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0-08-18 2282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家谱,是以特殊的形式记载家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其价值和意义十分重要。假如没有家谱,子弟或不明祖宗,三代之后代系无以传承。


明辨祖宗世系传承


       家谱的基本功能是延续血脉亲情的载体,是孝道文化的重要体现。一部家谱记载着家族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人口变迁等,通过修家谱,可以明辨祖宗世系传承,寻根问祖,受到亲情教育。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这也是清朝顺治天子久久解不开的的心中大惑。


到底“我是谁”?

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11.png


在我们出生到懂事时,大人就会反复告诉我们——“记住啦,你姓xxx你是xxx人...”,例如小编小时候大人就总爱问“你叫什么名字啊?”“今年几岁啦?”“你来自哪里啊?”...


而一般的回答都是“我姓XX,叫XX,来自XX...”是的,当你姓了某个姓氏时,实在就已经知道了你的家族血缘关系了,通过这个姓氏还可以追溯根源。
那么,想要了解“我是谁”,何不先了解自己的先祖、那些逝去的亲人?


     人能以天地之心为心,则无不爱之民物;能以祖宗之心为心,则无不睦之族人;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无不友之兄弟。              —李文贞


中国人有着朴素的祖先信奉,家谱反映着家族或宗族成员的世系血缘关系,记载着家族内优秀人士的伟业、事迹以及荣辱与兴衰,实际上是一部家族或宗族的人文史书。通过修续、正视和保藏家谱,可以重温先祖门风,并给昆裔留下范本。


中国人正视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年来,人们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记实下来传给子孙,以此证实家族的存在、延续家族的血脉。实在,这就是家谱。


家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实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家谱,流淌着中国人的血脉?


中国家谱文化积厚流光,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在中国,家谱有约3000年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
曾有一种说法:中国人信仰的不是儒教、道教、佛教,也不是基督教、天主教,而是“家教”,家谱、家规、家训成为最好的教科书,还演绎出《诫伯禽书》《颜氏家训》以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最接地气的家教典范。


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续修家谱就是延续修订,由于跟着时间的推移,家族中总会新生子女,娶进媳妇,逝去长者,族产公田也会发生变化,都要记入家谱,所以家谱应该按期续修。那么相隔多少时间修订一次最为合适?


盛世修家谱


       一般说来,续修家谱的距离时间,大多数家族划定为30年,据清代乾隆间修谱资料,“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乖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有很多家族划定家谱要“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



       有《族规》以家族30年不修谱为不孝,有家族划定:“族谱重修刻版后,每十年汇稿,三十年续倍,补刻刷印,附装谱后,以免久远难稽”。“修谱不宜历年久远。古人云:谱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属不孝。”假如泛起上述情况,对族长以及族中执事职员要律以不孝之罪,给予家法惩办。



        族有谱牒,则人知其所出,其所出则尊其祖,尊其祖则知爱其身,修身慎行,自不容以不谨矣。非从以昭姓氏、叙昭穆,则别亲疏、辨异同而已矣。   —欧阳修


 应该说,家谱30年一修,大体上可以把家族中的两代人衔接起来。30年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每隔30年续修一次家谱,就可以趁老一辈健在,新一代已成长的时候,将家族30年里亲缘关系的变化正确记实下来。假如距离时间过长,家族中人丁变化记实会有差池,轻易引起血缘关系紊乱。


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讲求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不忘祖宗先人。寻根问祖,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自古正视家的根系源流。家谱,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的根本。


如今,一本本家谱已成陈迹,流入废品收购站、古玩店,或被藏书楼珍藏,很难再与家族的后人重逢。现在还讲究这些的人未几了,于是起名字不按字辈,各地亲戚回乡过年,叔叔侄子相互分不清,长幼全都乱了套。


只在一些乡村,还留存了这一文化习俗,修谱人也大多是白叟。他们走了,谁再来接续呢?



家无家谱,就如国无国史?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自古以来,家谱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


纵观历史,国家可灭,朝代可替,家庭可散,个人可亡,惟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只有一个个家族存在和延续,才有整个民族的存在和延续;只有一个个家族团结,才能构成整个民族的团结,保证一个国家的团结;只有一个个家族兴旺和不乱,才能维系民族与国家的兴旺和不乱。


而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得以延续的独一存在证实。因此自唐代以来,历代都对撰修、研究家谱鼎力提倡和支持。“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后人可由此了解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每个人的生卒年月与婚姻状况,以及本家族成员在社会糊口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


同时家谱也为地方志和正史的可托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佐证,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换的独特功能。因此,续修、新修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续和发扬。


家谱包含有哪些内容?


