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青岛那些海味浓郁、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积淀着数千年来滨海民众对大海的探索认知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山东烧纸牌位祭拜。今天就来了解以海龙王为主神的祭海习俗。
即墨黄龙庄龙王庙
历史悠久的中华大地自古就盛行龙神信仰山东烧纸牌位祭拜。据《重修纬书集成·龙鱼河图》记载,大约在秦汉时期,人们已经为蛟龙形海神冠上了姓名,并为他们配了夫人,这标志着以蛟龙为神容的海神已经逐渐向人格神转化。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教中统领水域的诸龙王与中国古老的龙蛇海神相融合,逐渐演变成新的海神。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云:“复有无量诸大龙王,所谓毗楼博叉龙王,娑竭罗龙王,云音妙幢龙王……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山东烧纸牌位祭拜。”
这些从西土入华的龙王由于能兴云布雨,赐福众生,于是便享用着渔民舟子的香火山东烧纸牌位祭拜。到了唐天宝年间,朝廷正式册封四海龙王:“以东海为广德王,南海为广利王,西海为广润王,北海为广泽王。”
相传负责胶东一带海域的是东海龙王,所以古代青岛沿海渔村多有大大小小的龙王庙,如即墨田横镇的周戈庄、黄龙庄、山东头等渔村皆有龙王庙,庙中享用渔民香火的主神便是东海龙王山东烧纸牌位祭拜。
青岛沿海一带渔民之所以信仰东海龙王,一是因为东海龙王是四海龙王之首,法力无边,既可保佑渔民出海安全,又可赐予他们鱼虾山东烧纸牌位祭拜。旧时渔民出海捕鱼,经常会遇到狂风恶浪,为了生命和财产安全,渔民只得祈求东海龙王的保护;渔民以捕捞海中鱼虾为生,鱼虾则是东海龙王的子民,是否将它们赐予渔民,全靠东海龙王恩赐,因此渔民信仰敬畏东海龙王。二是,相传东海龙王脾气暴烈,如果不虔诚祭祀,常常会兴风作浪使船翻人亡,所以不敢不敬畏它。旧时即墨沿海渔民每次出海时,都要到龙王庙烧香。如果在海上遇到大风浪,便在船头烧香许愿,祈求东海龙王保佑。平安归来后,则要到龙王庙烧香还愿。祭祀东海龙王的活动,以每年春季出海前最为隆重。
祭海是青岛滨海地带渔民对东海龙王及其海中诸神灵的祭祀的统称山东烧纸牌位祭拜。
祭祀海神渊源有自,据文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帝王率官员祭海之举了山东烧纸牌位祭拜。到了秦代,官方祭祀四海已经成为定制。公元前219—前210年间,秦始皇曾经3次东巡琅琊,并派徐福率三千童男女乘船出海寻找三神山,以求长生不死之药。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徐福东渡船队在出海前,有祭海神仪式。《宋史·礼志》中也有关于四季祭祀海神的定制:“立春日祭东海于莱州,立夏日祭南海于广州,立秋日西海就河中府河渎庙望祭,立冬日北海就孟州济渎庙望祭。”
以上是官方祭海活动,民间祭海活动则缺少记载,即墨民间相传当地祭海始于明代山东烧纸牌位祭拜。从传承至今的即墨沿海渔民祭海习俗中,仍然可以寻觅到一些古代民间祭海的痕迹。
青岛沿海一带渔民多以谷雨节前后的某一天为祭海吉日,也有在正月十三日(龙王生日)或者其他日子祭海的山东烧纸牌位祭拜。即墨田横镇周戈庄、黄龙庄等渔村称每年谷雨祭海日为“上网日”,具有比较原始的特色。周戈庄“上网日”祭海,主要根据各家修整船只、网具的情况,用查黄历的方式确定祭海的吉日(成日)。因各渔家的“成日”不同,祭海日期也不固定。上世纪90年代,当地统一确定3月18日为祭海日,并命名为“上网节”。上网节共3天,从3月18日开始到3月20日结束。每年一到3月,便进入祭海活动准备阶段。祭海前几天,开始整饰龙王庙。周戈庄整饰龙王庙需要各船家推举专门人员,将村头龙王庙四周打扫干净,整饰一新,挂上大红灯笼,在龙王庙前海滩上扎松柏门。松柏门上挂彩灯,贴大红对联,显得格外庄重。
周戈庄祭海主要准备活动有备三牲(黑毛公猪、红公鸡、鲈鱼)、蒸面塑、购置祭海用品、整饰龙王庙、扎松柏门、搭戏台、写对子和太平文疏等山东烧纸牌位祭拜。备三牲是祭海前最重要的一项准备工作。三牲中的猪以黑毛公猪为最佳选择,猪越大越好,宰杀后皮下充气,用滚开的水烫洗刮毛,只留猪脖子上一撮黑毛代表全毛猪,然后将它绑在一张四条短腿的红漆木桌子上,用红绸子结成大红花披挂在猪头和猪脖子上,使整猪呈现昂头挺立之姿态(有些渔户用猪头代替整猪)。三牲中的鸡要选个头大的红毛公鸡,鱼要选个头大的鲜鲈鱼。蒸面塑则是渔家妇女用小麦精粉添加鸡蛋、蜂蜜等做成面馍,用大锅蒸熟后,在上面用面粉塑上“龙凤呈祥”“八仙过海”“花鸟鱼虫”等花样,再上锅蒸好,使之成为栩栩如生的面塑。面塑式样很多,有寿桃、盘龙(圣虫)等。写太平文疏多请德高望重、富有文才的老人书写。书写前先净手,恭恭敬敬点上一炷香,以示虔诚。写太平文疏要使用黄表纸,其内容格式一般如下:“具疏人某某系田横某某村人,今逢上网吉日,特备信香、纸钱、三牲等祭品,敬龙王位下。”文疏下方写上献祭者姓名以及年月日。太平文疏除了写给东海龙王这位主神之外,当地渔民信仰的其他神灵也需要各写上一份,例如田横镇周戈庄祭海前要准备5份疏文。
