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祭奠英烈著名抗日将领:蒋光鼐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0-06-11 2820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蒋光鼐(1888年12月17日—1967年6月8日),字憬然,广东东莞人,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淞沪抗战总指挥,民革的卓越创始人和领导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领导人。

蒋光鼐1913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参加过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兼淞沪警备司令。淞沪抗战时,蒋光鼐担任总指挥,率领十九路军将士奋勇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日军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了四次总攻,却均遭败绩,蒋光鼐指挥军队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了多次战役,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死伤近万人。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新中国成立后,蒋光鼐历任广东省政府委员,纺织工业部部长,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及民革第二、三、四届中央常委。1967年6月8日病逝于北京。蒋光鼐的骨灰先是存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1997年与蔡廷锴一同迁葬于广州19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将军墓。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屡有战果,被誉为“铁军”。后所部改编为十九路军,蒋光鼐为全军总指挥。1932年,日军制造了一·二八事变,企图占领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为第十九路军,蒋光鼐担任最高指挥官。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号召的影响和推动下,蒋光鼐决心抗击日寇,保卫上海。他抱病离开医院,奔赴前线,亲自指挥,并通电全国,“尺地寸草,不能放弃”,表示了誓死守卫国土、抵御强敌的决心。

在接到日军的最后通牒时,蒋光鼐毅然下令:“用大炮回答他。”他拒绝南京政府要求停止抵抗的命令,指挥十九路军,顽强奋战,苦撑月余,粉碎了日军“四小时占领上海”的狂言。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为以后的全面抗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期望和平的愿望,一意孤行发动内战。1947年,蒋光鼐秘密从事民主革命活动,与李济深、何香凝等一起,共同筹划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建工作,并和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1948年元旦,民革成立,宣告与国民党当局在政治上公开决裂。

新中国成立后,蒋光鼐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纺织工业部部长,主管全国纺织工业的生产。他为了熟悉纺织行业发展情况,十分注重学习,虚心听取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深入生产现场调查研究,着力解决纺织原料跟不上发展需要的突出矛盾。在工作生活中,他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同共产党领导干部真诚合作、协商办事,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1967年6月8日病逝于北京。

蒋光鼐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但到他这一代,已经一贫如洗。母亲临终时对他说:“将来的世界是军人的世界。你还年轻,既然文字不足以救国,你就弃文从武,奋发做人吧!”刚满15岁的他投笔从戎,进入了军校,开始了戎马的一生。

       17岁的他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南京陆军四中后,蒋光鼐异常兴奋,他连续几天参加了同盟会的秘密会议,紧张地筹备着要与新军一营联合发动起义。10月15日,一艘外轮载着第一批南京陆中赴武昌参战的十几名学生,沿长江逆水而上。他们由陈铭枢率领,成员有蒋光鼐、李章达等。抵武昌后,战时总司令黄兴将他们编为学生队,直属总司令部,多次参加战斗。不久,蒋光鼐入保定军官学校深造。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革命党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蒋光鼐在保定军校闻讯后,放弃了军官学校的学业,驰骋千里,到南昌投奔李烈钧麾下。7月12日,李烈钧通电讨袁。这时,蒋光鼐被任命为方声涛右翼军司令部少校参谋,当天就在八里坡与袁世凯的军队遭遇,发生激战。苦战10余日后,湖口失守,蒋光鼐随司令部且战且退,后化装潜入福建,再抵上海。蒋光鼐遭北洋政府通缉,流亡海外,1915年回国,1916年参加讨袁护国战争。后一度去六榕寺拜师学佛。

       1917年底,孙中山建立了第一支自己的军队。他指派陈炯明当司令,以二十营警卫军为基础组成援闽粤军,邓铿任参谋长。蒋光鼐和李章达走出佛门投到邓铿幕下,蒋光鼐担任了参谋,并参与讨伐陈炯明、出师北伐。在宁汉分离时,蒋光鼐投奔了南京政府。后来又参加了蒋桂大战、蒋、冯、阎大战,因屡出奇兵、屡建奇功。

      1932年1月,日军在上海蓄谋制造事端,向上海市政当局发出通牒,并从国内调兵,派遣军舰30余艘和陆战队数千人登陆,蓄谋占领上海。南京国民党政府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

      担负沪宁地区卫戍任务的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进行了紧张的准备。

      28日夜里,突然传来的枪声打破了城市的宁静,日军兵分五路突然向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阵地发动袭击。第十九路军3个师共3万余人,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抗战。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就此爆发。

      “光鼐等分属军人,唯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决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1月29日,抗日英雄蒋光鼐,在《第十九路军为日军犯境通电》中,向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的挑衅发出了战书。

      双方的战斗异常激烈,并展开数度残酷的肉搏战,最后迫使敌主力溃退。由于十九路军的战绩,日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朗交权下台,蒋光鼐获得青天白日奖章。但后来因为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签署《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蒋光鼐回家闲居。

指挥抗战的将领,从左到右戴戟,蒋光鼐,蔡廷锴

★★ 反蒋抗日——给儿子取名“建国”

