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奶奶啊》第十六章(作者:刘盛东)(转载):祭奶奶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2-01-21 603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第十六章

  腊月二十三日,是“灶神”“辞灶”的日子祭奶奶。传说,这“灶神”的名字叫张单。就在这天,他要去天上玉帝那儿报告家务事。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居家过日子,家家都有本儿难念的“经”。这“灶神”是一家之主,他到玉帝那儿说什么是什么。但人们都希望“灶神”拣好听的说,所以就编出了这“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对联。还有传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蒸“年糕”,为的就是要粘住“灶神”的嘴巴,不让他到天上去胡说八道。

  奶奶蒸“年糕”的时候,西川对她讲了这个关于“灶神”的故事祭奶奶。奶奶听得入了神,问他这是从哪听来的?他说,这是写对联的老爷爷给他讲的。

  晚饭吃水饺祭奶奶。奶奶把圆盘放在了贴在锅灶后墙上的灶神爷爷和灶神奶奶画像的前面。圆盘中央放着两碗水饺、两盘年糕、一碟糖瓜和两双筷子。西川把“香炉”搬到了圆盘上,并点燃了三柱香,插在“香炉”里。

  西川在给灶神爷磕头的时候,看见圆盘角儿上还放了一些碎草和一碗水祭奶奶。西川问父亲,这是干什么的?父亲说,这是给灶神爷爷的“神马”吃的。

  “这是什么?”西川指着圆盘上那碟糖瓜问,他很想吃一块,便明知故问祭奶奶。

  “那是糖瓜,是给灶神爷甜嘴的,希望他在玉帝面前嘴要甜一些祭奶奶。”父亲看着西川那馋样子,就从碟子里拿了一块给他。

  西川把糖瓜填到嘴里祭奶奶。他含着糖瓜,回味着这些关于灶神爷爷的故事,觉得挺有意思。

  西川一天一天地数着、盼着,终于盼到了腊月三十这一天祭奶奶。吃过早饭,父亲给他安排了一件他能完成的活。叫他拿着剪刀爬上大门东边那棵桃树,剪下一些小枝条。然后,再把这些小枝条分别放在了锅沿后、窗台上、水缸旁、大瓮边,各门框上的“鼻扣”里也要插一根。这是老辈传下来的风俗,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避邪”。

  半头晌的时候,开始贴对联祭奶奶。西川按照父亲的吩咐,把大门上的旧对联清理得干干净净。父亲把对联上刷上糨糊,拿着上联在右边的大门上比量着。

  “西川,你看正当不?”父亲问祭奶奶。

  “行祭奶奶。”西川说。

  父亲伸出一只手,西川马上把笤帚递给他祭奶奶。父亲用笤帚自上而下地扫下来,那只对联便贴好了,然后又贴上下联,横批贴在了上门框的中央。

  贴完了大门的,再贴院内正间门的、房门的、东厢房门的、天井里“中宫屋”的,还有屋内财神的、菩萨的祭奶奶。炕头的墙上方要贴上“抬头见喜”,大门外的墙上贴上出门见喜,连喂牲口的“驴槽”也要贴上“槽头兴旺”。

  在给“中宫屋”贴对联的时候,西川看见父亲先把一个写着字的红纸条贴在了用砖搭建的小屋里的后墙中央祭奶奶。

  “爹,这上面写的什么字?”西川指着那红纸条问祭奶奶。

  “天.地.中.宫.之.神.位祭奶奶。”父亲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他听。

  “这是个什么神仙祭奶奶?”

  “听说他是姜太公,他的大名叫姜子牙祭奶奶。”

  “他都管什么事祭奶奶?”

  “他就管着咱们家的宅院祭奶奶。”

  “诶祭奶奶。那财神爷叫什么名儿?”

  “财神爷…叫…赵公明,也有叫他赵公元帅的祭奶奶。”

  “那菩萨叫什么祭奶奶?”

