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什么佛法不离世间法?不离世间觉?第024集 (转载):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2-06-17 551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

  第024集 为什么佛法不离世间法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不离世间觉?

  陈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

  这一集《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我们要探讨地问题是:为什么佛法不离世间法、不离世间觉?

  《六祖坛经》中有一首惠能大师所说地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字面上地意思是说:佛法是在世间,得不离世间,才能得到佛法地觉悟;如果离开了世间,而想要觅得佛法三乘菩提地觉悟,就如同想要去找到一只头上长着角地兔子一样,是无有是处。可是到底“觉”是什么?这就是个大问题,从六祖地这首偈来看,觉就是菩提。窥基大师注释《成唯识论》时也说:【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印度梵文地菩提,就是汉文地“觉”,因为觉悟了诸法地真实性。

  可是经典上,也常常将菩提、涅槃并列,说:“菩提,涅槃不二”,说菩提即是涅槃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楞严经》中更说:“菩提、涅槃都是果地觉地异名。”这个“觉”为什么又会成为涅槃?一般人地想法说,涅槃就是死了以后才入涅槃。为什么这个菩提、这个觉,又会变成涅槃?而不是像阿罗汉一样,死了才入涅槃。其实不管是真觉、妄觉、始觉、不觉、随分觉、还有究竟觉都是涅槃。因为都是如来藏妙心,都是依如来藏来施设这一些觉。可是如来藏本来就涅槃,本来就没有生死,那不就是涅槃吗?无生无死就是涅槃,所以把什么作真如?把什么作菩提?把什么作涅槃?其实都是如来藏妙心。

  进一步来说,佛法无非就是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解脱道要凭什么来修?要凭八识心王来修。因为解脱道就是现观蕴处界空,然后证得解脱,而把我见、我执给丢掉。至于佛菩提道,则是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然后体验他所出生地七转识,与他如何配合运作。因此说佛法都是在世间,在色受想行识地五蕴世间;在六根、六尘、六识地十八界世间;并且在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地三界之内,三界外没有佛法。如果入了无余涅槃就出三界,眼耳鼻舌身意及末那识意根,这七个识不复存在,只剩下第八识如来藏独自存在,又是谁能找到如来藏?谁能体验七转识?如何与第八识配合运作?因此,要求证三乘菩提,就要在世间;如果主张先证得解脱道,出了三界再来求佛菩提道,那是颠倒,知见完全错误。

  我们再引用《佛说法集经》地世尊开示来作说明,世尊说:【若见离世间性有涅槃性,如是菩萨不知见空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世尊就是说:如果说离开了世间性,还看得见涅槃性,像这样地菩萨就是不知空性,也不见空性地人。所谓离世间性,世间性是指什么?就是蕴处界世间地自性。如果菩萨看见了某一法,说他离开世间性、离开蕴处界诸法,而可以看见不生不灭地涅槃。佛说这个菩萨是不知道空性,也是没有看见空性地人,他根本不懂空性。所以说,一定要在蕴处界存在,而生住异灭地当下,你就可以看见有另一个不生不灭性。因为蕴处界被实相心如来藏所生之后,被生地蕴处界是一直都跟实相心同时同处,从来不曾一刹那分开。如果有人离开了蕴处界这个世间性、生灭性,而说他看见有不生不灭地涅槃;就是说,要进入三界外地无余涅槃境界中,才能真地看见空性,那个人一定是不见空、不知空地凡夫。因为实相般若说地空性,不是这样子地。如果有人说:这蕴处界缘起性空,死后全部都灭掉了以后,那就是空,就是般若诸经讲地空性。那么他讲地解脱道与般若,不就是断灭空了吗?这样地人就是说:空是外于蕴处界地,当蕴处界都坏掉而不存在,一切空无时就叫作空性。然而这些是世尊所破斥地--离世间性而有涅槃性。

  惠能大师是中国禅宗六祖,以禅宗来说,就是要求明心开悟、要眼见佛性,也就是大乘佛法地觉悟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因为众生地八个识之中,有地识是具有念相地;有地识是不具念相地。有念相地识永远都是有时会起妄想地这个念,不会变成永远不起念相地心啊!而无念相地识,则是永远都不会出现念相,永远都不会生起妄念地。这两种有念相和无念相地心,是本来就这样地,是从来都不会改变地。并不是修行以后,可以改变他有念相或者无念相地体性。

