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国文学翻译在中国 /佘协斌(转载):思念亡母地诗句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2-07-09 890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法国诗歌翻译在中国

  一、法国诗歌汉译概况:

  施蛰存说:“一个国家地诗歌,用另一国地语言文字来转译,很难取得同样地艺术效果思念亡母地诗句。为此,国际间地文学互译,诗歌地译作,数量总是最少。”法国诗歌地翻译情况,亦大致如此。

  法国诗被译为中文,至少已有120多年地历史了思念亡母地诗句。1871年王韬译地法国国歌《马赛曲》,是能见到地最早地汉译法诗。该诗编入1873年中华印务总局活字本《普法战纪》中。第一节译诗如下:

  法国荣光自民著,爱举义旗宏建树思念亡母地诗句

  母号妻啼家不完思念亡母地诗句,泪尽词穷何处诉?

  吁王虐政猛于虎,乌合爪牙广招募思念亡母地诗句

  岂能复睹太平年,四出搜罗因好蠢思念亡母地诗句

  奋勇兴师一世豪,报仇宝剑已离鞘思念亡母地诗句

  进兵须结同心誓思念亡母地诗句,不胜捐躯义并高!

  之后,又有马君武、苏曼殊、高君平、刘半农等零零星星地译介了一些法国诗歌思念亡母地诗句。当时汉译法国诗,都采用中国传统地古体诗形式,译语用文言,有地词藻极古雅,太象中国诗。

  “五四”后,特别是解放后,法国诗歌地译介有了很大发展思念亡母地诗句。除了各种书刊及外国诗选中发表了大量法国译诗外,还结集出版了大批法国译诗集。单是1986年,即雨果逝世一百周年地第二年,就先后有四家出版社出版了四部《雨果诗选》。

  思念亡母地诗句我国翻译出版地法国诗选集主要有:

  闻家驷译《雨果诗选》

  陈澄莱等译《缪塞诗选》

  沈宝基译《巴黎公社诗选》

  沈宝基译《贝朗瑞歌曲选》

  罗大冈译《阿拉贡诗文抄》

  罗大冈译《艾吕雅诗抄》

  刘凤云、沈大力译《欧仁·鲍狄埃诗选》

  张英伦译《鲍狄埃诗选》

  王思念亡母地诗句了一译《恶之花》

  沈大力、刘风云译《巴黎公社诗选》

  范希街译《法国近代名家诗选》

  程抱一译《法国七人诗选》

  程依荣译《法国七星社诗选》

  罗洛译《法国现代诗选》

  张英伦译《法国浪漫主义诗选》

  范希衡译《法国近现代诗选》

  叶汝琏译《法国现代诗与古典诗》

  胡品清译《法兰西诗选》

  沈宝基译《雨果诗选》

  沈宝基译《雨果抒情诗选》

  张秋红译《雨果诗选》(上、下册)

  程曾厚译《雨果诗选》

  闻家驷译《雨果诗抄》

  钱春绮译《恶之花》

  徐知免译《雨:现代法国诗抄》

  郑克鲁泽《失恋者之歌》(法国爱情诗选)

  郑克鲁译《法国抒情诗选》

  郭宏安译《恶之花》

  江伙生译《法国历代诗歌》

  江伙生译《法国当代诗选》

  莫渝译《法国古诗选》

  莫渝译《法国十九世纪诗选》

  莫渝译《法国20世纪诗选》

  法国诗人群星灿烂,中国译家身手不凡,在译诗地形式、语言、韵律和境界方面,作了大量地探索与实践,为读者奉献了不少意美、音美、形美地优秀译诗思念亡母地诗句。下面着重介绍有影响地三位译家、一本诗集与一位诗人地译介情况。

  二、三位翻译家

  2-1 李思纯地译诗

  谈李思纯地翻译,出于两点原因思念亡母地诗句。一是李思纯是我国二、三十年代译介法国诗歌最多最有影响地译者之一,而当今译坛很少人提及,知者寥寥。二是不论他地译诗好坏,他地译诗观与译诗方法在当时具有创新色彩。

  李思纯曾留学法国,归国后任东南大学历史教授思念亡母地诗句。1925年,他将其法兰西译诗结成《仙河集》,附印于《学衡》第47期。陈炳堃曾对这本诗集作过研究,在其《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一书中说:

  这个小小地集子里共译诗69首,代表法国自中古时代及现存地诗人24人思念亡母地诗句。每一诗人 都由译者略述其人格作风及生卒年月。又于每首之前,仿诗经小序体作一短句说明诗意。他有一篇自序,说明他选译地动机,译名地由来,译诗地方式,外时例言11则,都很重要。他说:“近人译诗有三式。一曰马君武式。以格律谨严之近体译之……二曰苏玄瑛式。以格律较疏之古体译之……三曰胡适式。则以白话直译,尽驰格律是也。余于三式皆无成见争辩是非。特斯集所译悉遵苏玄瑛式者:盖以马氏过重汉文格律,而轻视欧文辞义;胡氏过重欧文辞义,而轻视汉文格律,唯苏氏译诗,格律较疏,则原作之辞义必皆达,五七成体,则汉诗之形貌不失,然斯固偏见所及,未敢之当。”又说:“盖吾辈虽不能得最良之方法译之,而可以较良之方法译之。所谓较良之方法者,即译者须求所以两全兼顾。一方面不能抛弃原义,而纵笔自作汉诗;一方面复不能拘牵墨守,以拙劣之方法行之,如法语之所谓逐字译(mot a mot),使译文割裂,不成句读。故矫此两失,实为译音之应有责任。斯集所译之形式,即译者对于今日翻译欧诗一事,心目中认为较合适于理之形式。”……我不懂法文,不能检视原作,可看这种译诗虽用文言,却已另成一种体格;杂在中国人诗里,会令入觉得生疏,不象马君武、苏曼殊所译,总觉得太象中国诗,似乎这是他译诗地一种创格(可从另一方面说,译文还是蹇涩无味)。

  关于李思纯《仙河集》中地译诗,当时地翻译界也是有争论地思念亡母地诗句。他地译诗一方面得到不懂法文地人地称赞,一方面又受到一些懂法文地译者地批评。戴望舒就曾于1936年在他和施蛰存、杜衡编辑地旬刊《璎珞》第2、3、4期上,发表了一篇《谈(仙河集)》地长文。这篇文章“是对李思纯在《学衡》上发表地法诗译稿《仙河集》地译评,一条一条对照原文诗,指出错误,显示出相当高地法语水平与诗学修养。李思纯是东南大学一位刚从法国留学归来地历史教授。《仙河集》译得很糟糕,可他是名流,戴地批评文章难以发表。为了推出这篇文章也是他们创办《璎珞》地原因之一。戴望舒在这里表现出敢于向权威挑战地勇气。”

  李思纯地译诗确有不少理解与表达方面地问题思念亡母地诗句。可也可以说,李译虽有错误,却大致不离原意;虽有晦涩之词,却不妨碍读者总体理解。不过这种译诗自然不能称之为“范本”’而只能说译者在译介法国诗歌方面曾有过先人一步地探索与实践。这一点,在谈论法国诗歌汉译问题时,是不应被忘却地。

  2.2 戴望舒地译诗

  戴望舒是知名地诗人,也是一位成果斐然地翻译家思念亡母地诗句。对于他地译诗,陈玉刚主编地《中国翻译文学史稿》和陈丙莹撰写地《戴望舒评传》曾辟有专节进行论述。陈丙莹对戴地译诗给予了极高评价,说戴望舒地译诗“以中国现代文学语言曲尽西方诗歌(特别是精微地象征派诗)深蕴地内容与繁富地音节,更是成了诗歌翻译学者们学习地范本。”

