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震撼世界的秦兵马俑、众说纷纭的武则天无字碑、流存千载的墓室壁画,无不是中国古代独特死亡观念与丧葬文化的经典亡魂。从古至今,死亡一直是人类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围绕生命消逝而产生的丧葬文化更是中国古代人民精神创造、文化传承的重要礼俗活动。古代丧葬礼俗十分重视礼仪,各朝代独具特色墓室构建、陪葬品,而东汉时最具代表的便是丧葬文化中的"买地券"。小小一方"买地券"何以深受东汉人们的重视?其中又与当时人们的精神文化有何联系?
随着越来越多考古出土的东汉墓葬再现于世,诸如壁画、雕塑、陪葬品等文化遗存成为历史典籍中东汉丧葬习俗的最佳佐证,而其中与众不同的陪葬用品——"买地券",是东汉丧仪中与鬼神之间的"土地买卖契约",并传承于后世历朝各代亡魂。"买地券"是东汉时期"灵魂之说"的衍生物,亦是东汉儒道释三家思想流行下的社会丧仪文化。
东汉"买地券"因何产生亡魂?
何谓"买地券"?关于"买地券"的最早记录是在《癸辛杂识》中:"今人造墓,必用买地券,以梓木为之,朱书云:'用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文,买到某地若干',云云亡魂。""买地券"亦被称为"地券""地前""买地疏",正式形成于东汉时期,不同于墓碑的记述表达,它是以买地之约安葬亡者之魂、镇守墓地、荫益子孙的丧葬文书。所买之地,是亡者安葬之处,亦是其灵魂在阴间的田地私产。
"买地券"是如何产形成的?为何被东汉时期的人们用作墓葬的重要陪葬?简单说来,东汉"买地券"的形成是当时丧葬文化中随葬明器的礼俗和土地契约的社会现象的双重影响亡魂。
墓葬中使用"买地券"出现在东汉初期,盛行于东汉中晚期,这种虚拟的随葬土地买卖文书是东汉土地私有化高度发展的结果亡魂。东汉是中国古代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云集,土地买卖盛行的一个时期。东汉土地私有化使得人们开始形成将土地看作私人财富,"以田饮食,以宅居处,人民所重,田重于宅也。"并十分重视土地资源的拥有。然而,随着土地兼剧烈,东汉豪强地主与普通民众贫富差距增大,形成"富者贵美且多,贫者贱薄且少"的社会现象,并且渗透到人们的丧葬观念中,逐渐出现为死者购买地下的家田,并以与鬼神之间虚拟的土地契约文书作为凭据,即东汉墓葬中的"买地券"。
东汉葬俗中的"买地券"源于当时土地私有化和土地契约,并由现实转化为丧葬文化中带有迷信色彩的虚拟土地契约,可以说"买地券"就是东汉现实土地契约样式和精神在阴间世界的复制亡魂。"买地券"是用于丧葬仪式中与鬼神订立契约的丧葬文书,意在与鬼神立契从而使亡者在阴间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东汉"买地券"时以何种文书模式与鬼神之间建立土地买卖契约?与现实中的土地买卖契约有何不同?
东汉"买地券"程式中的丧葬"仪式感"
东汉丧葬礼俗中的"买地券"有其独特的内容程式,更是尽显丧仪的"仪式感"亡魂。根据目前已知的东汉墓葬的考古出土材料,"买地券"的制作原材料主要有铅质、砖质、玉质三种,以铅券的数量最多。东汉时期的书写材料以竹简和丝绸为主,那为什么生活中常用的书写材料未被采用,而是使用铅、砖、玉石等材料来刻写买地券呢?其中有独特的文化蕴意。
"买地券"是东汉亡者陪葬明器中的一种,在当时信奉死后灵魂入轮回的人们看来,与鬼神之间的地下契约同地上契约一样具有官方任课的性质,是亡者阴宅土地的法律证明,亦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亡魂。因此,为了保护亡者在阴间的土地所有权不被侵犯,将"买地券"的契约内容刻写在铅、砖、玉等材质坚硬的原料之上,便于长久使用、保存及流传下来,如同古代、流行的丹书铁券一般,"即日丹书铁券为约"。
东汉时期的人么在增添买地券的"仪式感"时,不仅关注材料的选择,还重视内容程式,在东汉民间丧葬仪式中形成独特的的文书内容模式亡魂。"买地券"是保证亡人土地财产而与鬼神立契约其内容要素较为稳定,其内容主要有亡者的年龄、官职、死亡时间;买的缘由;所买土地的信息,包括土地价格、面积等;土地产权说明;卖地人及土地的地下所有者,即地下亡魂和地下鬼神;买的契约的见证者;诸如太上老君律令或者厌胜符篆的督促契约执行的迷信咒语以及相关处罚奖赏约定;还有镇墓厌胜或者吉祥用语。
在东汉现实社会的土地契约中,一般买地人称为钱主,而墓葬中的"买地券"并非真实的买地活动和金钱交易,其钱主,即买地人是亡人或者亡人亲属即祭主,卖主也大都是执掌土地的神仙、土公之类亡魂。。具体范例可见西安和平门四号汉墓的"买地券"文书:"初平四年十二月己卯朔十八日丙申,直危。天帝使者谨为王氏之冢,后死黄母,当归旧阅。兹告丘丞莫伯、地下二千石、莫黄、莫主、莫故夫人、决曹、尚书令、王氏冢中先人:无惊无恐,安隐如故,今后曾财益口,千秋万岁,无有央咎。谨奉黄金千斤两,用填冢门。地下死籍削除,文他央咎。转要道中人,和以五石之精,安冢莫,利子孙,故以神瓶震郭门。如律令。"
"买地券"中的契约内容既定,便是与鬼神之间的契约达成,使得亡者灵魂在阴间有田地可依亡魂。可契约所买的土地可不是毫无要求的,东汉时期"买地券"中的土地究竟如何选择?其实际上是东汉住宅风水术在丧葬文化上的折射。
"行营高敞地""四灵说""时日禁忌与筑占"等丧葬风水术的表述在东汉"买地券"中颇为常见亡魂。风水术本质上是古代人们趋福避凶的一种方法,为丧葬风水术的本质,买地券中的风水术亦是东汉吉凶观念的表达,当时的人们认为埋葬地的风水好就可以利生人,给生人带来种种福报。
诸如"盖棺在堂亡魂。遂请青山白鹤仙人看寻,得本里地名围城之原,迁得阴地一穴,益子荫孙,永为风水绵远之兆。"再如"山水相迎,子孙昌炽,永保休吉。"买地券的风水择址以"山水相迎""背山临流"的地理环境为符合风水的福地埋葬死者,以庇佑后代子子孙孙。
从材料选择到"买地券"的内日用程式亡魂,再到所买之地的风水福祉,无不体现东汉时期人们在丧葬仪式中对"买地券"的重视,为何小小的买地券值得当时的人们如此用心?
