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系列]罗斛杂记(全):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2-07-27 1454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罗斛杂记 (一)唢呐

     故乡四周是山,人便住在山凹里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山凹夏季炎热,冬却无雪。山也象谁家的笨婆姨,四季花衣,也还是憨直,只在清晨浓雾时略有一丝俏丽。

     故乡原名罗斛,斛由角、斗二字组成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山多,自然少不了匪徒,山上作战自古守易攻难,据说当年还费了些周折,才弄了个和平解放。解放后又剿过匪,那些山匪不过是些散兵游勇,也成不了气候。倒是从前匪徒们砌好的炮台枪台还留着,给路人避避风雨,或是相好的暂住一夜,再则是想生男孩的人家躲在这几月,悄悄生一个儿子。

     村里人大多不识字,却又认得天上哪朵云是晴天,哪朵云又下不得地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村人天亮即起,拾掇好猪牛的吃食,举手做个阳遮眯着眼看看天,是个晴天,正要下地,忽又听得一阵唢呐声响,又有哪家办事了,便也不出工,循着声跟了去。

     村里人世代把结婚当着红喜事,把死亡当成白喜事,红白喜事皆吹唢呐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山里回音大,唢呐声一响,哪疙瘩的人听了都会循了来,也不用人去挨家叫。村人平时里各自忙活,也不往来,可逢哪家红白喜事,便非得要到场,到了也不多说,该帮什么就帮什么。也没谁去规定,可每家皆有事,相互帮帮,也就成了规矩。

     吹唢呐的人是上宾,办事的人家都好烟好茶款待祭祀祖先筷子摆放。遇着家景好的,请了三四帮唢呐,还要相互对仗。还请来会唱的,这边唱来那边和,结婚的就无非唱些喜歌,赞主人家的好客和大度,唱喜歌的常是些年青的男儿,曲调单一,歌词也直白:“主人家,好处多,菜又办得多,四面对八角......”谁都能吼上几句,以博众人一笑。唱丧歌的就略微讲究一点,通常是一位中年妇女,自然也经过许多磨难。碰上死者是位德高望重的,她还要声俱泪下唱出种种的怀念,唱得各家的娘姨噫唏一片,主人家也很感谢的。可死者要是一个一般的人,她便唱完哀思后,又转到逗乐的歌词:“人家的老公象老公,我的老公象条虫......”众人哄笑一片,主人家也不生气,想到人活一世,临了能欢欢喜喜的走,也是件幸事,就叫白喜吧。

    罗斛杂(二)赶集

     山上四季皆有花开,春季更是开得肆意,想是山妖醒了,找着碴花红柳绿一番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春是最忙的一季,耕地播种,可再忙也得寻个闲去赶集祭祀祖先筷子摆放。那集在镇里,几十里地。山人起个早,前些日子母猪下的十个猪苗也满了双月,养不了这多,拿到市集上卖了,去冬打下的苦丁茶,新鲜的果蔬,镇里人也稀罕。拾掇好叫上女儿,谁知女儿早已起了,换上绣着花边的衣裳,新做的花鞋,出落得水灵,倒不象是赶集,象是去相亲一样。女儿挑着爹拾掇好的苦丁茶和果蔬就走,那猪苗定是老汉放在马车上的了。

     山路能走马车,山里人心疼那马,马车上只放些要卖的物件,人便三五成群地走,老汉和老汉做伴,娘姨和娘姨扎堆,一路说说话,倒也自在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最喜的还是那些女子和后生,有十几名女子,便有十几名男儿,也不一处走,前后隔个丈来远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女子肩上的担子轻,不防她走路时摇曵生姿,倒是没挑担子的女子,空着手走路不惯,摘枝野花又不好意思往头上戴,拿在手上慢慢地走,眼睛却在男儿里面那个中意的人儿身上。走到半路闲一会儿,男儿那边便有了动静,推推搡搡走出一个楞头的,作势用肩上的白毛巾揩揩汗,崩出一两句山歌,词也直白:“想妹多,想妹多,白天想妹打瞌睡,晚上想妹睡不着......”女子这边也不答,只有清亮的哄笑,水样漫出。依旧走,这条每日走熟的路今天却特别短。

     市集携携搡搡,山人不叫卖,袖着手守着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说他的茶好,取一片对着阳光照,透亮,山人听了称赞,心里高兴,称好斤两后再抓一把送你。

     假说他的猪苗不好,他便急红着脸跟你争:“咋不好?咋不好?这架子猪,不会长也长个二百斤,你会不会看猪?”山人不高兴了,价钱一分也不让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鸡蛋儿也论个卖祭祀祖先筷子摆放,镇里人择个大的买,山人不生气,五块钱十个,大小不也是一个......

     女子亦是高兴,怀里揣着爹娘给的五元十元钱去买花线,仍然三五成群,细细的选,小声说话,大声地笑,男儿们听见笑声,心也欢喜,男儿也买,买一个小花圆镜,可以揣在怀里的那种,买颗发夹,想着别在她浓黑的头发上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买完藏在怀里,装成没事人的样。

     村东光棍卖了钱,到狗肉铺喝酒,醉得不成人样,躺在马车上祭祀祖先筷子摆放。马是老马,识得路,径直回转,不碍事。女子的爹娘买了油盐,称了肉也要回转了,各自叫着自家孩的名字。

     走在回家的路上,女子又拖延到最后,寻个避静的地方,和早在心里的那人说上三句话,把在怀里揣好久的鞋垫给了他,那是没人的时候,为他纳的,鞋垫上悄悄纳上“同心”两字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男儿收了,也送女子礼物,一块小小的圆镜,一颗发夹。

     女子回到家,脚有些沉,掏出男儿送的礼物,也不真用,留着作个念想,活儿再多,也不累了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下一次赶集,男儿说要带她看电影呢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罗斛杂记(三)过年

     过年是农村最隆重的节日,看那忙乱的劲,想那春神是何等凭大尊贵的阿物,要这多造势去迎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村子木楼、草房居多,在山间零散布局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村头那三人合抱的老树有了些许绿意。山村的清晨被鸡鸣声叫醒,便有炊烟升起。村人也忙活开了。

     山里有山里的规矩, 腊月二十四是打糍粑的日子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早几日村妇就选了上好的糯米,用那染饭花渍出的水泡上,天明就起来蒸了,村里十来个精壮的汉子便挨家去打糍粑。打糍粑用一种木制的粑槽,舂棍也是木的,两人对站着打,糯米粘,舂棍又轻,全靠的是力气活,打糍粑的声音又沉又闷,打出来的糍粑香糯细软,这是家家户户过年必备的。

     到了腊月二十五便是杀年猪的日子了,每家皆养有一头猪,单等这一日杀了过年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这杀年猪还有一讲究,便是杀单不杀双,全村有二十几户人家,就有二十几头猪今日该杀。村头叫“一把刀”的杀猪匠这天便成了人物,清晨五点就有人家来请,怀揣一把锃亮的尖刀便去了。

     到了人家,也不多说,五六个汉子把那猪绑在案头摁住,等着他,那猪刺耳的尖叫传得很远,只见他屏住气,一刀穿喉,干净利落,便解决了那牲畜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猪一刀杀死,预示着这家来年风调雨顺。主人家凭着这吉利,感激不尽,好烟敬上,他也不多让,脸上有一丝得意,敞着怀走路便衣角也生出风来。余下的事自是另外帮忙的人做了,他又赶到了第二家......