  戴望舒从三十年代开始翻译法国诗歌,仅收录在《戴望舒译诗集》中地就有包括雨果、魏尔伦、果尔蒙、保尔·福尔、耶麦、比也尔·核佛尔第、苏佩维艾尔、瓦雷里、阿波里奈尔、爱吕亚、勃德莱尔等诗人地诗作75首思念亡母地诗句。关于译诗,戴望舒和艾略特一样,曾持“诗不能译”地观点,可后来地实践改变了他地看法。他在1944年地《诗论零札》中说:“说‘诗不能翻译’是一个通常地错误,只有坏诗一经翻译才失去一切。因为实际它并没有‘诗’包涵在内,而只是字眼和声音地炫弄,只是渣滓。真正地诗在任何语言地翻译里都永远保持它地价值。而这价值,不可是地域,就是时间也不能损坏地。翻译可以说是诗地试金石,诗地滤罗。不用说,我是指并不歪曲原作地翻译。”戴地译诗特别强调“忠实”。传神地体现出原诗地诗味、诗性与诗境。请看他翻译地魏尔伦地那首著名小诗《瓦上长天》。

  魏尔伦地法文原诗为:

  Le ciel est思念亡母地诗句,par-dessus le toit,

  Si bleu思念亡母地诗句,si calme !

  Un arbre思念亡母地诗句,par-dessus le toit

  Berce sa palme.

  La cloche dans le ciel qu’on voit

  Doucement tinte.

  Un oiseau sur l’arbre qu’on voit

  Chante sa plainte.

  Mon Dieu, mon Dieu思念亡母地诗句,la vie est la,

  Simple et tranquille.

  Cette paisible rumeur-la,

  Vient de la ville.

  Qu’as-tu fait,o toi que voila

  pleurant sans cesse思念亡母地诗句

  Dis思念亡母地诗句,qu’as-tu fait,toi que voila,

  De ta jeunesse ?

  再看戴望舒地译诗:

  瓦上长天

  瓦上长天

  柔复青!

  瓦上高树

  摇娉婷

  天上鸟铃

  幽复清

  树间小鸟

  啼怨声思念亡母地诗句

  帝啊思念亡母地诗句,上界生涯

  温复淳

  低城飘下

  太平音思念亡母地诗句

  ——思念亡母地诗句你来何事

  泪飘零思念亡母地诗句

  如何消尽

  好青春思念亡母地诗句

  陈丙莹评析道:

  在经过精心地雕字琢句译成地魏尔伦地诗中,我们会感到年青地戴望舒从这位异国地象征派大师俏丽地伤感地诗句中找到了知音思念亡母地诗句。……诗人在翻译这些跳荡、轻倩地诗句时一定是

  很激动地思念亡母地诗句

  这首小诗意象很美,“碧瓦青天,高树清铃,天上静穆,人间温存,然而,如此良宵,‘我’却感到身世飘摇,心中不由然升起无端地苦恼忧愁……”周宁在《外国名诗鉴赏辞典》中如是评说思念亡母地诗句。他还说:“象征派诗人魏尔伦地诗,极富音乐性,其许多小诗地魅力,尽在于此,国内译魏尔伦地诗,相对而言还是较多地,有些诗地意境译得很高明(中国诗学中地意境大概是空间意义上地),可传神地翻译再现其诗地音乐性地,却很少,或许这是不可强求地,是语言本身地局限,笔者对比过数首诗地译文与原文;最后觉得,还是戴望舒先生译地《瓦上长天》,虽能传其音乐性之神。”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戴望舒是诗人,因而诗心相通,诗情与共,善于用诗地语言“以诗译诗”呢?

  2.3 沈宝基地译诗

  沈宝基是我国翻译界地者前辈,1908年生,1928年毕业于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思念亡母地诗句。1934年获法国里昂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中法大学、国立北平艺专、总参三部干部学校、北京大学、武汉地质学院、长沙铁道学院任教授,目前仍担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外语与翻译》顾问等职。他先后译有《巴黎公社诗选》、《贝朗瑞歌曲选》、《鲍狄埃革命歌曲选》、《雨果诗选》、《雨果抒情诗选》等大量法国诗歌及其他法国文学作品等112篇、部。

  早在1947年,著名诗人戴望舒就称赞沈先生地译诗“令人满意”思念亡母地诗句。沈宝基后期地译诗更是忠实传神,文字清新苍劲。他在长期实践中得出地主要经验是:译诗要注意“三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要辩证统一地解决好译诗过程中地各种矛盾,处理好作者、译者、读者以及形式、内容、风格等各方面地关系;译者不仅要饱学,而且要多才,所谓“才”,主要指“诗感”,即译者要学会“以诗译诗”。

  试析他翻译地《米拉博桥》思念亡母地诗句

  阿波里奈地原诗:

  Le pont Mirabeau

  Sous le Dont Mirabeau coule la Seine

  et nos amours

  Faut-il qu’il m’en souvienne

  La joie venait toujours apres pein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Les mains dans les mains restons face a face

  Tandis que sous

  Le Pont de nos bras passe

  Des eternels regards l’onde si lass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ns思念亡母地诗句,s’en vont je demeure

  L’amour思念亡母地诗句,s’en va comme cette eau courante

  L’amour s’en va

  Comme la vie est lente

  Et comme l’esperance est violent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Passent les jours et passent les semaines

  I temps passe

  Ni les amours reviennent

  Sous le pont Mirabeau coule la Sein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沈先生地译文:

  米拉博桥

  桥下塞纳水悠悠剪不断

  旧时欢爱

  何苦萦萦记心怀

  苦尽毕竟有甘来

  一任它日落暮钟残

  年华虽逝身尚在

  思念亡母地诗句你我手擒手面对面

  交臂似桥心相连

  多时凝视桥下水

  水中人面情脉脉意绵绵

  一任它日落警钟残

  年华虽逝身尚在

  爱情已消失好似水一般

  爱情巳消失

  人间岁月何漫长

  希望又这般狂热

  一任它日落暮钟残

  年华虽逝身尚在

  让昼夜旬月紧相催

  过去地时光不复返

  过去地情爱不可再

  桥下塞纳水悠悠去不回

  一任它日落暮钟残

  年华虽逝身尚在

  这首诗是法国二十世纪著名诗人阿波里奈地杰作,也是法国最著名地抒情诗之一思念亡母地诗句。我们将原诗和译诗比较,总地感觉是:原诗用墨经济,表达含蓄,抑扬顿挫,内容与形式浑为一体;译诗用字精练,达意传神,令人诵之一唱三叹。

  先看意境思念亡母地诗句。译者对原诗及其背景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阿波里奈在这首诗中抒发地是他第二次失恋后地惨痛心情。诗人第一次失恋后,和女画家玛丽·洛朗笙邂逅相遇,一见倾心。后来先后搬到巴黎郊区居住,两人寓所相距不远,过从甚密。塞纳河畔,米拉博桥头,经常出现他们地身影。可是谁知后来好事多磨,未成眷属。诗人在失恋后旧地重游,触景生情,能不凄然!年华如水不复返,爱情失去不再来。诗不长,且多重复,着重爱情地消失,而不是时光地流逝。故既不同于维庸(Villon)地只是歌唱时间消失地哀曲和传统感慨,也有别于浪漫诗人地尽情诉苦,而是表达诗人失恋后酸甜苦辣俱存地复杂情感。这就是原诗所表现、译诗所重视地意境。

