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德国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逝世,101岁(转载):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2-07-29 553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中央台新闻频道晚上播放了德国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逝世的消息,上网查了一下,莱妮·里芬斯塔尔是周一晚在Starnberger湖畔的小城Pouml;cking患癌症过世,走的很安详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她8月22日才刚过101岁生日,和张学良将军一样,是上个世纪上半页的人物。找乐几篇关于她的介绍,贴在一起,算是一种纪念。

  莱妮·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1903-) 德国

  来源:银海网 作者: 2002-11-21 14:03:42

  莱妮·里芬斯塔尔

    莱妮·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1903-) 德国

    优秀的舞蹈者/出众的演员/天才的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被称为“奇观之母“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其纪录电影《意志的胜利》是电影理论家人人都会讲到却又个个笔伐的经典之作。二战后连遭几个国家数次受审,受尽牢狱之灾。在世人的诅咒中,这位年过五旬的女人以照相机为伴深入非洲的黑人部落,几本画册使她成为不折不扣的专业摄影师;八旬的她又对海底五彩绚丽的世界迷恋不已……。一个神话追求者,最终将她的生命编织成神话。一生酷爱运动和美的美丽女子,究竟错在哪里,罪在何处?

  代表作品:

    《意志的胜利》Triumph of the will 1935

    《奥林匹亚》Olgmpia 1938

  賞析影片--- Olympia

   (Leni Riefenstahl, 1938)

  ¨一 簡介Olympia : ¨ 本片是德國導演Leni Riefenstahlu 以1936年柏林奧運為主題的所拍攝的紀錄片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本片分為兩部份並常被視為獨立的兩部份,因為各自都有開幕與閉幕的段落,尤其第二部份因結構與風格特殊,常被視為獨立的一部份來討論。本片耗資龐大,用了40部攝影機,共拍攝了250小時400000公尺長的片子,花費了近2年的時間來剪接與事後配音,變成一部約3小時半的紀錄片。所動用的人力與物力都是當時罕見。由所呈現出的攝影、剪接和配音等驚人效果,充分顯示導演的企圖並非只是拍攝一部記錄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運動盛會而已,而是拍攝一部兼具歷史性與電影美學的紀錄片,讓觀眾不僅能感受奧運會場當時的種種氣氛,也欣賞到運動員所展現的人體曲線美。

  不计代价的美丽

  ◎ 崔峤 2002-09-24

  20世纪没有任何一个其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他女性被如此强烈地敬仰或者鄙视:Leni Riefenstahl百岁人生

  浑身上下都是倔强的Leni Riefenstahl被希特勒称为“我的完美德国女人”,是个少见的传奇女人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作为舞蹈家、演员、导演、摄影家、作家,她在一个最喧闹的世纪里呼风唤雨。8月22日,Riefenstahl正式跨入100岁人精行列。她做了最少50次手术,却有不可思议的精神健康,“觉得自己就像个孩子一样,极端地热爱人类,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女人,一生做事不按规矩”。在她犀利的目光里,一方面是骄傲的天性,另一方面不知疲倦地征服冒险。Riefenstahl早期的舞蹈生涯无师自通,第一次演出就被欢呼为“千年才出一个的天才”,做演员的时候更是在冰山上徒手攀岩,亲历雪崩的勇敢另类。即使后来她独自一人在极端困难里也从不多愁善感,甚至有令人觉得冷酷的镇静理智。