     杀了猪先祭祖,每家皆有祭祖的神龛,帮忙的人把那庞大的猪头卸下,摆在神龛上,点上香火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主妇把这整个猪打理好,做了腌肉香肠,练了的猪油能吃上一年。再把那半肥瘦的肉煮了,取出去秋酿好的米酒,等着帮忙的汉子们来吃。

     村人平时忙活,到了过年便都集中了来,相互帮忙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打理好二十几家的猪,也到了黄昏,便到每家转着去吃谢饭,叫吃“刨汤”。各家娘姨在家准备好了,村人待客厚道,那新杀的猪肉切了巴掌大的片片,一片就能把碗盖住,酒用瓮装了放在席边,遇着外面的客人赶上便成了上宾,撑不住主人家的热情,纵然酣醉,便成了他们的人,说你不生份,待你更多几分亲近。

     村人边吃边合计今春的劳作,还行了酒令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从黄昏开始,转席吃完二十家,便到了清晨,各家汉子都烂醉如泥,婆姨们也不多说,扶了回家。猫了一冬,开春够他们累的,醉了就醉了吧。

     村妇又打量她拾掇的家,木楼草房也扫了五遍,门上贴了门神,是那关公耍大刀,前晌买了年画,一个胖女骑在大鱼上,年年有鱼,看了喜气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最欢喜的是小儿子,吹胀猪尿胞当球踢,这会也玩累睡着了,过了年,他便又蒙胧地长了一岁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啥也准备齐了,这春也该来了吧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罗斛杂记(四)悬棺

     拉来寨的南面有一个岩石的峭壁,在四周的土坡群中突兀地耸立着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峭壁的岩缝里,放着一个个棺木。这些死去的魂灵固守着古老的城垣,承载着棺木的古城垣象一面黑色的旗帜,悬挂在苗寨的南面。这便是苗族古老的丧葬习俗——岩葬。

     苗族是个信奉神灵的民族,随处可见的土地庙,受族人日夜供奉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在苗人的眼里,世间万物皆有神灵,甚至一树一石一洞也是诸神的赐予。

     苗人一生生活在大山里,终日劳作,山地狭窄,依然延续着刀耕火种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苗人在山里娶妻生子,有的人一辈子也没走出过大山。

     到了五十岁,便是安知天命的日子了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家景好的,早早地备下棺木,棺木是长方形的,用上好的杉木做成。备下了棺木,苗人平静地生活,活上一年,便用山里一种天然的土漆把棺木漆上一遍,苗人依旧平静地去摸摸黑色的棺木,有时还会到棺木里去试试睡上一夜。等棺木一遍遍漆得锃黑发亮时,苗人死了,超过五十岁,便叫寿终。苗族没有文字,也不曾有什么遗嘱,说下的话无非是让子女好好过下去,依旧如他劳作一生......

     族人用艾蒿和檀香煎水为他沐浴,换上七件新衣,敛入棺木,子女披麻戴请来法师超度祭祀一番,族人又用木材做了“井”字形,固定在棺木两头,把棺木悬上岩石的缝隙,安置好,便完成了苗人的一生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在族人心里,死神便是最大的神灵,人也是可以作为祭神的牺牲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死亡也就不成其为痛苦了,伴随死亡唱的歌叫“迁徒”。

    罗斛杂记(五)风浪

     弯着镰刀身躯的农民

     用镰刀收割着快乐

     在梯形的搭斗上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狠抽着过少的给予

     弯角老牛沉重的身躯

     驮着沉重的嘱托......

     山外是怎样的世界

     这里的山很高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这是山里一个女孩的诗,那年她十八岁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遥远的小镇,似乎被山外的世界遗忘了,然而这里却不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园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新石器时代的石锤和石斧换成了牛犁和镰刀,便不再更新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山民在土里播下一粒种子,然后祈求天的赐予。纯朴的民风和无奈的贫瘠如影随行。

     如果纯朴和祈求结合得到的是贫困,那纯朴加愚忠会得到的是荒谬,这个等式是用了一个优秀而鲜活的生命去印证的,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有了通往山外的路后,山里走出了第一批学子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光是其中一名,走进了农学院,光是农民的儿子,却有着沉静和睿智,学成后又回到养肓他的山里,开始了思考。

     山地窄小,却有着四季暖湿的气候,光妄想着能在窄小的土地上利用温湿的气候,每年种上两季粮食,便会有双倍的收成,于是开始了漫长的试验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这片土地没有辜负光,他研制出了至今仍在种植的双季稻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光也在山里成了家,有了聪慧的女儿。

     那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开始席卷到了山里,政治运动里有一句显赫的口号“让知识分子到大风大浪中锻炼”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在那个愚忠的年代,这句口号中的“大风大浪”震耳发馈,它被山里没有多少文化的领导阶层理解为真正的风浪。

     山里却只有明净的小溪,无风也无浪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于是光和山里的第一批学子们一起,被迫集中到了“五。七干校”,去等待着风浪。纯朴的光和许多学子一样,没有能力去为自己辩解。

     七月,连日的大雨让山洪暴发了,在小镇的三岔河,汇成巨浪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山里的领导者找到尽忠的机会,选了领袖畅游长江的日子,让这些学子到洪水的“大风大浪”中锻炼......

     那场风浪,小镇失去两名优秀的学子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光没有逃过这场劫难,上午起床,亲亲他的小女儿,一去没有再回来。

     光是山里的儿子,从此长眠在山里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九六九年七月十六日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光的小女儿叫裙,那年三岁。

    罗斛杂记(六)铜鼓舞

     夜色染黑寂静的山谷,几声低沉而悠远的铜鼓声响起,山寨的空气便充满律动,四处篝火点燃,又一场铜鼓舞开始了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罗斛在战国时候隶属于夜郎国,这个由土司统治充满蛊惑的国度,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苗族、布依族、壮族等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几千年的历史充满神秘的传说,而这些民族却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民族崇拜的图腾的许多的传说一起,被各种舞蹈和歌谣因袭传唱。当时间瘦掉一切虚假的丰富后,就只剩下历史的骨架,铜鼓舞就是这样一支舞蹈。

     舞蹈中的铜鼓由青铜铸成,有着神秘的象形浮雕,声音低沉,与之相配的木鼓却由双人合抱的大树挖空后蒙上牛皮做成,鼓声激越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这只古老的舞蹈由年青的男女舞者出演,苗族族人的铜鼓声首先敲响,舞者便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手持一人多高的木棍,随着鼓点款款起舞,在舞蹈的节奏中相互敲击着木棍,整场舞蹈竟然没有音乐和歌谣,他们用由慢而快的鼓声和舞动去表现生命亘古不变的三大主题:生、死和爱。

     男人们围着铜鼓和木鼓,一边击鼓一边模仿着狩猎时和劳动的情景,女人随着鼓点的节奏舞动,颈上戴着七个银项圈随着舞姿相互撞击发出悦耳的声响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整场舞蹈只有简单的动着,不断变换的队形,和随着鼓声越来越快的舞动和呐喊,充满原始的韵味,舞者却能用它诠释劳动的艰辛,丰收的喜悦,爱的渴望和死的挣扎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他们专注着,为舞而舞。

     舞者不懂文字的意义,却深谙生命全部的美丽,在舞中看不到岁月的流逝,一阵呐喊和鼓声,夜醒了一点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人似乎重新回到原始洪荒的年代,铜鼓声声,环佩如乐,黎明如凤凰涅槃。

    罗斛杂记(七)快乐

     清晨五点,装起前一天在教育办开好的介绍信,收拾好行囊,心中无端有点激动,又为这份矫情感到有些惭愧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拒绝希望工程办公室给我提供的附近的小学,我朝着故乡的腹地,记忆中最贫穷的地方走去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十年前我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曾去寻访悬棺和铜鼓舞,走过的小路依旧有些记忆的痕迹,各种山花姿意地开放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随处可见的小庙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如窗子般大小,被人供奉着不知哪路的神灵,神灵的头上镇重地盖着红布,在贫穷中无奈挣扎的人们,很容易地交付了信仰,破旧的民房无以遮风雨,神庙无所不在,诸神却也冷眼......

     所有的矫情与感慨被渐渐的疲累代替,我们走到了这所学校——贵州省罗甸县边阳镇粟木乡新场村小学祭祀祖先筷子摆放。随着下课的铃响,学生们呼啸着掠出教室,烂褛的衣衫,脏脏的小脸,亦然纯净的眼睛,看到陌生人时露出怯意,小心越过我,到摇摇欲坠的篮球板下去抢球投栏,大声地笑闹,童年也许就是这样不知忧愁的快乐。

     教室是用石头砌起的,窗户没有玻璃,在破旧的教室中找到校长,跟他说明来意,我却懊丧的发现,这位在山里教了几十年书的老人,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我只能介绍说我有许多的朋友,在祖国各地,甚至还有的在外国,要我到这里了解贫困孩子的情况,然后作一帮一的援助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老校长手有些微微的颤抖,给我拟了一份特困生名单,于是我得到了这些真实的数据:每个学生一学期的学杂费是七十五元,全校学生三百余名,却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一次交清,其中三分之二的学生却要母亲卖了鸡蛋或蔬菜,一次交上十元八元,分成几次甚至十几次才能交清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教师十三名,月工资是一百五十元,还要用工资为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先把课本买来,老校长说这些情况的时候,语气很平静,每天五元钱的生活费,一家三口,我想不出他们怎样生存下来,却不敢轻易发出喟叹,或许只是一种对生命的虔诚支撑着他们,虔诚的生命不为磨难感叹,就象树不会为落叶感叹......