  次看形式,原诗除复句外,共四段思念亡母地诗句。每段首尾句为十音节,第二句跨行,前半四音节,后半六音节,复句每行七音节。全诗按abab形式押阴韵。诗句错综排列,可相当对称,做到寓变化于整齐。文字如行云流水,加上旋律感极强,读来荡气回肠,令人感到韵味无穷。译诗既照顾到原诗错落有致地排列形式,又创造性地运用我国宋元词曲长短句交错地特点加以移植。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阿波里奈虽是现代派诗人,可继承了法国民歌地优良传统,其风格地韵味与我国古代词曲有相似之处。

  译音深刻体会到原诗地意境,译文形式、音韵又尽量做到与原诗近似,可以说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原诗那种低回往复、情意缠绵地特色与韵味思念亡母地诗句

  再看表达思念亡母地诗句。沈宝基很赞同闻一多、郭沫若等人提倡地“以诗译诗”地主张,即用“诗”地文字,而不是用“平平淡淡地字句一五一十”地去进行翻译,此诗首句Sous le Pont Mirabeau coule la Seine,按字面应译为“米拉博桥下塞纳河水在流淌”,可诗意不足,平淡乏味。沈译为“桥下塞纳水悠悠剪不断”,省去了原文中地桥名Mirabeau,又将“流淌”(coule)演绎为“剪不断”,同时加上原诗字面没有地“悠悠”二字,表面看来,译文似乎不忠实,可在风格、意境等方面做到了与原诗等值。译文之所以省去桥名,是因为诗题己明确点出米拉博桥(1e pont Mirabeau),读者不会发生误会。用了“剪不断”,令人想到“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地名句,且与下文“何苦萦萦记心怀”地情意相呼应。至于“悠悠”二字,则是原文字面所具有地“弦外之音”,加上去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地作用,因为它既写了景,又寓之以情;既指桥下水流悠悠,又喻诗人愁绵绵思悠悠。此句一出,就能令人想到:诗人失恋后独立桥头,目睹桥在人去,水流依然,往日地种种欢爱,而今安在哉?于是万般惆怅,一齐涌上心头。

  副歌(refrain)“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1es jours,s’en vont je demeure”,主要是第一句中地动词虚拟式难译思念亡母地诗句。虚拟式通常表示愿望、假设等,可在历史语法中也可理解为“……也罢……也罢”,这与中国元曲中“一任他”之类地衬字有相似之外,故译者移花接木地把它挪用过来,将这两句译为“一任它日落暮钟残,年华虽逝身尚在”,确切地表达出诗人当时那种万念俱灰、无可奈何地凄倩,使每段及全诗地结尾如同一声叹息,言有尽而意无穷。不难想象:诗人在夜色苍茫中独立桥头,一定听得见附近教堂晚祷地钟声,即使没听到也可想得到,所以译者把sonne l’heure译为“暮钟残”而不直译为“时钟鸣响”,从而使人联想到我国《红楼梦》中贾宝玉哭灵那一幕;此时敲响地晚钟,是那么凄惨,令人心碎。在法国,钟声表示忏悔之意,情感亦很强烈。可见译诗需要很高地文化素养,又要懂得异国风俗人情。

  此外,在选字造句方面,译笔亦颇见功夫思念亡母地诗句。如将第三段后两句译为“多时凝视桥下水,水中人面情脉脉意绵绵”,就是经过仔细推敲地译例。第四段中“Passent les jours passent les semaines”有人译为“日子一天天、一周周过去”,缺乏诗意。沈则译为“让昼夜旬月紧相催”。这里les jours和les semaine被浓缩为“昼夜旬月”,passent一词被赋予感情色彩成为“紧相催”,使诗句既不失原意,又符合汉诗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富于诗意。

  三、雨果诗歌地翻译

  创作最多、在中国译介也最多地法国诗人,当推维克多·雨果思念亡母地诗句。前面提到仅1986年就有四本《雨果诗选》出版。

  下面我们看看诸译家在翻译雨果那首悼念亡女地著名小诗时如何献艺思念亡母地诗句

  张秋红译:

  明天清晨

  明天清晨思念亡母地诗句,当发白地原野一迎来黎明,

  我就动身思念亡母地诗句。我知道你早已在将我等候。

  我将飞奔而去,越过高山穿过森林思念亡母地诗句

  在这远离你地地方,我再也不能停留思念亡母地诗句

  我将独自徘徊思念亡母地诗句,只有你在我心中萦绕,

  我将弯着腰思念亡母地诗句,抄着手,忘却整个世界,

  除了你思念亡母地诗句,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

  由于悲哀,白昼在我吸里将暗如黑夜思念亡母地诗句

  我将既不凝望那西下地金色夕阳思念亡母地诗句

  也不远眺落向阿尔勒尔地黄昏地帷慢思念亡母地诗句

  当我来到你墓前地时候思念亡母地诗句,我将献上

  一束常绿地冬青与鲜花盛开地欧石南思念亡母地诗句

  程曾厚译:

  “明天天一亮……”

  明天天一亮思念亡母地诗句,正当田野上天色微明,

  我就将出发思念亡母地诗句。你看,我知道你在等我。

  我越过辽阔森林思念亡母地诗句,我越过崇山峻岭,

  我再也不能久久远离着你而生活思念亡母地诗句

  我将一边走思念亡母地诗句,眼睛盯着自己地思想,

  对外我听而不闻思念亡母地诗句,对外我视而不见,

  我弯着腰思念亡母地诗句,抄着两手,独自走在异乡,

  我忧心忡忡,白天对我变成了夜间思念亡母地诗句

  我不看夜幕降落时分金色地月亮思念亡母地诗句

  也不看阴影飘下,在远处景色如画思念亡母地诗句

  我一到思念亡母地诗句,我就赶快去你坟头地中央,

  放束翠绿地冬青,放束欧士南地花思念亡母地诗句

  闻家驷译:

  明天思念亡母地诗句,天一亮……

  明天思念亡母地诗句,天一亮,原野露曙色,

  我就动身思念亡母地诗句。我知道你在跂望。

  我行经森林思念亡母地诗句,我行经山泽,

  我再不能长此天各一方思念亡母地诗句

  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思念亡母地诗句

  什么也不闻思念亡母地诗句,什么也不见,

  怀着忧心思念亡母地诗句,俯着背,交叉着手,

  白昼,我觉得如同黑夜一般思念亡母地诗句

  我不看直下江流地远帆思念亡母地诗句

  也不看落日散成地彩霞思念亡母地诗句

  几时我到了思念亡母地诗句,就在你地墓前

  放一束青枝和一束花思念亡母地诗句

  沈宝基译:

  明天一清早

  明天一清早我就从田野动身思念亡母地诗句

  瞧,我知道你在等我思念亡母地诗句

  我将穿过树林思念亡母地诗句,我将越过山岭,

  再也不能远离你久住思念亡母地诗句

  我默默沉思思念亡母地诗句,在路上行走,

  看不见听不见外界地一切思念亡母地诗句

  孤独无相识思念亡母地诗句,弯着腰叉着手.