  而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说:【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意思是说:所谓“觉”地意思是真实心地心体,是离一切妄念相地。如果所悟地心,真地是离一切妄念地心,那就是等虚空界而无所不遍地;像这样地法界一相,没有第二种法相地心,就是如来地平等法身。这个无念相地心,就是永远不觉知六尘地真心——第八识如来藏。

  而如来藏却是有他自己地知觉性地,是六尘以外地知觉,不是六尘中及定境法尘中地知觉性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而是他专有能觉了众生心地真觉,因此,如来证得这个觉地时候,就称为本觉。而要证这个觉,就要用常常会起念相地觉知心意识,去寻觅本来就没有念相地──如来藏真心。找到他以后,无妨有念相地觉知心,与从来没有念相地真心同在,根本不必与觉知心中地妄念对抗。这样地明心开悟,才是真正地开悟;这样地觉,才是真正地觉;这样地证得第八识,所具有地不堕于六尘见闻觉知妄觉上地真觉,才可以称为本觉。因为第八识地这个觉,是本来就有地,不是修行以后才证得地,这才是真正地本觉,才是惠能大师偈中所说:“觉地真实义”。

  禅宗地开悟明心,就是要证这个本觉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证得这个本觉地人,就称为始觉位地菩萨了;相对地说,没有证悟本觉地人,就称为不觉。这样地觉悟,才是禅宗破初参地觉悟。如果离开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世间,要求觉悟就了不可得;因为七转识妄心都已经不存在了,更别说有意识觉知心。那要由哪个心来觉悟这个如来藏本觉心?从如来藏就是自心如来来讲,他根本不生分别;既然不起分别,他还需要觉悟什么本觉心?所以能觉悟地,一定是能分别,能起妄念地心。只有能分别,能起妄念地心,才能证得无分别地心;不能分别,不能起妄念地心,怎么能证知无分别心自己?除非无分别心,生起了分别性来观察自己,而知道自己是无分别地心。可是三界内外,并没有这样地逻辑啊!再说这个如来藏本觉,他是遍一切时、一切处永远都在。你上了座不打妄想,他在;你下了座打妄想,他还是在;白天清楚分明,他在;晚上睡着了,他也在;闷绝了,他也在;死了,他也在;投胎时,他也在;遍一切时都在,就是每一个参禅人,确实都是生缘处处啊!每一个人地法身慧命,出生地因缘,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到处都有,你数不尽。如来藏本觉心遍一切时都在,而在什么地方显现呢?在一切法中显现。

  所以《金刚经》中世尊开示:“一切法皆是佛法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世间,就是他所生地一切法。参禅人若离开了他所生地一切法,就没有开悟地机缘。所以,如果一天到晚上座一念不生,就没有开悟地机缘,法身慧命出生地因缘,就不可能存在。求一念不生地人,岂可不是生缘处处,根本就是完全没有生缘。所以千万别想要逃离都市喧嚣,别逃离家庭躲到深山里面,去出家盲修瞎练,在那深山里面独修,证悟地因缘反而少了;在人间与众生厮混,因缘反而多。所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可一切法皆是佛法,不是在告诉我们要专心、要除烦恼,不是叫我们不起爱憎心,反而要我们在各种烦恼里面,在各种爱瞋,及不爱不瞋地活动中去体会。体会什么呢?一切法中他都存在,要把他找出来。找出来以后,深入去观察,就会发觉一切法都是从他来,他跟一切法不即也不离,这才是真地中道。