     依然按原计划给孩子们照像,要求孩子们都背上书包,大多数的书包是母亲缝制的布袋,就连布袋书包也不是人人都有的,我没有粉饰太平,教没有书包的孩子用手拿着书照了像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便踏上了到他们家庭寻访的路途。

     孩子听说我们要到他家,高兴地在前面带路,崎岖的山路,孩子象只小鹿似地奔跑着,时时停下来等我们一程,破旧的衣衫,脸上却有着由衷的快乐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我和校长走在后面,谈到了升学率的问题,于是又得到了这个奇异的数据,新场小学三百名学生中,一年级八十八人,二年级五十一人,三年级五十九人,四年级四十八人,五年级三十四人,六年级一十九人。随着年级的递增,生源大量流失,校长告诉我,到了三年级,付不起学费的孩子们就去打工了。我无法把眼前欢如小鹿的孩子和劳工联系在一起,校长又沉呤了半晌说出“童工。”是了,在许多的工厂里,便有着十来岁的孩子,整天象小老鼠似的躲藏着,在工头的手下不停地干活......他们便是这些从大山走出去的孩子们。强烈的无力感侵扰着我,无法为校长后来说的六年级十九名学生百分之百升学率高兴起来。

     大山里几幢木板房散在着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用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走到孩子的家,木板房也都破旧不堪,阴暗潮湿的屋内,我无法用照像机再现他们生活,孩子高兴地给我们张罗凳子,家徒四壁,没有第二只可以待客的杯子,孩子用一个掉瓷的缸子盛了水,他让我先喝,然后再让别的客人喝,不忍辜负孩子的诚意,我喝了,不敢拿出包里的矿泉水......

     一家家的走,照了四个孩子家庭的照片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几乎相同的贫寒和相同的热情,在孩子每日往返的山路上,我的脚步却越发沉重起来,也许读书是他们唯一快乐的事,也许读书是唯一能让他们走出贫困的路。

     天黑了,我惋谢了家长留我吃饭的恳请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我再咽不下这多的辛酸,走上了回家的路,沟壑交错的大山,象老人的皱纹,我似乎走不出他的沧桑,脑子里有着纷乱的思绪:孩子布袋的书包,破旧的教室,球场的欢笑,七十五元钱,那危如累卵的快乐......

    罗斛杂记(八)酒

     山地气候潮湿,山人需用酒驱逐这许多的湿气,于是便有了这自酿的米酒,微微有些混浊,却是纯粮食酿制的,祖祖辈辈地喝,也无法考证这酒的历史了,当地人叫它:“土酒”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木板房倚街而建,矮几上摆了两样清淡的小菜:金竹笋炒鸡蛋,还有一样凉拌火烧茄子,汤是素菜汤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山人吃饭不作兴关门,说那是小气。山人忙活了一天,一人倒了酒,闷闷地喝。

     镇小,你在街上走,山人眼睛余光一扫,便知是谁,不可熟悉你,还熟悉你的家人和先辈,心里一惴,不曾有仇!遂叫道:“吃饭,吃饭!”山人是真叫,不兴客套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要是还没吃,小桌上便加一双碗筷,让了坐,斟了酒,也没酒杯,就着碗大半碗下去了。山人脸上堆了笑,试探着问:“兄弟,划两拳?”“陪哥闹闹?好,来。”你答道,便拉开了架势。

     山人没多少文化水,行不成什么酒令,高声直白道:“弟兄好!”你和“好就好!”于是进入主题,猜拳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婆姨也搬了小凳坐在旁边看,山人那双粗大的手伸了二指大声叫:“五!”,你喊“四!”伸出三指。二加三是五,山人对,你输了,你喝!于是便喝半碗,山人得意地笑,又来!酒令越喊越快,山人嗓门大,许是喊山惯了。

     婆姨在一旁也跟着激动,心里还纳闷道:这山人,平日里蔫人一个,要问他四加二得多少,他也会寻思半天,这猜起拳怎地就不会算错呢?还凭快,啧啧,那榆木的脑袋象开了激灵的天窗,那满脸的红光脖上的青筋也平生出几分可爱......还没动完心思,山人那早已五六碗酒下了肚,撑不住就想耍赖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握了两指伸出个三指,那握着的指作半伸半屈,楞说自己是伸的,把自己算着个四,和你打起了酒官司,你自然也不同意,叫嫂子评判。山人听话把那不清不白的指头定住不变,手放在婆姨眼前晃动:“你评评这是三还是四?”婆姨又好气又好笑,“拍”的一掌打在山人那只手上,“这上不得台面的爷,不作兴赖。”于是自己端了碗,把大半碗该罚的酒咕嘟咕嘟地喝了,喝完那弯弯的嘴角还有一丝笑。把个你吓得一楞一楞的,你寻思道,看这嫂子,细细白白,不吭不呵,怎么就这般能喝?不好,今儿还不能再喝下去了,起身要告辞。

     你头有些重,身子有些飘,走在街上,又寻思,这酒入口也爽滑顺喉,可后劲大,该比作个女子,看似平常,一相处竟会深入骨髓,忘记不得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噫,自己竟有这般奇妙的寻思,莫不是自己也变成了高人......

     山人的婆姨拾掇他上床,为他洗了脚擦了身,山人还在比划指头嘟哝:这怎就会是个三呢?明明是四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睡着了。

    罗斛杂记(九)斗

     秋黄了,谷也熟了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山人起个大早,让婆姨扫了院落候着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照例拾掇好搭斗,邻里几条汉子相帮着,便去收那窄地的谷子。

     搭斗是梯形,一米五见方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敞着口,口大底小,用薄而结实的木板做成。也无年代可考,许是跟山地一样长久,有山地便有了搭斗。

     山里路窄,搭斗便只能一个人扛了去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斗大,幸而不重,往那口上横一木杠,固定了,反盖过来,一人掮了。远远一看,也不见人,竟以为是一斗自个儿在慢慢走。

     割一处谷,置好搭斗,分了人管收割,四人围了搭斗对着站,把码好的谷穗往搭斗上狠了劲抽,抽罢轻轻一抖,谷粒便掉进斗里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转眼斗便满了,大声一唤,自有分好的人拿来箩筐挑了去,虽是忙碌,恁地也生出些喜气。收获的季节,山里哪块地都传出“嘭--嘭-”的搭谷声,惊得那夜也来得迟些。

     打下谷,院落上晒几天,用竹篾编的囤箩装了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粮是山人的命,亵渎不得,粮放上阁楼,山人的心便也有了着落。

    罗斛杂记(十)桫椤

     羊里是个地名,那石山仄里生一种树,树干笔直,细碎的叶伞状张开,凤尾一样美丽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想那树也有些年代了,老树枯了,僵了,腐了,成了土又长出些小树,成群地影影绰绰在那山仄里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别的地竟也没有。

     山里进了城里人,说那树是桫椤,恐龙那个年代就有的,是植物活化石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精宝似挖了些。那树也不会言语,在异乡鲜活几天便枯黄了去。城里人说是生存环境改变了,树活不下来。便不再来取,只进山来看一看,又叹一叹。

     山仄那余下的树,依旧婆娑着,昼时携一束阳光,青翠碧绿;夜了疏一地月影,光斑点点,照得那凸起的山石竟象一活物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凝视那树,山人心里生出些酸涩:是了,是了,想那树那山也象对苦夫妻,恩爱一世,男的变成那山石,女的变成那树,相伴着呢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虽不曾言语,竟也挪不得窝

    罗斛杂记(十一)干栏

     南北宋时期夜郎国少数民族居民通称“夷僚”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有文献记载:“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