田横镇周戈庄的祭海仪式规模大、仪式隆重,在青岛沿海渔村比较有代表性山东烧纸牌位祭拜。祭海的前一天,渔民们把渔船收拾整理得井井有条,然后在渔船不同部位贴上大红对联。贴在主桅杆上的对联写“大将军八面威风”;二桅杆上贴“二将军威风凛凛”;后桅杆上贴“三将军顺风相送”;船头部位贴“船头无浪行千里”;船尾贴“船尾生风万里行”等。每年成日(今多为3月18日)祭海这天清晨,近百艘整饰一新的渔船在周戈庄村前的海湾里一字排列(名为“列船”),等待祭海后出海,颇有气势。
前些年田横镇周戈庄的祭海盛况山东烧纸牌位祭拜,在《俗话田横》中有如下介绍:
“3月18日这天,繁星才过,旭日未升,龙王庙前的海滩上,渔民们早已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海滩上摆供山东烧纸牌位祭拜。一会儿工夫,海滩上就热闹起来:一头头肥猪披红挂彩昂首朝前,一排排铺垫红布的供桌上摆满精心准备的面塑等供品,一束束用竹竿绑扎成的‘站缨’迎风而立,一片齐刷刷的旌旗在海滩上迎风飘扬,一字排开的渔船上贴满‘风调雨顺,满载而归’的吉庆对联。上午8时,偌大的海滩上,早已是人山人海。祭海一声令下,顿时鞭炮齐鸣,锣鼓震天,香烟缭绕,人们开始对着点燃的‘太平文疏’磕头,并将大把的糖果撒向空中。人们都说谁抢得多,当年就能交好运。……如果说祭海仪式是这场狂欢的高潮,那么,唱戏和聚餐则是狂欢的重头戏。当地人以京戏为正戏,所以每年祭海时,都要从青岛、烟台等地请来京戏班子连唱3天,让全村老少一次乐个够,在欢乐中开始一年的忙碌。……在过去,祭海仪式一结束,渔民就招呼过路行人到自家船上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来的人越多,就预兆这一年的日子越兴旺。现在大家把宴席摆到了家里,招待的多是来参加祭海的亲朋好友,祭祀用的三牲和面塑也摇身一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周戈庄渔民祭祀的海神及其神灵共有5位:东海龙王是主神,其余4位是天老爷、观音老母、四财主(相传为巉山神灵)和孙仙姑山东烧纸牌位祭拜。
相传孙仙姑上世纪20年代生于即墨王村,1941年去世,一生未婚,她生前聪慧灵巧,乐于助人,颇有人缘山东烧纸牌位祭拜。她去世那年,南方一艘大船在海中遇险,幸亏得到她的指点才平安脱险。事后船主按照梦中孙仙姑所示住址,寻找其家人并出资为她建庙塑像。田横一带的催诏庙、黄山庙中皆有孙仙姑的塑像。
祭海吉辰一到,周戈庄村前的海滩上鞭炮齐鸣,一张张供桌上摆着披扎红绸布的黑毛公猪和大红公鸡、大鲈鱼、酒以及各种造型的面塑等,渔民们在船老大带领下焚香烧纸,把事先写好了的5份太平文疏点燃,一边焚烧一边祈祷,以求东海龙王保佑海上平安、渔业丰收山东烧纸牌位祭拜。即墨周戈庄祭海时也唱戏,一般连续唱3天,请戏班子的钱则由各船家分摊。这一天上午的祭海仪式告一段落后,渔民们大多以渔船为单位,来到各自船上聚餐,祭祀时用的三牲、酒、面塑等则是聚餐时的食品。渔民家属也在各自家中招待特意邀请前来看戏的亲戚朋友聚餐。祭海后两天则是第一天祭海活动的延续。隆重热闹的祭海仪式之后,各渔船纷纷扬帆出海。
每年的2月中旬,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原胶南市)琅琊镇台西头村都会举行规模较大的祭海活动山东烧纸牌位祭拜。几乎同时期,琅琊镇的王家台后村等沿海渔村也要举行祭海活动。而与陆地隔海相望的灵山岛渔民,则讲究抢在凌晨的时候进行祭海活动。祭海仪式结束之后,渔民一般还需要再等上两个月左右才能出海捕鱼。旧时渔民祭拜海龙王活动还集中在春节期间。青岛沿海一些有龙王庙的村庄,每年的大年三十这天,渔民们多要到渔船上将各处打扫干净,并在船舱门上张贴寓意吉祥的大红对联;大年初一五更天,渔民们起来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鸣锣登上渔船祭拜,再到村头的龙王庙上香,然后才各自回家向长辈亲人们拜年。
以上内容选自《青岛海洋文化史话》
微信号:qdpubwx
新浪微博:@青岛出版集团
-扫码关注山东烧纸牌位祭拜我们-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