  “菩萨嘛……我也不知道祭奶奶。”

  “那菩萨是女的吗祭奶奶?”

  “大概是吧!…我也不知道祭奶奶。”

  父亲被问住了祭奶奶。心想:这孩子还挺好学的,不管什么事儿都要问个明白。

  西川和父亲忙活了一阵子,所有的对联都贴好了祭奶奶。西川看着这些新贴的对联,觉得家里有一种新鲜、喜庆的气氛。

  贴完了对联,父亲又挂起了“宗谱”祭奶奶。“宗谱”上写着刘氏家族各代祖先的名字。“宗谱”的后面是四副画着山水画的“影屏”。“宗谱”前面的案桌上摆满了奶奶做的菜肴和米饭,每个盛米饭的碗里插着一双红色的筷子,这些“供品”都是准备给祖先们吃的。

  西川把各处的“香炉”里都装上了细沙,这些沙是他去王河的沙滩上挖的祭奶奶。

  “西川,好吃午饭了祭奶奶。你洗洗手,烧上‘香’,准备放‘炮仗’。”父亲吩咐说。

  西川用洋火先点着了“香”,然后恭敬地插进每只香炉里祭奶奶。

  西川拿着“炮仗”来到“天井”里祭奶奶。这是他第一次放“炮仗”。他害怕被打着,不敢放,便把“炮仗”送给父亲。

  父亲先放了一个,给他做个示范祭奶奶。

  西川先把“炮仗”的“引头”用针挑出来祭奶奶。然后把“炮仗”立在地上。他小心翼翼地用“香”的“火头”去点燃那“炮仗”的“引头”,因为害怕,点了好几次都没点着。他壮了壮胆儿,把“香”往“引头”上狠“触”了一下便跑,没想到把“炮仗”给“触”倒了。

  西川两手捂着耳朵,看那“炮仗”的“引头”好长时间没冒烟儿祭奶奶。父亲去把“炮仗”扶起来说:“不用害怕,再点一次。”

  西川鼓起勇气,又一次去点那“炮仗”的“引头”祭奶奶。这一次点着了。西川赶紧跑到父亲身后,捂上耳朵。

  那“炮仗”向上喷射着火星,好长时间才“砰”地一声响了祭奶奶。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西川又连续燃放了三个“炮仗”,然后跟父亲一起回屋里吃饭祭奶奶。

  傍黑时,西川又和父亲一起“撒陈”祭奶奶。他们把正间屋的地面上撒上一层“高粱秧”,是用来垫着磕头的;从正间到大门口的走道上,铺上一层带根的谷秸和高粱秸,这是垫着走路的;在大门里的高粱秸上还得压上一根木头,爹说这是祖先回家过年时用来拴马的“拴马桩”。

  天已完全黑下来祭奶奶。一家人开始围在一起包饺子。按照风俗,除夕夜必须吃水饺,这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顿饭,也是新的一年里第一顿饭。看来,水饺是民间最好的饭食。

  包水饺时,西川跟奶奶学会了擀饺子皮祭奶奶。今年的水饺全是用最白的小麦面包的。一部分水饺里要放进“栗子”、“糕”、“枣”和“铜钱”。水饺包完后都拾在“盖垫”上,最后要在水饺上面放上几张“纸钱”,再把桃树条儿压在纸钱上面。

  水饺包完了,西川有点困祭奶奶。但他觉得“过年”挺有意思,就坚持着跟着奶奶跑前忙后。他看着奶奶又在做喝酒的菜,心里馋得慌,也就不觉得困了。

  奶奶把切好的一片猪肝填到西川的嘴里祭奶奶。

  西川觉得这猪肝很好吃祭奶奶。他记得父亲娶姨娘的时候吃过一次,还有那猪肚和大肠也挺好吃。奶奶每样给他吃了一点,他虽然还想吃,但不好意思向奶奶再要。

  多少年来,这个贫苦的家庭一直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祭奶奶。今年,地里的庄稼收成挺好。父亲外出打短工也挣了些钱,加上几年积攒的,他已在秋后买了一头小毛驴,实现了他多年以来的愿望。前天,他用卖对联挣的钱买了一套猪下货和两瓶白干酒,想正儿八经地过个年。