     民居“干栏”因而得名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唐代“干栏”有所改进:“人楼居,梯其上”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宋代“干栏”把底层围起:“上以人住,下养鸡豚”;明清时:“人栖其上,六畜其下”。这类房屋建筑延续至今。

     以家族聚一村寨,往往一寨皆为罗姓或皆为王姓人家,绝少外姓掺入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二三十户,择一依山傍水之地,干栏层叠而上。

     干栏为全木制成,建造干栏须用质地紧密的木材,方能经历风雨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干栏多为三至五开间;上下三层,木柱,木壁,上覆自制土青瓦,门多朝南而开。原木色的干栏,静立于那青山绿水之间,竟也有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上层阁楼囤集粮食,下层圈养牲畜,山人居中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二层中间为堂屋,对着门便设一神龛,这家主姓用大字书写于神龛正中,“某氏祖宗之位。”进得门来,一目了然,不用询问,你便知道这家姓甚。

     山人信佛,神龛上也一便可找到诸神之位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有趣的是,山人即便信佛,心中也先以祖宗为重。神龛正中书写最大的字是“某氏神宗”,其余全用小字书写,左上角书:文武财神,五谷大神;右上角书:当年太岁,灶王府君;左下角书:观音大土;右下角则书:至圣先师。神龛两则还有一副对联,各家不同,多见上联书:留些正气还天地,下联:学个完人对祖宗。大有为人宗旨之类的说法。神龛之下置一方桌,供节日摆放祭品之用。此屋为吉庆堂,也是平时待客商议正事之用。

     堂屋之后,隔出一屋为正屋,一般为老人居住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堂屋两侧厢房则作山人的寝室了。这便是山人世代一成不变的干栏布局。

     若说从居所来看人的一生,那在干栏之中:神龛之上香火旺盛,阁楼之中五谷满囤,底楼之下六畜兴旺,便是山人一生的至高之境了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罗斛杂记(十二)上灯

     小城如今还实行土葬,城周围的山上布满了坟包,那是各家的祖先和亲人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每到大年十五,便要给死去的亲人们上灯,这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十五那天,照例要祭祖,乡下人实惠,通常大酒大肉摆在桌上款待祖先一番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祭祖仪式完毕后,大人小孩便带好事先准备的灯笼和香烛,赶在天黑以前到亲人的坟上去上灯。灯笼通常是那种手工作坊出来的半透明的白皮纸,裁成长条,两头用浆糊封死,做成一个纸筒,再用四根竹签插在坟头,用纸筒套上便成了一个灯笼。最后用蜡烛插在灯笼的中间点亮,风也不至于把烛吹灭了。再点香叩拜一回,便完成了上灯的仪式。

     入夜,四周坟头上的蜡都亮了起来,颇为壮观,大有天上人间的意味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灯火辉煌中,仿佛是冥界的狂欢节,相比之下,小城的灯光也黯淡了许多。街上冷冷清清,这样的夜通常是不出门的,怕万一对面走来一个熟人,打了招呼,走近一看,这人头上一根烛正点亮着......

    罗斛杂记(十三)冗响

     那缠满藤蔓的山崖潮湿而阴森,成了绿荫桠口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山脉的走向是袋形,桠口是袋口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山寨便在袋子中。风水说这是个填不满的谷。许多的辛劳也终将象被它收入囊中一样无了踪影。

     山人也不懂风水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喝酒时闲说起了远古:也不知咱祖先是哪天有了兴致,探入这谷中,觉得景色美,也走乏了,便在这搭起了茅舍,接来了妻儿,种起了谷粟,过起营生。又是谁家的路过了挨着又歇了下来......这不,散散落落也有十多户人家呢。管事的人把这种村子叫自然村。就是自然形成的意思。

     景色是也美的,崖高,风到这也变轻了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空气氤氲着,花便肆意着灿烂。棕榈树林密密匝匝。树梢栖一兀鹫,这阿物生得丑陋,目光阴鹫,脑袋上只有三两根稀疏的毛,全身黑羽。也不听它叫,忽而却作势俯冲下来,扯一条花布带似的蛇,再高高地抛死在岩石上,然后啄食。兀鹫不避人,它是王呢,倒是人见了这等阵势得让一让。

     山里兽多,常来拿猪苗、鸡崽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早先还拿过孩子。村人防不过,生了孩子不敢往野地里搁。弄了背带把孩背上。劳作时也不卸下,随着那锄地起伏颠簸,孩也径自睡去。

     空谷,那鸟在叫“嗬丝——布骨,嗬丝——布骨”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传出了又回声。山寨的名是土语,音译叫——冗响。

    罗斛杂记(十四)野物故事

     山中自然少有大河,石间树荫却山泉众多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木楼草舍便临水而建。山里取一棵碗粗的楠竹,几米长,剖开,去除中隔,一头伸进泉眼,一头放低了搭至屋前,便有一清流潺潺而来。山人平时不烧茶,渴了径直喝那泉水,倒也清洌洌顺喉。用不了也不去闸,任它四季地流,时间一长,水边便生些肉根的植物,美人蕉,魔芋头之类的。到了开花的季节,房前屋后便一簇簇红黄乍艳。山人没功夫护弄那些娇养的植物,就即便是这些烂生的花草,山人也嫌她招惹蛇蝎,歇时会铲除了去,谁知这些花草生命力极强,那残根又重发出新叶,没几天便又葱笼一片,一来二去,山人也不再管她,她便成蓬成荫了。

     山里属亚热带气候,适宜蛇蝎生长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五步蛇、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种类繁多,山人统称之为毒虫。毒虫也喜荫,渐渐地,谁家汉子又在那屋前美人蕉下见一盘缠如簸箕大小的毒虫在打盹,一见人便吐出半尺的蛇信;小儿在芋头林里拾了一窝白色的蛋,以为是鸟蛋,馋了想避着娘煮来吃,却煮出一锅小蛇;黄昏时婆姨出门,门前见条花带子,猜是谁遗失的裤腰带,伸手捡起,竟捡了一条懒懒的花蛇,婆姨惊叫着丢下跳开几步远......山里没甚娱乐,晚饭后汉子们三五成群,相互聚拢了来,卷上地产的叶子烟喇叭筒,屋檐下坐着,人多了椅子不够,脱一只布鞋作垫,蹲坐在鞋上,去歇那一天的乏累。以上种种便成了谈资。侧着耳细听,嘴上啧啧直叹。遇见要强的后生,不屑地嘁了一气,大声说道:“这算个啥?前晌我在南山砍柴,听得身后唰的一声,象大风吹过,茅草两边倒了去,一大腿般粗蟒游过,半袋烟的功夫才走完。仔细一看,那毒虫头顶长着公鸡一样的冠。一个时辰也不见那压伏的茅草直起......”众人谑笑:“你崽子吓尿裤子没有?”笑罢又沉呤,蟒倒是见过不少,长有冠的就没遇过,长有冠的蟒岂不是龙了?难不成这山里也出了龙?一路想来对这山更有些莫名的敬畏......