姓氏源流


            木必有根,根固则叶茂;水必有源,源深而流远。物固有之,人亦类然。有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孙者,可不思其源乎?然欲溯源而导之,非修谱不为功。  —胡铨


中国姓氏在经由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具体考证了,《家谱》中有具体记载。从一姓到一国一家,每套《家谱》都具体先容了自己姓氏源流,


世系表


“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晰祖先昆裔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局: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家训


          传记之文献,换言之则族之谱,然则为吾族图发达G口存之法宝也,希吾族辈由家族宗族观念,发扬光大之,而至于国族也。……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由宗族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利用。   —孙中山


家谱中记实了很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惟,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祖传


祖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别传等。


1.列传是记实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


2.内传是记实家族中有操行女子的传记;


3.别传是记实家族中已出嫁有操行女子的传记。


艺文著述


   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认为人文地舆、聚落地舆提供宝贵的资料。—毛泽东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家谱图像


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副,但一张好的图片、照片还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将图片、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进步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实、整体概念也变得光鲜而生动起来。


家谱到底有什么用?


明辨世系,尊宗敬祖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碰到的题目。孩童时代,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而成人懂事之后,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糊口在这里?而能正确、清晰回答这个题目的,只有家谱。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长久存在和不断中兴,就是要告诉人们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


寻根留本,继往开来


古人曰:“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说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有了谱书你就能够追根溯源。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几十年总归要静静地离开人世。“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连一个名字都没留在世上,若干年后自己的子孙连先祖是谁都不知道,岂不是天大的憾事。


换言之,你的孩子也就此失去了根本。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你的根在那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因为诸多因素,有相称一部门人就连自己祖父母的名字都已经健忘了,更何况自己是哪支哪房了。


古人曰:“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族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和凝结力。


一个人,不管他漂泊有多远,老是忘不了他的家乡,由于那里有曾经养育他的亲人,那里安葬有他的祖先。


敦亲睦族,凝结血亲


  一个依靠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同样,一个健忘祖先的民族也是没有但愿的。   —李政道


一个家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凝结力,修谱建谱是最有凝结力的途径。


古人以为,家谱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过修撰家谱过程中的反复登门造访,不断了解情况,追根溯源,寻祖问宗,加强了家族内部职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结了人心,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传承亲情教育,激发起对祖辈的敬意与怀念。


由于修撰家谱和逢年过节中缅怀先祖的各种典礼,使得子孙昆裔能更加自觉地做到尊老敬长,顾恤孤寡幼小,在族中崇尚亲热之气,倡导辑穆之风,有利于家庭的团结和幸福,有利于家族以及社会的辑穆与和谐。


“亲不亲,故乡情”,今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遍及天涯海角,这也是今后我们子孙们的必行之路,难免有时一家人不熟悉一家人。有了族谱联宗,本族统一血脉的同胞就能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人在他乡,路人不如村夫,村夫不如亲人,有了家谱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能联接到那份血肉亲情,并且更暖和、更深挚。


治家齐国,教化子孙


家谱中包含的很多祖训家规,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如敬父母、尊长者、睦族人、和友邻、恤贫孤、尙节俭、戒赌博、戒奢靡、戒懒惰、戒酒色、戒淫逸等内容。有的家谱中记载有先辈族人们孝顺白叟、忠君爱国、造福乡梓、耐劳学习、奋发拼搏的典型事迹,都是对族人和昆裔进行人生教育的生动教材。


爱祖先血脉,强中华魂魄。—费孝通


治国先治家,治家先育人,君子先正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族,一个家庭,要想自立于世界,自立于社会,最根本的仍是要培养教育出众多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好的祖训家规就能弥补现代教育只重知识才能却忽视品德的不足,专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谱正有着这样的功能。


传承历史,问祖凭证
家谱都有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诸多内容。家族的历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了解、熟知自己家族的历史,也就是了解熟知中华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海外华人热心回国寻根问祖,造福乡梓,他们寻根问祖最信得过的就是查阅家谱。对于因各种原因迁居他乡的普通人,家谱就是他们与祖籍、族人沟通的桥梁,是他们思乡念祖的精神象征。因此,家谱不但是家族历史的记实,也是海角游子落叶归根的精神寄托和寻根依据。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