  午夜快到了,已很困倦的西川跟着父亲来到了村西南的路口上祭奶奶。父亲面向西南,烧了纸钱,嘴里念叨了几句话。他和父亲磕完了头就往后走。父亲念叨些什么,他也没听清。长大后,他才知道这是去请祖先回家过年。据传说,祖先是从四川迁来的,他们去世后又回了老家。所以,请他们回家过年时要面向西南。

  街上传来了鞭炮声,刚刚睡下的西川又被奶奶叫起来,奶奶知道已到了午夜时分祭奶奶。

  西川揉着困倦的眼睛,看着父亲“发纸”祭奶奶。

  父亲把压在“年饺”上的“纸钱”取下来,到天井“中宫屋”旁烧了祭奶奶。

  宗谱前面的两支蜡烛照得正间屋里异常明亮祭奶奶。西川把所有的“香炉”里都上了“香”。

  西川看着奶奶下水饺祭奶奶。

  奶奶因为有胃病,还没吃饭就打“饱嗝”祭奶奶。

  “奶奶,你吃药了没有?”西川关心奶奶,他怕奶奶忙得忘了吃药祭奶奶。

  “别吱声!”奶奶在西川的胳膊上轻轻地“拧”了一下祭奶奶。

  西川伸了一下舌头,就不吱声了祭奶奶。西川知道,在三十日晚上,不能讲些不吉利的话。虽说他是好心提醒奶奶,但是吃药的事儿是不能说的。

  水饺煮好以后,奶奶端着一碗在“中宫屋”前祭奠了一下,然后把水饺放在了“发纸”时的纸灰上,又在上面扣上一个小泥盆祭奶奶。西川心想:这大概是给姜太公吃的,因怕老鼠偷吃,就扣上这个泥盆。

  奶奶分别给祖先、财神、菩萨、灶神等“供”上水饺,西川便跟着爹到大门外燃放鞭炮祭奶奶。回屋后,他和爹一起向祖先们磕了三个头。

  一家人坐在炕上吃水饺,其乐融融祭奶奶。这是一年中最有意思的一顿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吃到包有铜钱的饺子,因为谁吃到的铜钱多,就预示着他在新的一年里挣来的钱多。

  是爹最先吃到了铜钱,他把这枚铜钱给了西川祭奶奶。接着,奶奶和姨娘都吃出了大枣,她们俩也很高兴,因为吃到大枣就预示着今年的日子会很甜蜜的。西川吃到第三个水饺,才吃出一块“糕”来。奶奶说,西川今年一定会长很高的。但西川一直希望能吃到铜钱,因为他可以拿这些铜钱和耍伴儿们玩儿“投坑”。可是,西川因已吃了些猪下货,肚子不饿,心里很是矛盾:不吃吧,想着铜钱,要吃吧,肚子又饱了。奶奶一直鼓励他多吃,并到盆里拣那些“肚子”大的水饺给他。结果他吃出一 棵“栗子”。“栗子”和“立子”同音,父亲很高兴,把吃出来的铜钱都奖给了他……

  吃完水饺,父亲给了奶奶一些零碎钱,准备分给那些来拜年的孩子们祭奶奶。他也给了西川两毛“压岁”钱……

  天刚放亮,奶奶就把西川叫了起来祭奶奶。

  奶奶给他穿上由她亲手做的新衣裳和新棉靴,爹要领他出去拜年祭奶奶。

  在这个家族中,西川是最小一辈儿的第一个男孩祭奶奶。他家在全村里也是辈分最小的一家。按照风俗,正月初一这天,晚辈必须给长辈拜年;同辈间年龄小的要给年长的拜年。所以,他们必须起大早出去。

  “爹,我也不知道都叫他们什么?”西川这是第一次出去拜年,有些打怵祭奶奶。

  “你跟着我叫祭奶奶。我叫叔叔、婶婶的,你就叫爷爷、奶奶;我叫爷爷、奶奶的,你就叫老爷爷、老奶奶。叫了以后,就问‘过年好’?磕头的时候,你就跟着我一起磕。要先给宗谱上的‘老祖宗’磕一个,再给爷爷、奶奶磕一个。拜完一家,再到另一家。想着了?”