  “对已经活到100岁没觉得什么高兴,反倒宁愿在1939年9月1日之前就已经死去:希特勒闪电入侵波兰之前是我的顶峰,从此之后一直是下坡路和数十年的挣扎和沉默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作为希特勒的御用电影导演,Riefenstahl一生最辉煌也是最黑暗的时候同时在1932年到来:她自导自演的电影《蓝光》获得巨大成功,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电影导演。希特勒非常惊讶一个女人能打破男人垄断的电影业,并如此地坚毅有力和才华横溢。1934年,他钦点Riefenstahl拍摄纽伦堡纳粹帝国大会的《意志的胜利》和1936年拍摄的纪录片《柏林奥林匹亚运动会》,在技术上无疑都是极佳的电影,有一种独自生长的封闭和强大的史诗性力量。《意志的胜利》钝而有力的画面里充满了锐利的线条,其革命性的蒙太奇剪辑、广角特写大大影响了日后的电影和广告业。1939年9月,她被邀请去波兰拍摄闪电战的胜利,5天时间里Leni Riefenstahl悲伤地震惊于战争的无情和德国士兵对待波兰俘虏的残酷。她开始不再为政治宣传效力,可她作为纳粹艺术的招牌却再也改变不了。

  在以后所有的媒体访谈中,Leni Riefenstahl都一遍遍重复:“我只是一个艺术家,不太关心现实,只想留住过去的所有美好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我只忠实于一切美与和谐的事物,或许这样的处理方式是相当德国化的,可这并非出自我的意志,而是源自潜意识。”她过分关注影像中的纯粹浪漫主义美学,这种被建构出来的“真实”刻意追求和谐,忽略矛盾,多少有诱导观众的偏向。她是一个有过巨大影响和成功的“大师”,可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伟大“巨人”。她声称不知道有集中营,更极力否认作品中所带有的纳粹政治宣传意味,“那并非是一种宣传性的纪录,而是纯粹的历史。如果是斯大林或者邱吉尔强迫我去拍,我也会用同样的角度和画面。我曾经在第三帝国的残酷中生活过,留下一个恐怖可怕的世界,我对此是有所承担”。

  正因为她反思的模糊,缺乏透过形式美之后的深层思考,所以她虽然从来不是纳粹党员,一生却被纳粹阴影覆盖,不得翻身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战后她作为纳粹美学代表被政治审查,生活处境和战前恍若隔世,最开始只能屈居于一个朋友房子的顶层阁楼,和母亲居住在一个在里面做饭的小房间里。1955年,海明威的小说打动了她对非洲的兴趣,她以摄影师身份曾前往苏丹南部的Nuba部落,之后出版的摄影集和各地的展览继承她一向唯美冲击力的美学风格,悲叹原始自然的消失。观众因此反应强烈,需要得三个秘书才能对付每天收到的来信,德国媒体和文化界也慢慢开始缓和对待Riefenstahl的敏感态度。

  Riefenstahl一生中和男人并不紧密相关,“从未遇到一个真正使我幸福的男人”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曾经有谣言说Riefenstahl是希特勒的情人,她从不承认。除了工作,她几乎全无爱好乐趣。“半个世纪不能工作重返电影简直等同于死,我只为了工作生活,从不为浮皮潦草的事情损失时间,这让我一直年轻。”在日本式风格的家中剪辑室里,她95岁开始学习最新的SONY专业设备,苹果机加工图像的电脑软件也都是自己操作。

  直到100岁生日前夕,她的电影新作《水下印象》终于问世:她开始学潜水的时候已经是71岁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她是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创有30年超过2000次潜水记录。这部影片中没有任何叙事、刺激和评论。看着影片里这样一个老女人既上冰山,又下深海,一头金发在印度海水中灿烂不已,实在魅力无穷。水下世界平和,所有能想象得到的颜色组合,比如鱼翅如箭飞翔,黑刺红心的珊瑚那种的红黑极致,强烈得让人只有惊奇的份儿。

  Riefenstahl如果继续长寿下去的话,还有一部几乎是她全部梦想的电影计划“Penthesilea”要付诸拍摄:Penthesilea是亚马逊女战士族的女国王,只有女人在这个亚马逊族的军队中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她们相信自己是战神后代,骑兵和步兵手持有新月图案的盾牌,挥舞着长矛、弓箭和战斧,一生充满争战。Penthesilea美丽而英勇,可还是被希腊最伟大的英雄阿卡琉斯所杀,可阿卡琉斯也忍不住悲叹Penthesilea之死,抑制不住对这位女王的爱情,而与她的尸体发生了关系。“我会用2000匹白马拍摄战争搏杀的场面,Penthesilea简直就是我的个人肖像,热情果敢,充满勇气。”