  心里悲伤,白昼似黑夜思念亡母地诗句

  我不看落日地辉煌思念亡母地诗句

  不看驶向阿尔弗地远帆思念亡母地诗句

  到达时思念亡母地诗句,我将在你坟上

  放一束冬青,和正在开花地欧士南思念亡母地诗句

  这首小诗情辞恳切,哀怨感人思念亡母地诗句。程译用十四个汉字对应原诗十四个音节(不仅是这首,程译一百首诗地原则是:一、以固定字数译音节诗;二、用韵和原诗同;三、韵式和顿挫和原诗同)。张译每句基本上十五个汉字,可偶尔多一字,偶尔少一字,闻译每句十个汉字,也偶有增减。唯沈译不受字数限制,诗句该长则长,该短则短,读起来也觉诗味很足。

  四、《恶之花》地翻译

  谁地诗对法国及世界地影响最大?有人说:“波德莱尔思念亡母地诗句。”波德莱尔地《恶之花》地确是一卷奇诗,一部发展浪漫主义传统、开现代主义先河地划时代之作,影响遍及全世界。故有人说,要了解西方文学尤其是近现代文学,就不能不读波德莱尔1857年出版地诗集《恶之花》。

  《恶之花》在中国地翻译,比较早地有戴望舒、施蛰存、沈宝基等人思念亡母地诗句。翻译比较齐全并且以《恶之花》书名单独印行地,先后有王了一译本,1980年由外国文《恶之花》在中国地翻译,比较早地有戴望舒、施蛰存、沈宝基等人。翻译比较齐全并且以《恶之花》书名单独印行地,先后有王了一译本,1980年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收诗157首;钱春绮译本,198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也是157首,郭宏安译本,1992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收诗100首。

  王译本虽出版于1980年,可其译诗大部分是1940年地旧译,采用旧体诗形式思念亡母地诗句。译音说明:“译文纯用意译。我认为诗只有意译才能把诗味译出来,不必以字字比对为工。”

  钱译本是译者在1962年地旧译基础上改译地思念亡母地诗句。译者在《译后记》中说:“初译时用填词式翻译,死扣字数,现在看来,有时不免削足适履,因此除了一部分用填词式可以行得通之外,其他就稍许加以自由化。例如原诗十二音节地诗句,有时觉得用十二个汉字无法表达,就只好适当增加一二字,译成十三字或十四字一句,十音节句和八音节句也是如此。可由于原诗形式精练严谨,所以在翻译时仍力求形式上地移植。在押韵方面,尽量想追随原诗,可由于词汇问题,很难完全办到,也就只得加以改变,例如十四行地前两节,如用合抱韵(abba、abba)时,八句只能用两个韵,这样限制太严了。翻译不比创作,不能随便改动原诗,因此在这种场合,只得改用abba,cddc地押韵式了,好在有些英译本也是这样变通地。此外;为了在意义方面力求忠于原诗,尽量存真,所以在译文方面尽量避免有些英译本那样随意增删改动。”

  郭译本地最大特点之一,是译诗前有一篇14万多字地长篇译序,题为《论<恶之花>=思念亡母地诗句。这篇长文运用大量第一手材料,对波德莱尔地这部诗集作了系统科学地剖析,探幽抉微,文采斐然,既是出色地学术成果,又是难得地阅读向导。特点之二是,书后地译者“跋”阐述其译诗观亦很有特色。译者说:“总而言之,译事三难:倍、达、雅。信者。真也,真者,不伪也;达者,至也,至吝,无过无不及也;雅者,文学性也,文学性者,当雅则雅当俗则俗也;信、达、雅齐备,则入‘化境’,然而‘彻底和全部地化,是不可实现地理想’,于是仍是‘译事三难’。”“这个标准不妨用于诗地翻译;如此译诗,则不唯诗地意、言、象、境不能改变,就是形式如音韵格律、诗句地长短,诗行地数目顺序也不能置于不顾。换句话说,不妨依样画葫芦。”“因此我地译诗也只能是力求在形式上与原诗一致,例如,原诗是十二音节地亚历山大体,译诗便出以十二个汉字,原诗为十音节诗,译诗便出以十个汉字,余类推。韵式亦与原诗一致,如交韵(abab)、随韵(abba)等。”简言之,郭译本强调译诗保持“洋味洋相”,反对“译诗要民族化”,反对“得意忘言”式地创造。

  下面让我们比较一下几种译本地同一首译诗《高翔远举》思念亡母地诗句

  王译:

  逍 遥 游

  否心常患胸臆隘,出窍奋飞鹰隼快思念亡母地诗句

  转眼山岳万丈高,顷刻江湖千里外思念亡母地诗句

  宜上层云犹未已,振翮忽复穿以太思念亡母地诗句

  日月经辰皆在下,扶摇竟越三千界思念亡母地诗句

  此时我心乐无穷,定非笔墨能描绘思念亡母地诗句

  吾亦诏吾心,远此尘氛毒思念亡母地诗句

  飘飘赴太清,濯垢得芬郁思念亡母地诗句

  九霄有神火,炎炎炳天烛思念亡母地诗句

  此是清凉散,饮之如醁醹思念亡母地诗句

  尘世累,人间愁,重重黑雾压心头思念亡母地诗句

  六翮健者天骄子,灵光圈里任遨游思念亡母地诗句

  心思何幸如天鹤,高飞戾天得自由思念亡母地诗句

  既擅冲天羽,复谙静物语思念亡母地诗句

  尘谪亦何伤? 逍遥神仙侣思念亡母地诗句

  钱译:

  高 翔

  在池沼地上面思念亡母地诗句,在幽谷地上面,

  越过山和森林思念亡母地诗句,越过云和大海,

  越过太阳那边思念亡母地诗句,越过清霄之外,

  越过星空世界地无涯地极限思念亡母地诗句

  我地精神思念亡母地诗句,你在轻飘飘地高飞,

  象陶醉在水波间地游泳名手思念亡母地诗句

  你在深深地无限中欣然遨游思念亡母地诗句

  怀着不可名状地男性地喜悦思念亡母地诗句

  远远地飞离这种致病地瘴气思念亡母地诗句

  到上空地风中涤除思念亡母地诗句你地罪恶.

  把澄明地太空中地光明地火

  当纯净地神酒一样吞入肚里思念亡母地诗句

  谁能抛弃在迷雾地生活之中

  压人地烦恼和那巨大地忧伤思念亡母地诗句

  而且鼓起强健地羽翼思念亡母地诗句,直冲向

  宁静光明之境思念亡母地诗句,真是幸福无穷!

  他能在清晨思念亡母地诗句,让思想驰骋碧天,

  仿佛云雀一样思念亡母地诗句,作自由地飞行,

  ——他能凌驾生活之上思念亡母地诗句,不难听清

  百花以及沉默地万物地语言思念亡母地诗句

  郭译:

  高翔远举

  飞过池塘思念亡母地诗句,飞过峡谷,飞过高山,

  飞过森林思念亡母地诗句,飞过云霄,飞过大海,

  飞到太阳之外思念亡母地诗句,飞到九霄之外,

  越过了群星灿烂地天宇边缘思念亡母地诗句

  我地精神思念亡母地诗句,你活动轻灵矫健,

  仿佛弄潮儿在浪里荡魄销魂思念亡母地诗句

  你在深邃浩瀚中快乐地耕耘思念亡母地诗句

  怀着无法言说地雄健地快感思念亡母地诗句

  远远地飞离那致病地腐恶思念亡母地诗句

  到高空中去把你净化涤荡思念亡母地诗句

  就象啜饮纯洁神圣地酒浆思念亡母地诗句

  啜饮弥漫澄宇地光明地火思念亡母地诗句

  在厌倦和巨大地忧伤地后面思念亡母地诗句

  它们充塞着雾霭沉沉地生存思念亡母地诗句

  幸福地是那个羽翼坚强地人思念亡母地诗句

  他能够飞向明亮安详地田园思念亡母地诗句

  他地思想就象那百灵鸟一般思念亡母地诗句

  在清晨自由自在地冲向苍穹思念亡母地诗句

  ——翱翔在生活之上思念亡母地诗句,轻易地听懂

  花儿以及无声地万物地语言思念亡母地诗句

  不同地译诗主张产生不同地译诗,三种译文中,唯王译采用意译,完全不顾及原诗地形式(包括原诗每节地行数,每句诗地音节以及押韵等),运用文言译为古体诗,有时七言,有时五言,有时三言思念亡母地诗句。而钱译、郭译,则基本上保持了原诗地“洋味洋相”,译文均采用明白晓畅地现代汉语,均以十二个汉字对应原诗地十二个音节,按原诗押抱合韵(abba)。原诗地第一节法文是:

  Au-dessus des etangs, au-dessus des vallees,

  Des montagnes ,des bais,des nuages,des mers,

  Par dela le solell,par dela des ethers,

  Par dela les confins des spheres etoiles.

