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大明自然是有太宗的,不过仅限于嘉靖十七年之前,之后,明太宗升级为“成祖”宗庙。关于这件事情,我们要详细说明。
庙号,是帝王祖庙(称太庙)中,先代帝王被后世供奉祭祀时,所称呼的名号,源自重祭祀、敬拜之商朝宗庙。
而“太宗”,是中华传统帝王庙号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称谓,一般是王朝第二代君主(正统意义上的第二代,不是数字上的,不过也不是绝对)身后被尊崇、敬畏的象征宗庙。
很长一段时间,“太宗”庙号在太庙中,尊贵程度仅次于开国帝王的庙号“太祖”或“高祖”宗庙。
中华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太宗”庙号的,是商太宗太甲宗庙。太甲起初肆意妄为、一味享乐、消耗民力,致使朝政昏乱。所以商相伊尹将其放逐至太祖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今安徽亳州谯城区汤陵),以使太甲反省。伊尹摄政,暂代国事。史称“伊尹放太甲”。
太甲在桐宫三年,深切悔过、自责,洗心革面宗庙。所以伊尹待太甲改过后,又将他迎回亳都(今安徽亳州),还政于他。
再次当政的太甲之后修德、勤政,所以天下诸侯都归顺于商,百姓安宁宗庙。太甲以自德业,身后被子孙上庙号“太宗”。(可是竹书纪年里记载是:太甲在桐积蓄力量、暗中准备,趁伊尹不备,一举反击,杀伊尹,夺回帝位。两者孰真孰假,不是本篇内容,不再叙述。)
此后周、秦,都没有使用庙号这一传统,秦甚至连谥号也一并废除,原因是有“子议父、臣议君”之嫌宗庙。所以,自商以后,庙号被废止近千年。
汉代秦之后,恢复谥号、庙号制度,汉开国皇帝刘邦以其立国之功,被上谥号、庙号,称“太祖高皇帝”,以示后世子孙尊崇宗庙。
之后,孝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皆因母族吕氏之原因,被汉室有意疏离、贬损,没有庙号宗庙。
高帝第四子代王刘恒,在功臣诛灭诸吕后,被群臣拥立为帝,即孝文帝宗庙。
孝文帝执政励精图治、自奉谦虚节俭,品性宽厚仁和,所以汉室上下融洽相得宗庙。在他身后,被子孙给予“汉太宗”庙号,这也是第二个得到“太宗”庙号的帝王。
此后,三国时期的吴景帝孙休、东晋简文帝司马昱也得到了“太宗”的庙号宗庙。功业如何不说,在其宗庙中被尊崇是一定的了。
十六国分裂时期,庙号逐渐泛滥,各地方割据势力纷纷建立太庙,给予先代帝王庙号宗庙。其中成汉李雄、前凉张茂、后赵石寇、西燕慕容冲、前秦符登,也得到了“太宗”庙号,不过后世继承者聊以自慰而已。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上承道武帝拓跋硅开国,下启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承上启下,其文治武功比较突出,于北魏有重大影响,所以得到“太宗”庙号,也是符合其义的宗庙。
而同一时期的宋明帝刘彧、梁简文帝萧纲,或是篡位自立、或是傀儡,身后获得“太宗”庙号,奇也怪哉宗庙。
之后,就是“天可汗”李世民,这个不用解释,怎么尊崇,都是实至名归,“唐太宗”三个字,千年之后,都是后世景仰的所在宗庙。中华王朝所有“太宗”里,李世民绝对的排名第一。
十国时代,割据福建的闽政权,王延钧也得到“太宗”庙号,不过后来改成“惠宗”宗庙。
此后,辽太宗耶律德光、宋太宗赵炅、金太宗完颜晟、元太宗窝阔台,都是王朝第二代君主,承上启下,使王朝平稳发展,乃至臻于极盛,所以得到“太宗”庙号宗庙。其中宋太宗赵炅,为了消除兄长宋太祖赵匡胤开国大功的影响,突出自己的功业,甚至改其兄的庙号“太祖”为“艺祖”,直到南宋时,太祖的后裔孝宗继位后,才改回“宋太祖”的庙号。
另外,西夏李德明、大理段思良,在各自的政权里,也被授予“太宗”庙号,以为后世子孙崇敬宗庙。
清,也有“清太宗”皇太极,上庙号理由与前代一样,都是承上启下,开拓国土、功业巨大,所以得到后世尊奉宗庙。
