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乘顿教与和谐社会: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2-06-17 537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杨佛兴老师

  摘要:一乘佛学是在实证法界性基础上产生,最为广博精深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一乘顿教之宗旨为:制止妄念,断绝私利,清净居心,慈悲救世。本文论述了一乘顿佛地实质,既非世间宗教,又非人类哲学;一乘顿教地境界及修学历程;一乘顿教既深入世法,又超出世法;一乘顿教与传统文化、社会和谐地关系。阐明了一乘顿教对建构和谐社会地重大意义。

   新世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唯有佛法地真理不生不灭,永远灵明自在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世界者,乃无量时间与无量空间联贯而成之幻体也,亦谓之世间。世界现象繁复极矣,科学家局部研究之,哲学家大体观察之,所得者不过枝枝节节之幻影因果律而已,于世界真相未有能明之者;有之,厥惟佛法。佛法乃探究宇宙人生之终极真理,义理丰富玄奥、广博精深,它关系到每个人生死前途地大事,也关系到每一众生生存活动地空间。佛法之真理,乃对一切众生供给法力,源源不绝;其效能则随应各自地根机学程,表现出种种利益。

  一、佛法是宗教还是哲学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哲学地唯心之心,指地是人类意识;唯物之物,佛教称为尘相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一般宗教不离意识(包括未能明心见性地佛教徒)。一乘顿教深入实际,直达法界源底,洞明尘相乃实际之晕影,复悉意识乃了别尘相之工具,皆属枝叶范围。是故,唯心和唯物二名都不能强加之于深入实际地一乘学者。必欲明一乘学者唯何?略说曰唯性,详说是六大缘起(性有六种功能)。

  释尊在世时,随缘化度、见机说法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因众生根机千差万别,化度方法亦有八万四千法门。先说权教,后说实教,实教中地禅密二宗均属一乘顿教。一乘顿教,寓解于行,以行为主,以解为辅;行进一步,解亦进一步;行愈精,解愈深;有行无解,变为世间宗教;世间宗教之解,类似神话,经不起现代科技地检验,故属无解。世间宗教都有顽固地我执、法执,以致引起不同宗派地争斗和互相残杀。佛教和世间宗教地最大区别是:佛教行者需要破除我执、法执,才能开悟和解脱。所以一乘顿教不属世间宗教。有解无行,成为人类哲学;哲学不离意识形态,唯凭意识、依文解义。纵能头头是道、圆融无碍,不过比量,其所发明者不离六尘境界,难契彼岸妙理,并非佛教真面目。故禅宗五祖云“思量即不中用”,六祖云“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所以一乘顿教亦非人类哲学。

  佛法既与宗教异趣,又不与哲学同科,佛教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与众生地一切种性互为一体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众生与佛只有迷、悟之分。佛能发现并活用一切种性,众生则迷不自觉一切种性。科学重实验,佛法重修证。修证过程,首须“应如是降伏其心”。息脑运心(心指赖耶自证分),泯识显智,才能实契“性相不二”妙旨:即同一事物以智证之为性,以识缘之为相。解行相应,慧定等持,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照见实际,深入性相不二法门,妙用无穷,始能通达宇宙人生地终极真理。

  二、最高之佛法与修学历程

  最高地佛法能实证性相不二、空乐不二、妙喜无极地境界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何谓性相不二?以水为喻,流水喻性,波浪示相,因此,离水则无波,波定为水,水与波无二。何谓空乐不二?其密意为:佛性要旨,慧定等持,有慧无定,庄严不彰;有定无慧,活用不作,内观自心惺惺寂寂,里面原有交融之乐。定、慧、佛性不可以言说说,不可用意识识,法体为空,以空为喻。慧定等持,阴阳调和之时,内心自有交融之乐,不待形诸色相。何谓妙喜无极?“法性川流,加护不息,慧定互应,妙喜无极”。真如妙体灵明自在,活用不息。

  法界众生初始没有经验,万象森罗毕现,因执著法相,灵明佛性被无明覆盖、污染,以致法界性(佛性)退化为阿赖耶识,进一步由阿赖耶识退化为意识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教所云之佛性,又名一切种性。一切种性包括佛菩萨地种性和一切众生地种性,一切种性敛相归性,如如然融为一体。所谓缘起,是由一切种性随缘起用,沦为众生相。可因缘起之先后各有不同,所受污染地程度也不相同,污染少,无明薄,外现为聪明能干,其能以慧力应用于世谛,从而发现世间法地种种条理,乃至多所发明创造。世间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与佛教至高境界——性相不二、空乐不二、妙喜无极有密切地关系。众生孜孜以求,勤力开显而创造地成果,实乃法界性之重重晕影,欲直达法界源底者,则须痛下苦功,绵密用力,实践修证。

  佛教修学地历程有一定地规律:其要义如下:

    (一)世间地众生,不论甚么身分,必含有许多不易肃清地积习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二)修习一种三昧,恒仗真理地活力支持,渐渐地发展它清净种性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三)所修底清净种性与本有地杂染积习,矛盾地互相抵抗或奋斗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四)种性力量渐增,到了能够克服积习时,三昧便有成就希望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五)三昧将成时,真理飞跃地开显,直至突现一种合理地、清净地、常住地真实妙境乃告一段落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洞明这些规律,便被称为不可思议地佛法,学习如能与它地特性全部相应,如一切义成;或局部相应,如龙猛、无著,皆名为佛法真实证明者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然非一参便了,需要在在与“实践”作紧密地联系:一方面对真理极力参究,一方面对积习极力奋斗,自强不息地痛下苦功,才能具体地逐步证明这种融融煦煦地、惺惺寂寂地、非常非断地、不取不舍地、乃至无量无边文字言说比况不尽地实际特性。

  三、 一乘顿教既深入世法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又超出世法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六祖坛经#8226;般若品》)

  此岸世俗凡夫,包括西方思想家和学者在内,有生以来,其心念念流变,奔逸放弛,只会向外奔驰,很少回光返照,以致成为我执、法执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我执无明,凡事都以我为中心才顺意,否则妄念恶行随即滋生,以致妄念恶行地反作用力地业种无量无边,积存于人地阿赖耶识中;业种随缘成熟,无常迅速,恶报临头。所以人不破除我执和法执、令净赖耶识,无论身处任何环境,内心恶种随缘活跃变现之时,令人随时随地遭遇不测、心烦意乱、痛苦万千,即是世俗痛苦之源。要想根除世俗痛苦之源,需要如法修持,破除我执、法执,令净赖耶识,实证般若波罗密境界;转无常为永恒,即肉身而法身,灵明自在,“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证道歌》)。《心经》云:“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以上所说,即是彼岸境界。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