小小"买地券"亡魂,中有生者千万念
东汉墓葬内的"买地券"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契约文书,使得死者在阴间能够有所凭持,以保证死者墓地的所有权不被侵犯,以及在另一个世界有土地私产可依亡魂。其实,买地券不仅是东汉丧葬文化中生者对亡者的"保护"和墓主人对于死后在阴间生活的期望,亦是生者借以寄托祈福求吉的愿望、寻求庇佑的方式。
"买地券"作为丧葬文书,所体现的是东汉时期人们独特的死亡观念,即认为灵魂不死、灵肉分离,同时畏惧亡灵又渴望亡灵的庇佑,亦有不科学且带有迷信色彩的对冥间世界的想象亡魂。东汉的"买地券"常有祈福的言辞,词句之间流露出保亡人安宁,裕生人的吉祥观念。这种寄托与丧仪中的吉祥祈愿所体现的是中国古代传承千载的吉祥观念以及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
在东汉的"买地券"的祈祷中,反映的吉祥观念最多的对于财富的普遍追求,常有"富贵利子孙""世世富贵,永宜子孙"的表述亡魂。"买地券"中对于富足生活状态的向往,不仅是充足的物质条件以及钱财,更多的是一种富足的生活状态,诸如《朱郡主买地券》中所愿:"群主朱氏在上,万万于年,主富贵于前年,裕儿孙于万代。人兴财旺,物畜丰肥。阴昌阳和,家安人乐。"追求财富归结为"家和人乐",是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对于富足安稳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买地券"中的吉祥观念亦有对"寿"的重视,即对健康长寿的追求亡魂。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是固有的,并且在东汉儒家"孝"文化,道教"养生"、"修仙"等文化的影响之下,追求"长寿"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文化。"买地券"中亦不乏生人用祈求亡人赐福的方式直接地表达对于长寿的向往,诸如:"千秋万岁,合门大小良贱,延年保寿。""温昌盛万岁,子子孙孙,永保万岁。"文字表述虽较为夸张,却也隐性地暗含着当时人们对于长寿的追求。
受儒家"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亡魂。"的孝道思想的影响,"买地券"中不乏祈求门厅充盈、多子多福的吉祥观念,常简明地表达对子嗣传承的愿望诸如"家活兴隆,多生贵子,男贞女孝,儿孙吉昌"。这亦是中国古代渴望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的体现。
不仅如此,"买地券"常见到"为佛采花""南山采药""他如天帝律令"、"急急如律令"、"如太上老君律令"等固定用语,这是当时道教神仙体系与佛教文化在丧葬文化上的影响亡魂。这与东汉时期佛教与道教在寻求亡者灵魂安宁的共同之处的体现。
此外,买地券中常用的"伏见"、"伏睹"、"窃见"等谦敬套语,其实是东汉人们重鬼神之说以及敬鬼神的表现,亦是当时人们为实现买地和祈求鬼神保护的目的而采取的方式亡魂。
传承千年的丧葬仪式:至今尤见"买地券"
"买地券"从东汉开始出现,历代传承不绝,从魏晋南北朝一至宋元明起,"买地券"皆是各朝代丧葬文化中重要的一项,虽各时代"买地券"的文字书法风格以及文字表述有一定差异,可其作用与意义未曾改变,仍旧是对亡者在冥间墓地所有权以及田地产权的保障,以及生者祈福求吉的愿望表达方式亡魂。
把"买地券"作为丧葬礼俗中的陪葬用品,并非停留于历史篇章上的古代民俗,在近现代的中国部分地区仍然留存这一传统习俗,使"买地券"发挥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亡魂。在陕北的延安、榆林地区、晋西的吕梁、汾阳地区以及闽南的某些地区的当地丧葬习俗中,依然可见东汉以来"买地券"的丧葬文化遗风,并有各地方独特的使用方法与忌讳。近现代的"买地券"与东汉以来的买地券大同小异,多是在砖瓦上写借地契,写明坟地的位置、用钱多少、四至、立砖为凭、四时功曹为证人等。
结语
东汉丧葬礼俗中"买地券"的产生,是当时土地私有化高度发展,土地契约盛行的社会背景以及重视土地财富、注重保障土地权利的思想,在丧葬文化的反映亡魂。可以说,"买地券"是东汉时期人们在现实土地契约的文体形式上发展起来的丧葬文书,其由较为固定的内容程式,且与当时人们祈福求吉的愿望相联系。
参考资料:《后汉书》《契约史买地券研究》《汉魏六朝风水信仰研究》《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