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在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想做个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
北岛,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工作。八十年代末移居国外。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文革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富贵,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
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顾城诗选》、《北岛诗选》等。
北岛的诗集《北岛诗选》曾获1988年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优秀诗集奖。北岛在诗创作中对于诗的形式和表现方法作了一些尝试,关于这个问题,他在为《上海文学》“百家诗会”写的一段《谈诗》的文字中有所说明:“诗歌面临着形式的危机,许多陈旧的表现手段已经远不够用了,隐喻、象征、通感,改变视角和透视关系,打破时空秩序等手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前景。我试图把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引入自己的诗中,造成意象的撞击和迅速转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来填补大幅度跳跃留下的空白。另外,我还十分注重诗歌的容纳量、潜意识和瞬间感受的捕捉。”这些话大致说出了他当时在诗歌艺术方面的追求。
在这方面,他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他的诗常以意象拼贴为主要手法。据他说他在写作时先写下任何涌现在脑海中的诗行,而后将它们大删大拾,再剪裁拼贴成一首诗。所以他的诗有雕塑的凝聚,时间是在艺术的空间中运行的。他的诗里的意象体现了庞德所说:意象是感情和理智在瞬间结合成的复合体。他的诗不是流体,而是作者内心的岩层,由各种意象积成的地层。这地层中的意象化石在得到适度的安排时,给人的思考创造了盘旋的空间,可有时过密,过于拥挤;而意象的过度密集没有能增加艺术空间,仅起阻塞空间的后果。北岛的诗离开了直叙衷肠的浪漫主义,获得非个性的冷调。
《日子》这首诗的写法,就大致上是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意象在这里围绕着“日子”这个标题迅速转换,不同的镜头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生存状态,看来作者想说这样的日子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意义。可是,开头和结句告诉读者,这种日子有自己的秘密,而且有自己的过去。《太阳城札记》都是一些短诗、小诗,其中像《爱情》这样的诗,也是一组镜头,诗中的景物是描写,也是隐喻,然而整首诗不晦涩,清新可读。既写出了爱情的恬静气氛,也暗示了咸涩的感觉;荒芜的处女地渴望爱情,老树倒下也许象征过时的规矩的被抛弃。
《艺术》的意思似乎是想说,在艺术这块领域,统一的太阳已被打碎,艺术的统一性不复存在,而这,是后现代主义的观点。《生活》一诗曾经引起争议。一位老诗人曾经批评这首诗,他说问题不在于是否可以说生活是网,而在于要说明生活为什么是网,生活怎样成为网的。正好这位老诗人过去也写过“生活是网”这样的意思,我们不妨举出来请读者加以比较。
这位老诗人在1940年写的一首长诗里这样写道:“今天以前,我看这世界/随时都好像要翻过来/什么都好像要突然没有了似的/一个日子带给我一次悸动/生活是一张空虚的网/张开着要把我捕捉”。或许可以这样说:北岛的诗重意象,而这位老诗人的诗重“怎样”;北岛诗的含义由读者读出来,而这位老诗人的诗的含义,诗人则要作更多的界定。
《回答》一首是北岛流传很广的诗,这首诗在艺术上其实是有毛病的,甚至可以说诗味不多,有些类如格言。台湾一位著名诗人曾经指出过这一点,他说这不是北岛最好的诗,很奇怪为什么如此流行。这诗对“文化大革命”中某些社会现象提出了尖锐批评,引起不少人共鸣;可是,如果根据这些消极现象就不再信任什么了,恐怕也不足为训。
《一切》也显得有些消极,“一切都是命运”,只有在表白生存的无奈状况时才是可以理解的;否则,如果把这句话拿来宣传宿命论,或者说如果诗人在宿命论的含义上写出这行诗,那就未免消极了。正因为这样,北岛的诗友舒婷写了《这也是一切》来作回答:“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蓝棣之)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生活
网
猪如此累!
