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寻根情结,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有,可唯独在中华民族,情特深义特重家谱。那么,如何寻根?我们的根在哪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依据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家谱。
家谱,宗谱、世谱、族谱、家乘、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是记载一个家族子孙世系传承和事迹的图籍,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家谱。家谱最初是由官方修订的,后来逐渐变为私修,变为家族的自修,其所记录的内容也日渐丰富,作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
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可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
你家的家谱属于哪一种家谱?
在中国,国有国史,民族有民族史,地方有地方史,而家也有家史,家史的载体就是家谱家谱。家谱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三大支柱。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史书,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了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铭刻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家谱。
中国古代家谱不仅名目众多家谱,而且种类丰富多彩,根据家谱传承、记载方式不同,可分为:
结绳家谱:中国古代在文字产生以前,曾经历结绳记事时代家谱。东北鄂伦春人,到17、18世纪,还在马鬃绳上打结记事,通过打过多少结,知道本家族有几代人,五个结表示五代,十个结十代,他们将这种表示世代的绳结,挂在房子木樑正中,非常崇拜。东北地区锡伯族,到20世纪初,仍保留结绳记载一家人辈数、人数、男女数的习惯,生一个儿子,在绳上系一个小弓箭,生一个女儿,则系一根红布条。
口述家谱:比结绳更为原始的一种家谱形式家谱。我国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苗族、彝族、高山族等,都保存口传家谱的习惯,他们采取父子连名的形式,即父亲名字之后的一二个字,是儿子名字的前一二个字。一般家族成员能背出三四十代祖先世系,最多的能背出90多代。
甲骨家谱: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家谱家谱。产生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其中有一些是专门记载一个家族人物、世系的甲骨,如“儿氏”甲骨,上面记载一个家族十一代十四个人的名字,就是很有代表性的甲骨家谱,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家谱。
青铜家谱:就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家谱,即金文家谱家谱。在出土商代末年的青铜器中,就有几件记载家族世系的青铜器。在出土的周代两件青铜器中,有380字铭文,记载了一个家族七代世系和事迹。
石碑家谱:就是刻在石碑上的家谱家谱。所谓“刻谱于石,以垂永久”。早在汉代,这种家谱形式较为盛行。如汉代的孙叔敖碑。民国初年,广西南丹县壕塘村竖“莫姓哨目族谱”,共412字,不仅记载莫姓家族世系,而且记载了家族源流。较之甲骨、青铜家谱,石碑家谱要成熟得多。
书本家谱:即是书写、印刷在纸上的家谱,又分古籍和铅印家谱家谱。这是我国目前存世的最主要的家谱,数量在5万种左右。
此外,尚有塔谱、布谱等家谱。
中国家谱小史
三千多年来,我国家谱的内容、体例和功能,经历了不断丰富逐步发展的过程家谱。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先秦:家谱萌芽家谱。甲骨、金文中已有家族世系的记载,已具备了家谱的基本要素,可较简单。周代的《世本》,记载了远古黄帝至春秋时期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迁居、名号等,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作。
汉代魏晋南北朝:家谱兴盛,已出现谱牒之名家谱。尤在南北朝,门阀势力极度膨胀,官之升迁,只辨姓氏高下,不考人才优劣,于是“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国家设谱局,出现审查机构,并出现谱学专家。
唐代:家谱发展,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家谱。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打击门阀势力,提高李氏皇族地位,专门组织官员编纂《氏族志》。武则天掌权时,又组织人编《姓氏录》,将武姓列为一等。
宋代:转折时期家谱。家谱功能由“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的社会政治功能,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伦理道德功能;编修方式由官修发展为私修;内容更加丰富;体例因欧阳修编《欧阳氏谱图》、苏洵编《苏氏族谱》,创立新体例,人称欧苏体,成为后世修谱的基本体例格局,为家谱进一步发展、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础。
明、清以及民国时代:家谱普及,私修家谱蔚然成风家谱。清代康熙、雍正号召修家谱。家谱普及,尤浙、苏、皖、赣、湘等地,家家修、族族修,有的续修二十余次(一般30年一修)。
近50年:续修新谱家谱。尤在海峡两岸,台湾、福建等省较为突出,各省市均有。
家谱里都记些啥
家谱是我国历史文化中值得整理、开发、研究的一份珍贵遗产家谱。
明清以来家谱家谱,内容丰富,尽管编纂形式有不同,收载内容有多寡,可完整的家谱,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谱名:为明血统,防乱宗,谱名一般包含里籍,如《韶山毛氏族谱》《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包玉刚),有的还加编修时间、次数,如《同治九年进贤刘氏重修族谱》《中湘陈氏六修族谱》等家谱。
谱序:内容涉及修谱缘由、姓氏渊源、家族迁徙、修谱理论等,续修谱一般保存以前的谱序家谱。大多由本族人撰写,也有名人撰写,如朱熹、文天祥等。
凡例:阐明修谱的原则和体例,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家谱。如民国时有些谱凡例规定女子也入谱。
遗像:刊载祖先及族中重要人物遗像及赞语,诸如“秉性忠直”,“忠悬日月”等家谱。
恩荣录:登载皇帝对家族中官员、亲属、烈女等的勅书、赐匾、赐碑等家谱。
姓氏源流:考述本族姓氏来源、本姓历史、始祖、始迁祖、家族迁徙经过,各支派远近关系等家谱。
族规家法: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内容具体,包括忠君、孝亲、祭祖、禁赌、财产继承、约束妇女等家谱。
祠堂:记载祠堂建筑图案,修建经过、规模、地理位置,祠堂内祖先牌位排列次序家谱。