  引为知音的朱迪.福斯特更是要自编自导自演一部关于Leni Riefenstahl的传记电影,明年就要在柏林附近开拍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当Riefenstahl被问到如果她自己会选择什么电影标题的时候,Riefenstahl很冷静肯定地回答:“被爱,被迫害,永不被忘记。”■

  Leni Riefenstahl

   【中文人名】

  【出生日期】 1902-08-22

  【出生地点】 Berlin, Germany

  【去世日期】

  【译名情况】

  【主要奖项】

   生平简介

   最新话题

   ...发表新话题

   作品年表-导演

  1. Olympia 1. Teil - Fest der Vouml;lker (1938) 奥林匹亚 【德国】

  奥林匹克运动会/

  2. Olympia 2. Teil - Fest der Schouml;nheit (1938) 【德国】

  3. Triumph des Willens (1934) 意志 【德国】

   作品年表-制片

  1. Olympia 1. Teil - Fest der Vouml;lker (1938) 奥林匹亚 【德国】

  奥林匹克运动会/

  2. Olympia 2. Teil - Fest der Schouml;nheit (1938) 【德国】

  3. Triumph des Willens (1934) 意志 【德国】

   作品年表-编剧

  1. Olympia 1. Teil - Fest der Vouml;lker (1938) 奥林匹亚 【德国】

  奥林匹克运动会/

  2. Olympia 2. Teil - Fest der Schouml;nheit (1938) 【德国】

  3. Triumph des Willens (1934) 意志 【德国】

   作品年表-剪辑

  1. Olympia 1. Teil - Fest der Vouml;lker (1938) 奥林匹亚 【德国】

  奥林匹克运动会/

  2. Triumph des Willens (1934) 意志 【德国】

   作品年表-演出

  1. Macht der Bilder: Leni Riefenstahl, Die (1993) 【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

  2. Olympia 1. Teil - Fest der Vouml;lker (1938) 奥林匹亚 【德国】

  奥林匹克运动会/

   德国人的角色

    《爱国者》的导演埃墨理希并不是美国人,而是德国人!那个火烧教堂的场景主要就是它的主意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作为德国人,埃墨理希虽然决不会爱上英国姑娘,可对英国人也无怨无仇。之所以在电影中安排这样敌视英国的场景,纯粹是出于敬业精神,为了把电影拍得更好。德国的艺术家常常有这样的本领:把工作与理念区分开来。列妮o李芬斯达尔(Leni Riefenstahl)是出色的导演与摄影,她在三十年代拍摄的《意志的胜利》中使用的技术、手法,是划时代的,是现代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可是,这部电影拍的恰恰是纳粹的党代表大会,是纯纯粹粹的政治宣传。战后,李芬斯达尔委屈地说:我仅仅是拍电影的,不关心政治。

    埃墨理希的不关心历史,李芬斯达尔的不关心政治,都带来了恶劣的后果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这种把工作与理念分开的本领似乎是德国人特有的。今天,布什、布莱尔急急忙忙要打仗的时候,联邦德国特别需要把工作与理念联系起来,表明自己对和平的珍重,表明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因此我想,总理施罗德对布什说的“不“正是吸取了历史的教训,对国家、对人民、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

     无法摆脱希特勒的女人

  雷妮·瑞芬舒丹(Leni Riefenstahl)死去,可全世界,包括她自己都明白她活着或死去都无法摆脱一个死了有半个多世纪的人――希特勒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她刚刚与于8月22日庆祝了自己的101岁生日。

  她很美,她为希特勒制作的纪录片很美,她是希特勒最喜欢的导演,德意志第三帝国时代最天才横溢的女人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世人总是仕途找出她与希特勒不寻常的关系,或者罗曼史。

  优秀的舞蹈者/出众的演员/天才的导演——雷妮·瑞芬舒丹,被称为“奇观之母”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其纪录电影《意志的胜利》是电影理论家人人都会讲到却又个个笔伐的经典之作。二战后连遭几个国家数次受审,受尽牢狱之灾。在世人的诅咒中,这位年过五旬的女人以照相机为伴深入非洲的黑人部落,几本画册使她成为不折不扣的专业摄影师;八旬的她又对海底五彩绚丽的世界迷恋不已……。一个神话追求者,最终将她的生命编织成神话。一生酷爱运动和美的美丽女子,究竟错在哪里,罪在何处?