cbaoooo
级别:常客
积分:1937
经验:6332
文章:562
注册:2007-05-12
发表: 2007-08-28 14:15:46 第2楼5
食指:“朦胧诗”第一人住进精神病院
此主题相关图片
1968年12月10日下午四点零八分,一列满载去山西插队的知青的火车缓缓驰离了北京站,站台上送别人群的哭声和泪雨,冬日夕阳下的北京城都在轰鸣的车轮声中远去,列车在加速。望着满车厢青春热血的战友们,北京市25中67届高中毕业生郭路生,就着昏黄的车灯,在一张白纸上即兴写下诗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动了,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住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最后的北京。”
这首描写知青上山下乡告别北京的惊心动魂的诗,以后在广大知青中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以后郭路生在山西汾阳插队时经常给知青们朗诵他写的诗,每次听到《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时,知青们往往泪流满面,因为它抒发一代人辉煌梦想破灭和苍凉青春的呼喊。
郭路生,笔名食指,原籍山东,1949年11月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母亲是在部队行军途中生下他,所以父母给他取名路生。他自幼酷爱文学,刚上中学就迷上了普希金、莱蒙托夫·缪塞、波德莱尔和惠特曼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他曾师从著名作家何其芳,刚15岁他便开始创作《海洋三部曲》长诗。
文革前夕,在北京一些高干子弟中形成一个“文艺沙龙”——“太阳纵队”,发起人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郭世英(郭沫若的儿子),还有牟敦白、张朗朗等,他们经常通霄达旦探讨当时敏感的一些哲学问题和文学观点,郭路生也曾出入这个沙龙,深受他们思想探索精神的影响。
文革期间这个文艺沙龙被查禁,郭世英在1968年4月被北大的造反派“迫害致死”,张朗朗流亡南方,在好友王东白的本子上写下“相信未来”四个字。郭路生则以此为题,写出那首著名的诗《相信未来》。这首词藻华丽的诗所表达的悲怆和忧伤的乐观旷达,传递出一代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特定的精神状态:对前途的迷茫的希望和失望,它似乎明显受到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致西北尼亚囚徒》,这是当时在知青中广为传抄、朗诵的诗的影响;高贵、坚贞、悲壮而又温情脉脉。是一种活生生的生命体验和自我情感的体验,没有虚假的标语口号,抛弃了政治禁锢和意识形态的桎梏,从而恢复了诗的人性与文学性。
仅仅凭《相信未来》这一首诗,郭路生便名驰天下,他的诗在当时全国各地的知青中秘密流传,无论是在山西、陕西、还是云南、北大荒、海南岛、新疆……只要有知青的地方,就有“食指”的诗在流传。广大知青至所以酷爱这首诗,是因为它倾诉了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一代人所拥有的理想,追求,真诚和尊严。
郭路生一系列诗作被评价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这一近乎空白阶段诗歌创作的最杰出成就,有人称他为文革中新诗歌运动第一人。他的诗影响了许多青年诗人成长道路,如七十年代初形成的以芒克、多多、北岛为首的“北洋淀派”(他们都在河北白洋淀乡村插队),多年以后诗人北岛在法国回答记者提问,回忆说当时为什么写诗,就是因为读了郭路生的诗。
1971年郭路生离开山西,入伍参军,以后他因同赛福鼎的女儿莎莎的恋爱悲剧,(他的很多诗是写给赛莎莎的)精神上受强烈刺激,成为精神病人,从他以后写的《还是干脆忘掉她》和《疯狗》,便表现了他后来心灵破碎,令人震颤的绝望。
郭路生是天才的诗人,可他从不以天才自居;他在当时的年轻人中已是颇有名气,可他从不以诗名自傲。他的生活非常简朴,他总是穿着一身干干净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和一双军用旧胶鞋,他从不刻意地修饰自己。也许是诗人的通病,他在念初中的时候就与烟、酒为伍,三十年来屡戒不止,为此而严重的影响着他身体的健康。
诗人的天性是多愁善感的,郭路生更是如此,他的眼睛从来没有因为快乐而明亮过。无论是他眯起眼睛深情地背诵诗歌时抑或是由于惊讶于某事而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睛里都像是蒙着一层雾,流溢着惆怅和一种淡淡的忧伤。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食指,1968年12月20日)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加油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猪如此累!
cbaoooo
级别:常客
积分:1937
经验:6332
文章:562
注册:2007-05-12
发表: 2007-08-28 14:21:28 第3楼5
多多:在“阿姆斯特丹的河流”里写作母语
此主题相关图片
多多,原名栗世征,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9年出国,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
多多系朦胧诗主要代表诗人之一,著有诗集《行礼:诗38首》、《里程:多多诗选1973—1988》、《多多诗选》等。多多曾多次参加世界各大诗歌节,到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瑞典等十多个国家的大学进行过讲座和朗诵,并曾任伦敦大学汉语教师,加拿大纽克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住校作家。2004年,多多被海南大学文学院正式聘为教授,承担教授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文学课程。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多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现代诗歌的探索者之一,其代表作《阿姆斯特丹的河流》、《玛格丽和我的旅行》、《手艺》、《致太阳》等,早已成为汉语诗歌的宝贵财富。而在旅居欧洲的十几年间,多多创作不懈,获得了国内外诗歌界的普遍尊敬。
旅居国外多年的多多在2004年回国后,给躁动而喧嚣的中国诗坛带来一丝慰藉。他那不减当年的创造力有力地驱散了中国当代诗人中年过后难出佳作的阴影。这个把诗歌当作玩具的白发苍苍的儿童,总是让人想起诗歌来到人间的最初理由,令人们恢复对诗歌的信心。
三十多年后,多多回忆“白洋淀诗群”时说:“开始我们聚在那里,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将来会写诗,因为当时没有一个写诗的。那是1968年底,我们在一个很凄凉的夜晚乘上火车,汽笛长鸣,火车把我们卸到一个地方……再雇一辆马车拉着我们的行李,去白洋淀。那时候我们十六七岁。”
“芒克最早写诗,然后是岳重,我是1970年在北京才开始写诗的,在这之前,食指的诗已经在地下流传。无论是谁都不能把这段历史说明白,包括我。”
对于当时写诗的环境,多多说:“无论如何,当时写诗的意义绝对要高于今天。因为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可能性。你在农村插队,你还能做什么?还能想像什么?想回城当个工人都不可能。这样就形成人的一种很决然的态度,你没有选择。当时有一张纸,一支笔,无穷的想像力,有时候灵感一来就流在纸上,第二天看到,就很自我崇拜,这样的东西不是神赐的是什么?”
