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泾县后山张氏宋元世系探秘(下)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3-12-09 144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张有根

微信版第1401期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张氏。谁能料到,一场变故就让富甲一方的村庄突然消失;谁能想到,池鱼之殃威胁一个族群生存安全数百年。为规避“非常之祸”,必不得已,“舍自出而从异支”,藏信息以待复原——这就是宗谱史上十分罕见的“嘉靖改谱奇案”。

五、字里行间藏信息

既然嘉靖改谱导致“后山张氏宋元世系”面目全非,那么,后世族人如何拨云见日、使之返璞归真?这是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需要从老谱史籍中寻找答案张氏。我们潜心研究时发现,老谱的字里行间和一些特殊碑记中,分散埋伏着许多重要信息。原来呀,先祖修改谱系的同时又暗藏玄机:“故意卖痴”制造破绽,“处处志之”留下暗记。

(一)大量破绽引质疑

1.故意突破常识张氏。仍以“曰洪二公迁泾邑后山,生绮一(奇一),绮一生濬,濬生保关,保关生关、佑、闹、定”为例。张洪二迁居时的建中靖国(1101)年至关佑闹定四兄弟成年时的永乐元年(1403),舍弃了“继宗、宗武、重一”和“纯一”四代人,仅剩“洪二、奇一、濬孙、保关和关佑闹定四兄弟”,300年间5代人,平均60年一代,突破平均30年一代人的基本常识。

2.故意倒写历史张氏。“乾隆谱·赵序”将明洪武年间出生的关生、佑生、闹生、定生四兄弟写进了元代“张氏家谱分迁序”。

3.故意名人还魂张氏。“乾隆谱·赵序”将元代赵孟頫(1254—1322)撰序落款时间写作他仙逝二十多年后的“至正三年(1343)”。

4.故意人名重合张氏。曾孙与曾祖同名。“光绪谱·世系”在(137世)“重一”名后加缀“字洪二”,与曾祖(134世)后山始祖“张洪二”同名。

5.故意时空穿越张氏。“同治谱·世系”将南宋初年张继宗穿越时空五百年,化作唐朝人:“唐朝维谏公第六子继宗公自宋元祐年间授宁国府教授官籍迁后山,生文、武”。

6.故意不标子孙名字张氏。张洪二公殁葬南冲下家山蛇形,迁葬太平县新丰乡安居里隐锅边茶柯冲蛇形头(今黄山区新丰乡安居村),与侄孙张午关合墓。道光廿七年(1847)立碑:“癸山丁向。宋故始祖张公讳洪二公府君。宋故高祖考张公讳午关府君,妣赵氏生孺人、舒氏益孺人。男太孙、震孙,孙余源、达源、轮源、宗源奉祀。道光廿七年仲冬月立。”因道光墓碑破损,2020年重立碑:“癸山丁向。宋故始祖张公讳洪二公府君。八世孙关生佑生闹生定生后裔奉祀。道光廿七年仲冬月立。二〇二〇年冬,后山张氏宗祠重立。宋故高祖考张公讳午关府君,妣赵氏生孺人、舒氏益孺人。男太孙、震孙,孙余源、达源、轮源、宗源奉祀。后山·安居·南冲宗亲仝修。”

“同治谱·世系”记载:“洪二公卒葬下家山张氏。后与侄孙午关合葬太邑安居隐过边茶稞冲。祭田四亩,坟山二十二亩,付安居村应孙公长房良生执管,以为飘挂祭扫之资。永不许盗卖。”“金寨谱·怀春辩”称“大元至正时谱”早有记载。我们根据张洪二壮年迁徙时间为1101年和“应孙公长房良生执管”推测“迁坟合葬”大约发生在宋理宗(1225—1264)时期内,因为洪二→继宗→宗武→重一→奇一;与之齐头并进的是洪三→关九(仁九)→牛关(午关)→应孙(太孙)→良生(余源)前后五世,按30年一代估算,则到第五代人能“执管”需要120—150年光景。根据购买坟山祭田的情况判断,迁葬当时是有条件立碑的。不过,六百年后的道光廿七年碑文张洪二公名下没有署子孙名字。

(二)诸多暗记藏信息

1.暗记潜藏名讳之下张氏。“光绪谱·世系”千字文“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字辈潜藏于谱中祖先名讳之下。这是一条重要暗记。我们从“省潭派出祁邑湘溪维谏公六世孙继忠公玉字行派”这句话中去伪存真,就得到“张继宗处于玉字辈”这一重要信息。由此切入,顺着字辈上溯下推,确立那个时段世代顺序。

