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葬:主流的火葬习俗,却遭到朱元璋禁止,祭祀之火为何不受皇家待见?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3-01-24 229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火葬。

引言

人生于世,必有一死火葬。古希腊戏剧家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里提出“悲剧高于喜剧”。而悲剧又因时时刻刻伴随着死亡,不免令人感到某种肃然的崇高感。

在中国,死亡与葬礼密不可分,人们常说“死者为大”,公众对葬礼全程的重视程度,远甚于人生中几乎所有的喜宴火葬。而葬礼的仪式感也是满满的,直至最终将逝者的遗体火化,才算是完整走完了这人世的一遭。“火化”的普及和便捷让人习以为常,其历史虽然悠久,可并没有在中国古代盛行。这种殡葬方式,甚至在部分朝代遭到明令禁止。如今所提倡的火葬,为什么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时代不受推崇?这还得从历朝历代独有的政治文化说起。

一、火葬历史源远流长火葬,可普及却靠佛教

火葬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火葬。回归文明起源,春秋战国时代多巫术和祭祀活动,火的运用范围也相当广泛。《墨子·节葬下》记载道:

“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火葬。”

虽然诸如《吕氏春秋》、《荀子》这样的古书上都有对火葬的相关记载,可这一殡葬方式并没有在后世被广泛采纳,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化的冲撞,和儒家学派正统地位的巩固和加强火葬。

(墨子画像)

西汉起,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阶级工具,重礼仪的奢靡之风呼啸而来火葬。汉武帝之前的西汉主张道家思想,“无为而治”显然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于是汉武帝登基后,向群臣征求治国方略,而对治国有自己独到看法的董仲舒站了出来。提出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对巩固王权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便从这里开始,影响后世的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火葬。儒家思想被扶上正位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文化上的一番迁移。

儒家的正统地位得到认可,多元化的礼仪也逐步走向统一火葬。与墨家的观念不同,儒家思想从一开始就重视礼仪,而其重视的方式,便是让方方面面的礼节都充满厚重感和仪式感。“厚葬”便是儒家思想中特别强调的一观点,如此看重“厚葬”,其根源便是儒家所一直推崇的“孝道”文化。而儒家崇尚土葬,也是以此来展现对生命的敬畏感。

相比于秦朝的葬礼礼节,汉朝王室可以说是把“厚葬”发挥得淋漓尽致火葬。《晋书·索琳传》中曾记载:

“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献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火葬。

由此可见,汉代统治者为实行厚葬传统,要用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来作为厚葬礼的费用,可见古代统治者,对厚葬礼俗的推崇和运用火葬。更有汉代统治者对于“以孝治天下”的推行。

(土葬习俗)

当某种风向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时,其发展轨迹也会逐渐变得扭曲火葬。文化的影响和深入一贯都是自上而下,“厚葬”也逐渐从皇宫走向了民间。达官显贵维护“厚葬”礼仪,来源于所属的阶级优越感,可这种风气却让许多贫苦百姓本就一贫如洗的生活雪上加霜,有的儿女为了让自己父母死得体面不得不变卖家产。

影视剧中也时常出现这样的狼狈的场面——年轻貌美的女子跪在街头,只为等待一位腰缠万贯的显贵,来厚葬自己的爹娘火葬。最终,女子还要将自己以身相许。奢靡之风越刮越大的背后,是无数为此流离失所的普通家庭。

可好在文化的交流并没有完全被封锁,佛教的传入,让火葬有了一线生机火葬。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僧侣在印度取经时见到的印度葬礼:

“送终殡葬,其仪有三日火葬,积薪其燎”火葬。

其实早在西汉年间,佛教中便已踏上华夏大地之人,可其影响力并不成气候火葬。直至东汉,统治阶级开始逐步将佛教中的礼教,纳入平日的规范中。

(佛教画像)

佛教发轫于印度,印度对火的迷恋时至今日,仍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火葬。而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对于火葬的反对情绪逐渐减弱。从目前可考究的云南、四川等地的遗址中,不难发现火葬在多地已经慢慢成为趋势。即使不是佛教徒,可受佛教焚身影响,也会使用火葬。这样,随着佛教的传播,使火葬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了。至两宋时期,火葬的盛行几乎达到了顶峰。

(火葬)

