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投稿]纪念巴金先生:喜丧纪念

网上祭祀,网上祭奠,线上祭祀,线上祭奠 2022-08-02 521 0

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我不掩饰我的无知,我从来没有看过《激流三部曲》,即便是曾经在语文课本上出现的《繁星》、《海上日出》,也是这几天通过点击各式各样的怀念文章才依稀记起的,内容完全忘掉,只是记得似乎有这么一些东西喜丧纪念

  我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爱好阅读的人,在我有限的现代文学知识中,认来都没有觉得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领袖,因为在他的身边,大师太多了,鲁迅、林语堂、钱钟书……随便出来一个,都比巴金有吸引力,在我的印象中,巴金是那种红色文学家,专门讴歌革命、赞美时代的,我不是纯粹的文艺青年,对于那种与封建大家庭决裂、投奔革命的小说缺乏兴趣,所以巴金早期的作品我全无印象,至于后期的《随想录》,基于它甚为严肃的主题以及年轻的浅薄,更是敬而远之喜丧纪念。因此在这个时候来怀念巴金,对于他的作品,我是说不出什么东西来了。

  不过我确实还是有些话想说喜丧纪念。众多怀念文章推举巴金的成就,把他捧为一代大师,文坛的领袖,我想如果这是真心话的话,那么应该理解为这是基于他的年龄而言的,他是还活着的大师,还活着的巨人,放眼中国,在世的文人,谁能代替他的位置?因此上在中国文坛,巴金老人成为一个符号、一个象征,所以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一直活到101岁。

  老人曾经要求过安乐死,他说,“不能工作,我已经是个废人,不要用那么好的药,维持我的生命”,可惜现在的巴金,已经不属于他自己,在巴金活着度过他一百岁生日的那天,我们看到了那个在病塌上强打精神的老人,以及他旁边众多装模作样的官僚,巴金先生,一直到死的那一天,依然是中国作协 ,中国文联副 ,可是早在几年前,他就需要忍受着痛苦,每天靠着鼻管进食维持生命,依靠人力24小时的看护而维持生命,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那个让人敬重的巴金老人,早已不在,他躯壳的存在对很多方面存在意义,唯独对他自己,是完全失去意义的喜丧纪念

  所以我要说,巴金老人在今天的逝去,于他是一种解脱,于方方面面都是一种解脱喜丧纪念。百岁而逝,是为喜丧,而从此不需再忍受病痛,为了一些“意义”而活着,逝者未许不会不感到轻松。所以对于巴老的离去,我们不必作沉痛的哀悼状,缅怀是必要的,做作而程序化的悲哀和沉痛,那属于需要“意义”的大人们所为。

  巴金的一生,可以说都被“意义”所笼罩,早年的因为《家》而声誉鹊起,在大革命时代,影响了许许多多青年,这个时期是巴金最象作家的时期,他充满激情的文笔,不期然投合了一个革命流行的时代潮流和党派的需求,因此,和众多红色作家一样,巴金小说渐渐被仪式化、象征化了,控诉封建家庭的黑暗,展现追求自由革命的美好,最后拔高点明革命的意义,巴金等人的作品,有着更高于文学的引导大众、做党的喉舌这样的社会学意义喜丧纪念。而经历了文革的折磨之后,巴金再出文坛的《随想录》,则以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面目出现,可是就算到了今天,真正能够彻底说真话的作品,也从来不会得到允许出版,所以《随想录》的真话,只能是点到为止,可是他又再次契合了文革之后的拨乱反正、反思解剖的主旋律,所以巴金作品的社会学意义再次彰显,主流媒介不遗余力的推介使巴金登上了文坛最高旗手的地位,可是我们也看到,巴金在纯粹文学上的成就,其巅峰始终是《家》、《春》、《秋》。

  巴金第三次作为一个象征一个社会学意义的符号出现,是一个不人道、让人悲哀的现实喜丧纪念。那就是他的百岁诞辰,让一个被钦定为“文学大师”、“中国人良心”的老人活着度过百岁生日,本来是充分体现了社会关怀和国家福利的好处,可是这样一个生活不能自理、靠鼻管喂饲维持的老人仍然顶着中国作协 的现实,则让我们明了百岁巴金继续生存的意义,只不过是借以掩盖现代中国在“文学和良心上的无能”。当然到了今天,巴金老人已经逝去,最后一场关于意义的作秀,也将陆续地上演,巴金这个世纪老人的一生,是仪式化存在的一生,我们尊敬他作为真实的“人”的一生,可是对于这样一个被赋予太多意义的人生,在吵杂的表示景仰的议论声中,唯有失语。

  对于他的作品我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喜丧纪念,可从巴金的言论及诸多评论文章中我们大致可以获得如下的印象:

  巴金是个理想主义者,充满激情,他自己也说过:“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巴金的理想主义不可表现在于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还表现在于他对推广“世界语”的热情,巴金从年轻开始就信仰无政府主义,对世界大同的理想社会充满憧憬,所以他非常热衷于“世界语”这种我们看来非常难以推行的东西,并声体力行,除了自己学习掌握并且动手用世界语翻译一些名著,同时还在世界语一个国际组织中担任职务,满怀热情地推广这种语言,保持一种热情一时不难,可保持一辈子就很不容易,尤其是在一个普遍看来不可能实现的理想面前,而巴金先生由始至终痴心不改,这是典型的浪漫理想主义者,这个社会已然不再多见,所以,巴金先生是一个始终保持年轻心态的人,这一点上尤其让人敬佩喜丧纪念

  巴金是个真诚的人喜丧纪念。《随想录》虽然没有说出全部的真话,可是在勇于解剖自己这一点上,巴金无疑做到了胸怀坦荡。象他这样有一定地位的人物,敢于承认自己在文革中的错误,并且不断地反思勇于剖开自己思想,这样的举动,只有心怀至诚的人才能做到。胸怀坦荡,赤子之心,主流媒介对他的定论可谓贴切,而这样的性情,和他的理想主义思想一脉相承。除去对文革、人性的反思,作为一个出版家、一个编辑、一个报人,巴金先生更是表现了人品上的高风亮节和赤子情怀:“报纸要说真话”,这是对媒体的要求,然而时至今日,没有一家媒体达到或接近这一要求;任出版社编辑及后来身居要职之后,巴金都积极扶助年轻后进,一个著名的作家能为年轻新秀尽心尽责,铺路搭桥,让我们感动;真诚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巴金从不沽名钓誉,他拒绝了所有要以他名字命名的学校、纪念物、文学奖,他把所有稿费捐给他创办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不求代价。

  作为一个好人,巴金先生有太多让人景仰的地方;作为一个病痛的百岁老人,他让我同情而后心怀怜悯;作为经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长寿的作家,他本应遵从天命,可是为了某些人的某些意义坚持到今,现在最终解脱,对于巴金老人而言,退出现实,是为了更好的还原自我,进入历史喜丧纪念。祝愿老人在天堂与挚爱的妻子相会,继续他没有病痛的理想主义之旅。

  谨以此纪念巴金先生喜丧纪念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

代办视频加微信-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