  浑身上下都是倔强的她被希特勒认为是完美的德国女人,20世纪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女性被如此强烈地敬仰或者鄙视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

  “对已经活到100岁没觉得什么高兴,反倒宁愿在1939年9月1日之前就已经死去:希特勒闪电入侵波兰之前是我的顶峰,从此之后一直是下坡路和数十年的挣扎和沉默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

  作为希特勒的御用电影导演,瑞芬舒丹一生最辉煌也是最黑暗的时候同时在1932年到来:她自导自演的电影《蓝光》获得巨大成功,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电影导演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希特勒非常惊讶一个女人能打破男人垄断的电影业,并如此地坚毅有力和才华横溢。1934年,他钦点Riefenstahl拍摄纽伦堡纳粹帝国大会的《意志的胜利》和1936年拍摄的纪录片《柏林奥林匹亚运动会》,在技术上无疑都是极佳的电影,有一种独自生长的封闭和强大的史诗性力量。《意志的胜利》钝而有力的画面里充满了锐利的线条,其革命性的蒙太奇剪辑、广角特写大大影响了日后的电影和广告业。1939年9月,她被邀请去波兰拍摄闪电战的胜利,5天时间里瑞芬舒丹悲伤地震惊于战争的无情和德国士兵对待波兰俘虏的残酷。她开始不再为政治宣传效力,可她作为纳粹艺术的招牌却再也改变不了。

  究竟她是一个艺术的巨人还是纳粹导演,纷争一直在持续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她声称不知道有集中营,更极力否认作品中所带有的纳粹政治宣传意味,“那并非是一种宣传性的纪录,而是纯粹的历史。如果是斯大林或者邱吉尔强迫我去拍,我也会用同样的角度和画面。我曾经在第三帝国的残酷中生活过,留下一个恐怖可怕的世界,我对此是有所承担”。

  瑞芬舒丹是一种美丽,虽然沾上了最恶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

  非常罪和非常美:关于瑞芬舒丹

    今年,雷妮·瑞芬舒丹(Leni Riefenstahl)97岁了,可全世界,包括她自己都明白她活着或死去都无法摆脱一个死了有半个多世纪的人――希特勒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

    今年,雷妮·瑞芬舒丹(Leni Riefenstahl)97岁了,可全世界,包括她自己都明白她活着或死去都无法摆脱一个死了有半个多世纪的人――希特勒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在回忆录里,她说:“人们无休无止地问我是不是和希特勒有罗曼史,是不是希特勒的女友。每次,我都笑笑告诉他们,那是谣言,我不过为他制作了纪录片。” 可问题是,她很美,她为希特勒制作的纪录片很美,她是希特勒最喜欢的导演,德意志第三帝国时代最天才横溢的女人。

  1.

