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死亡从来都是个非常沉重的话题火葬。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不曾断代的文明,中华文明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有着系统的思考,对此也有着成熟的程序和仪式火葬。尤其是在人去世后,不仅要讲究入土为安,对逝者的生前功过进行盖棺定论,更对埋葬的方位等更有详细的说法,并形成了系统的“堪舆学”,也就是风水。
毕竟,每个人从来都不是纯粹的自然人,在生前承担了多重角色后,逝后更要福泽子孙,这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火葬。
然而,近几十年来,“入土为安”却越来越成为很多人的奢望,因为火葬逐渐大行其道火葬。
根据很多砖家的说法,土葬不仅污染环境,更大量挤占土地,在这种死人与活人争地的严峻局面下,我们不得不大力推行火葬,毕竟小小的骨灰盒相比于棺椁墓地实在是太集约了火葬。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真的是,毕竟土葬确实存在问题火葬。才有了火葬的生存空间,否则火葬也不可能大行其道。
事实上最早推行火葬的动因,不是污染环境,而是节约耕地火葬。
虽然自古以来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就实行火葬,可汉族的土葬风俗却流传下来火葬。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由于小农经济的生产力水平限制,中原王朝实际供养的人口长期在一亿以下徘徊,再加上频繁的战乱和瘟疫等灾难的肆虐,即便古代实施土葬,几代人之后坟墓自然因为无人问津而尘归尘、土归土。
可是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大规模的战争宣告结束,生产力水平也日新月异,这时的人口增长迎来了高峰火葬。
虽然当年我国大规模开垦荒地并修建水库,到1986年累计开垦荒地3.77亿亩,可由于一味开垦导致生态恶化,以及因人口爆炸导致的城镇化发展,我国耕地面积反而减少6.11亿亩火葬。
在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的情况下,火葬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火葬。
事实上早在1956年4月27日,151位高层领导人就以个人名义联名倡导火葬火葬。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也规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推行火葬,对不遵守规定的国家职工进行处分。1997年7月21日发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延续了这一做法。
1997年时,全国平均火化率只有36%,随后这一比例逐年提升火葬。而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火化率成为各级政府的硬性指标。
在静夜史儿时,各乡镇火化率就是每日新闻的重要内容,可见推行力度之大火葬。可问题是火化虽然没有起到节约土地的作用,可却得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且火葬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反而成为压在农民身上的沉重负担。
因为“入土为安”的传统仍然根深蒂固,这导致很多死者火化后,该走的埋葬程序一点儿没少,区别在于增加了火化的流程火葬。而这道流程,不仅增加了大量的费用,比如需要消耗15公斤柴油,25度电,还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水银蒸汽等有毒气体。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排放的二恶英和呋喃有0.2%来自于火葬行业。
更严重的是,在《殡葬条例》出台前,很多老人为了避免去世后被火化,竟然选择自杀,这更激化了社会矛盾火葬。
可以说,火葬出发点虽好,可结果却适得其反,更成为很多利益方牟利的工具火葬。相比之下,土葬则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可是话说回来,火葬有缺陷不意味着土葬就能长期流行火葬。毕竟当前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尖锐的人地矛盾。毕竟14亿多的人口还在增加,供养的土地却在不断减少。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土葬的坟墓是会回归大自然不假,可在出生和死亡人口如此巨大的当下,土葬的坟冢根本就没有自然消亡的时间。
而且更要命的是,现代人体摄入的细菌等污染物远高于古人,深埋虽然不会污染空气,可当前地下空间的利用,尤其是地下水的开采早已普及,这也意味着土葬确实可能污染地下空间火葬。
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毕竟“以人为本”从来不是一句空话火葬。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火葬。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火葬。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