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五屯寺坐落在同仁县城(隆务镇)东北6公里处,建于明末清初,分上、下二寺,相距约1。5公里。现存主要建筑:上寺有大经堂、释迦牟尼殿(藏语称“角康”);下寺有大经堂、弥勒佛殿(藏语称“贤康”)。五屯上寺的大经堂,从门楣、墙裙到横梁、柱头,到处绘雕着精美的图案纹样:卷草、旋花、云纹、水纹纵横交错,曲直结合;龙凤鹤鹿与飞禽花草在此穿插往回,动静有致,显得情态毕具,五彩缤纷。
甚至连宗教法器、日常用具以及织物和地毯上的装饰都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座经堂堪称溢彩流霞的艺术宝库,既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又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五屯下寺在建筑规模和艺术成就诸方面比上寺更胜一筹。它的壁画和卷轴画(藏语称“唐卡”),是五屯绘画艺术的代表作。
画中的释迦牟尼慈眉善目,和蔼可亲;护法诸神横眉立目,威严凶猛。他们或坐或立,或行或止,千变万化,洋洋大观。画中的动物或鹿或马,或狮或象,也都千姿百态,活灵活现。还有一些与佛教教义毫无关系的民间风俗画,更使人感到可亲可贵。这就是蜚声海内外的“五屯艺术”,它集佛教绘画、图案、木刻、雕塑、堆绣和建筑装饰等多种艺术之大成,以工笔重彩为最大特点。
“五屯艺术”产生于隆务河两岸的上下五屯、年都乎、尕赛日、郭玛日、脱加等村。这里聚居着大批从事宗教美术活动的艺人,他们世代相传,以绘画、雕塑佛像为业,尤其集中在上下五屯,所以习惯上称“五屯艺术”。五屯艺术的产生,与佛教的盛行密不可14世纪初,随着藏区喇嘛教的兴起,以隆务寺(在今隆务镇)为代表的庙宇寺院在这一带大量涌现,一批西藏和汉地寺院的画师把家乡的宗教绘画艺术带到这里。
17世纪中叶以后,夏日仓一世活佛派遣其大弟子智噶额伦巴,在五屯兴建了两座喇嘛寺,并定下一条特殊的规定:入寺男孩一律要学习藏文,学习绘画和雕塑。到了成人之年(15岁后)他们都有一次选择命运的机会:留下的继续当喇嘛,不愿留下的出院还俗,悉听自便,好在这时他们已初具绘塑本领,可以应聘外出,操艺为业。
因此,这两座寺院实际上成为培养藏族子弟的美术学校。离开五屯寺的人,长年累月应聘到外地作画,足迹遍布青海、西藏、甘肃、四川、新疆和蒙古等地区,有的还被邀请到印度、缅甸、尼泊尔等地作画。这就使得五屯艺人有机会接触到西藏绘塑、甘孜木刻、敦煌壁画,以及其他兄弟民族和外国的艺术,开阔了视野,更汲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
这样经过长达五六个世纪的艺术实践,逐步创造出了富有青海地区藏族民族特色的五屯艺术,成为藏族佛教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流派。五屯绘画以壁画为主,卷轴画为辅,技法特点是单线平涂,工笔重彩,色 块填勾,略加晕染,设色匀净;线描勾勒流畅,特别是使用金色的技巧尤为突出;画功精致,细部可谓巧夺天工,有“无一笔不精,无一处不妙”之誉;色彩鲜艳 明丽,装饰性很强。
雕塑艺术以泥塑为主,木雕、木刻为辅,还有砖雕、酥油花 ¥,造型准确,神釆飞动,亦富于装饰性。近年,五屯已专门成立了“热贡艺术研究所”(藏语称五屯艺术为“热贡艺 术”),开始对五屯艺术进行系统的发掘与整理。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