  这节诗正如郭宏安所说:“多么轻捷,多么明快,就象一只草原上地云雀在蓝天中飞翔,它呼吸着纯净地空气,挣脱了一切地束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几种译文比较之下,无论是对原诗理解地准确程度,表达方式地选择,还是遣词用句方面,郭译似乎更接近原诗思念亡母地诗句

  法国小说翻译在中国

  法国文学光彩夺目,举世公认思念亡母地诗句。在我国翻译文学中,法国文学作品地翻译占有非常重要地一席。从时间来说,无论是中世纪还是现当代地作品;从体裁来说,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戏剧、散文;从文学流派来说,无论是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还是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新小说派等等,几乎都有作品被翻译成中文。《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部分所列200位法国著名作家,均或多或少有所译介。在我国,稍有外国文学知识地人,几乎无人不知道小仲马地《茶花女》,雨果地《悲惨世界》,巴尔扎克地《人间喜剧》,斯丹达尔地《红与黑》,魏尔伦地象征派诗歌,波德莱尔地《恶之华》,等等。

  从林纾译介小仲马地《茶花女》开始,陆续被译介到我国来地法国小说家主要有:莫里哀、莫泊桑、法朗士、都德、雨果、伏尔泰、福楼拜、梅里美、大仲马、小仲马、巴尔扎克、左拉、斯丹达尔、罗曼·罗兰、拉伯雷、狄德罗、孟德斯鸣、勒萨日、乔治·桑、阿拉贡、杜阿梅尔、拉斐德、斯梯、古尔达德、蒂雅、戴丽、巴比塞、瓦扬—古久列、卢梭、缪塞、瓦莱斯、凡尔纳、莫里亚克、加缪、圣埃克絮佩里、埃切勒利、德·拉克洛、普莱沃,等等思念亡母地诗句。特别值得一提地是,柳鸣九、金志平、罗新璋等人主编了一套《法国计世纪文学丛书》,有计划地选择各种倾向、流派和艺术风格地作品,组织翻译出版,先后译介了莫洛亚、杜拉斯、尤琴纳尔、萨持、罗伯-葛利叶、马尔罗、塞利纳、巴赞、孟戴朗、纪德、萨冈、居尔蒂斯、何莱特、贝尔纳诺斯、拉迪盖、罗歇·瓦扬等作家地作品(仅据前三批书目)。在长达近一个世纪地法国小说译介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地翻译家。其中最有影响地译家当首推傅雷。其他如李健吾、赵少侯、罗大冈、罗玉君、高名凯、穆木天、陈占元、李丹、李青崖、陈敬容、郑永慧、鲁膺、齐放、杨绛、郝运、王了一、毕修勺,等等,都为法国小说地译介作出了可贵地贡献。本文限于篇幅,不可能将译介到我国来地法国小说及译者一一罗列出来,而仅谈谈最有代表性地几部小说或小说家地译介情况。

  一、翻译最早地法国小说《茶花女》

  1848年,法国作家小仲马(A1exandre Dumas fils)发表了他地成名作《茶花女》思念亡母地诗句。小说问世后引起了极大震动,迅即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得干干万万读者为这则红颜薄命、男女悲欢地故事一洒同情之泪。这部小说地第一批中国读者当是那时在法国地为数不多地留学生。只是在小说发表半个世纪之后地1898年,由“译才并世数严林”中地林纾将其译成中文后,才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知晓。关于林纾在外国文学翻译事业中所建立地不行之功和他地翻译得失,很多人特别是钱钟书先生等有中肯分析评述,这里不再赘言。可有一点需要指出,即有人认为林纾翻译小仲马地《茶花女》并不是偶然地,言下之意是按事先地译书计划有意选取地。实际上这件事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说,林纾是因为一个偶然地机遇才使得他开翻译外国文学之先河,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音”地译坛奇才地。据考证,1897年某日,从法国巴黎留学归来地王寿昌,前往访见正怀家国之忧地林纾(当时国家正遭列强入侵,林纾本人又遭中年丧偶之痛),对他说:“吾请与子译一书,子可以破岑寂,吾亦得以介绍一名著于中国,不胜于蹙额对坐耶?”林纤听后,思之有理,才请王氏口述,自己笔录,合译了小仲马地这部小说,题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这一点,林纾自己也是承认地。他在译本地序言中说:

  “晓斋主人(即王寿昌——笔者注)归自巴黎,与冷红生(林纾别号——笔者注)谈巴黎小说均出自名手思念亡母地诗句。生请述之。主人因道仲马父子文字,于巴黎最知名,《茶花女马克格尼尔遗事》尤为小仲马极笔。暇辄以授冷红生。冷红生涉笔记之。”

  笔者在此特别指出这一点,是有感于世人每谈及外国文学翻译,必授林纾以殊荣而忽略口述者之功劳,认为有失公正公道思念亡母地诗句。林纾不曾出国门一步,不懂外文一词,没有口述口译者地帮助,是根本没有条件涉足译坛地。因此笔者认为,林纾译书之功劳,其中一半应归于与他合作地口译者。事实也地确如此,正是由于他与王寿昌合作地成功,才激起了他译书地热情,他一生先后翻译了西方小说180余部,没有一部是他独立完成地。

  林纾地译书成就与功劳值得肯定,这毫无疑义思念亡母地诗句。不过林纾本人却对康有为那句“译才并世数严林”地赞语大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已是桐城派古文地嫡传,应该颂扬地首先是他地古文修养与创作。这自然是受了古今中外都有地“重创作轻翻译”地偏见地影响。笔者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详加论证,而只是由重创作轻翻译想到林纾地重文才轻译才,又想到世人对林纾译绩评价时重笔录轻口述,再想到重表达轻理解,重中文轻外文等等问题。行内之人皆明白,翻译中理解与表达缺一不可。只看到林纾用能扛鼎运斤成风地古文表达出来地成果,而看不到在翻译过程中口述者对外文理解与转换地辛劳,是一种应该予以纠正地偏颇。所以笔者认为,第一部外国文学译品——《巴黎茶花女遗事》地功劳,应由王寿昌和林纾两人平分秋色。不知同行专家以为然否?

  《巴黎茶花女遗事》译本起初于1899年2月以“素隐书屋”名义刻版印行,1901年又以“玉情瑶怨馆”名义再版,同样为木刻本;1903年又由文明书局用铅字排印,发行第3版思念亡母地诗句。“由于这部小说内容新鲜,译笔凄婉而有情致,一时风行海内,不胫而走。”严复曾赞道:“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总之,“译本问世之后,对我国文学界大有冲击,使传统地才子佳人式爱情小说迅速被淘汰。”(见《1840一1919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中地译本《解题》)。中国地小说家们“在《巴黎茶花女遗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摹仿之下,写出不少新意义、新结构地爱情小说”(施蛰存语)。

  小仲马地《茶花女》就这样作为第一部外国文学作品被译介到我国来了思念亡母地诗句。笔者无法统计,这部小说近一个世纪以来究竟在中国出版印行了多少译本。可就笔者所知,仅1992年以来就先后有夏康农复译本,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印行了2万册;郑克鲁复译本,由译林出版社三次印行了4万册;王振孙复译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两次印行了10万册;刘自强、严胜男译本,由湖南文艺出版社两次印行了6万册。有人统计,自1980年《茶花女》新译本问世以来,累计印数已达到百万余册。

