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节与西方复活节是一致的:缅怀亲人:节日祭祀祭奠祭祖烧纸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3-01-03 640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清明节与西方复活节是一致的:缅怀亲人

  再过两天,清明节就到了。

  清明节与复活节尽管纪念的具体对象有所不同,可它们在节日的起源、时间、特别是节日背后所体现的文化精神实质等方面很相似:在节日起源上,都源于纪念一个品德高尚人的逝世;在每年的节日时间上,差不多;节日的主要意义在于,缅怀、纪念已经去逝的亲人,提醒世人不要忘掉养育自己生命的祖先;由于都在春分之际,春季盎然,节日又象征着人们的重生与希望。在圣经中,来世间教化众生(主要是西方人)耶稣比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还亲。

  清明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它是按照中国农历计算的,根据每年第一个节气春分的日期来确定,即清明节总是在春分后的第15天,换算为公历日期,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其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近20天。《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历书》说法,“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近3千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君主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儿子奚齐继位,就设计杀害了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受尽屈辱,他的随从纷纷离他而去,只剩介子推等几个忠诚的亲信。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19年后,流亡的重耳回国当了君主,这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介子推是个大孝子,文公返国后,介子推不愿做官,便隐于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在家侍奉母亲。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经下属提醒,觉得有愧,便数次差人去请介子推到朝廷受赏,可都被他拒绝了。晋文公不忘救恩,便亲自去请,介子推听说后仍不愿出山做官,可怕当面拒绝伤了君王面子,便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下属之言而未加深思,就下令三面放火烧山,试图逼介子推从不着火的一面走出来。可是,没料到大火烧了3天,仍未见介子推的影子,上山查看,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追悔莫及,望着尸体痛哭并跪拜,然后安葬遗体。搬动尸体时看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树洞里有片衣襟,上面题写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可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为了纪念忠心耿耿、品德高尚的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把放火烧山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日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高奇等编著《走进中国民俗殿堂》第247页,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从此,清明节便成为中国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饭食),携家春游。”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3日,后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习俗也只有在清明时举行。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已去逝亲人的一种活动。这一天,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祭拜先人亡魂;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之祭对象,主要祭祀去逝的祖先和其他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祭祀场所为墓地、祠堂等,以墓祭最为普遍;扫墓的目的是慰藉祖灵,因此要虔诚奉拜;扫墓时准备花、香、烛、扫帚、水桶、水果等,清理墓前污物,清洗墓石;祭要分先后顺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按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参拜、点烛、上香、敬果、献花等,供全物品参拜后大家一起与先灵共餐,剩下物品带回家,不可留在墓地。参拜上香后合掌,表示先灵与吾心合一,慰藉先灵早日往生天上西方,感谢并祈求先灵保佑后代子孙平安、幸福。唐代杜牧《清明》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直到今天,清明节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回乡时,也可以在自己居住地祭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物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词语。然后,再烧纸钱祭祀。近年来,也有人在屋外空旷之地上烧纸钱祭祀。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民族和国家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后代人都会纪念他们。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在古人观念里,108数字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生长清洁明净,也因为这一时期的太阳是清新的,流转于天地之间的阳气是清新的,万物苏醒,焕发出昂然向上新的强大生命力。正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农谚所代表的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此外,各地在清明节还有荡秋千、蹴鞠(用足去踢球)、踏青(又叫春游)、放风筝等习俗。清明节,还寄托着人们向往新生,获取新的强大的生命力的无限期盼,或者对美好生活的盼望。

  凑巧的是,当中国人清明节追思亲人时,基督徒也在纪念耶稣基督。受难节是纪念耶稣公元30年被钉死在十字架受难的节日;复活节是一个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为纪念耶稣基督死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据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是在公元30年的4月7日。”(文庸等主编《基督教词典》第458页,商务印书馆,2008年)教会称耶稣死那天在犹太教安息日的前一天,规定复活节前的星期五为受难节。东正教会规定,如果这个星期日恰好为满月,复活节应向后顺延一周。按照教会规定的推算复活节的方法,自古以来均十分复杂,而罗马教会及东正教会的计算亦略有差异,令东西方复活节可在不同日子出现。1997年,国际普世教会协会在叙利亚召开会议时,曾建议改革计算复活节的方式和统一东西教会的复活节,可至今大多国家仍沿用老办法。不过,每年复活节一般在3月底至4月中下旬之间。

  受难节、复活节是基督教各派都十分重视的盛大节日。由于这两个节日相联,所以,从周四晚上到下周一都开展不同形式、礼仪的纪念活动,如在教堂做弥撒、跪拜、朝拜十字架、念祈祷文、守夜、点燃复活蜡烛、烛光游行、吃祝圣食品、唱复活颂歌等。世界各地在纪念活动中,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礼仪形式。过去,在多数西方国家里,复活节一般要举行盛大的宗教游行。游行者身穿长袍,手持十字架,赤足前进。他们打扮成基督教历史人物,唱着颂歌,欢庆耶稣复活。如今节日游行已失去往日浓厚的宗教色彩,而是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具有浓烈的民间特色和地方特色。在美国,游行队伍中既有身穿牛仔服踩高跷的小丑,也有活泼可爱的卡通人物米老鼠。在英国,游行多以介绍当地的复活节彩蛋、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主,游行者化装成为苏格兰风笛乐队以及皇宫卫士,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复活节的到来还使人们纷纷换上新衣,教徒会在节前去教堂行洗礼。复活节期间,人们还喜欢彻底打扫自己的住处,表示新生活从此开始。节日期间,人们按照传统习俗把鸡蛋煮熟后涂上红色,代表天鹅泣血,也表示生命降生后的快乐;大人孩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处,用彩蛋作游戏;他们把彩蛋放在地上或土坡上滚,最后破裂者即为获胜,胜利者可以得到所有游戏者的彩蛋。人们相信,彩蛋在地上来回滚动可以使恶魔不断惊颤、倍受煎熬。这种风俗历史悠久,鸡蛋是复活节的象征,因为它预示着春天--新生命的降临,相信新的生命一定会从中冲脱出世。

  (可愿人人亲近善知识,完善善根,早日修成无上菩提正果)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