     山间民居零落散在,一村就十来户人家,山便越发显得凭大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兽比人多,兽是山王,更是恶物,常也到村子里拿些牲畜,山人奈何不得,便有些避讳。山人叫虎是扁担花猫,叫豹是铜钱花,叫狼便是豺狗。这猫这花这狗,话里话外多了层温和,上口时也少几分畏惧。谈时神气凝重了,空气中烟草的辣味也更浓些。兽比毒虫有灵气,老兽几乎是成了精的,汉子们爱言语的便轮流说:前日夜里,村尾的汉子到崖涧那老潭钓鱼,一更天了,得了条大的,鱼使命地挣扎,李老汉也兴奋得喘气,站起身来,却见一扁担花猫蹲在一旁,想是守候老汉多时,也观起钓来,一见鱼儿上钩,竟自个乐得手舞足蹈,一不留神“扑咚”一声掉到潭里,只来得及嗥叫一声。老汉吓得丢了鱼杆,屁滚尿流跑将回来......众人又唉唉叹息,想是那鱼倒救了老汉一命。

     又去说村头王家,十年前走丢的闺女兰儿兀自回来了,回是回了,却是个时而清醒时而疯狂的半颠之人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清醒时说道:十年前那夜,兰儿独自在家,听得外面嘤嘤的泣哭,以为是谁家孩子迷了路在门前问。开得门来,却见一壮硕豺狗,想这老物是成了精的,装个孩子哭着招人,一见兰儿,上前咬住裤角便走。兰儿九岁,哪见过这等阵势,早已吓傻了,也不知道叫喊,被它生擒了去。进得深山洞里,那狼也不吃她,竟让她作伴,闲时去促些野兔,找来火种让兰儿烧来吃。好生款待,却不让她出得洞口。一晃几年过去,兰儿便成了狼妻,生了狼女,却半拉脸是狼半拉脸是人,一身细毛,起名毛妹。兰儿欲哭无泪,老狼却十分喜爱,见天宠着毛妹,视如珍宝。兰儿窥见老狼弱点,一日老狼出洞寻食,她用绳子把毛妹松松地绑在树上,却实实地打了死结。待老狼回来一见此景,早已心痛得死去活来。忙着去解那绳索,兰儿便趁机跑下山来。老狼一边解不开那绳索,一边又见妻子逃走,顾哪头也不是,竟哭唱起来:“毛妹家妈,毛妹家娘,毛妹哭起来好痛肠。”想是兰儿平时里总跟那狼说话,狼也听懂了,一急之下唱了出来......

     故事说完,山里汉子和婆姨们痴了过去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也不知是真是假,从此后,半夜里听见泣哭是断不敢开门的了。到山里借宿的人也知道早早地就吱声,听出人话,方才应门。

    罗斛杂记(十五)攫食

     岩石的山峦,栏腰凿出条路,曲里拐弯,仅过得一辆货车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车在路上走,一面是高耸的山巅,一面却是望不见底的深渊。离镇上三十九里,现一山仄,村舍筑在伸出的崖上,门前也未见两米的平地。却叫了个——“平岩”的名字,真正名不符实,念及每每惶惑,许是如愚公般祖上的理想,亦或是谁人的谑笑?

     平岩村村民主食玉米祭祀祖先筷子摆放。问得山人,山人说:“地不长稻子,只长包谷。”一个“长”字说得轻松,象是那地兀自长出的粮食,全不把自己付出的辛苦算上。

     水少,坡地徒峭,自然没有稻田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石夹岩缝现一撮土,簸箕大小,岩上树叶落下怄烂了来,属腐植质,倒也肥沃。山人不悯惜劳力,刨松了掘个坑,点上三粒玉米种,十天半月来看,长出三棵小苗,择一株壮的留着,其余两棵拨除。月余,满坡的岩缝便碧绿一片。山人又细心地在每一株根下培些土,让它吸取养分更耐得风吹,如此两三次,三四个月,玉米便顶头戴花,授粉结棒了。

     收下的棒子,婆姨用石磨磨细,筛子隔出粗壳硬嘴去饲那猪鸡,碎粒用水浸淘,木蒸子蒸好,金金黄的包谷饭,这便是山民的主食祭祀祖先筷子摆放。遇年收成得多,汉子用扁担挑了两袋,山外镇上换回一袋白米,年节或来客方在那玉米碎粒中掺上一捧,蒸出的饭金黄中间杂的米粒白亮如珍珠,精贵得很。屋后菜园摘些时令的瓜豆,煮一煮,火塘边便开始了农家的夜饭。清香的包谷饭极其硬爽酥散,入了口满嘴乱窜,弄不好便会喷出来。吃时要静静地,万不可说话或吧唧吧唧嘴。包谷饭耐得饿,吃罢赶山便生生的出力。于是镇里人要是见谁生就一副好力气,便会指着谑笑:“这小崽,吃包谷饭长大的。”

     只是瓜豆做菜,时间一长,家中孩子自然不依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谁家的儿晚饭时又摔了筷子,哇哇哭着要吃肉。山里孩子也十分精贵,山人喝叱几句,又诓哄一回还是不成,一看也到了农歇,于是便寻思去弄些山货野物,换点肉食。

     婆姨出门随身带一竹背篓,野生的木耳,板粟,便顺手捡了来祭祀祖先筷子摆放。遇见山蕈朝那色彩平淡的采,艳乍的往往是那有毒的。背回家来晒干,逢集让汉子挑去卖了,换回些食盐灯油,余钱买些糖果,哄得小儿欢喜。去春婆姨在山仄里拾了两个碗大的野蕈,紫红色,不曾见过,回到家问得老人,说是灵芝。山人不识得字,却也知道那白蛇娘娘的故事,那白蛇历尽艰辛,为许仙寻的就是这灵药,婆姨却拾了来,可真是件喜事。到镇上一问,实可入药,待要卖来,药材公司却只肯出十五元钱。山人寻思,这世间也不再有白蛇,想来谁也不稀罕这药了,十五就十五,罢了罢了,还不如夜里直接去逮只野兔炒了让小儿美美地吃上一顿来得实惠。从此便一门心思去对付那野物。

     说是狩猎,却没有枪,全靠空手擒来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山人自小长在山里,识得野物秉性 。吃罢晚饭,带一只长节电筒,打个唿哨唤来家养的土狗,土狗在山里野长,许是有些狼性,十分凶猛,山人叫它撵山狗。夜里是野物出没的时间,常能捕些野兔及山鸡。看那野兔平日里见不得踪影,即便见了也快如闪电般掠过,脚力速度了得,白日想要近身是万万不能的。野兔繁殖迅速,十分机灵,夜里便出来觅食。动物皆有夜眼,生生地泛着绿光,漆漆黑的夜,在那惯常出没的地界,两点绿如荧火的眼便游了出来。山人屏住呼吸,狗也不曾出声。待那荧火游到跟前,方才蓦然打开电筒,一束强光直照过去,那灰色壮硕的野兔在突然的强光下失明半秒,一楞神间,撵山狗便飞身向前擒到口来,即使挣扎,也跑不过几米,撵山狗拿它不在话下。山人便稳获了一只六七斤重的野兔。回转路上,运气好来还会撞上一只山鸡,山鸡也叫野鸡,尾翼十分美丽,大凡禽类,漂亮者皆是公的。此鸡神气非常,白日里鸣叫连连,寻欢斗偶,夜里栖在低矮树丛。不经意间弄出声响,撵山狗猛扑过去,野鸡一惊,又飞到另一树丛,撵山狗紧追不舍,山人也跟着奔跑,如此辗转五六个树丛。野鸡也有些痴性,直飞至乏累不已,便放弃挣扎,匆忙找个草蓬,一头扎进去,屁股却露在外面,整个顾头不顾腚,山人手到擒来。想那世间骄傲者大多气量狭小,此鸡也一样,在山人手里呼呼喘上两口气,一蹬腿脚,兀自气死了。

     山人回到家里把这两只野物打理出来,婆姨也没有什么新鲜做法,切碎了干炒,直炒出油来,掺上些黄豆,吃起精到香脆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小儿早在母亲开始炒菜便守在火塘边,一边往火塘送些柴禾,一边在那袅起的香味中咽着口水......