    1902年,她生于柏林一个商人家庭,先是以一个芭蕾舞者成名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有一天,她在等一列地下铁的时候,瞥到月台对面的一张电影海报,宣传的是阿诺德·范克博士(Dr. Arnold Fanck)导演的“高山片”「命运山峰」(Mountain of Destiny),这张海报催眠了她,她先是找到了「命运山峰」的主演路易·特兰克(Luis Trenker),说她想在他的下一出戏里和他演对手戏,并请他把她的照片寄给范克博士,魏玛影界的“高山片之父”。那张照片上咄咄逼人的美也把阿诺德催眠了,他马上请她主演他的下一部电影,演对手戏的是路易·特兰克。到20年代末,瑞芬舒丹已是当时的一个偶像,她的高山攀援几乎憾人心魂,赤着脚,抛弃绳索,向人的极限挑战,向至高无上的力量进军。在那荒无人烟的积雪地带,自然环境所携带的震慑力兼具大美和大恐怖,而瑞芬舒丹的美因此也超越了“女性、性感、人间”这些范畴,这让塑造了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的冯·斯登堡(Josef von Sternberg)极为欣赏,对她说:“我可以把你塑造得跟黛德丽一样举世闻名。”可是另一个人比斯登堡更欣赏她,或者说,更有条件欣赏她:阿道夫·希特勒把她变成了国社党电影的首席指挥。她也藉此极为天才地成了纳粹政治的美学诠释人。

    1933年,希特勒请她为国社党的大会拍摄纪录片,这部影片没有公开放映;可她不久就接受了希特勒的个人委托,为国社党的1934年纽伦堡军事阅兵拍摄纪录片,这就是她最为世人激赏和诟病的「意志的胜利」(Triumph of the Will,1934)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摄制期间,第三帝国向她提供了任何一个导演都梦寐以求的工作条件:无限制的经费,一百多人的摄制组,包括16个摄影师,每个摄影师配备一个助手,三十六架以上的摄影机在同时开工,再加上无数的聚光灯听候调配。无与伦比的拍摄条件让瑞芬舒丹首创了电影史上的很多摄影技巧;在大场面的把握上,至今没有一个导演可以声称超越了她。她用情节剧的摄影机角度来记录这场宏大的阅兵里的个人和整体,又用瓦格纳歌剧的手法来表现这场庞大阅兵的主角――希特勒成了人间之神。在这部毫无情节可言的杰作里,瑞芬舒丹把“纯粹”和“秩序”当作主人公来塑造,她把希特勒的政治理想表达得不仅前程灿烂,而且显得无限动人。这部影片后来获得了威尼斯影展的金奖。

    之后,她受国际奥委会所托,为1936年在柏林召开的奥运会拍摄一部纪录片,「奥林匹亚」(Olympia,1938)因此成了她的经典之作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1938年4月20日,「奥林匹亚」首映,正好是希特勒的49岁生日。她的这份辉煌礼物后来在电影史上得过四个大奖,可同时也永远地成了她的污点,因为在当时和现在的众多影评人看来,她把“奥运会转化成了法西斯仪式,旁白中不断出现的’战斗’、’胜利’字眼,都透露了创作者的法西斯信念”(焦雄屏,「电影法西斯」)。不过,这部影片所记录的人体之美和仪式之美的确让以后的电影人叹为观止,人和速度和力量的结合在瑞芬舒丹的摄影机之下,显得象神话一样。法西斯美学波澜壮阔地侵入人心,她先是把竞技变成宗教,然后又把宗教变成“意志的胜利”。

  2.

    第三帝国倒台后,瑞芬舒丹是第一批被送进监狱的电影人,她被定名为纳粹同情人几次遭到逮捕(期间她成功地越过一次狱)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1949年,她终于结束了牢狱之灾,可是舆论和评论界的牢狱更迅速而扎实地围困了她,而且她作为导演的生涯随着帝国的覆灭也永远结束了。终她一生,瑞芬舒丹都拒绝承认她和希特勒政府有什么“浪漫的交往”,她坚称她只是一个电影导演。90年代初,瑞·慕勒(Ray Muller)拍摄的「瑞芬舒丹壮观而可怕的一生」(The Wonderful, Horrible Life of Leni Riefenstahl,1993)以采访90岁的瑞芬舒丹的形式展开,在这部纪录片中,瑞芬舒丹回顾了当年如何开始走上银幕;如何第一次执导「蓝光」(The Blue Light,1932);如何受邀于希特勒,开拍她的两部经典之作,并在摄影技术上费尽心思;如何被别人误解和诟病,如何继续活下去,等等。自然,瑞芬舒丹在她和纳粹党的关系上有撇得过清的嫌疑,而且,在很多问题上,诸如她对纳粹集中营的不知情,她也无力自圆其说(在她摄制她的最后一部电影Tiefland时,她曾经使用过集中营的一批吉普赛人)。可是,她半个多世纪来所承受的耻辱和痛苦似乎也够多了。1938年,瑞芬舒丹出访美国,包括好莱坞,为她的「奥林匹亚」作宣传。自那时起,她就开始遭遇一生源源不断的攻击:“雷妮,滚回家去!”――这就是好莱坞给她的欢迎词。各大制片公司的头都不敢见她,怕从此影响制片公司的声誉。虽然最后她竭尽所能主持了一场「奥林匹亚」的非公开放映,好莱坞的不少圈内人还是得在黑暗中偷偷溜进影院参加观赏。不过,美国评论界无法忽视「奥林匹亚」的成就,「洛杉机时报」写到:“这部影片是摄影机的胜利,是荧幕的史诗。”

