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小说中说九月初二是王熙凤的生日,这一天贾宝玉不为她庆生,却偷偷跑到江边神神秘秘吊祭金钏儿。前文已论述王熙凤是影射阮大铖的,阮大铖生于哪天已无从考证,可他的死日却正是九月初二左右。据《小腆纪年附考》记录,1646年八月二十八日,汀州城破,隆武帝殉难,接着写“大清贝勒勒克德浑诛明马士英、阮大铖、方逢年、方国安于延平市。”可徐鼐仍列举了传闻中的阮大铖各种死因,不置可否,大概只能肯定阮大铖死于八月二十八日之后。该书下一个记日期的事件是九月初五“明上杭人执职方主事李鲁以降于我大清;鲁不屈,死之。”可见阮大铖很可能死于两个日期之间。
金钏儿投井死,她的忌日也是九月初二,所以宝玉不给凤姐庆生反倒去江边吊祭。而1651年九月初二清兵攻陷舟山,鲁王朱以海的正妃陈氏投井殉国。下面我们来讨论二者的关联性。
1651年八月清军经过长期准备,汇集了江南、浙江两省的全部水陆精锐准备进攻舟山。朱以海对此作了釜底抽薪的战略部署,即派大将阮进在舟山海面上迎战清军,自己率张名振等亲征北方的吴淞口,使清军顾此失彼。而且,当时的估计就是清军不擅海战,阮进水师足以击败来犯之敌。岂料天公不作美,决战当天大雾,阮进又被自家炮火击伤,被清军擒获后伤重而死。明军群龙无首,败在必然。清军遂得以登岸攻城,九月初二日舟山城陷,陈妃投井的悲壮一幕由此发生。
说到这里,让我们再回到小说中。
第三十回贾宝玉调戏金钏儿,导致第三十二回金钏儿投井自尽。到第四十三回才看出说的是舟山沦陷一事。这里面都是长段的奇谈怪论、奇闻怪事,可见作者对此哀莫如斯,讳莫如深。
这里可以看出贾宝玉小小年纪,却一贯“流氓”成性,在其母亲跟前尤其肆意妄为。可是王夫人为什么此次对金钏儿特别不能容忍,长期没人真正读懂。其实是贾宝玉单方面调戏金钏儿,金钏儿只是似是而非地灵活应对。金钏儿年长于贾宝玉,又碍于主仆之分,应对得还算得体,并没有明显的打情骂俏,更没有触犯王夫人,金钏儿又何罪之有?金钏儿的回话暗示当时贾环与彩云已发生私情,不过东小院子似乎是贾赦的府邸。
“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
这里金钏儿似乎在讲“黑话”。这场戏中,金钏儿代表鲁王朱以海的正妃张妃(有说是陈妃)。金钏儿说的这段奇怪的话真实意思是:鲁王殿下你放心带兵去攻打江浙,妾身的坚贞之心宁死不移,北虏来了了不得投井一死,到时候我还是你的人。“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当指鲁王当时企图偷袭吴淞口。
这一回有宝官、玉官在怡红院与袭人等玩耍,捉、赶那些会飞的水禽,还要把翅膀缝起,这种极不人道的玩法,就像第三十六回笼中的鸟儿是别有寓意的,当是指那场水战(舟山之战)。宝玉踢了袭人一脚,袭人受伤咯血,可能指当时明方水军主将阮进战中受伤(其受伤后被俘,第二天伤重不治)。所以,通过袭人所想“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其实后来请了个医生一看,没大碍。一重一轻,一虚一实,这是小说的一贯写法。
第三十二回提示金钏儿死在东南角的井里,有意指明方位,这就是舟山的“勾章井”。
金钏儿死后,薛宝钗为金钏儿赠送“寿衣”,是暗示金钏儿所代表的陈妃是被满清势力所害的。下文更表现出薛宝钗心狠手辣、不敬畏鬼神的彻骨寒冷:
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宝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
舟山沦陷给吴伟业带来极大震惊,偷偷写下一首《勾章井》歌颂陈妃投井的贞烈。这里再次表明吴伟业善于借女性题材写军国大事。