    罗斛杂记(十六)布依女

     山仄里气候湿热,楠竹便长得碗粗,叶如掌宽,比那房高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屋前栽些避得荫凉。山脚河边的汉子会砍几根去,扎成竹筏漂着捕鱼。却用不了这许多,任它野长。春时土中又拱出嫩芽,壮壮的包包笋,割了煮来,微微的清苦,吃起又爽口败火,当得主菜。这日山人又采了两枚,未曾进屋,便传出婴儿泣哭。隔着门帘问,接生婆说:“是个闺女。”山人盯着手里的嫩笋,沉呤一分,说:“就叫竹吧”。布依女便有了乳名。虽是父亲随口叫来,也是此生唯一属于自己的名号了。如是男儿,祖父和父亲就会慎重些,起了乳名,还另起个大号,当学名。

     布依女渐渐地长大,有了许多的同伴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同伴也是山里的女孩,叫花,叫兰,叫杏。土土的名字。父母虽不嫌弃却也不曾重视,也如门前的楠竹般任凭她长。可猪圈里的猪是她饲的,屋后的菜园是她栽的,水缸里的水是她担的,娘再生个弟弟也由她来背。布依女却依旧快乐。白日里放牛坐在野地里绣她的鞋面,跟同伴去比,笑谁的针脚不齐,又羡谁的花描得鲜气。傍晚相约到溪边去洗澡,洗到月升得老高,洗好了严严地掩了身子,再听同伴讲山外听来的故事。山外很远,许也如月亮般高。

     遇年收成好,爹也送她去读书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不另起名,爹姓王,竹便叫王小竹。布依女聪慧,知这机会来得不易,上课便认真地听,回家不误做活,担水打猪食也会挂着那课文。写那生字如绣花般仔细。一本薄薄的作业不曾写完,爹却说行了,再供不起,又让她回来。依旧叫竹。布依女不怨,件件的农活又上了手,做不完的女红,替爹做了布鞋,爹说适脚,为娘绣的围腰,娘也可心。门帘、床帏、枕头描出的花,竟鲜活得象能引来蝴蝶一般,让同伴羡煞。绣好了让娘收起,待做嫁妆。

     布依女出落得美丽,布依女不穿裙,那绽蓝土布的溜肩小衽衣紧紧地绷起,艳艳的花鞋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依旧跟同伴到溪边,用村头树上结的皂角捣烂了洗头,布依女的发油黑乌亮。转眼到了出嫁的日子。

     夫在外村,布依女便离了爹娘,做了他的妻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夫那村的人不叫她的乳名,夫的名叫根,便管她叫“雅根”。“雅”是布依语“妻”的意思,她是根的妻,便叫雅根。乳名只由夫一人在夜里悄悄的叫。叫“雅”的布依女便成了妇人。

     虽到了夫家,农活却也一样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播种、栽秧、酿酒,件件离不了手。来年的秋天,雅根便生了儿子,起名叫奂春。布依女又到了第三次易名的时候,村人不再叫她雅根,她的名又随了儿子叫成“米奂春”。“米”是布依语“娘”的意思,她的名叫“奂春的娘”,没了自己。

     米奂春是布依女的第三个名字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布依女不再易名。

     楠竹瑟瑟落叶,米奂春渐渐老了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一样的劳作,象是活这一生只为个儿,甚事也围绕着他。巴望着能活到儿子再娶媳妇,布依女便成了个有福气的米奂春。若是等不到便病死了,也有了扶灵的儿,放得了心。到那时,村人说:“米奂春没了。”

     村人慢慢忘了她,只余那夫婿偶尔念及她的辛苦,年节到那坟前上一柱香,唤得一声“竹儿”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罗斛杂记(十七)汉人与越人

     两对弈的老头,偶尔盹着了,一觉便过了千年,成了山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两山相持,山巅各有一自然村,一村叫六合,一村是五家坟。名无可考,六合住着布依,五家坟却整村的汉族。

     战国时期罗斛便隶属夜郎国,居民通称“夷僚”或“越人”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深山蛮夷之地,杂居汉族为数甚少。查得史料,径直上溯,方才有一句:“公元22年,秦始皇徒民50万与越人杂住。”再问得深山汉民,皆一无所知,无法考证这支汉人是否为秦皇徒民的后裔。

     乍一看去,外貌上汉人与越人皆已同化,住同样的木制干栏房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一根扁担挑进山间栽种的玉米红薯;一根扁担又挑出打来的山货,镇里换回些精粮食盐。汗水把根用熟的扁担磨得油亮,扁担又把他的肩磨出拳大的肌肉疙瘩。紫膛红脸,一样着绽蓝土布对襟衣,小腿血管如蚯蚓般盘缠,肌肉结实,脚掌练出铁样硬茧,草鞋照脚底编了,细绳缚在脚面。常年赶山,动时撵得脱兔,静时稳如树桩。这大抵便是山人模样,汉人与越人无二。然而一说话便能分出伯仲,越人说布依语,布依语发音奇特,外人也无法分辩;而汉人说的汉语,经历年演化,山里汉语独成一格,说时声音尖细,尾音散开,当地俗称山腔。

     深山村落,以族人为中心,族人为本族中德高望重之人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定立村规民约,凡事以此约定为准。村与村互不相扰。大有诸侯各倨的意味。

     即是毗邻,便会有磨擦,旧时常有战争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村人挖土不慎越界、旱时争夺水源、小儿放牛不当心,让公牛相殴而亡,皆会引起械斗。械斗场景激烈,常由两村族人召集本村全部壮年,达数十人之多,择一稍平缓地带,族人间比划定立规则,大多是生死各负其责的意思。然后一声令下,壮汉们便舍起命来棍棒相向,喊声震天,直至族人叫停。成王败寇。如不伤及性命,官方也无人问津。如若伤得残废,两方便成了世仇,后代也不允通婚。山人常用这样简单的法则解决争端,幸而战完便罢,也不曾纠缠。

     越、汉均以玉米为主食,歇时便猎些野物祭祀祖先筷子摆放。野物却不分地界,山人没枪,遇着追捕猎物,危及性命,越、汉人也会相帮。这日两人猎得一香獐,越人知道香獐肉十分鲜美,甚是兴奋。越、汉分割时,汉人瞄着香獐肚脐,用小刀卸下一核桃大小的毛物,藏至怀中,越人不知何物,也不曾介意。平均分割的香獐肉,汉人又让了越人多分些杂碎,越人便觉得汉人地道。汉人把那核桃大的毛物,用体温慢慢焐干,拿到镇里,中药辅的掌柜老汉把那毛物放在手心,眯着眼静静握住十来分钟,一股凉气遁着手臂窜了上去,直声叹好,给了八十元。越人不知,那竟是名贵的麝香。

     越人不吃蛇,视那长虫有如神灵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汉人却道蛇可治得风湿。越人捕了长蛇,相传屋檐上的尘埃掉进煮蛇的锅里会有毒,便拿到屋外远远地支着锅煮,让得了风湿的父亲吃了,果然有效。

     这日越人的黄牛不再吃食,遇风哞哞的叫,日子一长,便瘦骨伶仃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越人伤心得紧。汉人知道便买了去,杀了剖开肚子得块天然牛黄。镇里卖的价比牛价贵出两倍......越人暗自喟叹一回,留心学着些。逮了野兔也不再吃皮,剥了硝好拿到镇上,那灰绒绒的皮色城里人竟也稀罕,卖了个好价,越人自然欢喜。一来二去,还凭地长了不少见识。

    罗斛杂记(十八)火

     一

     山里热,适宜那马蜂生长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这阿物生得狰狞,指头大小,脚上竟长有须毛,黄黑花肚子,圆鼓鼓地,蛰人时尾刺深深地扎进,释了毒液。那毒液让你顿时红肿一片,剧痛无比,要是小孩被蛰五六处,蜂毒便足已致命。

     择一视线好的高处,逮只马蜂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山人撕一长条白皮纸,仔细用丝线缚在那马蜂的腰上,小心不碰着它的翅膀,再轻轻地撩它飞走,山人相跟着。白皮纸是做纸鸢用的,没什么重量,飘飞于林间却清晰可见,山人是用它来做记号,跟踪着去揣它的老巢。蜂巢极隐蔽,想那黄蜂也是精明的昆虫,把那家置于土下,开两个小口进出,它便在土下去繁衍生息。山人管它叫“地雷蜂。”

     紧跟着跑,那蜂带着纸条飞进巢,山人便探得了路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白天却不曾动手,到了夜晚,山人约两个同伴,葫芦里装满水,备条土布口袋,寻些干燥松枝,扎成手臂般粗的火把,松枝含有松油,火把经得烧,还特别亮。山人不看重照亮。月明晃晃地挂着,见天地走,哪段路不也是熟了的?山人是用火去猎那蜂巢。

     径直到了蜂巢的所在,山人便不再言语,对付那毒物须得万般谨慎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一人执了火把朝着洞口,用树叶煽那浓烟灌进蜂巢。转眼的功夫,出口处便爬出黄蜂,另一人赶紧用葫芦里的水去喷,蜂翅一沾上水,便不能飞翔,再用火把它烧死。一袋烟的功夫,不再有黄蜂爬出,山人便掘开蜂巢,得了一盘盘大如面盆的蜂房,满满地长着蜂蛹。那肥白如指肚的蜂蛹用油炸得金黄焦脆当得下酒菜,小儿见了害怕,却也用手拈了一个,闭着眼睛嚼了,鲜香满口,多吃了几个,山人笑道:“我儿大了,敢吃这恶物。”

