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人到中年,有时候会莫名感叹。时过境迁,多少悲欢,终究是过眼云烟,跟着时间逝去。如今的我对很多事情,都已看淡了,健忘了,然而一提到母亲,却还老是未语泪先流。父母之情啊!难忘!
追忆我的母亲
孙中山说过:“人类常把母亲比作锦绣和博大的化身,人类在生养女人的同时,女人也生养了整个人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母亲承载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原始之爱,也造就了众多的推动历史发展的民族精英。
追忆我的母亲
在多数人的心目中,母亲都是一座高高的丰碑。人们常说:“母爱是慈爱的,是宽容的,是朴实的。有了妈妈,才算是一个完整的家。有妈妈的地方,就有了人气,就有了快乐,就是一个名副实在的暖和的家”。而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就像是一个最艰辛的纤夫,她用她那单薄的身躯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拉扯起一大家子的人,也扛起了勤俭治家、相夫教子的责任与家庭重担。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兄弟几个,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能有所成就,和母亲对我们性格和人格上的培育和影响是分不开的,母亲为人处事憨厚,母亲的勤奋努力,都深深渗透渗出进我们的脑海,指引着我们生命的航程不断前进。
追忆我的母亲
母亲去世虽已好些年,但她白叟家的音容笑貌仍不时地在我面前浮现。一天早上醒来,坐在床上的我若有所思,神情亦有些模糊,久久回不外神来,妻子看见我这种有点异样的表情和神态不断地催促我赶紧穿衣洗漱,但我却好似没有听到,迟迟未动,仍陶醉在夜间的梦境之中,见此状态,妻子又再三追问,我才醒过神来,给妻子叙述了夜间梦见母亲的情景:母亲踩踏着七彩祥云,感觉就像是传说中的菩萨,但看上去依然是在世时的样子容貌,依旧是朴实慈爱,似在空中向下俯视,又好像站在我身边一般,还不断地给我叮嘱着什么,我伸手向空中抓去,想托住母亲的身躯,拉住母亲的双手,并大声呼叫着,叫喊着:“妈妈,妈妈”,只看见母亲慈爱的微笑着,徐徐远去的身影逐渐的消失在我的视线之中……
追忆我的母亲
母亲已去世十余年,每每提起母亲二字都有无尽的思念之情和深深地感恩之心。
父母亲祖籍河南,母亲是一位贫苦农家出身的妇女。在我幼年的心灵里,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作为河南人,且口音未变的父母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爬山涉水来到山西吉县做为落脚点,糊口了一辈子,终于忍不住在一次闲聊时问及母亲,母亲轻轻地抚摩着我的头,缓慢而沉重的叙述了这一切。原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河南中游地带连降大雨,黄河决口,灾荒遍地,又逢瘟疫遍布,民不聊生,度日艰难的穷苦人纷纷弃家而走,到外埠寻求生存之道。极其孝敬的父母虽说也度日唯艰、苦不堪言,但由于固执恋家的爷爷奶奶难舍家园,果断不让离家出走,也就只好顺从了白叟的说法继承留下来,一起相依为命。几个月后灾情越来越严峻,白叟们也不幸身染重病,全家人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着徘徊着,望着颗粒无收、洪水漫灌,连挖野菜都不轻易的荒芜景象,爷爷奶奶再三寻思,几经斟酌,迫不得已才把儿子和媳妇叫到床前给他们下了命令:“不要管我们了,带着孩子们也去逃生吧。”望着年老体弱卧床不起的双亲,善良的父母怎么也不忍心自己丢下父母去逃难,一定要带大家一块走。然而二位白叟看着年幼瘦弱、骨瘦如柴的孙子们,眼里噙着泪水,用颤动但却坚毅地语气说:“你们先带着孩子走吧,我们能扛过去,一定会渡过这一关的”。就这样父母一路沿街乞讨,逃荒要饭,终极落脚到这里,安置下来。也许是孝打动天,留守家乡的白叟们竟然也奇迹般的扛过这一劫。七十年代初,留守家乡的白叟病危,母亲在儿孙众多家景贫寒的情况下,毅然舍弃家务农活,奔波于两地之间,伺候白叟直到病故,为其送终,尽到了一个媳妇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追忆我的母亲
母亲缓缓地叙述着,就像是叙述着一个婉转而悦耳的故事,但我却在母亲慈爱的眼神中,读懂了她糊口中的艰辛和不易。因为受封建传统思惟的禁锢,母亲当时没有被缠足裹腿已经是相称的福气,也从来没有进过学堂,更谈不上文化二字。然而这并不影响她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宽厚、仁慈、孝心、刚毅,这些闪烁在母亲的身上的优良品质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不断地生根发芽。朴素的善恶观,做人的道德准则和尺度,也成了我一生的人生理念,以母亲为榜样,也许就是我自始至终干好工作的原始动力吧!
