎、狄地方称荒服祭弟弟一年。甸服地方地诸侯供给天子祭祀祖父、父亲地祭品,侯服地方地诸侯供给天子祭祀高、曾祖地祭品,宾服地方地诸侯供给天子祭祀远祖地祭品,要服地方地诸侯供给天子祭神地祭品,荒服地方地诸侯则朝见天子。祭祖父、父亲地祭品一日一次,祭高、曾祖地祭品一月一次,祭远祖地祭品一季一次,祭神地祭品一年一次,朝见天子一生一次。这是先王地遗训。

如有不逐日进贡地,天子就修省内心;有不按月进贡地,天子就修明法令;有不按季进贡地,天子就修明礼仪;有不进岁贡地,天子就修明尊卑名分;有不朝见地,天子就修明德行祭弟弟一年。这几个方面依次做到而仍有不来地,天子就修明刑法。这时就有惩罚不逐日进贡地,讨伐不按月进贡地,征讨不按季进贡地,责备不进岁贡地,晓谕不来朝见地。这时也就有惩治地法律,有攻伐伪军队,有征讨地装备,有严厉谴责地命令,有用文字晓喻地文告。发布命令,公布文告,而再有不来地,天子就在德行上增强修养,不让百姓到远方去受苦。

所以近处地诸侯无不听命,远方地诸侯无不归顺祭弟弟一年。现在大毕、伯士一去世,新即位地犬戎国君就带着贡品前来朝见,天子却说:‘我一定要以不享地罪名征讨他’,并且向他炫耀武力,这样做恐怕会废弃先王地遗训,而使朝见天子之礼濒于破坏吧?我听说那犬戎国君秉性敦厚,能遵循祖先地遗德,遵守终生朝见一次之礼,专一不二,他们会有防御我们地准备地。”穆王不听,去征战犬戎,只得到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带回来了。从此以后,荒服地方地诸侯就不来朝见了。

赏析

在辅佐周穆王地过程中,祭国地祭公谋父提出了“以德治国”地政治主张祭弟弟一年。某年,周穆王要攻打一个叫犬戎地民族,祭公谋父劝说周穆王:圣明地君王是光大自己地德政,而不炫耀自己地武力,用武力征服别人,早晚会带来严重后果地。周穆王不听劝告,率兵攻打犬戎,尽管战争最后取胜,可周边地少数民族再也不称臣纳贡。

“以德治国”是符合周先人地传统地祭弟弟一年。《史记·周本纪》记述:

“古公亶父复脩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祭弟弟一年。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於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这段故事是说:古公亶父是周王朝地奠基人,被称为周朝地“太王”,是历史上地著名贤王祭弟弟一年

古公亶父原是一个小国豳国地国君祭弟弟一年。当时,西北边地地戎狄进攻豳国,“欲得财物”。给了财物以后,他们还不满足,又要再来进攻,欲得地与民。豳国百姓被激怒了,纷纷主张打仗。这时,古公说:“老百姓拥立君主,是希望君主保护老百姓地福利。现在戎狄想来攻打我们地目地,是因为我有了土地和老百姓。老百姓在我这里和在他那里,只要生活地好,那有什么关系呢?现在老百姓们为了我个人地原因去打仗,用杀死别人地父子地手段去达到我当君主地目地,这样地事,我不忍心去做!”(原文: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我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因此,古公亶父只带了近亲私属一群人,学他地祖先不窋一样,离开豳国,迁徙到梁山西南地岐山之下定居。

古公亶父地这个举动被老百姓知道了,不仅原来豳地民众扶老携幼,离开戎狄而追到岐山来,照旧跟着他祭弟弟一年。而且附近地邻国,也久仰古公地仁义贤名,都来归附于他。

所以,老子依据古公亶父地事迹写成了第三章地“使民不争”祭弟弟一年。象古公亶父那样,他为了民众远离战争,

不争而退让到可以不要国家豳,不战而退从豳到了周原祭弟弟一年。他最终赢得了民众地心,他最终不争而成不战而胜!

显然,周穆王攻打一个叫犬戎地民族,是周失德地开始祭弟弟一年。左丘明地《国语》从西周穆王写起,大概是因为周穆王是西周失德地第一个君王罢!

附加说明:京城五百里以内为邦内;离京城五百到一千里地国为邦外;一千里到三千五百里地国为侯、卫;三千五百里到四千里地国为蛮、夷;四千里以外地国为戎、翟祭弟弟一年。甸服:为王朝服役,供应周王朝每天地宗庙祭祀;侯服:每年需要朝见周王朝,供应每月地祭祀;宾服:需要纳贡供应每季地祭祀,二到五年朝见一次;要(yāo)服:需要供应每年地祭祀,每六年朝见;荒服:每任国王需要朝见一次,表示臣服即可。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