    事实上,在追求完美上,很少有导演可以和瑞芬舒丹匹敌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在拍摄「奥林匹亚」期间,为了表现百米短跑的真实速度,瑞芬舒丹创造了自动前行的摄影机,运行速率和运动员的速度相当;拍摄跳远,她在沙坑边挖了一个洞,以此达到仰拍跳远的效果;为了拍全景,她用热气球送六个打开的摄影机上天,虽然这个试验连续地以失败告终,她的摄影理念还是远远地走在了那个时代的前面。可是极为有意思的是,正是她的这种史诗般的镜头和天才设想成了她悲剧的材料。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迷人的法西斯」一文中,说:“莲妮被平反为美的祭师,并不见得是好现象,显示了我们无力侦察出对法西斯的渴望。莲妮不是一般的唯美派那样浪漫地玩人类学,她作品的力量,等于她政治及美学意念的连贯……没有历史透视,这种欣赏会引导我们不知不觉间接受了各式各样有害的宣传。”(「文星」1988年2月号)不少影评人更把瑞芬舒丹的这种法西斯美学上溯至她的“高山片”时期,认为“高山片”所传达的征服意识和壮阔美感正好和希特勒的纳粹思想不谋而合。不过,真的要在纳粹政治意识上追究瑞芬舒丹的话,那么,她的电影中至少也有和希特勒思想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在「奥林匹亚」中,她用大手笔表现了黑人的身体,黑人的速度,而这显然不会让希特勒高兴。在她的生命后期,她更几次出入非洲,和当地的土著一起生活,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最后,在她七十二岁的时候,她开始学习潜水,撇开人间,专注于拍摄寂静无声的水下世界。可是,这些照片的命运并不比她的电影好。1997年,在德国汉堡有一个“瑞芬舒丹剧照和摄影展”,这个展览立即遭致了强烈抗议,他们的标语是:“纳粹展览!”,“不许兜售法西斯美学!”等等。为此,瑞芬舒丹很愤怒地对报界声称:“不要因为我为希特勒工作了七个月而否定了我的一生!”

  3.

    瑞芬舒丹的愤怒是有道理的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二战期间,有很多艺术家,包括电影导演都曾经为欧洲的法西斯政府工作过,这串名单很长,比如罗贝尔多·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可是他们都在战后获得了重新工作的机会,而且他们战后的声名几乎也无甚损失。即使是和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Goebbels)过从甚密的维特·哈兰(Veit Harlan),虽然他的电影“更和纳粹政府的调子押韵”,且极明显地表现反犹太情绪,他在五十年代后也得以重操旧业。可能历史对女人的清白有格外严格的要求,总之,瑞芬舒丹和其他几位在纳粹统治期间为第三帝国工作过的女人一样,包括维特·哈兰的妻子,都永远地失去了她们在战前的工作。而瑞芬舒丹受到的惩罚是最严厉的,影评人里查德·考利斯(Richard Corliss)就此说得很坦率:“那是因为「意志的胜利」拍得太好了,加上,她的风格,加上,她是个女人,一个美丽的女人。”