之后更多的佛教思想文化涌入各个朝代,“三教合一”的局面得到稳固火葬。可可惜的是,火葬这一节葬的方式,并没有受统治者大力推崇,甚至到了明朝年间,遭到了皇室的禁止。

二、明代皇室无火葬火葬,可最终却禁而未止

一切思潮一入高潮即如回潮火葬。明代的的丧礼等级制度格外严谨。从丧葬仪节、丧葬器具、墓地建造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而明代的皇室对于火葬的态度,更是不屑于正眼相看。

古时候的葬礼,是判断一个人身份贵贱的重要场合火葬。明代对于葬礼的重视,可谓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火葬之后,所有躯体都是付之一炬,并不能显示出死者生前尊贵的身份,所以在明代皇室中,厚葬仍是主流,可在民间,甚至宫中的宦官群体间,火葬还是相对来说比较流行。

明代皇室为了尽显家底之雄厚,对丧礼的器物要求十分苛刻,并且在遵循古制的基础上玩出了新花样火葬。古有丧礼节名为“饭含”,即在死者的口中放入食物。《周礼·地官·舍人》中曾记载:“君用粱,大夫用稷,士用稻。”

可在之后的发展中,饭含之物已经不再局限于谷物火葬。比如《说苑·修文》中所提:

“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不圆的珠子),士以贝,庶人以谷实火葬。”

所以在明朝皇宫中,一品至五品的官员在死后的饭含之物为珠,六品至九品的官员含小珠,庶人则只能含铜钱三枚火葬。这么做的目的,便是为了将身份划出三六九等。生前的官位高低,直接与生后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为不崇尚火葬,所以遗体如何安放,也成了需要思前顾后的重要问题,墓地的建造也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火葬。为了让皇室之人死后体面,由工部所建造的皇陵,其规模和制造程序的复杂程度,也是令人惊叹。在建造皇帝陵寝时,专门会派官员前往监工,而这些前往监工的大臣,身份也绝非一般。从工部、礼部再到兵部,都需要安排相应的官员,前往建造之地,辅佐皇陵的顺利修建。

(皇陵外观)

除了皇帝本人,官员们去世后的墓地大小,则是按品级来划分火葬。比如公侯的的坟高二丈,墙高一丈。到了一品官员,坟高就仅有一丈八尺,墙高则只有九尺。官职每低一阶,其遗体的容身之地大小就会递减。由此看来,凡是在宫中有高阶品级的官员,最终都以土葬而安逝。虽然不比皇陵繁华,可死后的陵园内也有一定的陈设以彰显身份。

明代皇室及官员对于火葬的抵制,大致原因主要是为两点火葬。首先,由于科举制的盛行,大多数官员都是通过层层选拨而功成名就,他们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所以对于厚葬持有支持态度。其次便是社会地位和墓地成本的问题,在明代年间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官员因为其相对优越的社会地位,使之更容易获得墓地,而不至于沦落到火葬的境地。总的来说,归根溯源多数人对火葬的抵制,还是因为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皇陵内陈设)

明代官员实行火葬之例在文献中并不多见,可火葬在民间和低阶官员中则较为流行火葬。明代的火葬习俗主要集中在宦官、一般官员与平民三个群体中。《实录》中曾记载,福建百姓的丧礼中,火葬达到了七八成。离京城较远的偏远地区基本都以火葬为殡葬主流,可其实在当时的都城南京,也不免经常看见火焚尸体的情况。

可这种火葬的方式,在官方眼里是不容出现的火葬。明代政府曾发布禁令,行火葬者坐以重罪。朱元璋甚至认为火葬有悖孝道,是最有伤风俗的陋俗,需要禁止。

(朱元璋像)

即便如此,火葬的流行却早已成为无法改变的历史潮流火葬。由于前朝对于葬礼持有开放的态度,所以许多人家已经接受了火葬这样便捷且简易的处理方法。明代皇室对于火葬的态度,其实也比较暧昧,政府的禁令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思想文化的融合,和民间群体财力薄弱,这才让大多数人对于火葬持有包容的态度,而最终多数的力量还是战胜了少数。

结语

在历久弥新的发展过程中,火葬的地位日益突出火葬。时至今日火葬为什么为大众所认可,除了在于对土地的保护,更多的便是人们对于“礼节从简”的认知。

当代的生活理念,注重将一切化繁为简,而过去时代中的繁琐,也会随着历史的浪潮而烟消云散火葬。

参考文献

《中国丧葬礼俗》

《明太宗实录》

《周礼》

《墨子》

《晋书》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