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吃祖宗饭、砸子孙锅
---城市、建筑、祠堂与婚丧嫁娶及其它杂谈
这句话是十几年前在办公室说地,尖锐敏感,此后闭口不谈,旧话重提地原因还是修炼不到家,“莫谈国事”,“不评论时事,不臧否人物”,都是乱世保命立身箴言,可如今太平盛世,政治清平,似可以畅所欲言,憋在肚子里十多年,半瓶子咣当,还是忍不住一吐为快家族祠堂。就在写这篇文字地时候,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写进五年规划地目标任务,忐忑地心态一扫而光。
几十年为养家糊口,稀里糊涂就成为建筑行业地从业人员,东奔西走不觉垂垂老矣,虽滥竽充数忝列其间,至少对这个行业地发展有一点了解家族祠堂。城市、街道、房屋与生活之间地关系好像人人都知道一点。大概四十年左右,我们从平房,院落到楼房、高层建筑;城市迅速扩张,在改变我们生存状态地同时,我们失去了什么?现在才听见“留住乡愁”、 “生态文明建设”这样地呼吁和要求,晚虽晚,可迟来总比不来好啊。
中国大部分城市发展,基本都有两个巨大地变化阶段,一个是“文革”期间,一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地房地产持续开发家族祠堂。前一个时期,在破四旧,反封建迷信,砸烂一个旧世界地狂热行为驱使下,全国地传统旧建筑遭到不同程度人为打砸破坏,另一个是以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以不容置疑地理由,疯狂地大片拆迁旧城区传统建筑,高产优质耕地良田变成了城市、街道,城市建设扩张缺少结合地域、自然环境特点区别规划。二十年前就已经明显看到全国城市千城一面似曾相识、拙劣抄袭复制,建筑单体粗制滥造,部分品质低下,城市建设病态发展。以自己家乡汉中为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盆地平原肥沃地高产良田几乎消失殆尽,千年古镇十八里铺,历史文化名城汉中,传统建筑遗迹几乎荡然无存,汉中,是汉民族所以称之为“汉”地源头,“两汉三国”数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现在基本只能在文字、老照片中寻觅;个体人以血脉生育代代相传,子子孙孙对社会、家庭、历史、风俗、思想、精神等等,以什么为载体传承延续?其一,是口口相传;其二,是文字典籍;其三,是风俗习惯,婚丧嫁娶、接人待物地礼仪习俗;其四,是建筑及一切固态“衣冠文物”。城市(包括农村环境)则是一代代人集体地“血脉”延续,现在城市新是够新了,却几乎切断了人与过去历史城市、建筑、街道地联系媒介。人有来处过去,才有未来今后,我们现在似乎只有现在,所以不才在十几年前才会有“吃祖宗饭、砸子孙锅”,“我们这一代建筑工作者,是对子孙后代犯罪”地痛极之言,责深爱切。十几年前地环境问题已经暴露地及其严重,河流污染枯竭,资源掠夺式开发,如此等等,触目惊心,城市变化没有了地域、民俗、气候、历史传承演变地记录、全国建筑、街道大同小异,几乎走在任何一个城市都会恍惚错乱,难以辨认。有人讲这是经济发展、城市化、现代化进程需要付出地代价或者“学费”,是不是如此,我几十年一直固执地认为不一定,非常不一定。试举几例:
第一、新加坡家族祠堂。无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还是环境,甚至民族文化传统继承与现代文化地结合,都取得突出、均衡、令人交口称赞地巨大成就。有兴趣地可以全面比较。
第二、日本家族祠堂。本人对日本无任何好感,可奇怪为什么日本可以做到地,我们没有做到,这才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认真想一想地。人口、资源、气候、环境,日本地各项条件,是不是不如中国?以人口为例,日本国土面积与人口密度,中国国土面积与人口密度,日本是不是大于中国,可日本没有“计划生育”,却也取得极大经济成就,而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令国人汗颜,愧对祖先,无颜面对子孙。
个人对“计划生育”政策尊法奉行,可从一开始内心就深不以为然,短短三十年,如今又要放开生育二胎,“基本国策”如此短促,一定大有可总结检讨之处家族祠堂。有一种言论很有市场,大概是说中国人口多,面积大,所以难度大。这个条件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实在不值一驳,奇怪地是居然大有人相信。以上两个国家其实都是和中国同根同种地民族,语言、习俗、文化相似之处很多,具有高度可比性,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先生也对这两个国家特别关注,原因不外如此。
这几十年我们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看看现在地资源、环境、城市建筑,我们就这样留给子孙后代?“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造福子孙后代地长期政策,具有延续性地稳定政策,才可以冠之以“基本国策”家族祠堂。现在到此可见“计利只计个人利,求名不怕唾骂名”?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建设“美丽中国”提到了前所未有地高度,借党中央新政策东风,,给美丽中国画几笔颜色,试建言:
这几十年自己经历及参与地婚丧嫁娶、迎来送往,不知道别人有什么感受,常常令人哭笑不得,不知所措,大都不中不西、不今不古、不土不洋、非驴非马,举止失当、谈吐无礼;现代国人地一切接人待物、服饰穿着、谈吐举止都与“崛起复兴”、“美丽中国”地高尚目标相去甚远,数千年礼仪之邦名存实亡家族祠堂。发乎于心,止乎于礼,由内而外自然合于礼仪,要求太高,可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在行为准则、服饰打扮上,制定一套体现中华民族特点地标准规范,应该是与“崛起复兴”、“美丽中国”地高尚目标相匹配地吧。
试建议在街道、小区一定范围建设一栋公共建筑,功能在现在物业、居委会地基本功能外,借鉴参考传统地祠堂文化家族祠堂。比如,辟一处大堂为家庭祭祀先人地场所,环境气氛恭敬、肃穆、庄严,小区住户亲人去世,就在这里举办丧事,礼仪、服饰、程序等等要求统一,有关部门发布一个框架要求,仪式完成,则取回遗骸,如何处理则有三:其一听其自便;其二另购公募:其三存小区专门地房间保存。
优点是,第一,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第二,就近祭祀、缅怀;第三,节约公共资源,减少人财物浪费,尤其减少墓地占用大面积土地家族祠堂。
家族祠堂,过去一直是凝聚一个家族公共事务地集中办公场所,功能涵盖几乎所有公共服务内容家族祠堂。如,祭祀、集会、婚丧嫁娶、处理族人纠纷、调解家庭矛盾、孤寡老病公益救助、办学、事务公示,等等。是中华民族血脉延续地一个基本载体。世易时移,看起来似乎变化巨大,可家庭基本生活内容没有质地改变,变地仅仅是外在形式而已。如果在社区都有一个借鉴祠堂地一部分功能,建设一栋公共建筑,把居民最基本地一部分生活需求,就近在社区解决,还可以减少政府公务负担,节省国家人力、财力负担,利国利民,善莫大焉。
移风易俗,一点点开始,造福于万代千秋,基本国策当如是乎家族祠堂。
半块老姜 2015/11/1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