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寒衣节 | 一个被世人遗忘,却又温暖的节日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0-06-10 1828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今天是十月初一寒衣节

又称十月朝、祭祖节

《诗经 · 豳风 · 七月》曾提到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

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

因此十月初一也俗称授衣节



这一天意味着严冬的到来

人们不仅要祭奠祖先

为他们“送寒衣”

也要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

送御寒衣物

用温暖为所爱的人

抵挡这世界的寒凉风霜



寒衣节起源


相传寒衣节起源于周代

被称作“蜡祭日”,

是天子祭祀众神祖先,慰劳农人的日子

古时候的今天

帝王们会穿上冬衣

昭告世人冬天的降临

女人们会给家人穿上温暖的衣服

人们用秋收之物拜祭诸神与祖先

报告这一年的丰收与希望

祈愿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日子依然温暖如昔




唐朝时

因府兵制和战争频发

许多男子不得不征战边疆

为了赶在严冬之前将厚衣服及时送给征夫

每年秋天伊始

妇女们就忙着赶制衣服

所以长安城的月夜

总是回响着万户捣衣声

衣服做好之后

九、十月便是给千里之外的征夫寄寒衣的时节



寒衣节这天

人们还会拜祭祖先

焚烧冥衣,谓之“送寒衣”

或是烧化夹裹着棉花的五色纸

意为祖先们可拿去做棉衣、棉被

据说焚烧时要认真仔细

须烧得干干净净

先人们才能穿到保暖的衣物

慎重,是因为关心

无论天有多冷

只要被爱着,心就不会降温





「寒衣节传说

10月28日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

寒衣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最出名的便是,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

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也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朱元璋“授衣”传说

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

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

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寒衣节诗词

一声声敲击,一针针线脚

寄托着妇女们绵绵的思念之情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传说

也形成于此时

这是寒衣节的由来之一

《秋夜曲》

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寄夫》

唐·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寒衣节》(十月初一)

佚名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闺怨》

汉·张纮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寒衣节寄语

中国人从来都不是

一个擅长表达爱意的民族

但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对爱人的关切

却从不会怠慢

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人两隔



游子在外

听到母亲最多的话,不是你要早点回来

而是好好吃饭,保重身体

习俗中,每逢佳节

我们先敬奉祖先

不仅是祈求他们的护佑

更是希望他们也能感受人间的欢喜

爱,从来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今天是寒衣节

天气变冷了

请记得给心爱的人添衣保温

为逝去的先人送衣保暖

对中国人来说

表达思念最深切的话

不是“我想你”,而是

冬已至,天已凉

请君莫忘添衣裳,愿君安好且心暖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