致太阳(1973)
给我们家庭,给我们格言
你让所有的孩子骑上父亲肩膀
给我们光明,给我们羞愧
你让狗跟在诗人后面流浪
给我们时间,让我们劳动
你在黑夜中长睡,枕着我们的希望
给我们洗礼,让我们信仰
我们在你的祝福下,出生然后死亡
查看和平的梦境、笑脸
你是上帝的大臣
没收人间的贪婪、嫉妒
你是灵魂的君王
热爱名誉,你鼓励我们勇敢
抚摸每个人的头,你尊重平凡
你创造,从东方升
起你不自由,像一枚四海通用的钱!
玛格丽和我的旅行(1974)
A
像对太阳答应过的那样
疯狂起来吧,玛格丽:
我将为你洗劫
一千个巴黎最阔气的首饰店
电汇给你十万个
加勒比海岸湿漉漉的吻
只要你烤一客英国点心
炸两片西班牙牛排
再到你爸爸书房里
为我偷一点点土耳其烟草
然后,我们,就躲开
吵吵嚷嚷的婚礼
一起,到黑海去
到夏威夷去,到伟大的尼斯去
和我,你这幽默的
不忠实的情人
一起,到海边去
到裸体的海边去
到属于诗人的咖啡色的海边去
在那里徘徊、接吻、留下
草帽、烟斗和随意的思考,
肯吗?你,我的玛格丽
和我一起,到一个热情的国度去
到一个可可树下的热带城市
一个停泊着金色商船的港湾
体会看到成群的猴子
站在遮阳伞下酗酒
坠着银耳环的水手
在夕光中眨动他们的长睫毛
你会被贪心的商人围住
得到他们的赞美
还会得到长满粉刺的桔子
呵,玛格丽,你没看那水中
正有无数黑女人
在像鳗鱼一样地游动呢!
跟我走吧
玛格丽,让我们
走向阿拉伯美妙的第一千零一夜
走向波斯湾色调斑斓的傍晚
粉红皮肤的异国老人
在用浓郁的葡萄酒饲饮孔雀
皮肤油亮的戏蛇人
在加尔各答蛇林吹奏木管
我们会寻找到印度的月亮宝石
会走进一座宫殿
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在象背上,神话般移动向前……
B
呵,高贵的玛格丽
无知的玛格丽
和我一起,到中国的乡下去
到和平的贫寒的乡下去
去看看那些
诚实的古老的人民
那些麻木的不幸的农民
农民,亲爱的
你知道农民吗
那些在太阳和命运照耀下
苦难的儿子们
在他们黑色的迷信的小屋里
慷慨地活过许多年
去那里看看吧
忧郁的玛格丽
诗人玛格丽
我愿你永远记得
那幅痛苦的画面
那块无辜的土地:
麻脸的妻子在祭设感恩节
为孩子洗澡,烤热烘烘的圣糕
默默地举行过乡下的仪式
就开始了劳动人民
悲惨的圣洁的晚餐……
猪如此累!