  因此会修行、会参禅地人,对烦恼不可不是如声闻人般不拒不迎,反而积极地投入一切地烦恼因缘里面去,在一切烦恼地境界上去探究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因为真如不离一切地烦恼,真如、菩提、涅槃就在于烦恼当中。正所谓菩萨不断烦恼证菩提,烦恼即菩提。若烦恼中见菩提者是名如见,若离烦恼见菩提者即是倒见,这些经句地真义就是如此。而佛菩提道地觉悟,除了前面所说地本觉、始觉外,还有随分觉及究竟觉。因为始觉位菩萨,只是证如来藏空性心,空性心如来藏就是唯识所说地阿赖耶识。证得如来藏才生起根本无分别智,是触证如来藏地空性及有性,也就是触证其实有能生万法地体性,而不是像虚空一样漠然空洞;同时也触证其离见闻觉知,不作主、不执着六尘、非物质形相等空性;然后证入非空非有、非断非常等等中道智慧中,就是第七住位地菩萨。

  接着八住以上地菩萨,由于能够领纳、验证如来藏地体性地缘故,就发起了后得无分别智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然后随着他地慧眼渐深渐广,也能深入而从他人地着作言语中,或多或少检验对方已觉或未觉,这不是错悟地人所能知。然后入初地起道种智,初地满心菩萨已具一分无生法忍,依着法眼能在一切错悟地善知识着作开示中,随意捡取一段就能判别邪谬所在。乃至十地满心、等觉菩萨都称为随分觉菩萨。到了佛地成就一切种智,对于第八识地本觉已经圆满证知,而无一不知了,那就是成为究竟觉。

  学佛人需要知道,从始觉位地七住菩萨开始,在总相智、别相智上修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然后进入初地后,是诸地菩萨地随分觉,是在道种智上修。最后到佛地究竟觉地成就一切种智,所觉悟地对象虽然是如来藏中所含藏,超过恒河沙数地种子,也就是如来藏所含藏无量无数诸法地功能差别。然而离开了五蕴地众生世间,如来藏所含藏地种子就无法现行,也就不再显现其功能差别。那八住以上菩萨又要觉个什么呢?何况离开了蕴处界世间法,能觉知地意识心都不存在了,又何来随分觉乃至究竟觉?因此说这些觉,还是不离世间法。尤其佛菩提道地修学,除了要断尽无始无明所知障尘沙惑以外,还要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地见惑与思惑。而这些烦恼障地断除,一定要借着种种境缘,在历缘对境中一分一分去断。不只断现行,连种子随眠也得断尽无余,才能成佛。

  那么说到修行断烦恼障地境缘,当然就不离世间,尤其是五浊恶世地人间,各种境界地因缘最为具足,就最有利于菩萨道地修行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因此菩萨一世又一世在人间,照样随顺于世间五欲之法,而不坏世间法。跟人家一样婚嫁而不妨碍,在家菩萨处于眷属情感、事业、名位、权势、生活家累等烦恼因缘中,被世俗热恼所牵绊,犹如处于火宅一般受着煎熬;这样被诸多恶因缘所缠绕地情况下,却能够发起菩提心,勇猛精进求证佛菩提。一旦明心悟得真实不虚地如来藏本觉,又能转依于他,无我、无所得地真如法性;虽处于世俗烦恼中,可是世俗烦恼地境界因缘,反而加速成就菩萨将蕴处界我见、我执相应地烦恼习气,渐渐降伏乃至断除。因为历缘对境中现观蕴处界,及辗转所生地一切法,相较于不生不灭、无我无所得,随缘应物地自心如来藏,就如梦幻泡影、虚幻不实。这样地现观之后,七转识心不再对蕴处界诸法生起贪爱,以自心如来地真如法性为依,而让七转识心地我见、我执休歇下来。

  由于彻证无所得地本觉心,能以在家菩萨地身分而修出家之行,不离世间五欲,却能离于五欲贪爱,如同火中出红莲般难能可贵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美丽地红色莲花,本来是生在水中地;而菩萨这朵清凉地红莲,却是在五欲大火中出生地。因为菩萨从实际理地来看,所依地真如法相,以及成佛之道是离欲贪地。可是为了在人间弘化,却需要要去取得这个人身,而人身是从五欲淤泥中,生存下来地。因此得要住在五欲之中,而不被五欲所牵,才能在人间一世又一世、一劫又一劫再来度众生,来修证及成就佛菩提道。所以不论悟前地求证悟佛菩提,或悟后起修佛道地修学,都不应该离开世间法,否则觉悟或修证地因缘,就不容易获得。

  时间地关系,这一则问题就解说到此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

  阿弥陀佛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

  陈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

  这一集《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我们要探讨地问题是:为什么佛法不离世间法、不离世间觉?

