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一)送灶神
仍树送灶神是一项在我国民间流传极广,影响很大的习俗。东弄村360问答家家灶间仍设有灶神位,神位设在灶房锅灶的靠墙上,有的在砌墙时就留有高三十厘米、宽二十厘属需刘顾危输对我视米、深十厘米左右的呈“↑”状的灶神位,畲民称灶神殿。里面安放香炉,有的则在灶墙边安放一个木制的方某校仅框,称神龛,左右贴头企主倒富义销件计字鸡着“东府司命主”、“人间监察神”的对联,横额是“一家之言”。说明灶神在家庭的地位,还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普及省柴灶后,灶神的位置被删刘始致倒细模田研除,有的干脆在墙上贴一张灶神像,也有的许多畲民在灶边贴联际强摆香炉替代灶神。
腊月二十三下午,调查组在蓝余根设首甲将说家调查“送灶神”,他告诉我灶神是上年的除夕以来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监察一家的神主,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神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的善恶情况提直甲升,玉皇大帝根据灶神的汇报,再将新一年的吉凶祸福的命运甲拉加祖车抓缺正交给灶神之手,因而对我家来说灶神的汇报具有重大的利害关系。
望商的认整都 傍晚送灶神时,他在灶上供上馍、酒、糖、水果等供品,敬上香,点上烛,斟上酒,燃放烟花,他说糖果是给灶神甜甜嘴,让他在牛两玉皇大帝面前美言美言,送罢灶神,他将糖果均活远触木字调端进暖间,泡上茶,大家边吃边聊,还说待大年三十,再按送灶神的礼仪将灶神接回神位,开始新的一年。
县其玉良象价前喜再 (二)年三十
大年三十这一天,是一年最后的一据尔证续书苦天,东弄村家家户户都要杀鸡杀鸭,备办猪头、肉块,置办荤素八菜女图乱针将移找、香烛烧纸、鞭炮焰火等到村中地头宫祭拜诸神,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前前后后,挤套得地头宫水泄不通,致使村中轮值做晚年福的提前一天到地头宫做福。这一天,东弄村畲民此福家家户户贴春联,挂正颜,厨房、谷仓、猪栏、牛栏、鸡舍等分别贴上“人寿年丰”、“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六畜兴旺”等红贴,家中大门、小门、猪栏门、仓门、水缸、米缸等都贴上红纸条等,以示欢庆。而秤头、磨柄则围上红纸,表示封秤封磨(即正月初五前不秤不磨),晚饭前要接回灶神回宫司事。有的家庭还挂上祖传的上辈几代的画像,村民称“正颜”,初一至初五早晚点香灯敬拜。晚饭十分丰盛,主妇要烧好隔年饭,留待初一至初五食用,表示年年有余粮。吃罢晚饭,灶塘要煨备好的柴根树脑(俗称煨年猪),让柴头不燃烧,蕴火种,象征烟火不断,人丁兴旺。天黑前点上香,点亮灶房、厅堂、卧室所有灯,称作点岁灯,大人孩子开始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正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畲民一家有的围在炉火间,或围在灶塘边,听大人讲故事,唱畲族民歌,边吃果子,边喝茶,一家人团团圆圆,为了一家人的团圆,无论在天涯海角的家人,不畏天寒地冻,不畏路途辛苦,不畏路费上百上千,哪怕大年三十下午或晚上到家,新年初二又要出门也在所不惜。