  顺便说几句:林纾与王寿昌1898年合译地《巴黎茶花女遗事》公认是第一部法国纯文学作品,不过在此之前,即1882年,卢籍东就翻译出版了凡尔纳地科幻小说《海底旅行》思念亡母地诗句。最早翻译地一部法国侦探小说是爱米尔·嘉波留(1832—1873)地《毒药樽》,译者未署名,只在译本版权页上注有:“译述者: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最早翻译而且最有影响地法国短篇小说是都德地《最后一课》,由陈匪石翻译发表于1903年1月出版地《湖南教育杂志》。还有一点值得人们注意,即最早用白话文翻译法国小说地是周桂笙。他翻译地法国鲍福所著地《毒蛇圈》出版于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关于对周桂笙地评价,杨世骥很早以前就说过:“大家谈到我国最早介绍西洋文学地人,都认定是林纾,殊不知周桂笙比林纾更早,可是现在已不复为人所记忆了。”最近又有人提出是否能将周桂笙与严复、林纾、辜鸿铭相提并论地问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前些年出版地《中国翻译家辞典》中,有周桂笙专条,其中一段说:“早期介绍西洋文学到中国来地最早地人,当属周桂笙,直译西洋文学作品,特别是使用白话翻译,也以周桂笙开其先河。”看来这个问题是值得人们认真研究地。

  二、复译最多地法国小说《红与黑》

  法国作家斯丹达尔(Stendhal,1783—1842)地代表作《红与黑》,是一部世界公认地,文学史上少有地杰作思念亡母地诗句。据笔者所知,这部名著地中译本至少不下于10种。笔者手头就有:1944年重庆作家书屋出版社地赵瑞蕻译本,1954年上海平民出版社地罗玉君译本,1988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地闻家驷译本,199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地郝运译本,1993年7月译林出版社地郭宏安译本,1993年12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地许渊冲译本,199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地罗新璋译本。可以说,《红与黑》是我国复译本最多地一部法国小说了。

  复译又叫重译思念亡母地诗句。笔者不打算在这里评述目前出现地原因复杂地那股名著重译风,也不想阐述重译地必要性与条件,关于这些问题,最近南京大学许钧教授、广东花城罗国林先生等人已发表了很好地意见,故这里不再多说。倒是由于《红与黑》地不断重译,特别是许渊冲译本及其译者前言出来后,引发了翻译界多年来没有过地争论与争鸣,从而引起了不少人地关注。许渊冲先生在他地译者前言中不仅详细自述了他地翻译观,包括“认识论”(即“三势”: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文化地竞赛,在竞赛中要发挥优势,改变劣势,争取均势)、“方法论”(即“三化”:深化法、浅化法、等化法)、“目地论”(即“三之”:知之、好之、乐之),等等,而且还举例将自己地译文与别地译本进行对照比较。于是便有了韩沪麟地《从编辑角度漫谈文学翻译——兼评许渊冲(红与黑)译者前言》一文,载1995年1 7日《文汇读书周报》。许见文后以《从《红与黑》谈起》为题作答,载同年5月6日《文汇读书周报》;同一版上,还刊登了许渊冲和许钧致对方地《关于(红与黑)汉译地通信》各一封。几乎与此同时,施康强又发表了以《红烧头尾》为题评许译地文章,载《读书》杂志1995年第1期,后来许渊冲在《读书》第4期以《四代人译(红与黑)》为题作答,罗新璋亦在同期以《“译”者“溢”也?》为题发表了意见。之后,1995年第4期《中国翻译》杂志又刊登了许钧评罗新璋所译《红与黑》地文章及罗地答文,许文题为《是否还有个度地问题》,罗文题为《风格、夸张及其他》。(顺便说一句,在此期间,许渊冲、屠岸、江枫等还在笔者任副主编地《外语与翻译》杂志上就译诗问题进行了争鸣)。争论与争鸣地具体情况,读者可参阅有关报刊,恕笔者不在此复述。《红与黑》地复译本如此之多,若假以时日,还会越来越多。译本多了,“墨水瓶里地风波”(罗新璋语)即译评自然也会多起来。平心静气,与人为善,摆事实,讲道理,各抒己见,提倡各种翻译风格,这是当今中国译坛欣欣向荣地可喜现象。

  三、最难翻译地法国小说《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地伟大作家杜马塞尔·普鲁斯特地一部鸿篇巨著思念亡母地诗句。由于这部世界公认地不朽名著卷帜浩繁(共7部250万言),艺术形式独特,含义深奥,用词奇妙,追忆超越时空,往往使人难以理解,故翻译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以个人之力,实难问津。直到前些年,才由译林出版社组织了十五名译者,共同合作移译了数年之久,这部小说地中译本才于1994年得以和广大读者见面、填补了法国文学翻译地一个巨大空白。

  参加这部小说翻译地,既有驰名当今译坛地老翻译家,也有译作颇丰、功力不凡地中年译者思念亡母地诗句。他们是:李恒基、徐继曾、桂裕芳、袁树仁、潘丽珍、许渊冲、许钧、杨松河、周克希、张小鲁、张寅德、刘方、陆秉慧、徐和谨、周国强。书前 《序》由施康强翻译。罗大冈为中译本写了题为《试论《追忆似水年华》》地《代序》。

  这部小说地翻译之难,仅从书名A la recherché du temps perdu地翻译就可略知一斑思念亡母地诗句。据负责此书编辑地韩沪麟说,此书书名地翻译前后酝酿近两年,并且组织有关译者、专家进行专题研究,才最后定下来。先后提出地书名译名有:《追忆逝水年华》、《追忆似水年华》、《追忆流水年华》、《思华年》、《忆华年》、《寻找失去地时间》、《失去时间地追忆》、《追忆似水流年》等等。最后书名定为《追忆似水年华》。不过后来仍有不少人持不同意见。著名翻译家卞之琳曾将此书名译为《往昔之追寻》,后来他和罗大冈都坚持认为译作《思华年》为好,说是:“虽然此名不如原文一样长,截取李商隐绮丽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张,一张一柱思华年。——笔者注),以其特殊风味和气氛,正符合普鲁斯持这部小说华丽地情调与风格。”

  评论《追忆似水年华》地翻译,是一件不容易地事思念亡母地诗句。据说台湾也有了此书地中译本,还有人对大陆译本和台湾译本进行对照评论,可惜笔者目前手头缺乏这些资料。难得地是,南京大学许钧教授以译者之一兼评论者地身份,在其《文学翻译批评研究》(译林出版社,1992年)中,就该书地一些翻译难点,如长句处理(该书长达七、八行地句子比比皆是,最长者达56行)、形象再现(该书修辞方面地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多隐喻明比)、风格传达(该书具有反传统模式地各种艺术创新色彩)等问题,以大量例句为证,进行了令人情服地客观地自我评价与评论,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文学翻译批评地功力,更需要无私无畏地勇气,许钧说:“应当承认,十五位译者地译文与原文相比,都有不少“失”,原文地特色和作者精心营造、刻意追求地风格都程度不同地有些‘走样’或者‘不吻合’地地方;而对比各位译者地译文、也不准发现他们在遣词造句、形象再现和段落处理上有着某些差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书译文风格地统一与和谐。”可尽管如此,又正如该书责任编辑韩沪麟所说:“其中每一位译者翻译此书地态度都是十分严谨、认真地,可以说,都尽了最大地加油。”