  “想着了祭奶奶。”

  “走祭奶奶!”

  西川跟着父亲,先去了二奶奶家祭奶奶。二奶奶和奶奶是妯娌,两家的关系很亲近,西川也经常在她家玩儿。

  西川问了二奶奶“过年好”,又问了京山大叔、京安二叔和京娥二姑“过年好”祭奶奶。给二奶奶磕完头后,二奶奶给了他一毛“压岁钱”。

  接着又去了三奶奶家、另一支的刘多义大爷爷家;刘多祥二爷爷家祭奶奶。凡是未出“五府”的长辈家都去拜了。这一圈儿下来,差不多拜了有小半个村。西川回家的时候,日头已经老高了。……

  初二早晨祭财神后,爹和叔叔们要去给他们的姑姑拜年祭奶奶。因为路远,父亲没让西川去。

  奶奶领着西川去南街大场园看村里演出的京剧祭奶奶。

  舞台上正在演出《二堂舍子》祭奶奶。西川听不明白演员都唱了些什么。但通过大人们之间的议论,他知道了剧中那两个学生,一个叫沉香,一个叫秋儿;那个戴着“胡须”的人是他俩的爹;那个女的是他俩的娘;他还知道那女的不是沉香的亲娘。因为两个孩子在学堂里打死了人,官府要抓他们,爹娘之间发生了矛盾:爹偏向沉香,娘偏向秋儿。最后,爹打开了后窗,让沉香赶紧逃命……

  西川觉得这些文戏没意思,他爱看“打仗”的武戏祭奶奶。他才想打瞌睡,便开始演起了武戏《战长沙》。

  西川又瞪起眼睛,看那关公与黄忠“打仗”祭奶奶。黄忠因马失前蹄,掉下马来。关公是一个红脸大汉,他很讲义气,没有杀他,让他上马再战。那黄忠的箭法好,但却故意没有射中关公——报关公的不杀之恩。黄忠的元帅知道后,就要把黄忠问斩。这时,大将魏延就劝说黄忠去投靠刘备。黄忠是个忠臣,虽说元帅想杀他,但他却不想背叛元帅。结果气火了魏延,把元帅杀了,硬逼着黄忠去投靠了刘备……

  吃过晚饭,西川把永章和锁柱叫到一起,来到大门口南的场园里祭奶奶。他们也想演一下白天看过的《战长沙》。

  他们三个人演四个角色祭奶奶。西川扮演元帅和黄忠两个角色;永章扮演关公;锁柱扮演魏延。

  西川嘴里念着鼓板,两手握在腰间,表示提着“玉带圈”祭奶奶。然后迈着四方步,走上台来。他走了四、五步,便停下来,右手向后一甩袖,接着一转身,表示进了帐中。他坐下后开始道白:“唉!本帅,韩…玄…只因关羽…….啊….唉….宣二位将军进帐。”说完后,又赶紧回到后台扮演黄忠,与扮演魏延的锁柱从两厢同时上台。两人急步向前走着,走到台前,两手整整衣冠盔甲,又倒着向后退去。退了几步,一个飞脚,来了个急转身,便快步走进帐来。二人同时喊:“参见元帅!”西川马上又回到元帅的位置应道:“诶!一旁站下。”西川再回到黄忠的位置,与魏延同时喊道:“元帅,将某将宣进帐来,哪路有差?”西川再回到元帅的位置向两位将军发号施令……。西川一个人要扮演两个角色,必须及时的变换着位置、语气和动作,忙得他上气不接下气。有时想不清角色说的什么,嘴里就嘟囔着一些含糊不清的语言,弄得自己也忍不住发笑。不过,三个人都在努力进入角色,谁也不笑话谁,互相捧场,配合默契。直到把这台戏演完为止。

