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平台祭祀网祭英烈网上祈福祭扫公众号app平台推荐
一、关注公众号 : jisijidian
二、点击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页面——点击 “建馆”;
三、上传对应照片与简介:
四、点击祈福,选择祭品
五、邀请亲友共同追思,点击“祭拜着”,点击“+”,分享链接给自己的亲友。
熬制腊八粥的食材佛教祭祀。胡攀学 摄 (新华社发)
□ 本报记者 杨民仆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佛教祭祀。提到腊八节,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喝腊八粥。其实一开始腊八与喝粥并没有直接联系。腊八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腊日祭祀仪式,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一些腊八习俗可以说是中国民间习俗和外来宗教文化相互影响的结果。那么腊八节的习俗是如何演变的呢?
腊日最早是为佛教祭祀了祭祀祖先
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叫腊月,为什么称为“腊”呢?据文史作家侯印国介绍,有两种说法佛教祭祀。东汉末年学者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意思是:一种说法,“腊”是人们在冬天猎取禽兽来祭祀祖先的仪式佛教祭祀。另一种说法,认为“腊”有“相接”之义,腊祭意味辞旧迎新,举行盛大的祭祀庆典向祖先回报一年的收获。
关于“腊”的时间,原本并不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佛教祭祀。《礼记》中记载的腊祭原本是在孟冬之月,也就是入冬的第一个月。汉代在冬至之后的第三个戌日进行腊祭。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道:“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因为在古代的干支学说中,“戌”代表温暖之气,所以以戌日腊祭,取寒往温来之义。据说在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
关于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佛教祭祀。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
早期的腊日有哪些习俗呢?据侯印国介绍,在先秦时期,这是一个全民狂欢的日子佛教祭祀。《礼记·杂记下》载:“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子贡(端木赐)在参观完“蜡祭”(即腊祭)后,对“皆若狂”表示不理解。孔子说,大家辛苦了一年,才滋润这一天,其中的道理不是你所能理解的。
在腊日可以喝酒,杜甫的《腊日》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佛教祭祀。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前四句写天气和景色,后四句写腊日节俗:我想要在这良宵夜纵酒狂饮,一醉方休,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可是皇帝召近臣晚入于内殿,不仅赐食,还赐唇膏、面药,我感念皇帝恩泽,不能随便走开啊。
腊八有沐浴和燃灯的习俗
据侯印国介绍,中国佛教早期的腊八习俗并非后世习以为常的喝腊八粥,而是灌佛(用各种名贵香料所浸之水灌洗佛像)、沐浴佛教祭祀。四库本《荆楚岁时记》(南北朝时的古籍)云:“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史记·陈胜传》有腊日之言,是谓此也。谚言:‘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系细腰鼓,戴胡公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沐浴转除罪障。”就是腊日这一天,村民们有打鼓、戴上面具、请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驱逐疫情、沐浴消除业障等风俗。可见,早在南朝腊八成为节日起,其习俗就与沐浴相关。
这一习俗来自佛教,并且是佛教早期在腊八日的重要仪式,与佛教传说中佛陀在泥连河沐浴后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的故事有关佛教祭祀。在不少敦煌卷子中,也可以看到隋唐时期腊八这天僧人沐浴的习俗。
唐宋腊八日寺庙尚有普遍的放生活动和燃灯仪式,这在敦煌文献和壁画中有较多的记载佛教祭祀。
在敦煌石窟第156窟西壁龛内药师经变中的一幅燃灯放生图像尤其形象生动,学者们认为,这一图像表现的就是院落中一户人家过腊八节的情形佛教祭祀。院外两人正在放生,鸟儿在其胳膊上正要飞起,幼儿在大人背后紧紧拉住大人衣服,情景非常生动。在院落中间便是一个巨大的四重燃灯架,一位僧人正在架前燃灯祈祷,院内还有六位僧人用斋,一位女性正在做饭。
喝腊八粥最早北宋才见于史料
在宋代,佛教寺院在腊月八日煮粥敬佛以及布施的活动盛行起来,其目的也是为了纪念佛陀成道佛教祭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奶与谷物共煮而成)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唐宋时期这个故事尤其流行,逐渐推动了腊八粥的出现。
据侯印国介绍,腊八粥最早见于史料是两宋之交孟元老追忆北宋晚期开封生活的《东京梦华录》:“是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佛教祭祀。”在宋代更早期及之前的文献中没有见到相关记载。
南宋以后,腊八粥这一新习俗得到欢迎,吴自牧《梦粱录》卷六云:“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佛教祭祀。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设红糟,以麸乳、诸果、笋、芋为之,供僧,或馈送檀施、贵宅等。”到了元朝,腊八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习俗的一部分,并且进入皇家,此后影响日大,明清两代帝王都在腊八赐粥百官。
清代《日下旧闻考》载“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详细记载了当时北京的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佛教祭祀。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可见,明清时期喝腊八粥早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百姓风俗。
根据近代人夏仁虎《岁华忆语》中记载,“腊月之初,寺庙僧众游行街肆及大家宅第,曰化粥米,辄担载而归佛教祭祀。至八日熬粥,加果栗分送人家,曰送腊八粥。”有的大户人家也效仿寺院,在腊月初七夜间熬粥,初八一早,敬佛供祖,分赠亲友以至邻里。时值寒冬,一碗热粥,不仅暖胃还暖心,成为一种别致的社会文化活动。
代操办 加微信看看!
师父微信: wangzijinci