     二

     山人垦荒也用火,祖先沿袭至今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荒地的四周,铲出条丈宽的路,叫“火路”,防那火势漫延。地中间便点把火烧了,草木的灰烬雨一淋便成了钾肥,种的头茬玉米最壮,山人便不肯改这火垦的习惯。

     这日风紧,火舌高了,舐过隔路外的草丛,于是遍山燃起来,也无从救,火势一山连着一山,几天也不曾熄去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白天看去只有淡黄色的火苗跟浓烟,一到夜晚,四周山上的火便灿灿地肆虐,如一条火龙,夜也红了半边。一簇簇燃着的草团漫天飞舞,可以从很远的山头随风吹到你的跟前。山人管它叫:“火鸦”。

     山人的木楼是草顶,“火鸦”落到顶上,又燃了起来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村人自然相帮着先去扑第一家燃起的草屋,村舍紧邻着,火苗却顺势窜了过来。婆姨抬掇被子衣物,打发老人小儿避到山洞,淋湿了床单,便蹬蹬地上了自家房顶,飞来一簇火鸦便用湿床单去扑,扑得五六处来,那火已燃到隔壁,烧得性起,噼啪炸响,转眼间木楼便要垮了。山人跳着脚叫婆姨下来,反过身又进得家门,心中尽是不舍,惶恐间也不知该拿些啥,尽力负着家什往山洞跑,又挤在洞口去哭那烧掉的家。

     入夜,也无家可归了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检查老人小儿均在,也未曾碰着伤着。又去看救起的家什,发现慌乱间未曾得了什么,山人拿了些农具,婆姨竟背了个水缸上来,还盛有半缸水......

    罗斛杂记(十九)红水河

     罗斛以南,沿途坡地低缓,土壤赤红色,属硅铁质红壤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罗斛大多以此红壤覆盖,阳光下炽烈着耀眼。山民在上面植了叶片碧绿的香蕉,成林的糖蔗,路旁却无树可避得荫凉,乘了车子不停往南,三个时辰,七十二公里地便到了羊里。

     羊里为罗斛南界,与广西天峨、乐业遥遥相望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中间隔条界河,汇得全境九条浅河,便在此汹涌,狂暴得有名,叫红水河。隶属珠江水系。河岸红壤渗入,一年仅有冬季枯水时略微清澈,其余三季便浊浪滚滚。河水含沙量大,又如那细沙磨不停地摩擦河中卵石,使其或剔透,或冥顽,石皮光滑,黑者如墨,彩者如陶,又生就了一河好石,载入观赏石册,取名红河石。

     同伴与我是同学,画工笔,也是一石痴,到红水河自然是奔那石头而去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河水湍急,遇一拐弯回流,便会现一沙滩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沙滩上信步走着,拾几颗入眼的石头,拳大的揣入袋中,小颗的放在掌心把玩。转得一个时辰,袋也满了,人也乏了,同伴还有兴致,布袋子摇得嗒嗒脆响,说还要多找些指尖大小的黑白子,做成一副天然的围棋。不去理会她,举步往码头上走,人多的地方,寻一块平缓的石头坐着去看上下船的人。

     河面宽四百余米,两岸汽车来住便由铁船过渡,车上载些山货及必需品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一来二去码头便自然成了市场,五天一个集,河长六十余里,沿河的自然村也有十多个,逢集便也汇拢过来,于是整船的桐子、土制的蔗糖、成捆的药材、野生的木耳、板粟、玉米也在这交易,集市渐渐兴旺起来。家景殷实的,又买了铁驳船做起贩运。

     河在山里,沿河的村人仍叫山民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有水性的不多,家中不曾有船,赶集便达乘乡里做贩远的货船。船主原也是山民,相互熟识,未有不便。河水凶险,没人去捕渔,都说:“欺山不欺水。”

     河中撑渔船的均是外乡人,大多夫妻一起,带着孩子,吃住在有篷的木船上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船夫大抵来自水乡,激流中能把船稳稳地行进,水缓的地方去张网,三五网下来,总会有些收获,无须惊喜,解开网把那活蹦乱跳的鱼扔给婆姨,木船上隔有一小格鱼仓,盛着水去养那捕上来的鱼。小仓满了,也到了吃饭的时辰,船夫把船往码头上靠,码头上的人说:“渔船来了。”做生意的人会围拢来问:“有芝麻剑吗?”说着去揭鱼仓的木盖,船夫说:“有,二斤。”秤杆高高的翘起,买的人探过头到秤杆那作势瞄一眼,付了三十元。也无须问价,谁都知道那鱼卖十五元一斤。鲤鱼五元,草鱼却只是三元了。买了来交给码头上的小食摊,摊主为你煮好。芝麻剑是这河里一种特有的鱼种,也不知它的学名,个头不大,灰白色,无鳞,浑身布着芝麻大小的斑点,以味道鲜美,久煮不烂而闻名。

     不捕鱼,码头上也还有营生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村妇大多在山里长大,穿靛蓝土布的右衽衣,长辫如灵蛇般沿头围盘着,也没什么娇气,逢集便早早拾掇好家里,一顶能戴在头上罩住肩膀的背裢拿在手上,七八个三十来岁的婆姨相邀,搭乘沿河的货船到码头做起了生意。

     货船靠岸泊了,空着的货车一旁等着装货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货主便在码头上交易,码头上人群携携搡搡,虽只有一河之隔,口音却大大不同,交流起来连喊带比划,也生出些异趣。村妇操布依语或苗语,更是无法交流。便也不曾下船,成群地坐在货上,货主交易成功,木板过桥随即达到船上,村妇便开始卸货装车。

     布做的背裢罩住头和肩膀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百来斤重的袋子便载上了背,双手反举过头顶去拽住袋子的两角,微躬着身子,小心地走着过桥上岸,卸下背上的货袋,抹一把汗又返身背起一袋......

     也见过不少装卸,皆是壮汉们掮一货物,闪悠悠一溜小跑,举重若轻的感觉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蓦然见到女人负重的脚步,心惊不已。

     去问得一旁歇着的船主,船主是一位二十来岁黝黑的男儿,一脸不以为然,只道码头从来皆是女人装卸,男人上山劳作去了,别看女人动作慢些,却有耐力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见我是一闲人,说完便不再理我。得知他是布依族,便又用布依语去缠他,果真又说了许多,布依族对本族人如同自己的姐妹,话里话外多了层亲近,并告诉我还要出趟船到沿河叫小马场的地方拉一船玉米。说好我跟同伴搭他的货船去游河。

     说话间,七八个村妇已背完十来吨的货,又去卸另一艘货船祭祀祖先筷子摆放。集市散得早,下午四点便没人了。汗津津的村妇们也赶上这趟船,空货仓里敞手敞脚地坐着,脸上有些疲累的表情,却也不见谁人自怜的模样。

     马达突突的响,空气中有股柴油的味,船起了锚逆水而上,一缕风便吹了过来,村妇们相互戏谑着,又叫着船主的名开些带腥晕的玩笑,声音里尽是劳累后的恬然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沿岸一篷篷粗壮的楠竹,吊下的竹叶逶迤在水中,船主又把船靠了岸,依山一幢幢的木楼便是她们的家。

     装好船返航时,四周静了下来,星已升起,跟同伴坐在船舷上听那水响,船尾掌舵的本族男儿在唱一支不知名的歌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又去想河边的女人,想那歌是唱给她的,那水是她的,还有那山那劳累那恬然也入夜了。

    罗斛杂记(二十)水车、水碾

     你走入这山,羊肠小路时断时续,举目去寻,那山壑纵横中方有一两户人家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空灵得有些天地洪荒的意味。

     找一块山石坐下歇息,极目处却发现贝类化石,再仔细便还见珊瑚化石,于是你在心里揣揣,海原也是来过的,上溯千年,许也喧嚣过,纷纭过,那些海中的生命,只是来了又走了,山旮里那些泉便是它的足迹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去问得山人,数没数过多少泉眼?他会笑你痴傻,只说:山有多高,水便有多高。

     数不清泉眼,那泉却不含糊,有源有流,汇入山脚便成了浅河,清澈透明,河底卵石各色缤纷,阳光下幻如水中珍宝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游鱼历历可数。山中寂静,溪水便响得欢畅。

     于是你沿着这无名的河再走,湍急处便见那水车了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水车叫车,却只如轮状,丈余的直径,木头做成,圆形的支架,半边浸入水中,半边浮在水面,沿那支架绑一圈竹筒,二三十个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水流兀自推那水车转动,竹筒便顺势潜入河中,盛满水后再转出水面,随着角度的改变倾倒在农人用那碗粗的长竹做好的水槽,去灌溉稻田。竹筒尺余长,一次盛一升水,你见它慢慢溉满山下那些窄窄的稻田。

     你无法考证水车的年代,或许有水时便有了水车,或许有田时水车便不停地转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你坐在岸边痴痴地看,或许它转一圈便是你心中的一个年轮。

     傍晚,你在那油灯下去吃山民的夜饭,去喝他们的米酒,去听简单的歌谣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离去时,或许那水车便驻入你的心中,在那不停地转动祭祀祖先筷子摆放。还有那些庄稼的长势,还有农人的期待......