  在他们散场的时候,西川发现,奶奶和永章他娘正满面笑容地向他们走来祭奶奶。

  永章一头扎进他娘的前怀里,吃起奶来祭奶奶。他娘因为个子很矮,只好躬着腰给他喂奶。

  西川跟着奶奶往家走,他几次回头看着永章祭奶奶。嘴里说:“他都这么大了还吃奶,真不嫌丢人!”奶奶说:“他家是地主,爹娘娇贵他。不象咱穷人,孩子连口饽饽都捞不着吃,这世道不公啊!”西川问:“他家是地主,一定有很多地吧?”奶奶说:“那可不!他家地多种不了,还往外出租呢!前年咱家就租过他家一亩地,天旱歉收,打的粮食全都给他家缴了租子,够狠心了……”

  初三早晨,奶奶把煮好的水饺,供在了“宗谱”的前面祭奶奶。西川和爹给“祖宗”烧了“香”,磕了头。又到门外放了“炮仗”,以此表示送走了“祖先”。

  早饭后,西川帮着爹“起陈”祭奶奶。“起陈”就是把年前撒在地上的高粱秧、高粱秸、和谷秸都收拾起来。这里的风俗有个规定:闺女不踩娘家的“陈”。出嫁的女儿只有在娘家“起陈”后,才能回娘家给父母拜年。这一天,也是外甥拜姥娘、姥爷、舅舅、舅母的日子。女婿在这一天也可以去拜丈人、丈母。

  按照风俗,头一年的小媳妇回娘家拜年时,一般都要乘坐家里的马或骡,骑着毛驴回娘家的算是低等的人家祭奶奶。当然,家里穷得连毛驴都没有的,也只好徒步走回娘家。

  西川跟着爹和姨娘,要去姥娘家拜年祭奶奶。

  西川被爹抱在了驴腚上祭奶奶。爹嘱咐他要用手把住驴鞍,别摔下来。

  西川骑在驴腚上,开始时有点害怕,但也觉得新奇好玩祭奶奶。可是时间长了,就受不住了啦。因为怕摔下去,两只手一直要死死地抓住驴鞍子。他觉得两只手有些发酸。最难受的是屁股,他的小屁股不停地在驴腚上颠簸、摩擦,实在受不了。

  在西川的要求下,爹把他从驴腚上抱下来,跟在后面走祭奶奶。爹正也担心这小毛驴驮着两个人会被压坏的。

  西川一进姥娘家大门就喊:“姥娘过年好祭奶奶!”

  姥娘笑嘻嘻地从屋里迎出来,把他抱起来亲了两口,又端详了一会儿祭奶奶。

  西川觉得姥娘很亲他祭奶奶。但咋被她一抱,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他挣下身来,跟爹一起给姥娘、姥爷磕了头。

  姥娘给了他一张新钱票,并嘱咐他不要被集后来的舅舅们看见祭奶奶。其实西川还不认识钱,甚至连钱好干什么都不在意。他把钱装进口袋里,就再也没看它。

  集后来的舅舅有三个祭奶奶。大舅小名叫“书”,比西川大一岁;两个双胞胎的小舅,一个叫“起”,一个叫“庆”,比西川小一岁。他们今天是来拜舅舅、舅母的,西川的姥娘就是他们的舅母。

  大舅领着他们在场园里玩祭奶奶。他们在臭椿树杆上捉了一些小孩们叫“干狗”的昆虫,玩儿得挺开心。

  这“干狗”长得挺怪,它穿着一件跟臭椿树皮颜色一样的衣甲祭奶奶。这衣甲很硬,用手指甲掐不破它。它们隐藏在臭椿树皮的缝隙里,不仔细是看不见它们的。一旦看见它们,用手指一触,它们就会装死掉在地上,象一粒灰色的小石子,不被人们注意。