    事实上,虽然瑞芬舒丹的名字至今还在流放中,「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却从问世起,就在电影学院的经典架上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这是两部被暗中模仿最多,明里最受争议的电影;瑞芬舒丹摄影机下的希特勒形象虽然成了希特勒的“原型”,可是对她的引用从来不曾妨碍过对她的批判。她的最后一部电影(Tiefland在拍摄十多年后,直到1953年才得以上映)一直受到影评界的忽视,女性主义电影人桑德丝·布拉姆斯(Sanders-Brahms)因此惊呼:“怎么可能,五十年过去了,评论界依然如此惧于评论这部影片?无法想象,对德国知识分子来说,拒绝评论这部电影就可算是一个正确的姿态?”这部Tiefland是瑞芬舒丹除「蓝光」外的唯一一部剧情片,也是她在第三帝国时期制作的唯一一部影片。在桑德斯看来,这部影片反映了瑞芬舒丹对希特勒的拒绝,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反叛的故事,关于弑君的故事。影评人罗伯特·达桑诺斯基(Robert von Dassanowsky)也提出,Tiefland的拍摄并没有接受纳粹宣传部的经费,她藉着这部影片开始她的“逃出第三帝国”,逃出她的“法西斯美学”。然而,艺术而言,从“法西斯美学”的逃逸让瑞芬舒丹失去了自己最强劲的表现力。意识正确无法保证一部电影的艺术;反之,意识的错误也无法抹却「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的辉煌,那种整饬而壮阔的美的确有很大的煽动力。无怪乎当代大牌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和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都曾公开地向她表示过同行的敬意。至于好莱坞的那些类似「星球大战」的电影,大陆和港台拍摄的大量武侠片,绝大多数都带着点瑞芬舒丹笔法,有的高明,有的拙劣。

    自然,「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这两部经典之作,因为它们的出身,已被宣判永远地无法走出希特勒和纳粹的阴影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虽然,瑞芬舒丹对这两部影片的把握在气势上比格里菲斯(D.W.Griffith)的「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1915),和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的「战舰波将金号」(Potemkin,1925)显得更完美,可是格里菲斯和爱森斯坦所享受的崇高地位是永无可能被瑞芬舒丹分享的。瑞芬舒丹的这种宿命似乎也是艺术的一种宿命,或者说,一个有过失的女人的宿命。瑞芬舒丹晚年的时候,嘲讽而心酸地说:“女人是不被允许犯错误的。”可是,接着,她很有勇气地说:“不过,我那时确实非常崇拜希特勒,他在任何角度都不好看,不是那种会让女人喜欢的男人;可是,他很有魅力。”显然,时年三十岁的雷妮和九十岁时回忆往事的瑞芬舒丹,对希特勒和第三帝国的了解是完全两样了,可是,美学而言,法西斯的迷人之处隔了六十年的光阴,却不曾消散。问题是,以「意志的胜利」为代表的法西斯美学是不是可以堂皇地在电影美学上占一章?法西斯之美有没有可能只在美的范畴内得到评介?或者,那永远将是一种带罪的美。

  ◎◎女人在说话◎◎

  Pencil

    电影导演,是个极富权威性的工作,说小了要在众多影像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说大了甚至要在现场指挥千军万马,权力和责任的双刃剑永远高高悬在头顶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在电影工业发轫的早期时候,这个职位几乎是女人的禁区,一直在男人的掌握之中。而随着上个世纪风起云涌的女性主义浪潮不断高涨,女人也逐渐走入这个禁区,随着新的世纪的到来,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女性导演群体将继续扩大自己的队伍,终究有一日会与男人们分庭抗礼。

    最早的女导演是谁,恐怕也没有必要考究,而早期电影中最赫赫有名的女导演,绝对应该算是纳粹德国时期的雷妮·莱芬斯坦(Leni Riefenstahl)了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这位电影历史的女性先驱,由于她的两部最著名的作品《奥林匹亚》和《意志的胜利》为纳粹的崛起推波助澜而一直背负着历史罪人的名声,而且希特勒对她的言听计从也使无数后人对他们的关系妄加揣测。不过,无论如何这个女人作为最早的女性电影艺术家,将被人们永远纪念。

