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外地人对高沟的了解,除了高沟美酒、捆蹄、鸡糕,提到最多就是高沟的“汪郑徐”三大姓了,那高沟从何时有这三大姓,今天小白带你去解密。
明朝以前,高沟此地为滩涂沼泽、人烟稀少,是两个人改变了这一切。
01
两个男人的对决
【张士诚和朱元璋】
张士诚(1321年-1367年)何许人也,元末明初人士,原名张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兴化白驹场人(今属盐城大丰市)。
元朝末期,朝廷腐败,财政收入为了填补朝廷开销和军队支出,不断提高盐价,虽然盐价很高,但老百姓依然苦不堪言,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十岁(这孩子挺苦的)就开始了在码头运盐卖苦力补贴家用(业余搬砖),张士诚为人仗义疏财,自己家穷的一塌糊涂,可每当乡亲们有苦难,总是慷慨解囊,在盐民中很有威信。
码头运盐挣钱收入微薄,就这样还时长被管事的盐警克扣工钱,为了生存张士诚和几个大胆的同乡开始贩卖私盐卖个当地的富人,贩私盐是犯法的,富人们常常以举报官府相要挟,不仅不给张士诚盐钱,而且对他非打即骂。
这尼玛还让不让人活了!
于是和大多说农民起义一样,老张就干起来了,揭竿而起~~~~
张士诚与同乡十七个人造反起义,号称“十八根扁担”打天下。
先从当地的土豪恶霸开始,一路打怪升级,从元顺帝十三年(1353年)到元顺帝十六年(1356年)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从盐城大丰一路南下,在1536年攻下平江(今苏州),并攻陷湖州、松江及常州。
在苏州自立为吴王。就在这一年,朱元璋也攻下了南京,朱元璋派遣信使杨宪向张士诚传达友好,不知道什么原因,张士诚不仅不回信,而且扣留了信使,然后竟然派遣水军攻打镇江,结果被徐达在龙潭击败。朱元璋随即派徐达和汤和攻常州。张士诚派兵来援救,大败!损失了姓张和姓汤的两员战将,这才写信求和,请求每年送给明军粮食二十万石,黄金五百两,白金三百斤。朱元璋回信,限令他放回杨宪,每年只要送五十万石粮食就行了。张士诚又不搭理了。
哎!我也是醉了……
后来前前后后张朱二人也打了好多回……
到了公元1366年朱元璋攻下武昌,灭了陈友谅,回到南京以后,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二十万精兵攻打张士诚,先攻陷苏州的左膀右臂湖州、杭州二州,吴地苏州就成为孤城。
张士诚料到与朱元璋必有终极一战,故很早就加固苏州城防,并在苏州城外修筑外城,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坚城”,然并卵,此时苏州已经是八面受敌,但张士诚确实顽强,朱元璋大军围城十月,才得以攻克。
张士诚被抓以后,朱元璋多次劝降,张士诚宁死不降,在送往应天府(今南京)的船上,张趁人不备,上吊自杀,终年四十七岁。
从一盐民到称霸一方诸侯,张士诚也非凡人!!
朱元璋,安徽凤阳人,明太祖,老婆是很出名的马大脚。
张士诚在苏州执政的时候,本身他是穷苦家庭出生,所以特别能体恤民情,为民做了很多好事,苏州城内外的仕农工商对吴王张士诚仍怀有思念之情。
朱元璋称帝后,一直不爽苏州城百姓对张士诚的怀念,寝食难安:若长此下去,对我不利。他打算先将为首的抓一批将其关押或斩首问罪,以儆效尤。军师(应该是刘伯温)说:“不行!为君者必须爱民,得民心者昌,穴民心者亡。
朱元璋问:那怎么办呢?
军师说:要我看,可将阊(读音:[chāng],同“昌”)门一带近干户的居民与仕农工商遗散到长江以北(苏北)落户去开垦荒地。
朱元璋拍手称赞说:这个主意好啊!把他们赶到江北去开荒种地,除去眼前隐患,本王即可稳坐江山。
军师说:事虽如此,但我们仍须用仁慈之心,对待这批遣散的百姓。我们不足把他们赶到江北去就算了事。而是按照一户五口之家计算,近千户人家,待测算好钱粮后,准备调动若干条船只聚集在城外大运河中待命。每户发给足够的纹银与足够的粮草,再动员他们按时上船开往苏北淮安、扬州、泰州、高邮、宗应、兴化以及盐城、滨海等地去垦荒种地。凡是迁出户都登记注册,到时候不去也得去。江浙一带被散的人为了统一管理,要在苏州阊(读音:[chāng],同“昌”)门进行登记,再分配过江。历史称作:洪武赶散!
所以,洪武赶散是高沟人口的重大补充,之所以有今天的样子,与这两个人有关系。
02
高沟镇起源
高沟为什么叫高沟?原来都是哪些人住在这里?“汪郑徐”是从何成为一个统称被大家口口相传,这些现在小伙伴有想过吗?
因多年战乱,苏北大部分地方已是人烟稀少,我们大高沟就从明初开始有人烟,第一户人家姓高,叫高天崇(高姓可以查查家谱),第二户姓贾,第三户姓周,百事通猜测可能根据来的先后顺序,根据姓氏命名为“高贾周”,三家都因“洪武赶散”过来的。
随着朱元璋赶散的持续,从苏州阊门、安徽歙县(今黄山市)又来了汪郑徐三姓陆续迁居高沟,该三姓繁衍速度很快,人口猛增。
郑姓是从安徽歙县迁移到高沟的;
汪徐两姓是从苏州阊门迁移到高沟的。
明洪武年间,苏州人高姓迁居此地,形成高家沟.清顺治十年(1653年)沭阳县在高家沟设"里"并在居户中令高姓推选一个人为里正(今天的村长),管理该里事务.高家沟得到官府承认,成为当时的最小的行政单位。
到雍正年间沭阳县令来到高家沟,正式明确汪郑徐三家处理地方事务。成立董事局三大姓各出一人,大事共义。因这里沟河较多,逐改名高家沟,又简称高沟,沿用至今。
高姓彻底失去势力。郑姓也从外来小户,成为地方大姓(有点小激动呢)。至此高沟“汪郑徐”三大姓一直到被传说到现在。
03
“汪郑徐”的传说
自从“汪郑徐”三大姓统领全镇以后,三大姓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成绩,汪郑徐三大姓经六百多年发展形成分工,汪姓出文人才孑,郑姓出杀猪的(至今高沟杀猪的屠夫仍都姓郑),徐姓出流氓。三大姓“分工”一直延续。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