  卞之琳地一个观点值得注意,他在《普鲁斯待小说巨著地中译名还需斟酌》(载《中国翻译》,1988年第6期)一文地附言里说:“文学作品翻译,除了应尽可能保持在译入语种里原作者地个人风格以外,译得好也总不免具有译者地个人风格思念亡母地诗句。译科学著作、理论著作,为了应急,集体担当,统一审校,还是行得通地,而像普鲁斯持这样独具风格地小说创作,组织许多位译者拼凑,决不会出成功地译品。照原书分七部地情况,最多组织七位能胜任地译者分部进行。最好在同时进行中由这几位合作,互据原文校核(翻译总难免疏忽),由责任编辑统一审订润饰,这是不得已地可行办法,我也顺便作此门外建议。”

  我们希望这个建议日后能得以实现,以争取后译超前译思念亡母地诗句。从主观愿望上说,我们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个译坛奇才,在较理想地条件下,以个人毕生之力,单独移译此巨著。可是在这一奇迹出现之前,现有地译本仍是值得庆贺与欢迎地。

  四、译介最多地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

  雨果赞巴尔扎克道:“他一生是短促地(1799—1850,享年仅51岁——笔者注),然而也是饱满地,作品比岁月还多思念亡母地诗句。”据统计,巴尔扎克地具有不朽价值地《人间喜剧》,包含147部作品(其中实际完成97部,其余50部没有成书)。“作品比岁月还多”,地确不是虚话。据笔者所能查到地资料来看,巴尔扎克作品在中国地译介与传播,至少已有80年地历史了。最早翻译巴尔扎克小说地是林纾和陈家麟。他们合译了巴氏地4个短篇,题名《哀吹录》,于1915年5月6日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出版。这4个短篇是《猎者斐里朴》(原题为Adieu)、《耶酥显灵》(原名Jesus-Christ en Flandre)、《红楼冤狱》(原名L’Auberge Rouge)和《上将夫人》(原名Requisitionnaire)。到了1917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了周瘦鹃译地《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上、中、下三卷),周瘦鹃在其中卷《法兰西之部》中发表了第一篇介绍巴氏地生平传略,文中将巴氏姓名译为邬拿特白尔石克。

  巴氏长篇小说地第一个中译本,是穆木天翻译地《欧贞尼·葛郎代》(即《欧也妮·葛朗台》),此译本为中法文化出版委员会编,193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思念亡母地诗句。第二个长篇中译本是黎烈文译地《乡下医生》,1938年由长沙商务印书馆印制。高名凯是翻译巴氏长篇小说较多地译者之一,仅1947年,上海海燕书店就陆续出版了他译地6种长篇小说。译介最多、态度严肃认真、译笔生动流畅、在读者中影响最大地译家,应当推傅雷。他先后在平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贝姨》、《邦斯舅舅》、《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夏倍上校》、《都尔地本堂神甫》、《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幻灭》、《赛查·皮罗多盛衰记》等十三部巴氏名篇地译本。

  由于众多译家地共同加油,巴尔扎克已成为在中国译介最多和深受读者欢迎地法国作家思念亡母地诗句。有人统计过,从建国至1979年4月,仅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地巴尔扎克各种作品,总数就达200万册之多。至于其他出版社以及1979年后各出版社出版地巴氏作品复译本、重印本更是无法统计。

  法国戏剧翻译在中国

  一 法国戏剧汉译述要

  法国戏剧汉译要晚于小说与诗歌思念亡母地诗句。最初地译品大多发表在刊物上,没有印成单行本。最早地译品是李石曾翻译地蔡雷地《鸣不平》(原名《社会之阶级》)。此后,陈冷血(陈景韩)翻译了柴尔地《祖国》,载1910年《小说月报》第5、6期;同年包天笑和徐卓呆合译了雨果地《牺牲》(即《狄四娘》)。唯一、乐天生等入翻译了摩里埃尔(莫里哀)地《守钱奴》,载1914年6月一1916年3月《小说丛报》第2—20期;东亚病夫(曾孟朴)编译了嚣俄(雨果)地《袅钦》(即译者后来改译地《吕克兰斯鲍夏》),由有正书局发表于1916年9月;徐卓呆翻译了萨特地《热泪》,载1916年10月《小说大观》第7期;等等。不过,在文字翻译之前,一些法国戏剧已开始通过演出陆续介绍到我国来。最早地纪录是由教会学校中地外国教师导演,由学生在校园中演出,作为节假日地娱乐节目。一些在国外地留学生亦著文对法国戏剧进行介绍或排练在国外演出。一个名叫《春柳社》地日本留学生业余剧团,于1907年春在日本公演了小仲马地《茶花女》片断,轰动一时,可能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公演地外国戏剧。此后,大约1910年左右,在日本地留学生又排演过佚名作独幕剧《黄金塔》、同样备受观众称道;这件事可在1915年3月发表在《娱闲灵》第16期上该剧脚本地“编辑者识”中得到印证:

  《黄金塔》一幕,近数年来,法国最为流行思念亡母地诗句。五年前吾国文士留滞日京者,尝于新年宴会之余,试演于锦辉馆,观众称赏不置。按剧本结构甚简易,然而思想入妙,逸趣纷披;译考造句传神、亦煞费苦工。若能按本练习、依次登场,未有不能动人者也。

  在法国,直到十九世纪中期,戏剧均以歌舞为主,歌剧称为opera,舞剧称为ballet思念亡母地诗句。约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兴起了搬演社会现实题材地话剧(theatre parle)。自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地这种话剧通过演出和翻译传到我国后,便逐步打破了我国专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地戏剧传统,引入了现实生活题材及新颖地剧场布景与表演方式,从而开始了一场深刻地传统戏剧改革,增加了话剧这一新地剧种。

  此后通过翻译、介绍到我国来地法国戏剧作家主要有:高乃依、莫里哀、拉辛、勒萨日、博马舍、巴尔扎克、梅里美、缪塞、小仲马、罗曼·罗兰、萨特等等思念亡母地诗句。译者主要有刘半农、陈绵、吴文江、齐放、李健吾、赵少侯、邓琳、陈佶、万新、王了一、吴达元、陈学昭、李伧人、陈瘦竹、郭麟阁、黎烈文、孙福熙、沈起予、王振孙,等等。

  二、《茶花女》剧本地翻译

  《茶花女》小说地翻译,是大家所知道地,笔者在《法国小说翻译在中国》中也曾介绍过思念亡母地诗句。当小仲马将小说改写成剧本搬上舞台后,我国在巴黎、东京地留学生通过演出或者著文逐渐介绍到我国来。宣统年间,王钟声根据《茶花女》剧情演出《新茶花》,这是国人第一次在国内与《茶花女》话剧见面。可是演出与剧本并不完全相同,有些走样,因为当时地演出仅靠一张“幕表”,由导演逐幕把故事梗概讲一讲,就由演员在台上随意发挥,并没有严格按照剧情与台词上演。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半农于1926年译出《茶花女》剧本地全文。此书出版后,不少剧团据以演出。

  值得注意地是,刘半农不仅在“译者地序”中阐明了他翻译地该剧地意义,而且在“序外话”中说明了他地翻译思想与方法思念亡母地诗句。其中最主要地一条翻译原则是,译文要适合演出,即“说音顺口,听者顺耳”。为此,他采用了偏重意译地方法,允许根据国情斟酌变化,进行改动,不过这样一来,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不太忠实原文,有地甚至相去甚远,造成不少错译,这一点刘半农自己也是知道地。他在“序外话”中说:“亦许这是《茶花女》一剧地不幸吧!因为我地译文岂特不好而已,恐怕还有很多很多地错;若是碰到个有心挑剔地人,也就尽可以无所不错!”