新年钟声一响,家家燃放鞭炮焰火,喜迎新年,全家人团团围坐,长辈上座,儿孙左右相陪,大人给小孩分压岁钱红包,全家人开始吃年夜饭(畲民称隔岁饭),外出未归的人也留给空席分给碗筷,表示团圆,年夜饭上需要要有鱼,而且不能吃完,表示年年有余。
蓝木昌说:“现在,守岁时全家大都围着电视机看春节联欢晚会电视节目,一些小孩打瞌睡,大人都鼓励小孩守岁,有的干脆大年三十下午哄小孩睡觉,便于晚上守岁。有的哄孩子守不到新年钟声响,就长不大一岁,有的用压岁钱多少鼓励小孩守岁,家长力求年夜饭全家人都在场,吃场团圆饭,图个团圆梦。”
他还说:“大年三十这一天是上界神仙鬼怪下凡之日,人们忌说“鬼”、“死”、“杀”等不吉利字眼”,忌打碎碗碟、恶声骂人、随地大小便、泼污水。”
(三)“开门红”
农历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畲族传统新年。东弄村畲民们非常重视这一天。凌晨,家家户户都要择取大吉时辰开门放鞭炮接年,也称开门红、开门炮,图个开门大吉。放罢鞭炮,家主净身点香后分别插在大门左右门楣、左右神堂、灶神上,要对门神、地方神、祖公神、灶神顿首叩拜。挂有“正颜”的家庭要在画像前点上红烛或油灯,俗称点香灯,以示虔诚。到了傍晚,也像早上一样顺序烧香点烛。这种仪式从年三十要持续到正月初四,到了初五早晨要送年,亦称扫年。
正月初一起床后,全家人穿戴一新,见着亲人要作揖喊新年好,初一有许多禁忌,如初一不串门,初一不喝汤(喝汤者一年出门会下雨)。白天不眠床(眠床者的田堪会倒塌)。初一不借火,正月初一还很忌讳动刀杀生,不能用剪刀等利器,一些家妇大年三十就把初一要切的菜、馍、肉等切好备用。初一至初五不扫地(认为会扫掉财气,即使扫地也要将垃圾从外向内扫),过年要讲好话。避免说“破、坏、死、烂、鬼、输、湿、穷、完、病”等不吉利的话。
为了避免小孩说错话,避免得罪人,东弄村部分老人至今保留大年三十年夜饭后用纸或篾片给孩子擦或刮嘴的习惯,称之“揩屁股”,意为孩子说坏话是放屁,请求神灵或亲邻不要为之过意不去。
现在初一这天,大家吃罢早饭,走出家门或晒太阳,或登山,或沿马路散步,可很少串门。
初一晚上要早早上床睡觉,据传这天晚上是老鼠嫁女,人们不要吵扰老鼠一夜,不然老鼠也会吵人们一年。
畲乡还有“三日端午五日年,一日清明便下田”的谚语。正月初五算过年结束,这天傍晚要将初一以来的垃圾送出远门,表示将一年的伤风感冒等垃圾事远远送出,好让全家一年平安。
(四)做福
东弄村有村民自愿组合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寨平安而做福的习俗。东弄村每年做五个福,即晚年福、新年福、春福、端午福、秋福,其中晚年福、新年福、春福都与春节关系密切。晚年福、新年福在其他畲族村落大都淡出,东弄村却一直盛行。
晚年福,顾名思义是在每年农历最后一天举行(即大年三十)。东弄村因为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要或提或端着祭品到地头宫拜祭,去年的晚年福会成员嫌人多拥挤,决定提前一天举行,并通知调查组去参加。为了获取录像,我及时通知当地电视台、《畲乡报》社成员前来采访。