追忆我的母亲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但记忆却是永恒的,持久的,刻骨铭心的。也许上了年纪的人都还记得五六十年代的苦难日子。当时我们全家七口人,仅靠父亲菲薄单薄的工资维持生计,连最低的糊口温饱题目都难以解决,常常是有了上顿没下顿。望着几个弱不禁风、年幼瘦小的孩子乞求渴想吃喝的眼神和奔波劳累工作中的丈夫,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毅然而然的挑起家庭糊口的重担。她先是挤时间纳底做鞋,缝补旧衣,做大改小,而后闲暇之余又上山挖野菜,捡谷穗、豆子及五谷杂粮,捡拾柴火、煤渣、褴褛……瘦弱的母亲几乎想尽了一切办法来维持家人的温饱题目。后来又外出给人家打小工、提泥包,挣些零用钱以贴补家用,直到掌灯以后才拖着疲劳的身体回到家中,再去劈柴、烧火做饭干家务,常常是累的直不起腰来。这就是我的母亲!
追忆我的母亲
那时流行的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便是我们全家的真实写照。因为家中兄弟多,经常是老大穿的衣服改一改,补一补老二的又穿,我是顶小的一个,轮到我时早已是颜色退变,补丁打补丁了。所以,从小我就特别羡慕旁人家的孩子有新衣服穿。记得有一次,母亲又拿着补好的衣服让我试,一看到又是那破旧不堪的旧衣,我满腹委屈,撅着嘴不断地哭着、闹着、喊着:“不穿旧的,不穿旧的”。母亲并未气愤,而是把衣服放在炕沿边,默默地凝望了我半晌,蹲下身拉起我的手温顺而又慈爱地说:“你看,我已给你缝补好了,先这样穿上吧,既合适又好看,等过年时,妈妈肯定不让你穿旧的了,一定给你置办一身新衣服,让我娃高兴奋兴过新年。”我一听这话连忙转悲为喜:“认真,不许骗人。”“不骗人,妈妈说话从来都不骗人的。”那时我还小,并不懂得母亲的艰辛与不易,只想着能穿上新衣服就是最大的幸福。为人父母后才知道做父母的艰辛,天下哪个父母愿意让孩子凑合一件旧衣服,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哪个不但愿自己的孩子能穿上新衣服!只是糊口所迫,万般无奈,母亲心中的苦,我当时根本不能体会。现在想来,满是懊悔,要是如今还能穿上母亲亲手缝补的衣服,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追忆我的母亲
大哥、二哥春秋偏大,我们下面仨兄弟是挨着的,一个比一个大两岁,小时候老是特别调皮,常常给家里添麻烦,三天两头不是由于打架就是由于其他,每每总有邻里找上门来说不是。记得一个礼拜天的下战书,我们几个玩耍又和邻居家的兄妹三个厮打起来,衣服也撕了个褴褛,对方父母还找上门来大吵大闹,不愿了事。忙得焦头烂额的母亲,当时静下心来很客气地给人家又是说好话又是报歉,总算把人家安抚走了。然后母亲回身回屋拿出一根擀面杖,一边流泪一边满房子转着打我们,嘴里特别严肃地训斥着:“你们还出去打架不,一点都不让大人省心,知道我给你们缝补衣服不轻易吗?说撕就撕破了,以后你们谁再敢打架我就罚谁。”吓得我们三个谁也不敢出声,在记忆中这也是母亲发火最大的一次。直到现在回忆起来,还忘不了当时那种胆怯的场面和母亲痛苦无助的眼神。
追忆我的母亲
就这样我们兄弟几个在母亲的庇护、宽容、训诫、关爱之下徐徐长大成人了,也离开了那个伴随我们成长的黄土院子和窑洞,犹如小鸟一样展翅遨游。每飞走一只,母亲都疼在心里,笑在脸上,目送远去。在时间岁月的无情催逼下,母亲正无声、无奈地一步步走向朽迈,然而我却因平时应酬太多,工作繁忙,忽略了对白叟的注意和关注。有一次因下乡办案,十多天未归,归来后单位的同事都说:“你的母亲已经来找你好几回,你赶快回家看看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听到这话我甚至顾不上擦把脸,便急急忙忙风尘仆仆地赶往老院子里看母亲。刚进院门便看见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正颤颤巍巍地手在门框上扶着焦虑地张望着,见我归来后长长地舒了口吻,极兴奋的说:“你归来啦!也没什么事,归来就好,归来就好!”看着满是笑靥的老母亲,我心里不禁一颤,陡然一痛:面前的母亲竟然顶着一头稀疏的白发!昔日那个满头黑发、精神矍铄的母亲哪去了?是谁偷偷地,又是何时换掉了她的满头青丝?——那不是青丝,那是母亲锦绣、殷实的青春啊!
追忆我的母亲
望着母亲的白发,我一时思绪万千……
我想起了有位高人曾经说过:“人生三个不能等”,其中一个“不能等”便是孝顺白叟不能等。世界上没有哪个白叟能有足够的时间来等儿女们孝顺。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趁着母亲还健在,我定会加倍地孝顺她白叟家!
追忆我的母亲
母亲一生节俭,朴实无华,直到去世!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对我们的爱如同越来越纯的陈年迈酒,先是浓郁,慢慢地变得绵软,晚年的母亲更是越来越慈爱,这让我想起了一位诗人说的:“蒲公英老了,她给孩子们留下的不是万贯家财,而是一把带着母亲厚望的,有助于远飞的伞。”
追忆我的母亲
这就是我的母亲,蒲公英式的母亲,一个真正给儿女大爱的母亲!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