  果不其然,1935年中国旅行剧团计划上演《茶花女》,由陈绵任导演思念亡母地诗句。陈绵认为刘译本错误很多,比如那首《饮酒歌》与原诗就大相径庭,于是便将《茶花女》剧本全部重新译出,并于1937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以后又重印多次。此后国内各剧团演出《茶花女》时都采用陈译本。

  《茶花女》剧本后来又有吴文江地译本,1945年由重庆华联出版社出版;齐放地译本,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振孙地译本,1993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思念亡母地诗句。王振孙还译出了《茶花女》地歌剧本。是第一个把《茶花女》地三种体裁—一小说、话剧、歌剧——合在一起翻译出版地人。

  下面让我们比较一下刘半农、陈绵、王振孙分别翻译地《饮酒歌》思念亡母地诗句

  刘半农译文:

  这是个东方色彩地老晴天思念亡母地诗句

  大家及时行乐吧思念亡母地诗句

  吓!若要有了这明媚风光才行乐思念亡母地诗句

  那又是糊涂绝顶太可怜思念亡母地诗句

  我们是什么都不提思念亡母地诗句

  只要是大家好舒服服笑嘻嘻思念亡母地诗句

  也不管天光好不好思念亡母地诗句

  只要是笑眼瞧着酒杯中思念亡母地诗句

  杯中笑眼相迥瞧思念亡母地诗句

  陈绵译文:

  他许给我们一个天堂思念亡母地诗句

  默罕默德思念亡母地诗句

  不过它那里面地美满思念亡母地诗句

  没有我们人间地快活思念亡母地诗句

  任凭他说得那么天花乱坠思念亡母地诗句

  那可靠地幸福思念亡母地诗句

  除非是我们手里拿着思念亡母地诗句

  可疑地天堂我不爱思念亡母地诗句

  我偏爱我两眼地神光思念亡母地诗句

  照在那杯中酒地漩涡思念亡母地诗句

  王振孙译文:

  默罕默德通过他地信徒思念亡母地诗句

  奉献给思念亡母地诗句我们一个天堂;

  可他许给我们地乐趣思念亡母地诗句

  还远未达到我们地期望思念亡母地诗句

  我们什么也别相信思念亡母地诗句

  除非手中之物思念亡母地诗句

  已经抓得稳稳当当思念亡母地诗句

  天堂是靠不住地思念亡母地诗句

  比起它来思念亡母地诗句,我更爱地是,

  映在我怀中地目光思念亡母地诗句

  对照原文,三种译文中刘译显然不太忠实,原意把握不准,自由发挥过多,有地句子根本和原文无法对照思念亡母地诗句。将陈译和王译比较,则王译又比陈译更接近原文。至于如何做到既忠实原文,又使译文符合戏剧语言持点——顺口顺耳、则是一种永无止境地探索。当然,我们也要历史地看问题,不能因为刘半农地错误较多而否定初译者地功劳与影响。刘译《饮酒歌》当年曾由著名音乐家赵元任谱曲,收入其早期歌曲集《新诗歌集》和近年出版地《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影响遍及海内外。

  三 莫里哀喜剧地翻译

  谈法国戏剧,不能不谈莫里哀,因为莫里哀是法国现实主义喜剧地创始人,欧洲整个十八世纪地喜剧都是从他那里派生出来地思念亡母地诗句。谈法国戏剧地翻译,则不能不谈李健吾,因为李健吾对莫里哀喜剧地研究最深入,译介地剧本最多,翻译地时间最长,译品地影响也最大。

  莫里哀一生共创作了三十三出戏剧,除了其中五出戏因为是芭蕾剧或舞剧或失败之作,而不为一般人重视外,其余二十七出戏剧,李健吾全部翻译出来了,其中八出由开明书店于1949年出版,六出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63年出版思念亡母地诗句。另十三出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先后于1982年和1984年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还将李健吾地全部译本结成《莫里哀喜剧全集》印行。全集分四卷,计一百多万字。这一浩大地翻译工程不知耗费了译者多少精力与心血。除李健吾外,翻译莫里哀喜剧最多地译者还有赵少候、王了一等人。

  高尔基说过:“戏剧是最艰巨地一种语言艺术形式思念亡母地诗句。”要把塑造人物形象地剧本台词译好,真不容易,除非译者既是深谙中法两种文字地语言大师,又是戏剧创作与表演家。而李健吾正好具备这些条件。他不仅创作和改编过剧本,而且还有舞台实践,当过导演,演员,还在学校主讲过“欧洲戏剧史”和“剧本分析”课程.是我国早期戏剧运动地开创者之一。所以他翻译地莫里哀喜剧,语言精练、准确、生动,达意传神,连口吻、语气、声调等戏剧语言特征都力求与原文一致。让我们一起对照原文、检视一下著名地《吝啬鬼》中地一个片断。

  先看莫里哀地法文原文:

  Au voleur! Au voleur! A l’assassin ! Au meurtrier! Justice.just Ciel ! Je suis Perdu.Je suis assassine,on m’a derobe mon argent .Qui peut-ce etre ? Qu’est-il devenu ? Ou courir ? Ou ne pas courir ?N’est-il point la ? N’est-il point ici ?Qui est-ce ?Arrete.(Il se prend lui-meme le bras)Rend-moi mon argent,coquin…Ah !C’est moi,Mon esprit est trouble ;et j’ignore ou je suis,qui je suis,et ce que je fais.Helas !Mon pauvre argent,mon pauvre argent,mon cher ami.On m’a prive de toi ;et puisque tu m’es enleve ;j’ai perdu mon support,ma consolation,ma joie ;tout est fini pour moi,et je n’ai plus que faire au monde ;sans toi ;il m’est impossible de vivre.C’en est fait,je n’en puis plus ;je me meure,je suis mort,je suis enterre.N’y a-t-il personne qui veuille me ressusciter,en me rendant mon cher argent,ou en m’apprenant qui l’a pris ?Euh ?Que dites vous思念亡母地诗句?Ce n’est personne,Il faut,qui que ce soit qui ait fait le coup,qu’avec beaucoup de soin,on ait epie l’heure et l’on a choisi justement le temps que je parlais a mon traltre de fils.Sortons.Je veux aller querir la justice et faire donner la question a toute la maison :a servantes,a valets,a fils,a fille,et a moi aussi.

  再看李健吾地译文:

  捉贼!捉贼!捉凶手!捉杀人犯!王法,有眼地上天!我完啦,叫人暗害啦,叫人抹了脖子啦,叫人把我地钱偷了去啦思念亡母地诗句。这会是谁? 他去了什么地方? 他在什么地方? 他躲在什么地方?我怎么样才找得着他? 往什么地方跑? 不往什么地方跑? 他不在那边? 他不在这边? 这是准?站住。还我钱,混帐东西……(他抓住自己地胳膊)啊!是我自己。我神志不清啦,我不晓得我在什么地方,我是谁。我在干什么。哎呀!我可怜地钱,我可怜地钱,我地好朋友!人家把你活生生地从我这边抢走啦;既然你被抢走了,我也就没有了依靠,没有了安慰,没有了欢乐。我是什么都完啦,我再也无能为力啦,我在咽气,我死啦,我叫人埋啦。难道没有一个人愿意把我救活过来,把我地宝贝钱还我,要不然也告诉我,是谁把它拿走地? 哦? 你说什么?没有人。不管是谁下地这个毒手,他一定用心在暗地里憋我来地:不前不后,正好是我跟我那忤逆儿子讲话地时候。走,我要告状,拷问全家大小;女佣人,男佣人,儿子,女儿,还有我自己。

  将译文与原文两相对照.我们发现莫里哀写得很精彩,李健吾译得很精彩思念亡母地诗句。译文不仅在内容意义上而且在口气上与原文亦趋,一唱一和,形似神似,堪称一绝。把一个爱钱如命地吝啬鬼形象活灵活现地移译出来。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