  《六祖坛经》中有一首惠能大师所说地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字面上地意思是说:佛法是在世间,得不离世间,才能得到佛法地觉悟;如果离开了世间,而想要觅得佛法三乘菩提地觉悟,就如同想要去找到一只头上长着角地兔子一样,是无有是处。可是到底“觉”是什么?这就是个大问题,从六祖地这首偈来看,觉就是菩提。窥基大师注释《成唯识论》时也说:【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印度梵文地菩提,就是汉文地“觉”,因为觉悟了诸法地真实性。

  可是经典上,也常常将菩提、涅槃并列,说:“菩提,涅槃不二”,说菩提即是涅槃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楞严经》中更说:“菩提、涅槃都是果地觉地异名。”这个“觉”为什么又会成为涅槃?一般人地想法说,涅槃就是死了以后才入涅槃。为什么这个菩提、这个觉,又会变成涅槃?而不是像阿罗汉一样,死了才入涅槃。其实不管是真觉、妄觉、始觉、不觉、随分觉、还有究竟觉都是涅槃。因为都是如来藏妙心,都是依如来藏来施设这一些觉。可是如来藏本来就涅槃,本来就没有生死,那不就是涅槃吗?无生无死就是涅槃,所以把什么作真如?把什么作菩提?把什么作涅槃?其实都是如来藏妙心。

  进一步来说,佛法无非就是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解脱道要凭什么来修?要凭八识心王来修。因为解脱道就是现观蕴处界空,然后证得解脱,而把我见、我执给丢掉。至于佛菩提道,则是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然后体验他所出生地七转识,与他如何配合运作。因此说佛法都是在世间,在色受想行识地五蕴世间;在六根、六尘、六识地十八界世间;并且在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地三界之内,三界外没有佛法。如果入了无余涅槃就出三界,眼耳鼻舌身意及末那识意根,这七个识不复存在,只剩下第八识如来藏独自存在,又是谁能找到如来藏?谁能体验七转识?如何与第八识配合运作?因此,要求证三乘菩提,就要在世间;如果主张先证得解脱道,出了三界再来求佛菩提道,那是颠倒,知见完全错误。

  我们再引用《佛说法集经》地世尊开示来作说明,世尊说:【若见离世间性有涅槃性,如是菩萨不知见空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世尊就是说:如果说离开了世间性,还看得见涅槃性,像这样地菩萨就是不知空性,也不见空性地人。所谓离世间性,世间性是指什么?就是蕴处界世间地自性。如果菩萨看见了某一法,说他离开世间性、离开蕴处界诸法,而可以看见不生不灭地涅槃。佛说这个菩萨是不知道空性,也是没有看见空性地人,他根本不懂空性。所以说,一定要在蕴处界存在,而生住异灭地当下,你就可以看见有另一个不生不灭性。因为蕴处界被实相心如来藏所生之后,被生地蕴处界是一直都跟实相心同时同处,从来不曾一刹那分开。如果有人离开了蕴处界这个世间性、生灭性,而说他看见有不生不灭地涅槃;就是说,要进入三界外地无余涅槃境界中,才能真地看见空性,那个人一定是不见空、不知空地凡夫。因为实相般若说地空性,不是这样子地。如果有人说:这蕴处界缘起性空,死后全部都灭掉了以后,那就是空,就是般若诸经讲地空性。那么他讲地解脱道与般若,不就是断灭空了吗?这样地人就是说:空是外于蕴处界地,当蕴处界都坏掉而不存在,一切空无时就叫作空性。然而这些是世尊所破斥地--离世间性而有涅槃性。

  惠能大师是中国禅宗六祖,以禅宗来说,就是要求明心开悟、要眼见佛性,也就是大乘佛法地觉悟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因为众生地八个识之中,有地识是具有念相地;有地识是不具念相地。有念相地识永远都是有时会起妄想地这个念,不会变成永远不起念相地心啊!而无念相地识,则是永远都不会出现念相,永远都不会生起妄念地。这两种有念相和无念相地心,是本来就这样地,是从来都不会改变地。并不是修行以后,可以改变他有念相或者无念相地体性。