  西川一会儿就捉了十几个“干狗”祭奶奶。他把它们放在一个“碌碡”的凹槽里,嘴里念叨着:“干狗干狗你别死,死了没人给烧纸;干狗干狗你快活,活了给你找老婆。”然后一声不吭地等着。住了一会儿,“干狗”们就开始爬起来……

  “西川,快来家!”西川听见姥娘在大门口叫他祭奶奶。

  “你舅舅要东战村去拜他姥娘,你跟他做伴去吧!”姥娘对西川说祭奶奶。

  “诶祭奶奶。”西川很喜欢跟舅舅在一起,答应得很痛快。

  姥娘装了一篓子好吃的,叫舅舅捎给他姥娘,并嘱咐舅舅拜了年就回来,不要在那里吃饭祭奶奶。

  姥娘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和儿媳不和,分居单身过日子祭奶奶。姥娘一直挂念着自己的母亲,经常把她接到台上来住些日子。

  西川在东战村认识了老姥娘、舅姥爷李树贤和老姥娘的侄子——二舅姥爷李振贤祭奶奶。回到台上已是吃午饭的时候。

  第二天,西川又跟着舅舅去了上庄和古台口村,给他的两个姨姥娘拜年祭奶奶。这两个姨姥娘是姨娘的四姨和五姨,大姨和二姨已经去世。听说是姥娘来到台上后,才和她们走动起来。两个姨姥娘对这两个外甥当客人对待,做了很多好吃的菜。

  在酒席上祭奶奶,西川看着舅舅很象个大人样,还端着酒杯喝酒呢!

  西川发现,他们喝酒的人有个特点:喝了一口酒之后,就吃一口菜,然后放下筷子,开始说话祭奶奶。 西川不喝酒,他觉得这些菜都挺好吃,别人说话时,他也不放筷子,不时地吃着他最爱吃的菜。

  回到台上后,西川听说上庄的亲戚笑话他,姥娘却为他辩护,说他还是个孩子,谁家的孩子不这样祭奶奶。而在西川心里却不以为然。

  西川觉得在台上玩得挺开心,姥娘也想把他留在台上多住些日子,所以他没有跟着爹娘回刘家洼祭奶奶。

  西川跟着姥娘和舅舅,整整看了两天京剧祭奶奶。他能说出戏名的有“九江口”、“卖马”和“战长沙”。他觉得台上演的“战长沙”比刘家洼的好看。听舅舅说,扮演黄忠的那人是他的堂兄,小名叫“文正”。西川还看见姥爷在戏台上敲鼓板的样子:他在前额上用毡毛头压着一张弧形纸壳,一手拿着鼓槌,一手拿着竹板,有节奏地敲打着……

  京剧共唱了四天祭奶奶。

  没戏看了,西川就跟着舅舅出去玩祭奶奶。临出门时,姥娘总要嘱咐舅舅:要看好了西川,不准任何小孩子欺负他。

  舅舅虽然只比西川大两岁,但他长得比西川要高大很多祭奶奶。他说话慢腾腾的,凡事儿总让着西川。 西川听他的话,也很尊敬他。

  舅舅已学会打牌祭奶奶。西川有时趴在他后背上看热闹儿。他们玩的是一种叫“抓对儿和”的游戏,输盈还动钱呢!那些钱可能都是他们拜年时挣来的压岁钱……

  晚上睡觉的时候,西川跟姥娘睡一头,舅舅跟姥爷睡一头祭奶奶。姥娘不时地用手摸着西川的小脸蛋儿。西川吃力地睁着两只小眼睛,看着姥娘那和蔼、慈祥的面孔,很快就入睡了。

  西川在台上还结识了永吉、双亭、千和栓子等几个耍伴,经常和他们在一起玩玻璃球、学演京剧祭奶奶。

  西川觉得姥娘家的饭比自己家的好吃祭奶奶。特别是姥娘做的“鱼冻”,味道特别好,就着“面鱼儿”很好吃。姥娘看他爱吃粉条,每天中午都做给他吃。她不断地把菜盆儿里的粉条捞在西川的小碗儿里,为此,舅舅还有些嫉妒他呢!