大年二十九,我起早乘车前往东弄,天公作美,下起了鹅毛大雪,到达福会庄家蓝振平家,他们已杀好鸡和准备好其他祭品,这时,电视台、《畲乡报》记者分别到达,一起来到地头宫举行祈福活动,只见当地1939年5月出生的道士先生,身穿法衣,头戴道士帽,手提铰杯,口中用畲语念念有词。过后,他告诉我畲民一年到头农事完毕,为感谢神灵庇佑,大自然赐予风调雨顺,取得丰收,村民自愿组合做福班子,在地头宫由法师敬请汤三相公、仙姐、仙妹、土地公、金童玉女、开山地主等神灵。杀鸡、摆酒、点香烛、鸣鞭炮。仪式中,法师口中念着:“合村人丁俱兴旺,养德万民保安康,合村六畜大兴隆,合宅男女皆清吉,一境老幼得平安,饥有仙人送茶饭,渴有玉女赐茶汤……。”谢神后,将供品集中一起聚餐娱乐,所有开支由组合成员平均负担。这种活动年复一年,岁接一岁,从没间断。在蓝振平家,今年的晚年福会成员有蓝振平、蓝建平、蓝正深、蓝李高、蓝正元、蓝青元、蓝金定等7户。前一天到县城购买了鸡、肉、馍、豆腐,及香、烛、纸、鞭炮等,共化去384.50元,每户分摊55元,当天晚上景宁电视台播放了东弄村做晚年福的新闻,我也将当天的雪景村貌作为《调查报告》的封面。
今年的新年福正月初一上午举行,主要内容是祈求神灵保佑合村合户男女老少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出门平安、迎禧接福、除旧布新,隔除火灾病痛等主要内容,并在村中形成节日喜庆的氛围。我因故没有到场,蓝余根在电话中告诉我,新年福由蓝洪宝、蓝余庆、蓝有明、蓝可兴等4户合伙做,庄家是蓝余庆,每人分摊80元(不包括青菜、柴火等)。
春福是过罢新年,立春日后拣取黄道吉日举行,也要请道士,备祭品,以春耕播种,祈求神灵驱除暴风骤雨等自然灾害,驱除瘟疫,保佑村民身体康健,参加春耕生产等为主要内容的祭祀活动。今年的春福择取正月十五下午未时举行,成员有蓝木昌、蓝兴和、蓝发欣、蓝岳方四户,庄家是蓝岳方。同样进城购买了鸡、肉、馍、豆腐、香烛纸烧等祭品,我由于误了车时,赶到地头宫,福会成员已经收了祭品,让他们重新摆好供品,拍下几张相品后,一起回到蓝岳方家。春福共化去费用336元,人均摊派84元,他们盛情邀请,我也入席与他们一同分享福会成员的快乐。
席间,蓝余根说,1949年以前,村中专门有福会班子,1949年以后一年五福由六个生产队(现在改为村民小组)轮值。一年五福村民都请我主持,因为是同村人,很少有花红包,可每次一个鸡腿作为酬劳是少不了的。近年来由于年事已高,村中也有年轻人学会主持,许多次他都推给年轻人主持了。
(五)照岁
畲民每年正月初一至初十都有照岁的习俗,所谓照岁,即将正月初一至初十分别定为鸡、犬、猪、羊、牛、马、人、谷、豆、麦的生日。每当一样家禽家畜或主要农作物及人生日之日,主家要以好食喂养禽畜,每晚要点灯笼或回灯(玻璃作罩避风的灯)照亮其舍,年前要贴上“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或红纸条表示贺岁。主要农作物谷、豆、麦生日当天,要避忌,不以其为主食。比如正月初八谷生日为例,这一天,农家一般不烧饭,有的以其他粗粮代替,有的前一天烧好饭,初八这天只能吃前天的现成饭。初八这天傍晚,要开仓门、备香案,摆上水果、糕点等供品谢谷神,在谷仓点岁灯到天亮;又如初五“牛岁”,这是牛生日,这天要让牛吃好食,如米饭或薯丝,有的还喂牛酒,晚上还在牛栏门上点岁灯到天亮。当问及这个习俗从何而来时,一些七八十岁的老畲民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说是都是这样代代相传。(图37)
网上有一种说法:传说女娲创世时,第一件造出了鸡,第二件造出了狗,第三件造出了猪,以此类推,为羊、牛、马、人、谷、豆、麦,故而把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作为鸡、犬、猪、羊……等的生日,并予以照岁。(图38)