       蒋光鼐回到家乡后,开了鱼塘,种起果树,对新任命的职务并不过问。

       1932年冬,福建省政府改组,蒋光鼐被调任福建省政府主席。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大批军队对中央红军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命令第十九路军向闽赣边界推进。

        蒋光鼐主张共同抗日、反对内战,虽被派往江西围剿红军,但数次派代表到苏区与红军联系。毛泽东、朱德等在瑞金会见了他派的代表,经过双方共同努力,10月26日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过了没多久,各地反蒋抗日的爱国人士李济深、陈友仁、徐谦等纷纷到达福州。蒋光鼐率领全军于11月20日发动了震撼中外的“福建事变”,通电全国与蒋介石公开决裂,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但十九路军在蒋介石中央军重兵压境和飞机滥炸下节节败退,由于兵力悬殊,寡不敌众,最后落败。

       1934年1月13日,位于福州的革命人民政府停止办公,宣称迁都漳平,实际上存在时间不足两个月。蒋介石先将十九路军团级以上职务全部改由黄埔系亲信军官充任,随即撤销十九路军番号,改编为第七路军,后来又开往河南、皖南整训。至此,第十九路军被彻底消灭。

       先期转移到达龙岩的蒋光鼐得知十九路军主力接受改编,大局已不可挽回,于是与粤军联系,希望陈济棠允许滞留福建的有关人员过境。陈济棠仅允许他与李济深入境,他与李济深乘飞机到达汕头,1月26日抵达香港。

       “陈济棠和我父亲私交不错,我父亲要过界他就同意了。”蒋光鼐之子蒋建国后来回忆说,“父亲其实知道福建事变这个事必然失败,父亲知道内部思想不统一是不能把事情搞好的,早就把家属疏散到香港。我是1935年正月在香港出生的,我的名字‘建国’就是纪念那失败了的在福建成立联共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这个名字也可以认为是建设祖国,我不说别人不知道其中缘由。”

★★ “文革”祸及子女——“为什么他们说你是右派呢?”

       抗战胜利后,蒋光鼐一家从香港回到广州团聚。全国解放后,蒋光鼐任第一届政协常委,蒋家到北京定居。

      1949年10月, 蒋光鼐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28名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之一。这时他已经是61岁高龄的人了。

       蒋光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强烈喜悦中决定,尽快把子女们从香港接来,不能让他们再接受殖民主义的教育了。

       文革中,蒋光鼐和几个子女都受到了冲击。蒋建国在汇文中学读完高中后,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在快毕业时,遇上了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被扣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

       “这件事对父亲的打击是很大的,他知道他不能说什么,所以,他什么都没有说, 只是在行动上采取了措施。”蒋建国说:“父亲决定把我弟弟送到部队。”

       在一次会议间,蒋光鼐对当时的国防部长彭德怀说,我有个儿子18岁了, 我想让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大学校去锻炼一下, 你看如何?”

       彭德怀当即表示可以, 并记下了“蒋庆渝”这个名字。“3天后海军司令部来人带蒋庆渝去检查身体, 很快就到了大连海军工程学院上课。在北京时,他参加过高考, 农业大学是他的第一志愿被录取了,校方根据他的高考成绩和在中学的表现,安排他当班长, 开学了, 班长却迟迟没有报到, 这时,蒋庆渝已经在大连了。”

       蒋建国说,没想到的是,1958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受到了错误的批判, 蒋庆渝又成了他安排在“海工”的“黑苗子”、“定时炸弹”。蒋光鼐妻子黄晚霞和家人一起默默地承受着屈辱,她坚信,和自己一起活了几十年的丈夫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天各方的子女们,一定不会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

       “父亲在文革时候也受到冲击。我们家被抄家了。我们家抄完了之后章士钊家被抄了。章士钊就给主席写信,毛泽东就在章士钊的信上批了,周总理借此就起草了一个13个人的保护名单,其中就有我父亲和蔡廷锴伯伯。”

       让蒋建国忘不了的还有与重病的父亲的一次对话。当时,蒋建国在病床边,父亲用没打点滴的手握着儿子的手,说:“阿国, 我看你不坏, 为什么他们说你是右派呢?”

       1967年,蒋光鼐将军辞世。蒋建国面对父亲的疑惑,至今很遗憾的是,直到去世也没有告诉他答案。

1988年12月17日,在纪念蒋光鼐诞辰10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中央对蒋光鼐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蒋光鼐先生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一位卓越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亲密朋友,他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他的爱国精神和历史功绩,坚定不移的政治节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蒋光鼐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武昌保卫战、倒袁护法、北伐战争;“一·二八”事变时,他任19路军总指挥,毅然打响了正面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淞沪之战;1933年为反蒋抗日,他与陈铭枢、蔡廷锴成立福建人民政府;抗战期间,他历任第四战区参谋长、第七战区副司令等职。周恩来曾致函给他,尊敬地称道:“先生以抗日前导而为华南和平民主之支柱,力挽狂澜,举国瞩望。”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