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记忆中的春节往事
一.乡村过年图
童年的时候,认为过春节就是吃饺子、放鞭炮、拜年、装压岁钱吉林烧纸牌位祭拜。那年月,每年一过腊八,老年人往往长叹口气说:“刚过了年,这眨眼功夫年又到了!”那时候,我们总是跟在大人身后蹦呀跳呀,欢呼着奔走相告:“过年了!快过年了!”
在鲁西南,腊月二十三称做“过小年”,从这一天开始,春节的气氛逐渐浓重,各家各户在欢声笑语中要开始忙年了吉林烧纸牌位祭拜。
在农村,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赶集买年货的人增多了吉林烧纸牌位祭拜。在通往集市的土路上,汇集了四面八方的赶集人,有老的有少的,有大姑娘有小媳妇,更多的是成群结队的小伙子,不时会听到一阵阵的欢闹声。集市的大街上,犹如人流的海洋,叫卖声、欢笑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让人感觉整个集市都被挤得摇摇晃晃。最热闹的要数卖鞭炮的摊位了,几阵鞭炮响过,一个头挽白毛巾中年人站在车上高声喊道:“快来买快来看,加祥满洞的大鞭炮,细纸加花,不响不要钱!”摊位被围得密不透风,买鞭者伸长脖子垫起脚尖,纷纷把钱伸向前去。人群稍见萧条,卖鞭者赶忙又放一阵鞭炮,引来更多的买鞭人。
在村里,最热闹的就数杀猪的地方了吉林烧纸牌位祭拜。一大早,主人家就烧好一大锅热水,屠宰匠的徒弟三下五除二就把几百斤重的大猪捆好,随即抬到准备好的案板上,这时,被捆住嘴的大猪嗷嗷怪叫,连小眼睛也憋红了。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个个睁大双眼紧盯着口衔尖刀的杀猪匠,只见他从嘴里取下尖刀,揽住猪头在大猪身上拍打了几下,口中念念有词:“老猪老猪你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话音未落,那把尖刀闪着寒光刺了下去,大猪紧缩身体接连又发出几声沉闷地叫声。那胆小的吓得捂住眼睛,等没了动静睁开眼睛看时,那把尖刀早已拔出,一股热血从刀口处喷到盆子里。这时杀猪匠使了个眼色,一个徒弟立即解开捆猪腿的绳子,麻利地在猪后腿上割了个口子,然后用捅条顺着口子一阵乱捅,取下捅条,一人对准口子狠劲吹气,一人用棍子在猪身上乱砸,眼看着那猪膨胀起来,连四条腿也伸开了。杀猪匠一声吆喝,大猪放进开水里,一阵忙乱,一条白大的猪被抬上了案板,眨眼功夫,肥猪被分解,猪尿脬被扔出好远,一群孩子叫喊着抢上前去。那猪尿脬装进几个豆粒,吹起来可当气球玩耍,历来是孩子们争抢的东西。这边刚刚忙完,那边又有人来请,杀猪匠留下一徒弟帮忙卖肉,却不收杀猪钱,只提着一挂连肝和四只猪蹄子去了另一家。
乡间有这样的顺口溜:三祭灶,四扫屋,五蒸馍馍六杀猪,七、八----乒啪,九、十-----调馅包饺子!就是说,二十三就要祭灶王爷神,二十四要打扫室内卫生,二十五开始蒸过年的馍馍,二十六要杀猪宰羊,二十七、二十八一到,各家乒啪乱响,忙着剁肉整饺子馅,二十九和三十,就要包过年的饺子了吉林烧纸牌位祭拜。三十那天,基本各家都吃饺子,一是这天是年尾,免不了要庆祝一番,二是要尝尝过年的饺子馅是淡是咸,淡了加盐,咸了加肉加菜,不香了放油,大年初一能吃个顺心可口的饺子。
按老风俗,三十那天下午,小孩要跟着大人去老林上祭拜已故的先人,先是放鞭、点香烧纸,给老人们送点“过年钱”,然后给先人鞠躬磕头,念叨让他们回家和小辈一块过年吉林烧纸牌位祭拜。就是搬到城里多年的工作人员,也忘不了在这一天带着妻子儿女去老林上祭拜一番。这样的风俗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被当作“四旧”批判,可是批判归批判,谁的权利再大也不可能禁止得住!明着不行,夜间各家老林上照样烟火不断,就是批判高调喊得最响的,也没忘记去祭拜自己的先人。在那年月,人人心知肚明,难道用这样的方式寄托哀思就是复辟资本主义?难道搞“四新”的人都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还别说,为祭拜老人而遭批判的还真是没有听说过。
从老林回来的路上,大人总是对孩子讲些先人的英雄往事,讲者眉飞色舞,听者扼腕叹息,一股豪气自然流露到眉眼中来,等小辈人也成了长辈,也会对下辈继续讲解,于是,一些忠厚、善良、勤俭持家、富而好礼以及见义勇为的民风、家风就通过祭奠方式辈辈相传吉林烧纸牌位祭拜。回到家中已到傍晚时分,这时候,家家要忙着贴春联,大部分是祈祷来年更美好之类的内容,也有上慈下孝、诗书传家类的,那做生意的,大多数贴的是:财源茂盛通四海,买卖兴隆达三江,火红的春联象征着祥和美好。讲究的人家在三十晚饭后,要把故人的“牌位”放在正堂,摆上供果,在烛光的映照下和香烟飘渺中,上了年岁的老人开始“守岁”。“守岁”如何解释,说法不同,反正老人要在故人的牌位下坐一个整夜。这时,孩子们成群结伙地跑在大街上放鞭炮,不时传来欢笑声……除夕夜热闹非凡!