cbaoooo
级别:常客
积分:1937
经验:6332
文章:562
注册:2007-05-12
发表: 2007-08-28 14:31:58 第4楼5
芒克:“白洋淀诗群”里的现代诗歌探索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
芒克,原名姜世伟,1950生于沈阳,1956年举家迁北京。1969年赴白洋淀插队,1970年底开始写诗,1972年与彭刚搞“艺术先锋派”,1976年1月返北京。1978年编印第一本诗集《心事》,与北岛、黄锐创办《今天》。1983年油印第二本诗集《阳光中的向日葵》,1988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1987年与众诗人组织“幸存者诗歌俱乐部”,出版诗刊《幸存者》。1989年出版《芒克诗选》。1993年写作长篇小说《野事》。1998年与友人编撰《现代汉诗年鉴·1998》。2000年完成诗集《今天是哪一天》,次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根据杨健《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记载:“1971年夏季的某一天,对‘白洋淀诗派’来说可能是个重要的日子。其时,芒克、岳重等人已插队一年多,芒克拿来一首诗给岳重、多多看。岳重当时的反应令多多大吃一惊,‘那暴风雪蓝色的火焰……’他复诵着芒克的一句诗,像吃了什么甜东西。”一年以后,岳重写下了《三月与末日》,这是一首当时地下诗坛最具现代色彩的诗歌,其中有像:
春天用大地的肋骨搭成的篝火
烧成了升腾的烟
我用我的无羽的翅膀——冷漠
飞离即将欢呼的大地,没有
第一次拼死抓住大地——这漂向火海的木船,没有
想拉回它
在交给多多传看时,引发了多多对固有的诗歌技巧和写作原则的思考,促使他把以往对理论、哲学的兴趣转向了诗歌。1973年,芒克和多多建立“诗歌友谊”,相约每年年底,像决斗时交换手枪一样,交换一册诗集。结果,多多完成了《回忆与思考》、《蜜周》、《致太阳》、《教诲——颓废的纪念》和《同居》等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芒克则写下了《城市》、《天空》、《白房子的炊烟》、《十月的献诗》、《我是风》等,诗句自由、明媚、饱满,具有一定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这两人的“决斗”式写作,为后来崛起的“今天派”诗歌留下了第一批成果。岳重、芒克、多多后来成了“白洋淀”诗歌群落的核心人物,集聚了一批诗歌爱好者,其中包括宋海泉、方含、林莽,它的外围人员还应包括北岛、严力、田晓青、彭刚、史保嘉等。
“白洋淀诗群”是“文革”以后较早开始现代诗探索的诗歌群落,据林莽称,它的时间定位应在1969至1976年,是一个以北京为“根”的知青诗歌群落。此前,人们常常将他们描述成完全与国际诗歌潮流绝缘,纯粹凭借自己的灵感和体验进行写作的一群,这并不符合事实。以“白洋淀诗群”为基础发散而成的“今天派”诗歌,实际上是有他们的诗歌渊源的,这就是俄苏诗歌的影响。我们从芒克早期的诗歌很容易找到普希金的影响,他的诗风常常在明快、敞亮中隐含淡淡的忧伤,如《天空》一诗,他这样感叹道:
谁不想把生活编织成花篮?
可是,美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们这样年轻,
你是否愉悦着我们的眼睛?
带着你的温暖,
带着你的爱,
再用你的船将我远载。
希望,请你
不要去得太远,
你在我身边
就足以把我欺骗!
后期,他的创作愈来愈接近叶赛宁:
月亮出来了,
月亮靠着一棵摇动的树。
雪地上的夜
是一只长着黑白毛色的狗,
月亮是它时而伸出的舌头,
星星是它时而露出的牙齿。
那些从死者
骨头里伸出的树叶
在把花的酒杯碰得叮当响。
对大自然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力,操纵语言的自如,令我们可以直接移用高尔基对叶赛宁的评价:“与其说是一个人,倒不如说是自然界特意为了诗歌,为了表达无尽的‘田野的悲哀’、对一切生物的爱和恻隐之心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器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芒克堪称“直接面对人的最自然的本质,抗议对这种自然天性的扭曲”的“自然诗人”。
阳光中的向日葵
你看到了吗
你看到阳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吗
你看它,它没有低下头
而是把头转向身后
就好象是为了一口咬断
那套在它脖子上的
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
你看到它了吗
你看到那棵昂着头
怒视着太阳的向日葵了吗
它的头几乎已把太阳遮住
它的头即使是在没有太阳的时候
也依然在闪耀着光芒
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吗
你应该走近它
你走近它便会发现
它脚下的那片泥土
每抓起一把
都一定会攥出血来
葡萄园
一小块葡萄园,
是我发甜的家。
当秋风突然走进哐哐作响的门口,
我的家园都是含着眼泪的葡萄。
那使园子早早暗下来的墙头,
几只鸽子惊慌飞走。
胆怯的孩子把弄脏的小脸
偷偷地藏在房后。
平时总是在这里转悠的狗,
这会儿不知溜到哪里去了。
一群红色的鸡满院子扑腾,
咯咯地叫个不停。
我眼看着葡萄掉在地上,
血在落叶中间流。
这真是个想安宁也不能安宁的日子,
这是在我家失去阳光的时候。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