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土葬七天被强行起棺,殡葬改革要做得这么绝?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0-10-28 1390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土葬7天被"强行起棺"

收缴焚烧5千余副棺木 

殡葬改革为何做得这么绝?

近段时间,江西省上饶的殡葬改革成了舆论的焦点,首先是澎湃新闻报道了网络上流传一份《致全县城乡居民群众的一封公开信》,引发热议。

该公开信的落款为“铅山县绿色殡葬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当地媒体、官方网站的报道中也确认了公开信的真实性。


随后新京报的不能操之过急“一刀切”的评论更有冲击力。

网友对 “2018年6月15日前,全面完成棺木收缴,实现棺木处理‘三无’目标:即群众家中无棺木存放,从业人员无棺木工匠,流通市场无棺木销售。”“今年7月,全县将集中开展?‘零点行动’,全县范围内不分身份、不分地域,亡故人员遗体一律火化”的规定,认为是搞“一刀切”,是激进的做法。


绿色殡改目标公布后,上饶市最先集中销毁棺木的,是有着“江西人口第一大县”之称的鄱阳县。


鄱阳县村民自愿上交近500口寿棺,在群众的监督下集中销毁,并送往当地一生物质能火力发电厂回炉焚烧发电。

有法律专家认为,当地政府突然之间出台这种“一刀切”的火葬政策,尽管符合国家殡葬改革要求,但对于这项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和民俗传统的重大决策,起码应当通过公众听证、专家论证、合法性评估、集体讨论,如果将这些程序全部省略,其决策的合法性值得商榷。

据了解,上饶毁棺行动与政绩考核直接挂钩,在全市形成了一场殡葬改革“竞赛”


根据该市各县区发布的信息统计,目前群众上交和政府收缴处理的棺木至少有5000副。


江西殡葬改革毁棺,只是“第一步”

引发质疑的是土葬七天被“强行起棺”



今年4月1日,杨桥村齐川源小组81岁的村民郑某意外身亡。“头七”过后的4月10日,按照入土为安的习俗,其家人为郑某实行土葬,坟墓就设在离家400米远的山脚下。


郑某去世的日子,正是上饶市在弋阳县召开全市绿色殡葬现场推进会的前一天。殡葬改革提倡节约土地及保护环境理念,如何处理郑某的安葬问题,被定义为一场树立殡改样板的“硬仗”。


漆工镇组织镇、村干部来到死者家里宣传绿色殡葬政策。但郑某的家人认为,“逝者已入棺进坟,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起棺”。


“不只如此,村小组的村民也不同意重新火化。”据杨桥村一名村干部介绍,“即便四五十岁的壮汉,听到要收缴棺木时,都直接掉眼泪。”


按当地民间风俗,葬后起棺就是对死者“不尊”。村民也不解,齐川源小组依河山纵向而建,郑某家又处在最组尾。从杨桥村街步行到齐川源组头,至少需要半小时,“在谁都看不见的地方,为何要做得这么绝”。


劝说无果,在僵持与压力之下,弋阳县殡葬综合执法工作组决定强行起棺。


4月17日,漆工镇联合由县民政局、公安局、城管局、城建局组成的殡葬综合执法工作组对郑某的坟墓进行强行起棺,并将棺木及死者尸体送往县殡仪馆进行火化处理。

处理完毕,弋阳县委宣传部通过微信公众号“弋阳关注”发文称,“整个处置实施过程进展顺利,家属情绪平稳”。



齐川源组的强行起棺事件,被视为改革成果进行宣传。但在漆工镇,有少数村民发出“不敢死”的调侃和忧虑,也有村民主动上交棺木,“不交会被强制收走,交了至少还有1000元补偿”。

“土葬,确实是一大现实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告诉记者,每年都有村民去世,土葬占用的土地也必将一年年增加,而在农村,村民又没有在坟墓上种植庄稼的习俗,所以坟墓占用的土地基本上等于荒废。


“再说,上饶正在全力打造旅游城市,这些坟墓也有碍观瞻,有时夜间出行还很恐怖。”这名干部说,试想一下,如果外地客商或游客乘车来到鄱阳,隔着车窗欣赏沿途美景,正在陶醉时,眼前突然出现一座座坟墓,有多么煞风景。

法律专家

殡葬改革需要缓步慢行


“无论是移风易俗的需要,还是践行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殡葬改革都是无法绕开的议题。”江西师范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颜三忠教授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现代社会,任何公权力行为的正当性,都不能只靠目标正确来背书。


如果缺乏对公序良俗的尊重和对法律程序的遵循,不仅成效难以保障,也可能误伤“人心”。


颜三忠认为,地方政府突然之间出台这种“一刀切”的火葬政策,尽管符合国家殡葬改革要求,但对于这项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和民俗传统的重大决策,起码应当通过公众听证、专家论证、合法性评估、集体讨论,如果将这些程序全部省略,决策的合法性值得商榷。


很多家庭自备的棺材,说到底是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上门“收棺”“毁棺”,一旦超过规定期限就强制收缴,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有违反物权法和立法法之嫌,即公民私人财产受法律保护,政府作出限制或剥夺公民基本权利的决定必须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早在河南周口平坟事件发生后,《殡葬管理条例》中就取消了‘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条款,这其实已为权力介入殡葬改革划出了较为明晰的界限。”颜三忠说。


颜三忠认为,在一个有着上千年土葬文化的社会,以如此剧烈、快速甚至强力的方式推进殡改,强行起棺、当众销毁棺木,难免显得“操之过急”,涉嫌违反公序良俗。要知道,“挖人祖坟”在民间历来被视为禁忌,入土为安更是千百年来的乡土文化,这些在官方的殡改目标面前,似乎都不再是一个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殡葬改革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处理方式必须灵活。可以按照年龄、文化程度、接受程度等对老年人进行分层,通过配套建设公墓设施,逐步推进改革,尊重部分年事较高、暂时无法接受火葬的老人意愿。他还提醒,要警惕一些地方强推殡葬改革背后的动机问题。一方面可能存在殡葬事业垄断现象,另外一方面可能是节省占地指标,然后再去卖地。


“作为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绿色殡葬势在必行。但即便有好的政策初衷,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考虑民众的情感和接受程度。”颜三忠说,尤其是“收缴棺木、一律火化”这类行政行为很容易引发阻力,殡葬改革更需要缓步慢行,以耐心做工作、加强宣传、分步推进等方式取代“一刀切”。

有基层官员向记者诉苦,这种不尊重农民意愿的殡葬改革,压力最大的是乡镇基层干部,上面抓得紧,思想工作不好做。因为殡改政策呈现出的是往下层层加码的趋势。


也有村民说,以前管我们生,现在又管我们死,尽瞎折腾,管生的计划生育,已经说明你们错了,以后还会证明你们这种管死的殡葬改革依然是错的。   


殡葬改革必须要有法律依据,有传统依据,有群众基础,激进冒进,都不可能改革成功,周口与安庆就是例证。

殡葬改革实质上改的是数千年的陈规陋习,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某些地方官员却依仗权…力的傲慢,在群众鲜有话语权、干群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指使一群匍匐在权…力之下的喽啰,妄图在一朝一夕打赢一场又一场所谓的“改革硬仗”。

这也许会成功,但注定要丧失…民心。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