    战后,随着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女性开始了争取自身权力的运动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1949年,法国女权主义先驱波伏瓦出版了里程碑式的女性主义著作《第二性》。十年后,法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至关重要的电影运动新浪潮爆发,而新浪潮一大分支“左岸派”的主将中就有两位女性活跃其中,可以说是女性运动在电影领域的一个最早的体现。

    一位就是著名的法国文学名家、新小说派的玛格利特·杜拉斯,新浪潮的颠峰之作《广岛之恋》和《长别离》就是她写的剧本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几年之后,杜拉斯开始了自己独立执导的电影创作,《印度之歌》、《卡车》等等影片都是实验色彩浓厚的独特之作。不同寻常的跨领域成就使这位伟大女性更加富于传奇色彩,著名影片《情人》就是根据杜拉斯的同名作品改编而成的自传性影片,2001年讲述杜拉斯晚年奇情故事的传记新片《Cet amour-là》又亮相戛纳电影节,看来电影注定与杜拉斯结下不解之缘。

    另一位女性导演就是阿涅斯·瓦尔达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1962年,瓦尔达开始导演自己的第一部剧情长片《从5点到7点的克莱奥》,获得评论界一致好评,此后是《幸福》和《女人们》。1969年,瓦尔达拍出了最具她个人特色和独创性的影片《狮子的爱情》(原名:狮子们、爱情和谎言)。这是一部关注美国生活和嬉皮士运动的影片,采用了搬演的纪录方式和写实风格,构思精巧、诙谐,具有讽刺意义。80年代,瓦尔达还以《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获得了威尼斯金狮大奖,她至今还活跃在法国影坛上。

    这一时期,各国女性运动和各种学生运动、政治运动互相促进,展开了向旧生活旧体制决不妥协的战斗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以欧洲电影界为中心,女性导演不断增加,意大利卡瓦尼的《夜间守门人》、沃特缪勒(Lina Wertmuller)的《七美人》、《咪咪的诱惑》也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女性导演作品。

    八、九十年代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女人进入导演领域的也越来越多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只华人中就一大批女性导演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香港的罗卓瑶、张婉婷、许鞍华;台湾的张艾嘉,大陆的李少红、宁瀛、胡安、陈冲,等等等等。女性导演的大量出现,改变了传统电影中的男性立场和男性视角,电影的话语权不再是男人的专利。

    从世界范围来看,更多的女导演已经逐渐稳固了影坛地位,电影话语的“弱势群体”已经悄悄开始了自己的“帝国反击战”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当代的这些女导演,其作品已经不再局限于杜拉斯和瓦尔达时代的实验风格,而是在电影的各个领域里开拓着女性的疆土,多种内容形式的杰作证明了她们的整体实力:

    温婉惆怅的《客途秋恨》,宏大壮观的《天地大冲撞》,细腻活泼的《米娜的故事》,关注贫困的《苹果》和《黑板》,轻松幽默关注“同志”的《可诅咒的草坪》,直言不讳讨论性爱的《罗曼史》,狂躁颓废惊世骇俗的“朋克电影”《操我》,以及印度的米拉·奈尔、英国的伯德、瑞典的乌尔曼、突尼斯的穆菲达特拉特利,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众多影片和它们的导演成了女性在电影领域的代言人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正在电影学院举行的西班牙90年代女导演专题,也证实了这一点。

    作为一个导演,女人们发挥了与男人们迥异的天性,而社会地位和历史角色不同导致的区别也使她们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性别经验逝世是什么人才能用。尽管现在很多女性导演还并没有有意识、有能力在电影中体现出自己的女性特质,可无疑也为整个电影世界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个世界需要女性的声音和影像,而且在女性主导权越来越得到承认的当代社会中,这种声音和影像就更加重要了。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