至于为何把鸡定为首日,有一种说法: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下有趾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拚,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把新年首日定为鸡,古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六)走亲戚
东弄村畲民每年正月初二即开始互相拜年,俗称“走亲戚”。村民根据年前统计的名单,按照先近(近亲)后远(远亲),先上(上辈)后下(下辈)的原则,挑上礼品,一家一家送去。每到一村,先到近亲,了解要送礼的对象是否在家,在家即送,不在家则通过近亲给予捎带,收礼者在客人落座沏茶后,以每人二、三个荷包蛋,配一杯酒作为点心。一般在第一家吃中餐,收到礼品的人家要回礼,礼品是两条年糕,若带有小孩的客人,收礼者要给小孩压岁钱红包回礼。
由于畲民亲爱同族,谦让和平,热情好客,往往近亲的亲属也属送礼的范围,所以每年正月送礼的对象少则一二十家,多则三四十家,畲民还以送礼对象之多为荣。
今年东弄村蓝延兰新婚的儿子和媳妇去东坑镇大张坑村走亲戚时,就准备了9份糖、面、酒等礼物,好在现在有康庄公路,可以骑摩托,或坐汽车,要是过去从东弄村到大张坑村有40多里路,真要辛苦多了。
一般家庭初二至初五走亲戚活动告一段落,对象多的远的可延迟,不过有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的禁忌,最迟走亲戚可到元宵节结束。在畲民中有“亲不亲就在正月一趟走”的亲戚理念。
(七)文化生活
春节是畲民文化生活最丰富多彩的期间,东弄村畲民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有唱山歌、织彩带看电视、讲故事、舞狮、花鼓等。
唱山歌 畲民喜爱山歌,以歌代言,沟通感情;以歌论事,扬善惩恶;以歌传知,比睿斗智;婚嫁喜庆、逢年过节、招待客人、闲暇休息、谈情说爱、生产劳动,甚至丧葬也以歌代哭。畲族山歌有叙事歌、风俗歌、劳动歌、情歌、时令歌、小说歌、儿歌、杂歌、丧歌等。春节期间,畲民翻开山歌手抄本,喜唱本土史实编成的《景宁山哈打酒局》、《打盐霸》、《汤夫人歌》、《古老歌》等,东弄村就有畲族歌手蓝余根、蓝延兰、蓝仙兰等。
织彩带 畲族妇女织彩带的时间大多为春节期间、农闲季节和雨雪天。学织彩带以家庭传带为主,也有邻亲帮教。过去一些家庭五六岁的小姑娘就开始跟妈妈学织彩带。(图40,蓝延兰织彩带)
东弄村彩带传人蓝延兰告诉笔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彩带因其靠传统手工操作,化工多,收入少,许多年轻姑娘已不学织彩带,流传千百年的畲族彩带已不再“风光”。[15]为传承畲族彩带,她办起工作室,招徒学艺,如今新一代彩带传人已学会出师独立操作。
看电视 春节期间的春节晚会是畲民最喜爱的节目,家家户户守岁时,围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一些畲民订来《电视报》,对着春晚节目单逐个观看,也有的选择那些笑星演唱的相声、小品等节目,笑个前翻后仰。过了春晚后,还继续看喜爱的选播节目。
讲故事 畲族民间故事题材广泛,虚实兼有,褒贬分明,寓意深刻,形象鲜明。春节期间东弄村民围着火炉,边喝茶,吃果子,边听老人们讲神话、传说,如《造天造地》、《畲家猎神》及本土史实等。有畲族题材,也有汉族生活趣闻,内容多为弘扬正直善良,勇敢无私,具有反抗精神,少有庸俗之弊,往往半天时间过去,忘记了饥饿,家人来叫吃饭方停。