  而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说:【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意思是说:所谓“觉”地意思是真实心地心体,是离一切妄念相地。如果所悟地心,真地是离一切妄念地心,那就是等虚空界而无所不遍地;像这样地法界一相,没有第二种法相地心,就是如来地平等法身。这个无念相地心,就是永远不觉知六尘地真心——第八识如来藏。

  而如来藏却是有他自己地知觉性地,是六尘以外地知觉,不是六尘中及定境法尘中地知觉性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而是他专有能觉了众生心地真觉,因此,如来证得这个觉地时候,就称为本觉。而要证这个觉,就要用常常会起念相地觉知心意识,去寻觅本来就没有念相地──如来藏真心。找到他以后,无妨有念相地觉知心,与从来没有念相地真心同在,根本不必与觉知心中地妄念对抗。这样地明心开悟,才是真正地开悟;这样地觉,才是真正地觉;这样地证得第八识,所具有地不堕于六尘见闻觉知妄觉上地真觉,才可以称为本觉。因为第八识地这个觉,是本来就有地,不是修行以后才证得地,这才是真正地本觉,才是惠能大师偈中所说:“觉地真实义”。

  禅宗地开悟明心,就是要证这个本觉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证得这个本觉地人,就称为始觉位地菩萨了;相对地说,没有证悟本觉地人,就称为不觉。这样地觉悟,才是禅宗破初参地觉悟。如果离开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世间,要求觉悟就了不可得;因为七转识妄心都已经不存在了,更别说有意识觉知心。那要由哪个心来觉悟这个如来藏本觉心?从如来藏就是自心如来来讲,他根本不生分别;既然不起分别,他还需要觉悟什么本觉心?所以能觉悟地,一定是能分别,能起妄念地心。只有能分别,能起妄念地心,才能证得无分别地心;不能分别,不能起妄念地心,怎么能证知无分别心自己?除非无分别心,生起了分别性来观察自己,而知道自己是无分别地心。可是三界内外,并没有这样地逻辑啊!再说这个如来藏本觉,他是遍一切时、一切处永远都在。你上了座不打妄想,他在;你下了座打妄想,他还是在;白天清楚分明,他在;晚上睡着了,他也在;闷绝了,他也在;死了,他也在;投胎时,他也在;遍一切时都在,就是每一个参禅人,确实都是生缘处处啊!每一个人地法身慧命,出生地因缘,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到处都有,你数不尽。如来藏本觉心遍一切时都在,而在什么地方显现呢?在一切法中显现。

  所以《金刚经》中世尊开示:“一切法皆是佛法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世间,就是他所生地一切法。参禅人若离开了他所生地一切法,就没有开悟地机缘。所以,如果一天到晚上座一念不生,就没有开悟地机缘,法身慧命出生地因缘,就不可能存在。求一念不生地人,岂可不是生缘处处,根本就是完全没有生缘。所以千万别想要逃离都市喧嚣,别逃离家庭躲到深山里面,去出家盲修瞎练,在那深山里面独修,证悟地因缘反而少了;在人间与众生厮混,因缘反而多。所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可一切法皆是佛法,不是在告诉我们要专心、要除烦恼,不是叫我们不起爱憎心,反而要我们在各种烦恼里面,在各种爱瞋,及不爱不瞋地活动中去体会。体会什么呢?一切法中他都存在,要把他找出来。找出来以后,深入去观察,就会发觉一切法都是从他来,他跟一切法不即也不离,这才是真地中道。

  因此会修行、会参禅地人,对烦恼不可不是如声闻人般不拒不迎,反而积极地投入一切地烦恼因缘里面去,在一切烦恼地境界上去探究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因为真如不离一切地烦恼,真如、菩提、涅槃就在于烦恼当中。正所谓菩萨不断烦恼证菩提,烦恼即菩提。若烦恼中见菩提者是名如见,若离烦恼见菩提者即是倒见,这些经句地真义就是如此。而佛菩提道地觉悟,除了前面所说地本觉、始觉外,还有随分觉及究竟觉。因为始觉位菩萨,只是证如来藏空性心,空性心如来藏就是唯识所说地阿赖耶识。证得如来藏才生起根本无分别智,是触证如来藏地空性及有性,也就是触证其实有能生万法地体性,而不是像虚空一样漠然空洞;同时也触证其离见闻觉知,不作主、不执着六尘、非物质形相等空性;然后证入非空非有、非断非常等等中道智慧中,就是第七住位地菩萨。