2.暗记镌刻墓碑之上张氏。铜峰山宋故始祖张士恭与仇氏合墓碑文“癸丁加子午,宋故分迁始祖张讳考士恭公妣仇氏之墓。光绪十六年正月吉日重修。六世孙洪一迁青阳竹塌、洪二迁泾川后山、洪三守南冲祖基、洪四迁西大坑、九世孙应孙迁太邑安居奉祀”。其中“迁青阳竹塌、迁泾川后山、守南冲祖基、迁西大坑、九世孙应孙迁太邑安居”等文字,其字体、字号、刻度明显不同,纯属格外添加。我们注意到,墓碑格外增加的文字“洪二迁泾川后山”,这与后山族人口碑相传的说法完全一致。

3.暗记埋藏文字堆里张氏。“同治谱·世系”可见十分细小而又密密麻麻的文字中藏有“一世继宗…二世宗武…三世重一…四世奇一…五世纯一…六世璿孙…七世保关…八世关生、佑生、闹生、定生……”这一条暗记与“光绪谱”字辈、代际相互印证,成为后山张氏宋元世系复原的关键依据之一。

4.暗记储存族人心里张氏。“后山始祖洪二公,老家厚岸南冲。原来从事水路运送,竹筏木排经常在后山省潭停靠修整,后来就迁居后山燕窝营。”这是后山族人口碑相传的始祖信息。

六、探源已有早行人

经过改朝换代,加上年代久远,池鱼之殃逐渐淡化,族贤发现宗谱“悬念”后就开始了质疑研究张氏。笔者从“金寨谱·卷八”中发现,清代“学凤辩”“怀春辩”均对“后山张氏宋元世系”专题探索,取得了颇有价值的成果。

1.关于后山始祖“洪一公”之讹张氏。“金寨谱·学凤辩”这样分析:“则洪一公是属青阳竹塌迁祖之名,本宗公何以又云洪一公、或者至正载洪二公,吾族讹传洪一公者乎?重一公云者其记述非出自一时,或以数讹或因音谬,抑或时有所讳,而以重一替代。亦未可知。至其迁所,至正已载‘洪二公迁后山’,则洪二公是后山始迁祖矣。”

2.关于“故承宗武之后”张氏。“金寨谱·学凤辩”这样解析:“洪二公,时后山始迁祖矣。嘉靖谱载‘重一公居南冲,卜迁省潭’。本宗公称‘洪一公居张门基’,亦‘卜迁省潭’。闻之张门基,本是南冲祖家故址。迄于今其名未改。皆曰,卜迁省潭者,后山之水名也,迁省潭者即是迁后山者也。嘉靖又载以‘继忠宗武之后’,稽之,南冲世系叠叠有据,未见所谓继忠宗武之名号,而何异载以宗武所自出,或文一公之后有为下流者,恐与之同派而遭非常之祸。故舍所自出而别援异支,以图免耶?不然,本宗公何以有‘故承宗武’之言也?”

3.关于嘉靖改谱的原因张氏。“金寨谱·怀春辩”做了详尽的说明:“会通宗谱序内‘士恭公生珪、琬、琮三子。珪、琬二公,子孙守油山张家湾,田连千顷,册均七甲。后遭兵变业废’等语,则知琮公虽迁居南冲,而子孙忝与张家湾至亲,恐遭非常之祸,故舍自出而从异支,图免祸耳。则本宗‘故承’二字明矣!‘后山始祖非出自宗武’又明矣。考二谱所载,后山始祖一讳洪二公,讳重一,两一为二。重者,叠也。则‘重一系洪二公之表字,洪二系重一公之乱号也’明矣!至正谱‘洪二下子绮一’,嘉靖谱‘重一公子奇一’,奇与绮字异形同而遗落其旁也,不可知矣。”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明白了后山张氏宋元世系“错乱”的原因:太平县新丰乡油山张家湾一支族人“遭兵变,业废”而导致“无传”,后山族人“与张家湾至亲,恐遭非常之祸”,于是嘉靖十四年趁“婺源甲道七十六延支系统修宗谱”之机,改编后山宋元时段部分谱系,“舍自出而从异支”“不喜与下流同派,故承宗武之后”张氏。“重一字洪二”乃嘉靖修谱时杜撰,“洪二系重一公之乱号也”。这么做“实欲使后之为子孙者参互考核而曲以推见,夫其苦心也”。

七、归真返璞有今朝

读通了晦涩难懂而又暗藏玄机的老谱,串联起分散隐藏的信息,笔者心头豁然开朗,似乎有“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的感觉:所有的破绽都在提示后人质疑,所有的暗记都在帮助后人释疑张氏。破绽折射先祖大智若愚的聪慧,暗记传递先祖用心良苦的期待。而今幸逢盛世,国家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五百年来祖祖辈辈的夙愿成为现实!我们把先贤留下的暗记化作一串解锁密码。

根据乾隆五十九年张学凤“后山张氏始祖谱系辩”结论、光绪十六年铜峰山张士恭碑记文字、道光廿七年立、二〇二〇年重立新丰乡安居村隐过边茶柯冲蛇形头“张洪二与侄孙张午关合墓碑记”以及后山族人口碑相传信息,确立后山始祖张洪二不容置疑的地位张氏