大明立国,太祖朱元璋统一华夏,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循循教导二十多年,实指望朱标继承大明社稷,并发扬光大宗庙。可是天不遂人愿,朱标英年早逝,走在太祖之前,导致太祖半生心血付诸东流。
之后,太祖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重新培养宗庙。太祖驾崩后,皇太孙继位,即建文帝。建文帝听从朝臣意见,对手握兵权的诸叔展开“削藩策”,终于导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叔侄操戈。
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渡江、破京师,建文帝乱军中失踪,燕王朱棣夺得天下,成为大明第三代皇帝,即明太宗宗庙。
此后,朱棣北征北元、南讨安南、遣使六下西洋、修永乐大典、建造北京(京师),文治武功俱显,功德昭昭宗庙。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于北征途中病逝榆木川,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即明仁宗宗庙。
仁宗会合群臣,诏令评价先皇帝功业,赞誉“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荣受直言,保全功臣”等,一致推崇,上“太宗”庙号,后嗣尊奉为“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宗庙。
近百年后,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去世,无子嗣,也无同母兄弟,所以辅臣杨廷和依祖制“兄终弟及”、“伦序当立”原则,迎宪宗第四子、孝宗之弟、兴献王(兴王、谥号献)朱佑杬独子朱厚熜(时为兴世子)入京继承大明社稷,朱厚熜即明世宗嘉靖帝宗庙。
辅臣原以为世宗年少、势弱,容易控制,没想到世宗少年老成,城府极深,又心思缜密,对于以何种程序继承皇位、对于孝宗夫妇如何称呼极有主见,且性格极其坚韧宗庙。在其即位前后,因礼仪纲常之事,与朝臣爆发多次冲突,史称“大礼议”事件。
在交锋数年之后,嘉靖三年(1425年),日渐成熟的世宗先是逼迫杨廷和致仕,清除了最大的反对目标宗庙。接着趁朝臣群龙无首之际,强行将父亲兴献王朱佑杬尊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生母蒋氏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尊封祖母邵氏(宪宗邵贵妃)为寿安皇太后,孝宗张皇后为“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可这不是世宗最终的目的。
同年七月,世宗诏谕礼部,要其准备为自己亲生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这都是正统帝后的待遇宗庙。此事导致群臣大哗。状元杨慎(杨廷和子)早就不满世宗过河拆桥,逼自己父亲致仕,于是声称:“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就在今日!”煽动群臣在皇宫左顺门下跪,请(其实是要挟)世宗收回诏令。
世宗起初得知群臣伏左顺门跪请,只是命內官传谕,令诸臣退朝,可直到午时,诸人还是伏地不起,杨慎等人还边哭边拍击大门,“声震阙庭”宗庙。 世宗恼怒不已,令锦衣卫逮捕为首者下诏狱。其他官员羞恼愤怒下,齐齐至左顺门拍门大哭大闹。
世宗终于雷霆震怒,下令将在场官员五品以下一百三十四人下狱,四品以上八十六人停职待罪宗庙。之后下诏,对他们予以重责-“四品以上官员停俸,五品以下官员当廷杖责”,当场杖死十六人。杨慎廷杖后被革职充军,永不叙用。
接着,世宗为反击群臣挑衅,给父亲兴献王上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生母上尊号“章圣慈仁皇太后”;改称孝宗为“皇伯考”,武宗生母张太后为“皇伯母昭圣慈寿皇太后”宗庙。