录《勾章井》全诗于下:
神鱼映日天门高,思牢弩射钱塘潮。母龙挟子飞不得,黑风吹断黿鼉桥。只看文甃勾章井,金鳌背上穿清冷。三军卤饮感甘泉,十丈飞流牵素绠。面面琉璃砌碧栏,贝宫天际倚帘看。马秦山接桃花岛,吕宋帆移枳子湾。海色曈曈照深殿,红桑日起觚稜炫。金井杯承帝子浆,玉颜影入昭阳扇。闻道君王去射蛟,楼船十万水犀豪。那知一夜宫中火,倒映三山五色涛。苍鲸掣锁电光紫,击浪嘘云食龙子。辘轳声断银瓶坠,绕殿虹蜺美人死。旃檀紫竹慈云梦,宝陀山近鸾旌送,香水流来菩萨泉,白象迎归善财洞。不羡蓬瀛作水仙,神楼十二竟茫然。桑田休道麻姑笑,桃核难求王母怜。君不见,秦皇汉武终何益,至今海上留遗迹。镐池璧至后宫愁,钩弋宫空少子泣。珠襦玉匣总尘封,即尔飘零死亦得。羞落陈宫玉树花,胭脂井上无颜色。
本诗述1651年九月初二清军攻陷舟山,鲁王朱以海正妃陈氏(又作张氏)投井自尽,同时殉节的还有张肯堂等孤忠数十人。据《鹿樵纪闻》,“自肯堂外,死者数十人。胜国孤臣,于斯尽矣!”可见舟山之役对吴伟业触动很大,他所感伤的一是陈妃投井,二是群忠殉国,二者相互辉映。《小腆纪年附考》说这一天舟山“星陨如雨”,然后城破。
吴伟业在《崇明平洋沙筑海堤记》明确讲“(崇明岛及江尾诸沙与)浙中勾章诸岛对峙”,也就是说“勾章诸岛”本来就是舟山列岛的别称。
陈妃(有史料作张妃)是一位令尊下都敬畏的女性。她是宁波鄞县人,1646年入鲁王宫,地位次于绍兴的张妃。有一次鲁王战事失败,其他嫔妃都被清军掠走,唯独她逃走后寄居荒岛,后漂泊到舟山被张肯堂发现,于是将她护送回鲁王那里,册封为元妃。前任元妃张妃的父亲张国俊以“国丈”之名,招权纳贿,任用匪人如谢三宾之流,致使小朝廷风纪败坏。张国俊之威,俨然把自己当成了当年北京城的周奎、田弘遇了。陈妃感叹说:“是何国家?是何勋戚?而尚尔尔乎!”所以,她当上元妃后,亲友来投靠,一律打发回去。舟山之役之前,有明将准备把陈妃等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被陈妃拒绝,誓言“愿得死此净土”。城破后,她“整簪服,北向拜,投井死”。传当时已有身孕,所以吴伟业诗中称“母龙携子飞不得”。
贾宝玉九月初二日祭扫金钏儿正是为了影射这件事情。后来作者托词说这一天是金钏儿的生日(第四十四回一笔带过,“今日是金钏儿的生日,故一日不乐”),这一天又正好是凤姐的生日。这一件事宝玉有很多鬼鬼祟祟的动作、奇奇怪怪的语言,值得读者高度注意。
袭人叹道:“昨儿晚上就说了,今儿一早起有要紧的事到北静王府里去,就赶回来的。劝他不要去,他必不依。今儿一早起来,又要素衣裳穿,想必是北静王府里的要紧姬妾没了,也未可知。”
这里是袭人的臆测,可是借“北静王要紧的姬妾”来暗示死者的真实身份是一位王妃。后来宝玉果然撒谎说逝者是北静王府的姬妾。贾宝玉“遍体纯素”,后来即使去祭奠晴雯也不是这样的装束。
为什么要从北门出去,我想当时作者居住在太仓,出北门几十里就是长江边。
“糊涂东西,若可带了来,又不这样没命的跑了”。是一句双关语,影射鲁王、张名振海上兵败后,为了避开清军的兵锋,直接逃往福建,连宫室家眷全部抛弃。
茗烟道:“别说他是咱们家的香火,就是平白不认识的庙里,和他借,他也不敢驳回。只是一件,我常见二爷最厌这水仙庵的,如何今儿又这样喜欢了?”宝玉道:“我素日因恨俗人不知原故,混供神混盖庙,这都是当日有钱的老公们和那些有钱的愚妇们听见有个神,就盖起庙来供着,也不知那神是何人,因听些野史小说,便信真了。[庚辰双行夹批:近闻刚丙庙又有三教庵,以如来为尊,太上为次,先师为末,真杀有余辜,所谓此书救世之溺不假。]比如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今儿却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