根据同治六年《学玠公分谱脉》“泾川南冲派”信息列出“士恭→琮→正九→万五→文一→洪二”南冲六代人世系张氏

根据光绪十三年《张元朗公支谱》提供的字辈与世系信息,比对同治六年《学玠公分谱脉》世系信息,谨慎梳理三百年中“洪二→继宗→宗武→重一→奇一→纯一→濬孙→行关→关生、佑生、闹生、定生”后山九代人世系张氏

如果说当时“舍自出而从异支”是别无选择的选择,那么先人“藏信息以待复原”就是终有期待的期待张氏。考证材料中,代际、名讳两条线索珠联璧合,“后山张氏宋元世系”返璞归真,合乎逻辑、令人信服。上可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下能消除子孙后代心头疑虑,善莫大焉。

泾川后山张氏宋元世系:

129世[ ]张士恭,泾川南冲始祖张氏。子三:珪、琮、琬。

130世[ ]张 琮,泾川南冲二世张氏。子三:正八、正九、正十。

131世[金]张正九,南冲张氏。子一:万五。

132世[生]张万五,南冲张氏。子三:文一、文二、文三。

133世[丽]张文一,南冲张氏。子三:洪一、洪二、洪三。

134世[水]张洪二,后山燕窝营始祖张氏。子一:继宗。

135世[玉]张继宗,后山燕窝营张氏。子二:宗文、宗武。

136世[出]张宗武,后山燕窝营张氏。子一:重一。

137世[昆]张重一,后山燕窝营张氏。子一:奇一。

138世[冈]张奇一,后山马嘴荡张氏。子三:纯一、纯二、纯三。

139世[剑]张纯一,后山马嘴荡张氏。子一:濬孙。

140世[号]张濬孙,后山马嘴荡张氏。子一:行关。

141世[巨]张行关,后山马嘴荡张氏。子四:关生、佑生、闹生、定生。

142世[阙]张关生、张佑生、张闹生、张定生,后山(青弋江南岸)四、七、八甲张氏

八、以史为鉴顺天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张氏。谁能料到,一场变故就让富甲一方的村庄突然“业废人散”;谁能想到,池鱼之殃威胁一个族群生存安全数百年。万不得已,“舍自出而从异支”,满怀期盼,藏信息以待复原——这就是泾川后山张氏宗谱史上发生“嘉靖改谱奇案”的根由。先祖居安思危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的避险举措令人折服。

“琮公虽迁居南冲,而子孙忝与张家湾至亲,恐遭非常之祸,故舍自出而从异支,图免祸耳张氏。”针对“怀春辩”这段话,至今仍有族人心存疑问:后山张氏并无过错,究竟哪儿来的“非常之祸”?

我们先回看元末张家湾事变张氏。至正中期,红巾军如狼似虎逼近当地,富裕强盛的油山张家湾组织民团抵御,遭到红巾军报复性屠村;极少数人侥幸逃出流落他乡;也不乏投机分子摇身一变成为红巾军打家劫舍的帮凶。试想,若无族人入匪为盗,油山张家湾岂能配得上“下流门派”标签!

我们再来了解改谱之际的社会背景张氏。你以为油山张家湾遭遇灭顶之灾就完事了吗?否!好比原子弹爆炸后的核污染,遗患无穷。国力强盛、科技发达的明朝在“弘治振兴”之后开始走下坡路,正德时武宗皇帝朱厚照宠信“八虎”,贪图享乐,荒废朝政。嘉靖年代,朝中出现一个更大的弊病,“党争之祸”使国家一步一步走向了衰弱。“贫富差距加剧,阶级矛盾激化”导致社会动荡,大量百姓流离失所。

山雨欲来风满楼张氏。后山族人首领张东庄敏锐地意识到,灾难正在酝酿之中。若发生社会暴乱,则曾经“组织民团抵抗”的家族会成为农民起义军“杀富济贫”的首选目标;另一方面,“曾出盗匪”的家族必然成为官府管控打压的重点对象。这两条,油山张家湾都符合。张家湾“无传”了,后山族人就成了替罪羊!后山的祖先张琮与油山张家湾的祖先张珪、张琬为亲兄弟,“五百年前是一家”。就这层“至亲”关系导致后山族人“恐遭非常之祸”。面对严重威胁族人生存安全的隐患,首领张东庄能不殚精竭虑?如何消除两地族人“至亲”关系?唯有改谱!两害相权取其轻,“舍自出而从异支”的确是保护族人、庇佑后代别无选择的选择!

以史为鉴,顺应天理,铭记宗祠大礼堂醒目的“忠孝节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贫富贵贱,做人都应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这样才不会连累他人,也不会遗祸子孙张氏

(作者系泾县小学教师张氏,文史爱好者)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