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轻轻回望1949年以前那一段历史,眼前立马浮现的,便是无数英雄人民誓死抵御外敌的画面场景,涌动着的是一个民族的铮铮铁骨和凝聚在一起的民魂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一个国家是否能保持强大走向长远的兴盛和富强,与这个国家对待英雄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南昌祭祀祭奠英烈。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建国之路坎坷艰辛,从来不缺英雄。
为了永远记住这些中国的脊梁,人民英雄纪念碑在能工巧匠们的手中应运而生,青岛的花岗岩巨石风尘仆仆来到北京,和汉白玉的雕塑一起,打上了历史风霜的烙印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定稿开工一波三折
1949年9月30日,人民政治协商会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最后一次会议上,众议员一齐投票确定了一项重要内容:为那些在为解放人民的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修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由伟人撰写碑文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人民政治协商会第一届全体会议会中,总理提出了将纪念碑修建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提议,认为这样既能体现出对英雄们的追思之情,也能让亿万万儿女们永远铭记那段英勇的历史南昌祭祀祭奠英烈。就这样,在一致赞成的声音中,修筑的计划开始提上了日程。
当天下午的全体会议闭幕式后,举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典礼,总理代表团庄严致辞,全体代表脱帽致哀,伟人亲自朗读撰写的碑文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奠基仪式全部圆满结束后南昌祭祀祭奠英烈,最令人伤脑筋的定稿环节来了,如何达到总理批示的“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目的呢?
各地多达两百多份设计方案汇聚在北京,通过多方探讨,最终从各式各样的形式中敲定出来了两种形式,伟岸的人像群像雕像和高耸的塔型,能够生动直观地体现出人民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崇高事业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基本方案敲定之后,开始征集各界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有无数游客观赏谏言纳策,洋溢着其乐融融自由民主的氛围,更有许多海外华侨,心中始终牵系着祖国的大事小事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其中表现最为活跃,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各种方式,联系组织海外华侨共同研究绘制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草图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1952年5月10日,北京市政府成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经过各方意见征集,到最后专业人员敲板定稿,反复对比研究,著名大师梁思成深度剖析寻找问题,纪念碑终于在1952年8月1日正式开工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总的来说,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工作在这个一波三折的定稿过程中,已经不再只是单单的一个建筑任务,各行各业广泛参与,更让它成为联系了国家与百姓们的精神纽带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百姓们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层次地受到先辈们精神的鼓舞,也参与到了国家一项具体工作的建设过程中,体会了到了当家做主的感觉,让一个新成立的人民国家凝聚起更坚定的民魂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从到北京
为了使人民纪念碑能够展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带来更加宏伟的视觉体验,加上对选材抗酸碱性的高标准,委员会向各地建筑单位、建筑院校发出了征选通知,最终敲定选用青岛浮山的花岗岩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浮山花岗岩,石质密度高且空心率低,抗酸碱能力强,且整体颜色一致内含石英,被确定为优质花岗岩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实地考察后,专家们选定浮山东南侧的大金顶,通过用水漫的方式观察检测是否存在细微裂痕,最终发现大金顶这块浑然天成的大山石没有一丝半点裂痕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像是被上天眷顾一样,这块珍稀的石料给了一众勘测人员莫大的鼓舞和信心,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当时的采石工艺比较落后,采作工作从1953年4月始,到下半年10月成功抵达天安门广场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其中前三个月的时间都花在了碑心石的开采上,长15.3米,宽3.5米,厚约3米,重量高达300多吨,采石工程涉及30余名骨干工匠,将其运送到天安门广场,则有七千多人参与其中,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大工程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石材回京的行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受到运输条件的限制,“大石板”不得不开始第一次减重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用钢钎打上通孔,凿好楔子眼后装上楔子,用大锤逐个加压,得到预先想要得到的大小,再将将其架空抬起,利用钢索和滑轮慢慢放置平底,加工整形后,石板从300多吨减重至280多吨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为了把这块重要的大石板安全运往火车站,途中拆掉了一处民房的墙角,村民们知道石板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毫无怨言,再一次体现出了老百姓朴实团结以大局为重的民魂力量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半山腰间,石块开始第二次减重,从280多吨直接减重到102多吨,中间略厚四周略薄,碑心石的形状初现雏形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然而到达青岛火车站之后,遇到运输上的最后瓶颈,负责运输装载的火车出现了问题南昌祭祀祭奠英烈。火车车皮的额定载质量仅为90吨,就算加上可超载的那百分之十,也只能有99吨的运载量,而那已经是当时全国额定的允许装载质量最大的火车皮了。
于是这个大块头开始了第三次瘦身,中间厚度变薄,两端厚度改为79厘米,重量为94余吨南昌祭祀祭奠英烈。终于,1953年10月13日,“大块头”功成身就瘦身成功,终于来到了金碧辉煌的紫荆城。
这边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石料一到,纪念碑各项工作陆续开始,进行得如火如荼南昌祭祀祭奠英烈。经过深度加工以及对各种细节的雕琢,到工程尾声为止,人民纪念碑总重为60吨,相比减少了两百四十多吨。
可以说,从不断减重这个环节来看,工匠们为这次的工程任务付出了很多精力,如果没有民众的支持和对事件变化的灵活应对,碑石到达北京的路途可能更加坎坷南昌祭祀祭奠英烈。可好在万众一心,民众拥护,便是纪念碑成功建成最大的后盾和保障。
是丰碑也是艺术品
聚集了全国17个单位代表,委员会主任由彭真担任,副主任则由文化部部长郑振铎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担任,委员会下还分设四个专门委员会,分别负责施工、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雕画史料编审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不仅聚集有众多专业建筑师,连广为人知的才女林徽因也身在其列,人民纪念碑的建设可谓是众星云集,令人不得不进而深入欣赏,分析它的艺术内涵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花岗石坚挺,那么岩底的汉白玉雕像,则体现出来的是另一种被历史包裹却明朗温润的美感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从虎门销烟、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最后胜利渡江,每一幅雕像画都让人忍不住浮现起那段热烈又感人的历史,如今一切尘埃落定,后人们再看,则多生出来一份柔情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刚柔并济,软硬相融,让人忍不住联想到中国的军人,也是一副豪迈模样,骨子里却生得一副别样温柔,也像极了温润如玉的中国,绝不轻言后退与放弃,却别有一番书生意气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为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工匠们都会先进行泥塑,等达到了令自己满意的效果,再将其雕刻在石料上南昌祭祀祭奠英烈。在此之前,每一位雕刻师都提前接受了为期两年的训练,最后才被允许参与到雕刻制作当中。
著名雕刻家傅天仇回忆道,雕刻工程曾停工过三天,组织上万人提取意见,即使在今天,将数万人的意见归纳汇总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这完全足以体现出工作组的严谨细致,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精气神和工匠精神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总的来说,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优秀建筑作品,耗资巨大,对民主和自由的兼顾始终贯穿全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绝对体现出了当时建筑艺术的一个较高水准,是一件划时代的作品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不仅是一开始为祭奠英烈的建筑本意,还是到后来对一个时代艺术水平的高度概括,都使它有着不菲的价值南昌祭祀祭奠英烈。
在历史上,是丰碑,亦是上得厅堂的艺术品南昌祭祀祭奠英烈。从300吨到最后的60吨,减掉的是重量,精炼的是生生不息的民魂,热烈而富有力量,划上了时代浓墨重彩的一笔,烫下滚烫的烙印,英雄是人民的英雄,而人民的英雄,从来都是人民自己!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