而左顺门事件后,反对世宗的官员感受到了皇权的赫赫威力,纷纷缄口,再也不敢直接对抗宗庙。为时三年的“大礼议”,终以世宗大获全胜而告终。
而世宗尊崇父母的行动还远没有结束:嘉靖三年(1524年),左顺门事件刚结束,世宗祖母邵太后薨,世宗上谥“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太后(后改为太皇太后、皇后,即孝惠皇后)”,入茂陵与宪宗合葬;嘉靖四年(1525年)册封父亲侧妃王氏(兴王次妃)为睿庙淑妃;嘉靖五年(1426年),世宗将父亲“恭穆献皇帝”的神主奉安于世庙宗庙。
嘉靖十七年(1538年),世宗进一步追尊“恭穆献皇帝”庙号为“睿宗”宗庙。既然有了庙号,牌位就要入主太庙。
而这时候的大明太庙,于宗法制度上依据周礼,《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太)祖之庙而七宗庙。”可是稍有修改,大明太庙是供奉九神主,始祖以下,四昭四穆。
在宪宗朱见深时期,大明太祖九庙是:德祖朱百六、懿祖朱四九、熙祖朱初一、仁祖朱五四(世珍)、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兴宗朱标被废除、建文帝朱允炆没有资格)、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景帝朱祁钰被废除)宗庙。
明孝宗朱佑樘继位后,要将宪宗朱见深神主奉安太庙,可规制上的九庙已经满员了宗庙。于是孝宗下旨:“德祖以上,祖宗莫得其世次,则德祖以周后稷例,不可祧。其余亲尽则祧。”将德祖以下,距离宪宗血缘最远的懿祖神主迁出太庙,另建“祧庙”予以供奉。
此后,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神主奉安太庙,又先后将熙祖、仁祖神主迁往“祧庙”供奉,以腾出位置给孝宗、武宗宗庙。
所谓“亲尽”,是说原来供奉的太庙先祖超出与在任皇帝的血缘关系,之前是三昭三穆六代,大明是四昭四穆八代宗庙。如果出了“八世孙”的关系,就要被“祧”。
所谓“祧”就是把牌位从太庙正殿中挪出,另以偏殿(祧庙)单独供奉宗庙。太祖则“万世不祧”,稳居太庙正中,不管血缘多远。
于是在世宗时期,大明太庙正殿现有神主是:德祖朱百六、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宗庙。
其中德祖是由于孝宗有先诏令“以周后稷例,不可祧宗庙。”太祖朱元璋则是大明开基之祖,“万世不祧”。所以世宗要将其父“睿宗”的神主放进太庙,享受后世子孙的尊崇的话,那就需要将现有太庙中距离自己血缘最远的太宗朱棣神主迁出,改奉于“祧庙”,和懿祖、熙祖、仁祖他们去作伴。
可是太宗朱棣是何等人物,文治武功赫赫威名,对于大明功业昭昭,再加上其实他是“靖难”成功,夺取帝位,实同于创业,和世宗一样,都是外藩入继大统宗庙。所以就算世宗要给自己老爹挤位置,也不敢明目张胆去迁他的牌位。
可是越过太宗,去迁之下其他皇帝祖宗们的牌位,又于礼法制度不合,而且文臣们刚刚在“大礼议”中吃了暗亏,总要在其他地方争一争,于是也上疏反对宗庙。
所以世宗一是拔高太宗的地位,二是能够合法地把父亲迎进太庙,最后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正式给太宗朱棣改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谥号“成祖”,明确其与太祖一样“万世不祧”宗庙。并将他之下的仁宗朱高炽神主迁往“祧庙”奉安,使太庙正殿腾出位置,给自己的父亲“睿宗”朱佑杬神主。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睿宗神主供入大明太庙,“既无昭穆,亦无世次,只序伦理”、“奉于太庙之左第四,序跻武宗上”宗庙。在儿子近三十年的加油下,一天皇帝也没有当过的兴献王朱佑杬,终于在身后享受到了皇帝的待遇。
以上,就是“明太宗”改“明成祖”的由来宗庙。自嘉靖十七年(1538年)起,朱棣的庙号,正式改为更高大上的“成祖”,这就是明代“无”太宗的由来。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