     几月后你又回到这里,竟赶上收成的时节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依旧是那条浅河,水车的旁边,几米外便是水碾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农人在那盖了低矮的草房,石头凿了圈碾槽,亦然是圆形,八尺的直径,六七寸深浅,碾石也如轮状嵌入碾槽,碾房中间立一根木中轴,与碾石相连,又去借那湍急的水流,带动两个簸箕大小木制的齿轮,那齿轮又推动碾石,沿碾槽滚动。晒好的谷子放入碾槽,等它慢慢地碾磨脱粒,木制齿轮滞涩地转动,吱呀作响,伴随石碾的轰隆声,也如那流水声一般久远。一槽米要从那晌午等到掌灯时分。

     碾好的米粒间杂着米壳,农人又用风簸去簸,风簸也是木做的,使劲地扇那米糠飘走,便才得那晶莹的米粒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山人煮好了新米饭,又打了野物,去过尝新节,贺那一年的收成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新米煮好先祀祖宗,你跟着在神龛上点香叩拜,念叨着祖宗的护佑,无病无灾。恍惚间你也成了山里人。

    罗斛杂记(二十一)土布

     该写写土布了,说布依族,不得不说她的土布祭祀祖先筷子摆放。那古老的家织布工艺,在这个民族里因袭传承,我刻意回避写她,只是怕我艰涩的笔触无法去描述那如歌的行板。

     一

     土布从捻线织布到漂染全是手工,族人一生的衣服、被衾甚至死时入殓的老衣孝帕也全由土布做成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布依女从小便要掌握这项劳作。在山里,男耕女织依旧亘古不变。

     离罗斛十五公里,有个叫沫阳的小镇,一条大河横穿过去,河水是绿色的,沿河长些楠竹,想那楠竹也是喜水的,深绿的叶,丈多高,一蓬蓬比在其它地方长得茂密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竹蓬下游几只鸭子。小寨在河坎上,叫百灵,是一种鸟的名字。

     河深,不大听得见水流,上了河坎便听得“咣——当、咣——当”木头撞击的钝响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一听便知是那织布的声音,遁着声跨进一幢木制干栏房,织布机置于堂屋右侧,那女子的长辫挽了一个发髫,面对着门端坐着埋头仔细手上的梭子。

     木兰词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想必便是此时此景,“当户”原是因为可以借得一缕午后的阳光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织布机旁边放着个捻线的纺车,几把竹针制成两尺长短的梳篾,便是织布的全部家当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织机由祖上传下,深褐的色泽,质地坚硬。兴许也跟干栏一般久远。

     我进门时挡住那缕阳光,女子从织机上抬起头来,女子叫秀,夫婿也从后山回来了,壮壮的一山人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笑着让了坐。

     山中从住的干栏及什物用具皆是木头做成,那树即使成方成板了,观其木纹,山人亦能辩得是椿木、杉木或是松木苦楝木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不会出错。却无法识得那织布机是何种木质做成。见我问得,沉呤了半天,呐呐的说一句:“兴是酸栆木。”知那酸栆木是红木,兴许只有红木才能如此坚固耐得住岁月。

     收成的棉,质量上好的是小花,秀把那棉花压实,用刀切成棉条,捻出细细的纱头,穿过纺车上那个细小的针孔,匀着力去转动纺车的摇臂,便会扯出均匀的棉纱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土布幅宽一尺五寸,长却四丈,以一个布为量词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秀说要用四百六十根四丈长的棉纱不缠不结做成纬线,想那凭长的纱线不缠不结,还要用两把竹篾细细梳理。梳纱是个繁锁的过程,需得要三五个女子帮手,几丈的纱的一头绑在村杆上,绷紧了另一头束在一女子的腰上,腰上置一活动的线架,其余的女子便拿着梳篾梳那发丝一般的棉纱,梳通一尺,线架便卷起一尺,全然梳通,卷好的线架也如屋柱般大小。

     木制的织机有两根高臂支架,用来搁置卷好纬线,纬线又分上下两层,各自穿过两把竹制的梳篾,绷直在织床上,经线的线卷置于两只光滑油亮的梭子里,来回穿梭一次,再拉一下悬着的撞捶,夯实那根经线,秀的手灵巧柔韧,拉撞捶时身子有节奏地轻轻摆动一下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就这样一丝丝一寸寸的织着。

     罗斛少数民族中,家织布便只有布依族依旧在传承,逢集,布依女织好的土布也会随山货一起挑到镇上,于是又有的土布的集市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别族的女子买了去再做成衣裙。

     二

     俗话:“男人街头走,见得婆姨手祭祀祖先筷子摆放。”山人及孩子身上的穿戴皆由女人拾掇,这句话便是指从汉子的衣服鞋子去看他的婆姨灵秀以否。

     逢集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人群携携搡搡,不难寻着山人的身影。果真依那俗话去瞧:

     卖农具的铁匠辅前那年青的汉子,一件靛蓝土布对襟衣浆得挺括,你知道山里的规矩,新衣是逢亲会友方才上身祭祀祖先筷子摆放。立领溜肩布扣,手工针脚细密如衣车车成,衬着他那紫膛红脸越发精神,千层底剪刀口的布鞋,包裹他那常年赶山宽大的脚,鞋口不偏不倚,把个汉子装扮得齐齐整整,你便究得,山人的妻是个要强灵秀的女子。

     再看那守一挑荆藤等着收购的男儿,亦然是件土布褂,洗得发白,右肩上的破洞,一看便知道是那扁担磨出的,婆姨找来同色的布,虽是在补丁,却也仔细辅得平整,拾掇得并不露出一点肉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汉子脸上有些许戚色,你明了这必是个家景有些窘迫的了。幸而还有个婆姨陪他去撑那乍苦的日子,撑着吧,日子总是撑着撑着就慢慢过去。好歹也是过日子。

     兴许还能看到破衣烂衫的汉子,一脸不在乎,卖了山货打酒吃喝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散集了也不忙着回去,那必是个鳏夫,或是有个懒婆姨,并不安心拾掇自个丈夫居家过日子的女人。

     看罢这许多的山人,一式的布衣,你便已见过那土布了,是的,汉子身上那些新衣旧衣皆由土布做成祭祀祖先筷子摆放

     转过街角,还能见着呈于闹市的布坯祭祀祖先筷子摆放。那幅宽一尺五寸、长约四丈的土布卷成筒状,俨然如经似卷呈于闹市:纵横织成蓝白相间细小方格的,裁短拼接做成床单被衾;染成靛蓝的,既做成衣裤;本白的棉花色调的,便还能做成死者入殓的老服、后人的孝帕。

     你执于手中,粗砺厚实,平地可见纱线经纬祭祀祖先筷子摆放。或许你能记起捻线的纺车、梳纱女人那柔韧的腰肢、织机那寂寞空旷的钝响、棉田里花朵绽放的声音。

     土织布那石头一般久远的历史用它的温厚包裹着这山里的民族祭祀祖先筷子摆放。你看见把历史穿在身上的族类。

  用文字的手指轻抚一年的快乐与伤痛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