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作者:赵续
今天是奶奶头七祭祖。
《魏书》中记载,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一些王公贵族自薨逝始,每七日设千僧宴,直至七七祭祖。后世的《西藏度亡经》中写道,人死后头七,灵魂返家探视。
我不知道人离世后是否存在经文里描述的另一个世界,疫情时代的离别来得猝不及防,没来得及好好和奶奶告别已成为终生遗憾,如果真的有灵魂,希望奶奶能回来,再看一眼她的晚辈们,听听每个亲人对她无声的追忆和思念祭祖。
在我们孙子辈眼里,奶奶似乎有着固定的形象:慈祥,和蔼,做得一手好饭,平日里喜欢给各个孙子孙女打电话,聊些生活中细碎的琐事祭祖。成年人的世界容得下外界万物,对奶奶的生平了解却更多的是一片空白。静下心来仔细回想她的一生,远比我们所了解的更加鲜活生动,丰富离奇。
民国21年(1932年),红安县县城东街有一家名为“周泰顺”的绸缎铺,老板于五月二十四日喜得贵女,宴请整条街的宾客一同庆贺,并翻遍古籍,以“五月红杏挂枝头”的典故为自己的女儿命名祭祖。杏红,就是奶奶的小名。
奶奶出生于一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祭祖。1931年,日本进攻沈阳并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侵略军进攻上海;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开始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战。血色战火蔓延到了红安县城,当时奶奶年仅五岁,在县城创办的的西式小学学习国语课程。儿时的奶奶聪明伶俐,惹人喜爱,肩上背着手工缝制、绣着自己名字的书包,走在下学路上,县政府门口持枪站岗的士兵会把她拦下请她来一段即兴表演。这边刚给国民党军官跳完新学的舞蹈,对面订下娃娃亲的未来婆家人瞧见,又被邀请去糕点铺大院里游玩。并不算长的回家路,每每弯弯绕绕走上一大段,回到家里时,一手还拿着一个被大人们塞进怀里的芝麻港饼。
这样岁月静好的童年并没有持续太久,几个月后,奶奶前往好友家途中被日军空投炸弹的爆炸波及,一阵剧烈的头晕目眩,回过神后只记得手臂上的鲜血和被炸飞的锅碗瓢盆,入眼四处皆是断壁残垣祭祖。突如其来的空袭使年幼的奶奶在床上昏迷数周,也炸断了她的求学路。此后漫长的一生里,奶奶用以生存的全部学识都来自这仅有的几个月学习时光。
往日听奶奶聊起过去,我曾疑惑道,奶奶,您五岁之后没有再外出上学,那从五岁到新中国成立,中间的这十几年,就一直待在家里,没有其他活动吗?奶奶只是轻描淡写的回答,是啊,战争年代,躲难么,不就是在乡间寻个住处,在家里挑花绣朵,写字作画,时间一晃就过去了祭祖。这些一晃而过的时间里,奶奶见证了侵华日军攻入县城,随街屠杀民众的暴行,妇女小孩藏在草垛中躲避残害;经历了父亲去世,国共内战,午夜时分门外处决战俘,血流成河;也体验了各方势力反复更迭,统治阶级不断转换的社会常态。
或许这就是中国人独有的沉静谦和,我从奶奶偶尔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生命的悲苦和命运的无常,而经历了一切的奶奶只是淡然一笑,把苦难一句带过,悲伤留在不曾宣扬的余韵里独自品尝祭祖。
1952年2月,奶奶与从小订下娃娃亲的爷爷成了婚祭祖。她们那个年代的娃娃亲,由家中长辈决定,自幼定下便终生不可更改,像一条锁链一般牢牢锁住了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共度一生的命运。幸运的是,她的婚配算得上性情相投,门当户对。婚礼当天场面盛大,有乐队演奏,宾客满堂。夜里皓月当空,爷爷拿出自己的古琴奏乐,奶奶身着红色嫁衣在庭院演唱了一曲从唱本上学来的楚剧。后来,出身商贾大户的爷爷在新时代建设的背景下选择前往武汉学医济世,留在家乡的奶奶便承担起维护家业的大任。白日她是生性聪慧头脑灵活的当家掌柜,负责各项开票、记账和商品的分装、包封。夜间心灵手巧的她在闪跃的烛火下做灯笼、剪窗花,有时爷爷从医学院放假回家,两人便一起合作,一人在红色纸张上提笔写诗,一人在灯笼的另一面作画,做到疲累了,奶奶取来笛箫吹奏一首首自学的曲目,学生进行曲、梁祝、孟姜女,还有她最喜欢的四季美人:正月梅花朵朵开,二月杏花等君来,三月桃花红似火,四月芦花就地开,五月栀子心里黄,六月荷花满池塘……爷爷听了便笑说,二月杏花等君来,这描写的不正是你本人吗。他们完成的作品个个精致美观,常被街坊邻居争相购买,家里的店铺也在奶奶的操持下生意兴隆,顾客源源不断。再后来国家开展扫盲运动,城里创办夜校推行全民识字,奶奶参加入学考试被分到五年级,只是在得到心心念念入学学习语文算数的机会之前,先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她终是放弃读书,选择当好一位母亲。一二十年过去,五位子女相继出生、成长,期间伴随着饥荒、自然灾害、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索以及对爷爷奶奶家庭而言极巨艰难的文革时期,狂热激进席卷全国的年代,每一天每一年,他们都面临着生活的重重挑战。长大后听奶奶娓娓道来这些年间的旧事,给我带来的深刻印象彷佛再看了一遍《活着》,她和同时期千千万万的国人一样,隐忍,朴实,勤劳,坚韧,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得无法喘息,唯有加油活着,用自身的乐观坚强展示着岁月不动声色的力量。
从我能记事以来,头发花白的奶奶晚年有一项雷打不动的日程安排:晚间七点半准时观看中央一台的天气预报祭祖。每一天她都仔细聆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的晴雨雪风、气温冷暖。这些城市是儿女子孙们长大后生活的地方,即使现代科技让我们每天只需数秒划拉手机就能清晰了解天气状况,她仍固执的每天坐在电视前,时刻牵挂,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晚辈们生活环境,拉近现实中相隔的遥远距离。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总是充满温馨欢乐,可能是应了人们常说的“隔代亲”,奶奶和我在各个方面的审美品味出奇一致,默契十足得连父母都被比了下去。闲暇时我们经常坐在一起观看她喜欢的人文节目,远方的家、乡愁、梨园探春、海峡两岸……有时也一起看看我喜欢的电影,动漫。我们像两个没有代沟的好朋友,互相在对方喜欢的领域交流带着自己视野特色的意见。奶奶喜欢牛奶糖、鲜虾片等各色口味的小零食,可比起自己独享,她更喜欢时不时把自己外出集市淘回来的点心糖果塞进我的每个背包、口袋,在她面前我彷佛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小朋友,时刻接受着她充满慈爱的投喂,让我生活记忆都变得甘甜。
昨日我做了一个梦,梦中奶奶回到了无忧无虑童年,她在私塾跟随先生读书识字,烧香点蜡祭拜孔圣人,课间和伙伴上街看高门大户家里搭子台唱戏,十里长街,热闹非凡祭祖。忽而又来到回忆里儿时生病昏迷不醒的时刻,父亲怀抱着她温柔轻声念叨着:杏红,杏红,别害怕,咱们回家。
二零二三年一月一日,永失至亲,悲痛泫然祭祖。
奶奶,愿你平安回家了祭祖。
孙女续写于一月六日
作者简介:赵续,祖籍湖北省红安县祭祖。现居武汉市,出版业图书编辑,兼自由撰稿人。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