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于11月10日圆满谢幕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该展览自7月30日开展以来,上海博物馆观众总数突破23万人次。
展览精心遴选文物217件/组,文物总量314件,其中定级的一级品达67件/组,汇集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20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收藏的诸多重要藏品,涉及89个考古遗址,集中展现了河南省内发掘的夏、商、周三代重要考古发现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
展览现场
11月14日,大型考古纪录片《何以中国》首个宣传短片《文物正在讲述何以中国》,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推出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短片以精妙的镜头语言向观众展现了从新石器时代起,跨越近8000年的50件文物及史迹。这些文物不仅展现着中华文明的璀璨与荣耀,更将中国的历史与未来串联,向千百代来成就今日之中国的祖先们致敬。它们凝聚着先人对中国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更是未来每一位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基石。
《文物正在讲述何以中国》短片
• 50件文物回溯历史记忆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文明之光照亮未来
总导演干超曾说:“考古绝不止于开文物的‘盲盒’,而是要‘透物见人’,见到文物背后的人与社会及其演进历程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短片中出现的红山文化玉器与同样现身的凌家滩文化玉器之间颇有渊源,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而片中的“龙”文物除了玉龙,还有鎏金铁芯铜龙、绿松石镶嵌龙形器等,这些文物正静静诉说着中华民族“龙”图腾的历史——透过短片中的每一件文物,“真实”且“动人”的早期中国社会逐一展现。
值得注意的是,短片中出现的殷墟刻辞卜甲,不久前就在上海博物馆年度大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展出,吸引了众多观众关注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在短片中,观众可以看到在后期技术的帮助下,龟甲上的文字缓缓浮起、上升,成为历史长河中的闪烁星辰。
刻辞卜甲
商代晚期
(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
1991年安阳花园庄东地H3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一片卜甲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32条卜辞,
其中有一条与“妇好”有关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
短片《文物正在讲述何以中国》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灿若星河的多元文化,还回顾了国家的苦难历史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也曾悲歌,生灵泣血”“天各一方,生死枯荣”,尽管历经苦难沧桑,中华民族仍然初心未改——自先人起,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已然成为和平与统一的刻骨记忆。正如短片中文字所描述的,“这是祖先曾仰望过的天下,亦是我们去往的光明盛放的前方。”
上海博物馆藏 大克鼎
• 何以中国讲述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文明的创生
不同于世界其他远古文明,独立起源的中华文明能延续发展至今的内在脉络是什么?这个文明古国如此强的韧性和生命力是如何造就的?这些问题牵系根脉、事关“何以中国”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由SMG倾力打造的《何以中国》正是这样一部聚焦于考古实证、历史演进、文明溯源的大型考古纪录片。该片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文物局支持,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任总顾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岭担任学术总制片人,邀请到诸多优秀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重要遗址考古队队长加盟组成专家团队,实现了秦汉考古、夏商周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领域的最强专家集结。
严文明对《何以中国》的文本表示满意,他表示:“电视节目在普及的基础上要有提高,它本身应该有相当的文化水平,在提高的基础上再指导普及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这个片子符合这个精神,所以我觉得做得很好。”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是《何以中国》纪录片坚定的支持者和积极的参与者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以往的考古题材纪录片更多的是聚焦某个重大发现或者某个区域、某个文化,而《何以中国》则是从中华文明起源的高度,以学术为支撑,通过大投入、大制作、大融合,全方位解码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今天的时代需要这样一份文化答卷,从多元一体到多元一统,考古视角给我们呈现出清晰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
《何以中国》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和最新发现,以纵向时间为线索、以中国考古人为师、以百年中国考古的丰硕成果为依托,追溯中国的根基与发源,追寻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据悉,该片将在不久后登陆东方卫视与观众见面。
• 这个展览何以实现流量口碑双丰收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重点文物有话说~~
何以“中国”
何尊铭文拓片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宅兹中国”见左起第6行上4字
”宅兹中国“展览的周朝区域,第一件文物是一份拓印的铭文,这是何尊铭文,其中有“宅兹中国”四个字,这也是“中国”两字已知最早的出处,是本次展览主题的来源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何尊是周成王五年由贵族”何“制作的青铜酒器,铭文记载了成王在成周建都,为武王行礼福之祭,对“何”进行讯诰(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何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千克的青铜尊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上圆下方,这暗合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思想。除此之外这个尊有四道扉棱,颈部饰有蚕纹带,口沿下饰蕉叶纹,以雷纹为地,高浮雕卷角饕餮纹,圈足亦饰饕餮纹。何尊腹底铭文共计122字,记载了武王灭商和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洛邑(今洛阳)的史实。
齐侯女儿与周天子的联姻
