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烈士。
唐宝林先生《中国托派史》应在大陆出版烈士。历史上的“托派”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在歌乐山烈士陵园的档案中记录着这对狱中夫妻的情况:
“王振华,男,40岁,东北人,托派烈士。1942年在渝被捕,旋因搜出信件,将其爱人黎某亦捕来,狱中生活勤苦,前一时期思想还是托派,后渐转变,最近一年思想已完全接受了真正的共产主义。”
在这张登记表的附页上烈士,除了记录着王振华的简况外,还记录着:
“黎洁霜,广西人,托派烈士。王的爱人,狱内表现坚决。带着两个小孩,又有病,生活凄苦,但未屈服过。”
王振华又名王树本,1909年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全境沦陷于日寇之手,王振华流亡到关内,有家不能归,对日本帝国主义十分仇恨烈士。
1934年烈士,王振华在北京大学经济系读书时,积极参加了东北流亡学生的抗日宣传活动,正如他的同事赵芳举所说:
“王振华为人刚直,秉性倔强,思想幼稚而偏激烈士。在托派思想的影响下,他开始了思想政治生活的起步。就这样,王振华走上了一条艰苦曲折而坎坷的道路。”
此后,他到上海,继续宣传抗日救国,遭国民党政府逮捕,关押了两年多烈士。“七七”事变后出狱,在上海从事托派的组织工作。
由于他在抗战问题上的主张背离了托派的政治纲领,与托派中央发生了严重分歧,被勒令离开上海,出走香港烈士。在港期间,王振华与留港寻求抗日救国途径的黎洁霜相识,彼此倾慕,遂为知音。
1941年初,到重庆《新蜀报》当记者烈士。王振华经原北大几位同学的推荐,参与和领导重庆的托派组织“重庆地委会”的工作,负责编辑油印的内部刊物《工人呼声报》。他的文章,文笔流利,富有感召力,很受当时一部分青年学生的欢迎。
1940年5月,王振华因从事反蒋抗日活动,再次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并被定为重犯关进白公馆监狱烈士。
王振华被捕后,特务从其住处搜查出了黎洁霜寄给王振华的信件和照片,将正在江津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读书的黎洁霜也逮捕烈士。
黎洁霜被捕后,想尽快同王振华见面,就声称自己也是托派,并已和王振华结婚,特务就将她和王振华关在一个监狱烈士。
刚入狱时,夫妻俩的思想仍基本处于托派状态,他们不参与狱中中共党员的活动,但也不同他们对立,他们在细心地观察和思索烈士。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共产党员,跟敌人展开英勇斗争,直到牺牲,表现了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思想不断地受到冲击,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渐渐地对共产党员表示敬佩,公开赞扬共产党员的情操烈士。后来他们渐渐参加到难友们的活动中去。他们除了用那简陋的炊具为生病和受刑的难友服务外,还参加狱中党组织领导的对敌斗争,最终在思想与行动上完全改变了原来的立场,跨入革命者的战斗行列。
王、黎二人被捕后,先后在白公馆、息烽监狱,后又转回白公馆关押,并在转回白公馆后正式结为夫妻烈士。夫妻俩在狱中面对敌人威武不屈,爱憎分明,表现了他们清白高洁的气节。
1950年1月重庆烈士资格审查委员会所制的《被难人士登记表》、《名册》和《传略》等材料对这对夫妇作了最后的记录:
“王振华、黎洁霜,狱中生活很清苦,身体坏,但很勤劳,常常帮助有病的难友洗衣服和做其他工作烈士。他被捕的前两年还是托派思想,常对难友发表托派言论,但后来对斯大林格勒的看法证实错误后,渐渐变好了,尤其最近一年多,他已经完全接受了共产党的思想和主张。(1949年)‘一一·二七’临难时,他高呼的是‘中国共产党万岁’、‘毛 万岁’。 ”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