注意《勾章井》诗句里面的“水仙”意思与这里暗合,“水仙”不是指水仙花,而是指水中仙子。水仙庙里面供的洛神又叫宓妃,而贾宝玉代表作者实际上祭的是陈妃,所以贾宝玉说合了他的心事。仅一个金钏儿,她的身份,她的事迹哪能与鼎鼎大名的洛神相提并论?其实金钏儿在小说中也没有什么其他事迹,作者只是假托她的名罢了。
“因听些野史小说,便信真了”这一句证明贾宝玉要凭吊一位真“水仙”,而且是最近发生的真人真事。
“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这句话要深深体味。试想,金钏儿是小说杜撰的人物,如果贾宝玉真要祭奠金钏儿,那岂不成了作者的谎话了?作者是要借贾宝玉祭奠一个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那就是陈妃。
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忙上来问好,命老道来接马。宝玉进去,也不拜洛神之像,却只管赏鉴。虽是泥塑的,却真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宝玉不觉滴下泪来。
“竟象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夸张之语,表明宝玉的真实身份。本回后文又称宝玉为凤凰,真是龙啊凤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荷出绿波,日映朝霞”十六字出自《洛神赋》,可可以与《勾章井》的意境相对照。宝玉滴下眼泪,睹物思人,内心世界的翻涌可想而知。
便命茗烟捧着炉出至后园中,拣一块干净地方儿,竟拣不出。茗烟道:“那井台儿上如何?”宝玉点头,一齐来至井台上,将炉放下。茗烟站过一旁。宝玉掏出香来焚上,含泪施了半礼,回身命收了去。
这个后园喻指劫后的舟山城,除了陈妃投井的地方,已没有一块净土。金钏儿是在贾府的院子里面投井,情理中贾宝玉如果硬要对井祭奠也得对着原来那口井,特意跑到城外的井边睹物思人没有这个道理。所以此井非彼井,而是勾章井。
“施半礼”更有意思。一般来说,地位尊贵的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同级别的人或者地位稍低的人行半礼(就是点下头或者微鞠躬),祭奠时也是这个规矩。可是以主仆之分,主人是不能对仆人施半礼的。宝玉是个怪人,他要对因他死去的丫鬟致礼的话,按他的脾气也应该行个大礼才是。以贾宝玉“传国玉玺”之尊,能让他行个半礼的人,鲁王监国之正妃算是配得上的。
贾宝玉对贾母等解释出门的原因,撒谎说“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他哭的那样,不好撇下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子”,小说中假作真来真亦假,梦里梦外,虚虚实实,表面上的假话可能道出的是一种真相。
《荆钗记》的情节与陈妃与鲁王一度散失而重聚相似。第四十四回开头,借林黛玉对《荆钗记》剧情的评论,一语道破作者的用心:
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第一,暗示贾宝玉跑到了江边――太仓长江边上,水仙庵就在江边;第二,跑到江边是别有用意的,祭金钏儿没必要跑到江边,金钏儿之死和江边没有关系;第三,天下水总归一源,意思是江水与海水是相通的,作者当时只能在江边祭奠表达悲痛之意了。
林黛玉说给薛宝钗听,薛宝钗不答。舟山大屠杀是清廷的另一笔血债,薛宝钗在小说中代表满清,所以只能无言以对。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