从凌晨四、五点钟,就有早起的人家开始放鞭炮下饺子了吉林烧纸牌位祭拜。先是远处传来一阵密集的鞭炮声,不久,左邻右舍鞭炮齐鸣,全村男女老少相继起床过年,这时,春节才算真正来到了!洗刷完毕,父母亲要给孩子发“压岁钱”,多者三毛五毛,少者一毛两毛,给孩子成百上千的发压岁钱是近几年的事情,在那时候,谁家的孩子能收个三块、五块的压岁钱,整个一年里都会在人前卖弄。发完压岁钱,父母亲领着孩子给爷爷奶奶拜年,老人们也把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在这时候发给孙子、孙女们。全家老少围在一块吃完过年饺子,年长的留在家中,年少的就要出门给亲邻好友去拜年了。这拜年可有讲究,先要给不出“五服”的老人拜年,然后才给“远服”和亲朋邻居拜年。在拜年中,相互间送去问候和祝福,关系好的更团结,平时有点鸡毛蒜皮矛盾的,也会在拜年中消除隔阂,达到和睦相处。有那家族大的,小辈拜年往往从清晨一直拜到中午。
过完初一,出嫁闺女要在初二那天让女婿陪同一块回娘家,“四色”礼物自然是少不了的,娘家也拿出好酒好菜招待姑爷,还要请来村中有名望的人作陪吉林烧纸牌位祭拜。作为陪人,不仅自己能喝酒,还要能说会道,既让客人喝足,又让客人不醉,没有金刚钻,谁也不敢揽这瓷器活!姑娘新婚回娘家,那当嫂子的总是把她拉到背人的地方嬉笑着嘀咕,没说几句,姑娘追着嫂子骄嗔地锤打,嫂子边挣扎边哈哈大笑,打闹的内容,过来人都能分析个八九不离十。这时候,女主人会走过来对嫂子假意指责说:“谁能当哑巴把你卖了?还不赶快忙活去?”姑嫂对视一眼,嫂子袖子一挽笑着进了厨房,回头看小姑子,还在墙角抿着嘴偷笑。新姑爷看望岳父岳母,是件最头痛的事情,四两小酒下肚,常闹出不少笑话。村中人把惹着新女婿出丑当成美谈,时间久了,谁家的新女婿不出点笑话,反而成了不正常的事情。民风古朴,自古如此,决非一日。
初五过后吉林烧纸牌位祭拜,给老年人庆六十六、庆七十三,庆八十的要放在初六、初七和初八进行,老人能活到这个份上是儿女的福气,谁家都要热热闹闹地庆贺一番!好象是春节刚过,正月十五就在喜气洋洋中来到了,闹完花灯,村里要请戏班子来村中唱戏,也有的村队自己组成宣传队演唱,照样热闹非凡!
一个正月里,乡村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吉林烧纸牌位祭拜。
点击进入 记忆中的春节往事【二】那年春节没放鞭炮
点击进入 记忆中的春节往事【三】田二婶炮打牲口屋
点击进入 记忆中的春节往事【四】送火神
点击进入 记忆中的春节往事【五】炮火中的春节
点击进入 记忆中的春节往事【六】父亲流泪的春节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