齐侯盂是最大的鼎,高43.50厘米,口径70.30厘米,最大腹径20.70厘米,是齐侯给他女儿嫁给周天子时准备的嫁妆,上面的花纹是当时流行的波曲纹,有四个对称的衔环兽耳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与青铜馆的“大克鼎”一样,有活动的环,说明铸造技术的高超。这件青铜器也反映了当时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通过联姻和分封来稳固政权的史实。
“凤鸣歧山”与青铜器上的凤鸟纹
商朝青铜器上最常见的鸮的图案,到周就消失了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因为周朝认为鸮是不吉祥的,可在周的纹饰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凤鸟的纹饰。据说,周朝将要兴盛前,岐山有凤凰栖息鸣叫,人们认为凤凰是由于文王的德政才来的,是周兴盛的吉兆,故而凤鸟纹一直被周人喜爱,在诸多器物上可见。
小臣系玉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稀有的玉上刻字
小臣系玉
这套小臣系玉,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在玉上面刻字,是非常稀有的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一展柜中的展品是商朝的,为什么商朝的物品摆在周朝来展览?因为到了周朝,商朝被灭后,商皇宫贵族的器物作为战利品,被周朝贵族继续使用,故而又出现在周贵族的随葬品中被发掘。
从郑国九鼎八簋看周王朝的衰落
天子九鼎八簋
礼器是礼制的载体,被赋予了沟通人神、象征权利和地位的特殊内涵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单看每个青铜器时,你可能会感叹它的精美,可当“天子九鼎八簋”一整排陈列在面前时,你可能才会明白“礼制”的分量。它重要、不容僭越,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的核心。
按照周朝礼乐制度,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用的器物,为何出现在郑国呢?西周末年,周幽王独宠褒姒,废除太子,并不顾血缘亲情斩草除根,追杀申后、太子,而太子乃是申候的外孙,申候见自己的女儿和外孙被追杀气不过,便联合戎狄一起攻打周幽王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四方,导致无人来救,最后灭亡。公元前770年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郑国当时是和周朝最亲近的诸侯,国势强大,一起辅佐周王。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的国力逐渐增强,周王朝的国力日渐衰败,相当于当时的一个小国,可在名义上周依然是正统的王。这一点我们从这一展品就可以看出,九鼎八簋本是周王的待遇,现在郑国这样的诸侯国居然也有九鼎,由此也印证了周朝的礼崩乐坏这一史实。
青铜器上罕见的鸟虫书
王子午鼎
王子午鼎其特别之处在于其铸造技艺高超,是分铸后焊接而成的,采用了榫卯、中介物等新型工艺,堪称一流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
鼎内部的鸟虫书铭文
除了高超的技艺,鼎内部印有鸟虫书铭文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鼎腹的84字铭文记述了作器的用途,歌颂了王子午的功德。
据《史记》记载,楚灵王非常喜欢腰身纤细的人,王子午鼎平底、束腰的这一变化,与楚人独特的审美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楚人把对细腰的偏爱应用到青铜礼器的铸造上。王子午鼎的铭文就是以鸟书和虫书两种字体相互穿插、融合书写的,鸟书和虫书两者都是以篆书为基础演变而成的,也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美术字”,已成为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鸟虫书这种字体在以往出土的同类青铜器中并不多见,再现了中国古代篆书独特的艺术魅力。
商人置都于郑州的实物依据
兽面纹方鼎
兽面纹方鼎斗形方腹,腹外壁装饰有带状饕餮纹和乳丁纹,是商人置都于郑州的实物依据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兽面纹指的就是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花纹之一。兽面纹方鼎的对面有一排各式各样的兽面纹青铜器。
迄今发现最早的鸟形酒尊
妇好鸮尊
动物纹一直是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各类动物造型的酒器也让我们看到先民们的想象力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比如这次来展的妇好鸮尊。这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是商王武丁妻子的祭奠之物,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鸟形酒尊。
鸮是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在商代被视为战争之神,是勇气的象征,是将军们乃至帝王的爱物。这件妇好鸮尊造型似昂首挺胸的立鸮,头顶羽冠,两眼圆瞪,通体还装饰了兽面纹、蝉纹、夔龙纹、盘蛇纹等纹饰。
精致的嵌绿松石神兽
嵌绿松石神兽
嵌绿松石神兽是青铜雕塑神话中动物形象,徐家岭楚墓出土,高48厘米,为龙首、虎颈、虎身、虎尾、龟足,造型生动,制作精致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神兽身上镶嵌有绿松石,并有浮雕凤鸟纹、龙纹、涡纹等图案,神兽头上长有多枝利角,口吐长舌,面目可怖。在主体神兽脊背上有一方座,座上支撑又一小型神兽,小型神兽口衔一龙,龙昂首,作挣扎状。
商代的标准坐姿——跽坐
跽坐人形玉佩
跽坐人形玉佩出土于妇好墓,青玉制成,玉质莹润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虽还没有巴掌大,可蕴含了不少信息。它可清晰地看出人物坐姿、发型和服饰花纹。看它的脸,额头宽阔,臣字眼,蒜头鼻,头顶留短发一周,也许正是我们祖先的长相。再比如说它的坐姿——跽坐。这是商代的标准坐姿,指的是两膝及小腿贴地,脚跟承托臀部,上身直立。
镶嵌铜器的先河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嵌绿松石饕餮纹牌饰属夏代藏品,收藏于河南博物馆,1984年秋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通高16.5cm,宽11cm,为盾牌形,面微突起,它是先铸好牌形框架,然后用数百枚方、圆或不规则的绿松石粘嵌成突目兽面。 这件牌饰出土于死者胸前,很可能是一件佩戴饰品。是目前发现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可以说开创了镶嵌铜器的先河。
造型别致的盛酒器
司母辛觥
司母辛觥,通高36.0厘米,长46.5厘米,1976年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河南祭祀祭奠祭扫祭英烈。盛酒器,器身奇特,前部似牛呈立兽状,头上有卷曲的犄角,中脊至尾为卷龙纹,后部呈鸟状,足为两蹄两爪,尾部有兽首形扳。通体饰细腻精致的纹饰,盖内与器身内均有“司母辛”三字铭文。觥是商代最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为祭祀重器。“辛”是妇好的庙号,司母辛觥是妇好去世后其子辈专为妇好所铸的祭奠用器,对于研究商晚期青铜铸造、礼仪制度、王室传承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END
来源:上海博物馆、给宝贝的故事书、麦田笔记等综合整理
编辑:秦鑫歌
统筹:彭彬
审核:彭彬
新闻热线:0371-65795891
广告发行:0371-65795699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