世系、世传:记载始祖至撰修该谱时本家族各世代成员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是家谱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往往占到一部家谱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寻根的主要依据家谱。
传记:又称行状、行述等,记载家族中重要人物,如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的主要事迹家谱。
族产:家族集体财产,如坟地、祀田、义庄、学田、山林、房屋等数量、位置以及管理办法家谱。
契约:登载与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宗族内部关于承嗣、分家等契约,卖买田地、房屋、邻里纠纷等文据家谱。
坟墓:包括墓图、坟向(如乾山坤向),祖坟、各支派坟的地理位置,便于后人祭祖扫墓,“不忘祖先”家谱。
艺文:收录族人著述、诗词、奏疏等家谱。
字辈、排行、行第:记载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家谱。
领谱字号:家谱严禁公开,内部发行,印数按家族房数决定,多余一二部存放祠堂家谱。各房领家谱则按谱号领取,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并有记录,到时检查。
从上述内容看出,家谱具有以下特点:记载范围的宗族性,系本族人的事迹,本族人撰写;记载内容的广泛性,实是本家族的一部百科全书;记载体例的多样性,史、图、表、志、传,兼容并蓄家谱。
家谱的意义
家国社会,家是缩小的国与社会,国是放大的家家谱。家谱尽管只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可却反映了一个国家当时的社会情态。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谱是一个内容丰富体量巨大的资料库,是一个社会历史文化的百宝箱:
宗法思想研究资料家谱。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家庭道德研究资料家谱。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今天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淫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
家族制度研究资料家谱。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经济史资料家谱。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人口问题资料家谱。家谱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传承,在家谱的“房派图”、“支派分布图”、“迁徙图”、“先世考”、“世系图”以及家谱的一些序跋中,记录了家族人口的数量、迁徙、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可提供人口学研究者使用。
历史人物传记家谱。家谱是世系的记录,许多家谱中既有简单的世系,又有十分详细的传记、行状、墓志、年谱等,对研究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帮助。
民族史资料家谱。有的家谱记载历史上少数民族情况甚详,更有些少数民族家谱,它们是研究少数民族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如清代蒲慎斋纂修的《泉州蒲氏族谱》是回族家谱,记述了当地回族的一些情况;而辽宁《庄河金氏家谱》则是满族家谱,金氏是康熙皇帝四辅政大臣之一鳌拜的后裔。
地方史志资料家谱。家谱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方志中所包含的内容如选举、职官、人物、户籍、祠宇、碑记、艺文等,在家谱中也是重要内容。
教育史资料家谱。家谱中一些重要的章节载录了许我教育史资料,如在族规、家法、仕宦录、科甲记、教育志、族墅、传记等就载有宗族教育、学校、科举、劝学措施、教育方法的内容。
民俗学资料家谱。家谱还是一个民俗学资料库,一些家谱在家礼和人物传记里记录了许多民俗内容,尤其是在家礼中的婚礼、葬礼、祭礼等中,本地的风土人情、本族的礼仪风俗都有相当的体现。另外,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民俗、岁时习俗、社会习俗、精神习俗等在各地家谱中都有记载。
宗教史资料家谱。有些家谱是信仰宗教者的家世记录。在这些家谱中,他们对本家族所信仰的宗教一般都给以说明,同时表达他们的宗教观。还有的对本族人的宗教活动、宗教礼仪和习俗详细记述。
华侨史资料家谱。中国沿海地区一些省份的家谱涉及族人出国谋生的历史,包括出走原因、人数、时间、侨居地区分布、职业、所在地生产、生活情况及与家乡、家族的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联系,这为我们进行华侨史研究提供了素材。
重大历史事件资料家谱。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不同程度地记录在家谱中,虽然这些记录并不完整系统,可却十分具体,也是研究者获取资料的一个途径。
除以上所述外,家谱还能提供有关古代妇女、古代伦理道德、遗传学、人才学等多方面的史料家谱。由此可见,家谱作为史书之一,其作用是相当突出的。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家谱。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家谱除了上面这些作用外还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教化功能和寻根价值家谱。
首先是文物价值家谱。存世的家谱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少属于珍本,现存最早的《仙源类谱》,系宋代内府抄本,至今近千年,有些是明代的版本,有些是名人批校本,有些是钞本,都具有文物的价值。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列为善本的家谱就有635种,实际上远远超过此数字,这些家谱均属国家级的文物。
其次是教化功能家谱。家谱中一般都载有“家训”、“族规”、“家法”之类内容,其中如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以及家谱中记载的很多志士仁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等,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也有积极作用。家谱中反映出来的优秀传统伦理,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奋斗的结晶,它曾经对凝聚中华民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对促进当代文明建设也必将起重要的激励作用。
最后是寻根价值家谱。家族渊源和世系图表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这是当代人寻根问祖的重要资料,而且只有家谱才能提供这些资料。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家谱寻根问祖,对于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家谱,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