舞狮 景宁舞狮的狮头用木制框架,头宽60厘米,分上下颌,额上长着多个球瘤,外表用棉纸层层糊叠,再描以红、绿油漆,狮身长2米许,内为衬布,外披染成红绿的麻束为毛。
舞狮以正月初二开始到十五结束,先写或印狮帖,上写恭贺新禧,注明××村吉星狮子,由放帖人挨家挨户发帖,遇有当年结婚、庆寿、乔迁等喜事,狮帖外加红纸套,俗称“全筒”。而上年有丧事、火灾等的农家则婉言谢绝,并给发贴人小红包,以示歉意。
主家接到狮帖,就打扫中堂,上头桌摆果子,泡热茶,在门口迎候,狮班进入主家先向中堂四角作抢球势,再表演打滚、耍乐等。狮子可向主家或观众摇头摆尾求赏,主家或观众则向狮子发赏钱,狮子接钱后要叩首点头,打滚表示道谢。主家还会端酒、拿柚戏乐狮子,舞狮人则在狮衣下喝酒、掰柚后再讨赏,最后狮子走圆场道谢出门到下家,主家则放鞭炮欢送。
花鼓 畲民称“花鼓戏班”,先有花鼓班挨家挨户发帖,一到傍晚,听到锣鼓,花鼓戏班需要先到村头地庙点烛燃香,畲民称“报地头”。主家即忙着打扫卫生,中堂上头桌点上红烛,摆上糖果,泡上热茶。花鼓到门口,燃放爆竹相迎。
花鼓进门第一节目都是“报符”,演员手捧彩灯,乐队伴奏,按东南西北中五方且唱且舞,内容随机应变,见是新婚夫妇则唱:“祝您嫂嫂生贵子,早生贵子早登科”;见是老人则唱“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总之全挑吉祥祝福话多说多唱,皆大欢喜。报符后选用越剧中的片断演出,结束前又唱报符歌:
“锣鼓打响闹清清,花鼓来到送凶星。凶星远送千里外,吉星会来保太平。”
(八)过年崽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东弄村民称为“过年崽”。现年65岁的退休老人蓝仁灵说:“过年崽”就是过小年的意思。正月十五是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也是春节的延续。东弄村民没有吃汤圆(元宵)、猜灯谜的习俗,而是像过春节一样,有重新做豆腐、杀鸡鸭,重新团聚的习俗。
蓝老还说过年崽备办完毕,晚餐烧好菜后,户主要先扎好戴上帽子、穿上衣裤的稻草人,点上香蚀后,即成为灶神化身。而蓝木昌却说,稻草人是灶神婆的化身,稻草人要穿花衣裤、花帽子,户主手握双脚,边舞边唱,从灶间到饭桌旁,由稻草人选食,如稻草人先选肉,则这一年养猪大得快;如选馍,则这一年稻谷丰收。不过这种习俗解放初就没有人做了。
蓝仁灵说,过去生活困难,春节前买的肉到正月十五基本吃完,豆腐也因时间较长不宜存放,鸡鸭等数量少,更不能存放到十五,除了年糕以外,已无其他年货,所以到了十五,要重新买肉、买鸡鸭、做豆腐,就近的亲人也像过春节一样回家团聚。
过去,畲民经济生活条件差,食物来源困难,畲民普遍保留着“有食大家尝”的平均分配食物的习俗。家中买肉、杀鸡鸭改善生活或招待客人,家中成员和客人不论大小均同分一份,人口多的家庭,日常蔬菜亦采用分食制。例如:杀鸡鸭,退毛剖肚后,将鸡鸭放锅中白水煮熟捞上后,为分配均匀,一手拿菜刀,一手拿木锤或铁锤,刀口对着鸡鸭肉比划,每锤敲下时按人数分配到碗,不论平时还是春节,过年崽也一样采取这种分食制。
过罢“过年崽”,所有春节活动宣告结束,畲族村落又进入春耕备耕活动,一些常年外出经商打工而回乡过春节的年轻男女,先先后后已离乡外出,最迟的也过罢正月十五而外出。在家的也忙于管理茶叶、种植马铃薯,作好春耕生产准备工作。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