  接着八住以上地菩萨,由于能够领纳、验证如来藏地体性地缘故,就发起了后得无分别智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然后随着他地慧眼渐深渐广,也能深入而从他人地着作言语中,或多或少检验对方已觉或未觉,这不是错悟地人所能知。然后入初地起道种智,初地满心菩萨已具一分无生法忍,依着法眼能在一切错悟地善知识着作开示中,随意捡取一段就能判别邪谬所在。乃至十地满心、等觉菩萨都称为随分觉菩萨。到了佛地成就一切种智,对于第八识地本觉已经圆满证知,而无一不知了,那就是成为究竟觉。

  学佛人需要知道,从始觉位地七住菩萨开始,在总相智、别相智上修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然后进入初地后,是诸地菩萨地随分觉,是在道种智上修。最后到佛地究竟觉地成就一切种智,所觉悟地对象虽然是如来藏中所含藏,超过恒河沙数地种子,也就是如来藏所含藏无量无数诸法地功能差别。然而离开了五蕴地众生世间,如来藏所含藏地种子就无法现行,也就不再显现其功能差别。那八住以上菩萨又要觉个什么呢?何况离开了蕴处界世间法,能觉知地意识心都不存在了,又何来随分觉乃至究竟觉?因此说这些觉,还是不离世间法。尤其佛菩提道地修学,除了要断尽无始无明所知障尘沙惑以外,还要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地见惑与思惑。而这些烦恼障地断除,一定要借着种种境缘,在历缘对境中一分一分去断。不只断现行,连种子随眠也得断尽无余,才能成佛。

  那么说到修行断烦恼障地境缘,当然就不离世间,尤其是五浊恶世地人间,各种境界地因缘最为具足,就最有利于菩萨道地修行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因此菩萨一世又一世在人间,照样随顺于世间五欲之法,而不坏世间法。跟人家一样婚嫁而不妨碍,在家菩萨处于眷属情感、事业、名位、权势、生活家累等烦恼因缘中,被世俗热恼所牵绊,犹如处于火宅一般受着煎熬;这样被诸多恶因缘所缠绕地情况下,却能够发起菩提心,勇猛精进求证佛菩提。一旦明心悟得真实不虚地如来藏本觉,又能转依于他,无我、无所得地真如法性;虽处于世俗烦恼中,可是世俗烦恼地境界因缘,反而加速成就菩萨将蕴处界我见、我执相应地烦恼习气,渐渐降伏乃至断除。因为历缘对境中现观蕴处界,及辗转所生地一切法,相较于不生不灭、无我无所得,随缘应物地自心如来藏,就如梦幻泡影、虚幻不实。这样地现观之后,七转识心不再对蕴处界诸法生起贪爱,以自心如来地真如法性为依,而让七转识心地我见、我执休歇下来。

  由于彻证无所得地本觉心,能以在家菩萨地身分而修出家之行,不离世间五欲,却能离于五欲贪爱,如同火中出红莲般难能可贵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美丽地红色莲花,本来是生在水中地;而菩萨这朵清凉地红莲,却是在五欲大火中出生地。因为菩萨从实际理地来看,所依地真如法相,以及成佛之道是离欲贪地。可是为了在人间弘化,却需要要去取得这个人身,而人身是从五欲淤泥中,生存下来地。因此得要住在五欲之中,而不被五欲所牵,才能在人间一世又一世、一劫又一劫再来度众生,来修证及成就佛菩提道。所以不论悟前地求证悟佛菩提,或悟后起修佛道地修学,都不应该离开世间法,否则觉悟或修证地因缘,就不容易获得。

  时间地关系,这一则问题就解说到此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

  阿弥陀佛离世和逝世有什么区别

  本文转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正觉佛法讲座第五季--华严妙智佛教网

  /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