  一天,奶奶捎信儿来,叫他回家过十五——元宵节祭奶奶。

  西川不愿走,他趴在西间炕上哭起来祭奶奶。

  姥娘摸着西川的小脑瓜,问他哪里不舒服?他也不说祭奶奶。他想起姨娘用手指头儿剜他的样子,哭得更加伤心,眼泪和鼻涕都流到了一起。姥娘问:“西川是不是不想回家?”西川点点头。姥娘 说:“不想回家正好,姥娘也不想让你走。小时候在这儿住不下,现在能住下了,就在这儿多住些日子。”

  西川不哭了,姥娘去了东间祭奶奶。

  突然,他看见一只老鼠爬到了书桌上祭奶奶。它东张西望,看到西川后又跑了。西川有些害怕,叫了一声姥娘。他看见姥娘正在流泪……

  姥娘是又想起了她那早逝的闺女祭奶奶。

  姥娘擦干眼泪,走过来抱起西川祭奶奶。她给他擦着鼻涕说:“好孩子,以后再不哭了,啊?西川长大了,听说了,快要上学念书了。”……

  元宵节到了,西川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祭奶奶。因为他又想奶奶了,还想跟着父亲去给娘的坟地送胡萝卜灯。

  舅舅把西川送回刘家洼祭奶奶。

  西川看见父亲把胡萝卜切成一段一段的,用铜钱在胡萝卜的一端挖了一个槽,再把用烧纸缠绕的高粱秸“蘼”插在槽里当灯芯,最后把在铁勺里融化的洋蜡分别灌到每个灯槽里,这就做成了胡萝卜灯祭奶奶。

  晚饭前,奶奶把白面做的“茧饽饽”、“尺饽饽”和“圣虫”供在了宗谱前面的案桌上祭奶奶。父亲点燃了两支大蜡烛,照得屋里亮堂堂的。西川打着奶奶给他糊的小灯笼,把点着的胡萝卜灯分别放在套间里、东厢屋里、天井里的“中宫屋”里和大门洞里。又把点着的“香”插在香炉里,然后向祖先们磕头。

  晚饭后,西川跟着爹和叔叔们来到这个大家族的坟地里祭奶奶。坟地里有一棵很粗的柏树,还有一些用白理石做的墓碑。这里葬着西川的老爷爷、老奶奶及其以上的祖先。

  西川在坟前点燃了好几支“起火”祭奶奶。那“起火”冒着一条火线向天上钻去,并发出一声尖叫。

  西川跟着大人又来到西北堰二奶奶家的地里祭奶奶。这里有他们这个小家族的坟地。坟地自北向南排着二爷爷、三爷爷和母亲的三个坟头。

  西川认识母亲的坟墓祭奶奶。他在坟墓背风的地方,用手挖了几个小洞,再把点燃的胡萝卜灯放进了小洞里。他把那个最大的胡萝卜灯放在了用青砖砌的坟口里,并在那里烧上了三柱香,磕了三个头……

  父亲在旁边看着西川的一举一动祭奶奶。心里说着:明月啊!你看见咱们的儿子给你送灯来了吗?你看见儿子给你磕头了吗?他是个很听话、很孝顺的孩子。我没辜负你的嘱托,终于把他拉扯得开始懂点事了。他现在活蹦乱跳的,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地安息吧!……

  往回走的时候,西川几次回头看着母亲坟上的那几个灯,生怕被风吹灭了祭奶奶。快到家门口的时候,他又望了望西北岭和东北岭上的一片片坟地,那数不清的不断闪烁的灯光,好看极了,好象比天上的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